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894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

《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docx

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

 

零售连锁行业

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4

二、零售连锁行业的基本情况5

2、城市化是零售行业长期繁荣的重要驱动因素6

3、消费升级为零售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7

三、行业竞争状况7

1、行业竞争的基本情况7

(1)行业发展较快,行业领先企业取得较大市场份额7

(2)外资零售企业快速发展8

(3)二、三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8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9

3、行业的进入壁垒9

(1)商业网点和物业10

(2)品牌和商誉10

(3)供应商资源10

(4)适宜的经营规模11

(5)管理经验和技术11

4、行业利润水平11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3

1、有利因素13

(1)产业政策的支持13

(2)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13

(3)居民消费升级的推动14

2、不利因素14

(1)商业物业价格上涨14

(2)管理人才短缺15

(3)连锁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15

五、行业的发展趋势16

1、业态形式不断增多,发展各具特色16

2、零售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程度提高16

3、购物中心的发展为现代百货企业提供了新的空间17

4、二、三线城市零售连锁市场潜力巨大17

六、行业特征18

1、技术特征18

2、区域性特征18

3、周期性与季节性特征19

七、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19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公司所属行业为零售连锁行业,具体为百货、超市与电器专业销售的连锁经营。

目前我国零售连锁行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及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竞争体制。

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为商务部和各级商业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制定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行业自律组织有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等,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成员单位之间以及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2002年8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9号)指出,促进连锁经营发展对我国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指出,对资产质量好、经营机制规范、成长性强的连锁经营企业,要鼓励其上市。

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指出,要切实推进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切实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9号)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流通业发展。

商务部下发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内贸易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约11%;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约9%,占GDP的10%左右;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年均增长约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左右;形成15至2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内贸易企业及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流通企业利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根据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稿,十二五期间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的强调“国富”转而强调“民富”,力争逐步形成消费大国的发展格局,提高收入、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加速城镇化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培育发展城市群,这将成为消费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并将为区域零售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和活力。

本行业的主要法规有:

《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

二、零售连锁行业的基本情况

1、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零售行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至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99,214.6亿元增至340,5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9,106亿元增至125,3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859.6元增至17,175元。

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消费增长,为零售行业持续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2003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如下:

2、城市化是零售行业长期繁荣的重要驱动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每年以约1%的速度递增,到2009年已达到46.6%,但与发达工业国家的80%左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预计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在中长期内持续。

由于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将大大拉动消费的增长。

城市化进程是零售行业长期繁荣的重要驱动因素。

3、消费升级为零售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结构变动驱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一方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婴儿潮诞生的一代正进入消费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1980年前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目前正处于收入和消费的上升期,相对于其父辈来说,这一代人消费倾向明显提高,带来整体消费倾向和消费档次的上升。

消费升级为零售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持续的动力。

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除了一些新兴零售业态获得了发展机遇,现代百货业作为品牌商品的重要销售渠道,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者。

三、行业竞争状况

1、行业竞争的基本情况

目前,零售行业的竞争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行业发展较快,行业领先企业取得较大市场份额

从总体规模看,近几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总销售规模平均增幅超过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较快,从2002年的6%增长到2009年的11%;2006年至2009年,百强前十名企业销售总额占百强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8%、50%、48%和47%,行业领先企业取得较大市场份额。

(2)外资零售企业快速发展

2004年底我国对外资零售业全面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零售行业中重要的活跃因素。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企业”数据显示,入围连锁百强零售企业的外资零售企业的家数和销售额自2003年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目前占百强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稳定在20%以上。

当前外资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1)总体规模增长很快,单店效益大大高于国内同行。

2009年,百强企业中20家外资企业店铺数量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0.4%和15.7%。

外资企业在店铺扩张速度小于国内同行的情况下实现了市场份额的较大增长,体现出较强的单店经营效益。

2)从业态结构上看,其发展重点是大中型综合超市和专业店。

目前进入中国连锁经营百强的跨国大型零售企业主要是大型综合超市和家居建材专业店,仅百盛集团主要经营连锁百货业态。

外资企业进入百货业态程度较小的原因主要是百货业态受商圈、物业资源制约较大,地域特征浓厚,国外经验很难直接移植,经营者对本地市场的了解和消费者习惯的把握需要时间培养,总体而言进入壁垒较高。

3)外资企业通过并购方式进行扩张的力度较大。

(3)二、三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

从区域分布看,二、三线城市的销售增幅快于一线城市的情况较为普遍。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8年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中,有15家销售增幅超过30%,其中8家总部在二、三线城市(合肥百大合家福、山东商业集团、银泰百货、福建新华都、邯郸市阳光百货等)。

低廉的成本、广阔的市场,成为二、三线城市的零售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2007-2009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中国连锁经营百强前十名企业名单如下:

3、行业的进入壁垒

近年来,零售连锁行业在管理技术、组织形式、运作方式等方面不断发展创新,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与技术应用型的现代服务业转向。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因素:

(1)商业网点和物业

优越的门店位置对提升零售企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优质商业物业资源稀缺,城市中心成熟商圈的商业物业更是早已被先入者占据。

新进入者或者被迫以较高租金或购置成本承接现有商圈内物业,或者进入新的商圈。

由于新商圈的建设不仅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大的投入,也有赖于城市整体消费容量的增加以及周边其他商业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同步发展,这将给新进入者带来较大的成本和不确定性。

(2)品牌和商誉

品牌和商誉是零售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

良好的品牌和商誉能够帮助零售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顾客忠诚度和盈利水平。

而良好的商誉来自于有效执行的品牌战略以及长期优质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的形象。

品牌和商誉的建立不仅需要相当的投入,也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

(3)供应商资源

供应商对零售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品供应支持力度,分成比例或返利水平,结算安排,对退换、调价商品的倾斜力度,售后服务的支持力度等。

供应商的支持力度将影响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收入水平、盈利能力、财务健康、周转速度以及经营风险。

广泛的供应商资源和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是零售企业的成功要素,而这些资源的取得和关系的建立需要经过双方长期的磨合。

供应商资源成为行业新进入者的壁垒。

(4)适宜的经营规模

零售行业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否运用连锁技术、扩大经营规模,统一管理招商、采购、配送、营销、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业务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对于零售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新进入者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就无法经济地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配套支持系统,也无法在市场中取得较好的议价能力,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5)管理经验和技术

成功的零售企业,不仅建立在科学和完善的组织结构、先进的业务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上,还在于多年经营中积累的对业态和区域的商业经验,以及拥有这些经验,执行这些流程、规范的管理人员。

零售业态优秀管理人才培养的长周期以及人员的稀缺性,使管理经验和技术成为新企业进入本行业或存量企业扩张的制约。

4、行业利润水平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497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是百货店、超市、电器专业店、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统计显示,2007年大型零售企业效益快速提高,主营业务全面盈利,主营业务利润为712.3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百货店业态同比增长25.1%,超市业态同比增长18%,电器专业店业态同比增长6.3%。

平均综合毛利率为12.5%,同比增长3.3%,其中,百货店业态为15.5%,增长5.9%;超市业态为11.3%,基本持平;电器专业店业态为6.2%,下降6.6%。

共实现利润总额207.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百货店业态同比增长42.6%,超市业态同比增长51%,电器专业店业态同比增长35.8%。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型零售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相比2007年下降5.5%。

2009年1季度零售业成为近两年的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低点,1季度全行业收入增长2%,利润下降4.7%,其中,百货的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分别为4.1%和-8.5%,超市分别为9.5%和-10%,家电连锁分别为-3.9%和5.6%,但从2009年4月份开始,伴随着经济的复苏,零售业逐步走出低谷,呈现了业绩现加速恢复态势。

09年3季度,零售行业的收入增速为11.19%,较上半年提升6.44个百分点;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9.65%,较上半年提升19.78个百分点。

净利润的增速基本上已经超越了08年2季度的水平。

2009年全年,零售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1%,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上市公司整体水平。

2010年前三季度,零售行业40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646.52亿元,同比增长21.6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49.06亿元,同比增长21.87%,增速较2009年同期明显回升。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鼓励发展零售连锁经营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

2002年8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9号)、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2006年商务部发布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

主要政策精神为:

推广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国内贸易企业和区域性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流通企业利用股票上市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多项行业法规,对零售行业参与者行为、商业网点规划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规范。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配套法规的健全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

改善国民经济结构,提高消费在我国国民收入中的贡献,是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

《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将推动消费预期向好。

同时,国家对于社会保险、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推进以及财政投入的大幅增加,将大大减少居民对未来的不稳定预期,更加有效地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2008年,根据国务院进一步发挥家电下乡政策在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中的作用的精神,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的通知》(财建[2008]862号),列入下乡目录中的产品按销售价格的13%享受财政资金补贴。

“家电下乡”将有力拉动农村市场的消费。

(3)居民消费升级的推动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带动了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和升级。

品牌消费、网络消费、信贷消费、健康消费和体验消费等新兴消费概念和消费方式不断发展,新兴的零售业态随之涌现,传统业态也在自我创新。

消费升级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持续的动力。

2、不利因素

(1)商业物业价格上涨

物业成本(租金或折旧摊销)是商业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

由于优质商业物业的稀缺,零售企业在与业主的谈判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近年来,商业物业售价和租金水平高涨,成为侵蚀商场利润的不利因素。

同时,租金定价模式由原来的固定租金向利润分成的方式转变,进一步制约了零售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

以百盛集团(证券代码:

03368.HK)为例,其2006年年报显示,部分新签租赁合同中,与业主的利润分成比例高达门店税前利润的50%以上。

商业物业成本上升的压力将成为影响零售行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2)管理人才短缺

零售行业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商品知识、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零售经营管理人才成长周期较长,限制了高端零售行业管理人才的供给。

加之近几年我国零售行业发展迅猛,对高端人才需求旺盛,管理人才短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连锁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

目前我国许多连锁经营企业虽然名义上采取了连锁的形式,但并未实现采购、配送、信息、财务和营销的统一管理,实质上仍是单体门店分散经营,无法体现连锁经营的优势,产品和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经营管理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

五、行业的发展趋势

1、业态形式不断增多,发展各具特色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除传统百货成功转型为现代百货外,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无店铺业态等新型零售业态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

各种业态逐渐形成确立自身市场地位,形成各自的竞争亮点。

如百货商场主打“品牌”和“时尚”牌;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店以产品丰富、价格低廉吸引消费者;社区型购物中心、标准超市定位于大型居民小区;主题超市从专与精的角度锁定目标消费群等。

2、零售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程度提高

近年来,零售业加快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与餐饮、旅游、网络、社区服务、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

从近年零售业的创新业态来看,多是零售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所产生的,典型的如购物中心,融合了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商业地产开发等多种形态。

政府的规划也往往把零售业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中来考虑,比如商业街的规划、城镇中心的规划,往往融合了多种产业的互动。

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零售企业近年来在我国也较多地采用与地产商合作开发或自建物业的方式开店,商业与地产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

3、购物中心的发展为现代百货企业提供了新的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物中心已经在经济发达城市出现并成为城市居民喜爱的消费场所。

购物中心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可以满足消费者全方位一站式需求。

部分百货企业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实行连锁经营和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发挥自身品牌和经营网点的优势,逐渐形成了以百货为主、超市、家电、租赁等多业态综合发展的模式。

在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可直接进一步形成以百货作为主力店的购物中心业态。

相比超市和专业专卖店,现代百货店最有实力成为购物中心的核心业态与旗舰店,也更具优势成为购物中心业态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随着购物中心的发展,百货店将开发出新的经营业务和新的盈利模式,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4、二、三线城市零售连锁市场潜力巨大

一线城市购买力旺盛,消费需求高,但经营成本较高,商圈较为成熟,网点已趋于饱和。

而众多二、三线城市,具有巨大购买潜能,人力资源丰富,经营成本相对较低。

这些城市许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不断扩容的过程中,对周边乡镇地区辐射力强,不仅是零售企业渗透农村市场的桥头堡,也是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受益者。

因此,二、三线城市逐渐成为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重点开发的市场。

六、行业特征

1、技术特征

零售连锁企业的技术特征主要体现为连锁管理技术的统一运用。

连锁企业虽然网点是分散的,但在管理上是统一的,具有统一的操作流程、标准化的服务和商品。

连锁经营把传统的流通体系中相互独立的各种商业职能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中,实现了采购、配送、批发、零售的一体化。

在供应链上,连锁经营是一对多的关系,即总部向外要面对众多的供应商,向内则面对众多的连锁分店,承担着产品集散的功能,连锁总部负责集中进货和配送,各连锁分店负责销售。

统一采购和集中进货使连锁分店获得了低成本的优势,从而提高了分店的利润空间。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供应链条,节约配送成本和仓储成本,能够及时掌握商品销售情况,提高决策能力。

信息化是现代零售连锁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2、区域性特征

我国市场目前呈现出多元和区域分割的状况,主要原因包括:

1)与发达国家相比,运输成本高昂形成物理上的市场分割;2)商品的区域代理格局使全国统一采购比例难以提高;3)商业文化和信誉形成经营管理的区域分割;4)各区域优质商业物业稀缺性形成的高进入壁垒等。

这些因素使得我国零售连锁经营发展过程中区域龙头企业具有较大优势。

发挥现有优势,集中企业资源,在区域内做大做强的竞争战略成为我国区域性零售企业通常的优先选择。

3、周期性与季节性特征

零售行业的景气水平主要受到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最终受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具有一定周期性。

但由于零售企业在价值链中处于相对核心地位,对上游成本变动的转嫁能力较强,且大部分零售消费商品需求具有较大刚性,零售行业总体而言在经济景气时能较好地分享经济成长,而在经济萧条时则具有较好的防御性。

零售行业有较强的季节性,一是在重要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期间,零售企业销售额一般较平时大幅增长,零售商也需要根据节日日程安排商品供应和促销活动;二是部分零售商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如家用电器,服装,月饼、粽子等食品和节庆礼品等。

零售企业应根据商品的季节性特征及时进行品类调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又要合理安排进货量,以免造成积压。

七、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零售行业面对的是终端消费者,除了针对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消费喜好提供商品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上游的供应商关系管理。

从我国零售行业的现状来看,零售商相对于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针对这种情形,商务部出台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旨在改善零售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

从长远来看,重视供应商关系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零售企业将逐步发挥其管理优势,在规范经营中获取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