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870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优美的牧场,热情的哈萨克(节选)

   来到牧场中,只见浑圆起伏的高山草丘上,长满密密的翠绿云杉,山脚下牛羊成群,哈萨克人的白毡房点点洒落山间,阳光洒在原野上层次交错分明。

当你在贪婪地看着眼前的美景时,会有哈萨克牧民策马吆喝着,从你身旁一掠而过,心里一阵冲动,“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差点就唱开了。

   到牧场上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骑马。

在牧场入口处,一匹匹披红挂绿的马在哈萨克主人的牵引下,含情脉脉地等着游客来光顾。

我挑了一匹栗色小马,主人是一个沉默的哈萨克姑娘,她把马鞭递给我的时候告诉我,下马之后要拿好皮鞭,最后就靠认皮鞭来付钱。

然后待我战战兢兢地坐到马背上后,她也一跃上马,坐到我的后面——没办法,谁让我是第一次骑马没有经验,缰绳还得她来控制,但总觉得很别扭。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

我们的马队沿着河边的一条小路进入牧场后的山中,小路高低起伏,蜿蜒崎岖,时而上山,时而跨过小河,让清凉的水溅到身上,路旁群山山势险峻,云杉丛生,抬起头来,翠绿的云杉和蓝天上的流云慢慢淌过;侧过头去,河中的水潺(chán)潺流淌在一片乱石滩上,时有树干横卧河上,清幽静谧(mì)。

(1)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2)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写出来:

________,这句话和下面的内容是________关系。

(3)牧场的景色怎样优美?

【答案】

(1)声音的延长;解释说明

(2)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总—分

(3)只见浑圆起伏的高山草丘上,长满密密的翠绿云杉,山脚下牛羊成群,哈萨克人的白毡房点点洒落山间,阳光洒在原野上层次交错分明。

路高低起伏,蜿蜒崎岖,时而上山,时而跨过小河,让清凉的水溅到身上,路旁群山山势险峻,云杉丛生,抬起头来,翠绿的云杉和蓝天上的流云慢慢淌过;侧过头去,河中的水潺(chán)潺流淌在一片乱石滩上,时有树干横卧河上,清幽静谧(mì)。

【解析】【分析】

(1)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是总—分结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声音的延长、解释说明

(2)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总—分

(3)只见浑圆起伏的高山草丘上,长满密密的翠绿云杉,山脚下牛羊成群,哈萨克人的白毡房点点洒落山间,阳光洒在原野上层次交错分明。

路高低起伏,蜿蜒崎岖,时而上山,时而跨过小河,让清凉的水溅到身上,路旁群山山势险峻,云杉丛生,抬起头来,翠绿的云杉和蓝天上的流云慢慢淌过;侧过头去,河中的水潺(chán)潺流淌在一片乱石滩上,时有树干横卧河上,清幽静谧(mì)。

【点评】

(1)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考查学生对“总-分”方法的掌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七根火柴(节选)

   就在这一瞬间,①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②那个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了,像擎着一只注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③“记住,这,这是,大家的!

”他蓦然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

“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

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标序号的句子描写方法各是什么?

(2)文中“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文中“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3)以上文字表现了无名战士的什么精神?

(  )   

A. 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大家前进的献身精神。

       

B. 一心想着部队,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精神。

C. 至死不渝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可贵精神。

    D. 爱护集体财物,严肃认真的精神。

【答案】

(1)①神态②动作③语言

(2)文中“这”指夹着火柴的党证,“它”指那只手。

(3)B

【解析】【分析】

(1)人物描写主要分为五种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学生结合句子对这五种方法进行选择,难度不大。

(2)从第一段中结合上下文能够理解这些关键词句。

(3)表现了无名战士的一心想着部队,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精神。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

(2)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课文对代词的掌握情况。

(3)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

3.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

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

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

“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

”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

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

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

“放心过吧!

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

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

一班班长大声喊:

“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

”有的战士唱起来:

“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

________。

迅速:

________。

(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答案】

(1)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很快

(2)跳、扛

(3)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奉命:

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迅速:

很快。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跳、扛。

(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

文中的排比句:

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战士们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是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4.拓展阅读,我收获。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

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

开始,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累得腰酸胳膊痛,也实在不好受。

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

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

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

“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学书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了。

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妈妈看。

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部说:

“只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妈妈指的这一点,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

写了整整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

王献之深深舒了一口气,想:

看来路途还长得很哪!

①这时候,王羲之进一步勉励儿子:

学书没有秘诀可寻,而全在于“功夫”二字。

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

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够成才。

②他对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说明一个书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功夫,花多少代价。

他还告诉儿子:

功夫不全在字内,还有些功夫在字外。

也就是说,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

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

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

   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导献之练字外,还经常带着献之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陶冶情操;他还坚持和儿子一起锻炼身体,以增强献之的腕力和臂力。

这样一来,献之每天端坐在那里练字,就是一连练上几个小时都不觉得很累。

    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窍门——________   指教——________

  勉励——________   启发——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羡慕:

________  端详:

________  秘诀:

________  陶冶:

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分别使你联想到了哪一句名句格言?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由文中的“________”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练字的辛苦;“________”则形象地写出了人的骄傲自满的心态

②要学习好书法,除了练字本身要________之外,还要认真________,加强________,完善________。

(5)最后一段话,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哪些名句格言?

请在下面写出两句。

________

【答案】

(1)诀窍

;指点(指导)

;鼓励

;启迪(启示)

(2)因喜爱而渴望得到

;仔细地看

;不公开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门路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优异的影响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功到自然成。

(4)累得腰酸背痛

;飘飘然

;练字本身要下苦功

;读书

;道德修养

;人格

(5)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其它符合要求均可)

【解析】【分析】

(1)汉语中的近义词,如同满园的鲜花,五彩纷呈,香气各异,只要精心选用,恰当布局,就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辉。

要根据语境来辨析选择。

(2)理解这些词语,要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结合短文的语境来解释其含义。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原意是说:

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

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

功到自然成:

一般形容,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功。

用来激励他人上进。

(4)只要学生熟读短文,在理解文章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就能填空。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就是说,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无比清香都是经过了很多的磨难才的来的,所以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要能吃苦,多锻炼,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短文阅读的综合能力的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重点语句入手,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chuàn zhuàn)》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慨 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zǎo zhǎo)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āi ái)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读音和字。

水浒传________(chuàn zhuàn)    大________(慨 概)

囫囵吞枣________(zǎo zhǎo)     挨________(āi ái)打

(2)在文中在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________      认认真真——________

(3)用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_。

(5)用小标题概括这一段话的内容:

________。

这一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品质。

【答案】

(1)zhuàn;概;z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

(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解析】【分析】

(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

(1)zhuàn、概、z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6.读句子。

完成练习。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1)“斩钉截铁”的意思是________。

(2)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________。

(3)这样写突出了五壮士________。

【答案】

(1)比喻说话、处理事情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班长态度之坚决,决定之果断

(3)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处理事情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决,决定之果断。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这样写突出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

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

当地群众说:

“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

“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

”“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

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

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

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

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

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

“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

________。

②寸草不生:

__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答案】

(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

(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

(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

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

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

①环境恶劣,降水量少;②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

他的做法:

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5)愚公移山;表现了李友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

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分析词语的表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本题中,“漫山遍野”是说山上到处都是松树、油橄榄,“寸草不生”说明黄土梁非常荒芜,环境恶劣。

(2)这道题考查的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理解“机会”的意思,首先要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写出它在文中所指的内容。

(3)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要求找句子和对句子的理解。

仔细读短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要通读全文,结合李友忠的植树行为来分析。

(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描写李友忠植树遇到的困难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在短文的第3到第6自然段,可以先读读短文,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和知识积累。

第①题,要仔细读读这句话,抓住“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这句话来联想,自然会想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

第②题,对人物的评价要结合整篇短文来分析,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理解这句话,要在读懂整篇短文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分析“一种就是20年”,时间之长,再加上辛苦,足以让李老汉的头发白了。

但是这20年时间,他植树造林“600多亩”,绿遍了柳树梁。

【点评】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