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8197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课标版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新课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1、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主要表现在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2、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打破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是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工商业发展

3、梭伦改革后实际上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

A、公民大会B、“四百人会议”C、首席执政官D、公民陪审法庭

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封建贵族民主政治

C、平民民主政治D、奴隶主民主政治

6、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

7、《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

“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

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8、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废分封,行县制

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10、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贵族保守势力B、大地主保守势力

C、中小地主保守势力D、农民阶级

1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公元前5—3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尽管相距甚远,也没有什么联系,但历史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两地几乎同时都进行了影响深刻的改革。

回答12—13题

12、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13、商鞅变法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而产生决定影响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4、重农抑商的经济指导思想形成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两汉时期

15、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6、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

①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②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③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④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8、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

19、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20、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相符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B、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的发展

21、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缓和了民族矛盾B、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D、汉族生活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22、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

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B、轻徭薄赋C、精简军队D、限制“恩荫”

23、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反映了

A、王安石为人刚正B、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

C、王安石历史责任感强D、变法决心坚定

24、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

25、“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26、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27、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28、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

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

29、1555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所确立的原则是

A、“教随国定”B、路德派新教成为将来德国的国教

C、“因行称义”D、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30、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A、加尔文教主张比较激进

B、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宗教改革影响最大,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

C、加尔文教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D、加尔文严厉排除异己

31、“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B、主张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C、主张政教合一D、教皇权力高于王权

32、下列不属于民粹派主张和活动的是()

A、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B、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革命

C、痛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夺D、主张发动工人阶级与农民结盟推翻沙皇

3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废除了包税人的土地权B、打击了宗教长老势力

C、巩固了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C、确立了土地么有制

3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拿破仑殖民统治措施有哪些相同点()

①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②废除包税制

③建立了一些近代工业④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

A、①②③④B、②C、②③D、②③④

35、18世纪俄国农奴制下的主要阶级有()

①封建地主阶级②农奴③自由农民④工业资产阶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36、“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大化改新B、1861年改革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

37、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B、吏治腐败C、经济凋敝D、制度腐朽

3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C、外国资本输入提供了资金D、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

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有一些历史人物作出了巨大贡献。

回答39—40题

39、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领袖级人物,其中被誉为“东方伏尔泰”的启蒙运动旗手是

A、吉田松阴B、福泽谕吉C、伊藤博文D、木户孝允

2,4,6

40、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他发表的奠定了变法思想基础的著作是

①《变法通议》②《孔子改制考》③《新学伪经考》④《仁学》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4,6

二、综合题:

(4题共60分)座位号

4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选取了古今中外九大著名改革事件,其产生的历史作用各不相同,主要有如下五种表现:

第一,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二,改革是思想解放的主要形式;第三,改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四,改革是社会转变的有力杠杆;第五,改革是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请根据以上五个方面,各举一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

(事例不得重复)(每事例2分共10分)

①富国强兵手段:

②思想解放形式:

③生产关系调整:

④社会转变杠杆:

⑤自强御侮选择:

42、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在欧洲先后出现了两次著名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

回答问题(10分)

(1)两次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分别扫除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分)

材料一……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身“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的改革主张及产生的重要影响?

(4分)

 

材料三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

……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摘自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

(3)材料三中体现了沙皇对农奴的解放,其“解放”的内容包含什么?

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43、(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

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

……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

(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一种观点的理解。

(5分)

 

(4)从明治维新成功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

(5分)

44、(20分)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

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

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

(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

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回答:

(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

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

影响。

(4分)

 

(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事指的是什么事件?

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

一场“现代化”运动?

(8分)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4分)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

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四题60分)

④社会转变杠杆:

俄国1861年改革(或日本明治维新等),通过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2分)

⑤自强御侮选择:

阿里改革(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等),面对民族危机和内外交困而进行,以求达到国家振兴,挽救民族危亡。

(2分)

43、材料题答案:

(20分)

44、材料题答案(20分)

答案 

(1)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了当时维新运

动的兴起。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