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739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docx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

定义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

(1)词序有误;

(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表意不明;(5)标点错误;(6)搭配不当;(7)语义重复;(8)归类有误;(9)成分赘余;(10)不合逻辑;

类型

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

1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

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的"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4、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2搭配不当

1、搭配不当,如:

(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观点"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

("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员工们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交换了广泛的”

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

可改为: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或者改成:

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

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

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而后面回答没有很好地解释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

(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再如:

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此句中"从......中"介词句式有错。

可删去。

<2>缺谓语。

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

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

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的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

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4)缺关联词语

例1: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

(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例2: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加上"虽然……但是……"。

例3:

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例4:

(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谓语多余)

(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补语多余。

4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

例如: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

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例如: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例如:

(39)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体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5含糊不清

含糊不清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费解",一是"歧义"。

"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

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

例如: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

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

2、歧义。

例如: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

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

(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可以理解为"小个儿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

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谁陪谁?

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

无法猜出。

6逻辑错误

这里的"逻辑错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

例如:

(46)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

("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

("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

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如: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为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

例如: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

"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

(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

例如: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

("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辨析

步骤

1、读。

调动语感查语病。

2、提。

提出主干查枝叶。

3、析。

语法无误析事理。

例题

【例题1】选择词序正确的一项()

A.狼和小山羊的争辩,狼没有什么话再可说了。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C.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D.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解析】D正确,A、B、C词序不当。

【点拨】A项,再,应放"没有"之前。

B项,"两千多年前"应放文物之前。

C项,应是先学习,再执行,才符合逻辑。

【例题2】没有语病的一项()

A.王刚和李明在路上遇见了,他告诉他昨天他买了一套《初三总复习》。

B.聪明和才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C.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

D.听了张海迪的报告,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解析】没有语病的是B项。

【点拨】A项,指代不明,三个他是谁?

不明确。

C项"协商"词义范围应针对组织之间,个人用"商量"好。

该题属于用词不当。

D项,句式杂糅,将"我听报告"与"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两句话混杂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

【例题3】修改下列病句。

(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在原文上改)

A.吴雄的壮举,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B.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提高认识的方法。

D.尽管老师怎样批评,他的毛病总是不改。

【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大家"。

B成分多余,"无声的"删去。

C是正确的,也可以将"提高认识"放到"有效"前面。

D错用词语,将"尽管"改为"不管"。

【点拨】修改病句的方法是缺的补,成分缺少什么补进什么。

多的删,成分多余的要删去,次序不当的要调,用错的词,要改换。

修改后的结果要符合语法规律,要合乎逻辑要求。

修改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因为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

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

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例:

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去掉"风格"。

(2)谓语多余

例: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去掉"进行"。

(3)宾语多余

例:

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去掉"的编写"。

例:

今天,我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去掉"的地方"。

(4)定语多余

例: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的教育的当务之急。

·去掉"当前"。

例:

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去掉"离现在"。

(8)误用"的"字

例: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去掉"的",改为"物价下跌"。

例:

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到毁灭。

·加上"的",改为"历代的动乱";去掉"的",改为"气候潮湿"。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3.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

例:

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前"后加"的"。

(2)状语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

例:

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

例:

李强把张卓不放在眼里。

·把"不"调至"把张卓"前。

(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2.表时间或处所的

3.表范围的

4.表情态或程度的

5.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

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时间处所范围情态对象

例: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作了详细报道。

(5)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例: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

·把"不但"改为"不仅"。

例: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把"也"改为"就"。

结构混乱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是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句式杂糅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

例:

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应该删去"我们"。

常见句式杂糅形式:

1.本着······为原则(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2.对于······问题上(对于······的问题,在······问题上);3.由于······下(由于······,在······下);4.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5.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6.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7.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8.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9.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10.围绕以······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以······为中心)。

2、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

作者不接着说下去,却用"中国的革命"另起一句。

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3、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

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代。

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

4、结构混乱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

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作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表意不明

分为"费解"和"歧义"。

"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都是表达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1、费解

例: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

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2、歧义

例: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

学习有态度和方法之分。

·"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语意重复

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常常会出现句中某个成分的多余而导致语义的重复。

例:

我们可不要白白虚度了此生。

·"虚度"即白白地度过。

前后矛盾

例: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

应该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否定不当

例: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修改符号

1、删除号:

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

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

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

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

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

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

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

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

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

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

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上星期去植树了。

[分析]主语残缺

[修改1]我们全班上星期去植树了。

[修改2]上星期我们全班去植树了。

(强调时间与地点时,可将其移至句首。

[分析]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修改]今天,三年级一班全体同学看了电影。

[分析]用词重复(国庆指开国纪念日)

[修改]今年是建国63周年

[分析]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修改]同学们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

[分析]句式杂糅

[修改1]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为群众所喜爱。

[修改2]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喜爱。

[分析]表意不明,

[修改1]我要热一热汤。

[修改2]我要热的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