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059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摄山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人的肝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A错误表达载体的复制启动于复制原(起)点,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启动于启动子,B错误;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启动子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终止密码子在胰岛素基因的翻译中起作用,D错误。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名师点睛】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下表所示正常成年人在一般情况下每天(24h)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摄入

途径

摄入量

(mL)

排出

途径

排出量(mL)

a

1300

d

1500

b

900

e

500

c

300

f

400

 

 

g

100

   A.a和b分别表示饮水和食物,是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

   B.c途径的摄入量包含细胞呼吸所产生的水

   C.f途径表示没有明显出汗的情况下,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

   D.d表示通过肾脏排出的水分,机体通过对此途径的调节可使水平衡

参考答案:

答案:

C

3.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

A.无机盐、水、维生素                 B.NaCl、水、蛋白质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NaCl、水

参考答案:

C

4.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实验目的相匹配的是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淀粉溶液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B

菠菜叶片

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

C

鸡的成熟红细胞

制备纯净细胞膜并研究细胞膜的成分

D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解题要点是根据实验目的针对性分析各选项。

A.淀粉是多糖,不具有还原性,无法达到实验目的,A错误;

B.菠菜叶片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实验,B正确;

C.鸡的成熟红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还有细胞核、线粒体等具膜结构,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生物实验中相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能够达到实验目的;2.对实验本身没有影响;3.取材方便、成本低。

5.自然状态下,秋季时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激素是

(  )

A.吲哚乙酸                                      B.脱落酸

C.2,4-D                                             D.细胞分裂素

参考答案:

B

6.培育能保持亲本高甜度的甜菜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     组织培养                         B.细胞杂交

C.        显微注射                         D.核移植

参考答案:

A

7.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那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A.测交预期结果:

高茎,矮茎接近于1∶1

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测交结果:

30株高茎,34株矮茎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

演绎推理的内容是:

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F1高茎与矮茎进行杂交,后代会出现高茎∶矮茎接近于1∶1的分离比,A项正确;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均属于假说内容,B、C项错误;测交结果为:

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实验的验证,不属于演绎过程,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放射自显影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如果仅要求标记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而不标记核酸,应运用的同位素是(  )

A.14CB.3HC.32PD.35S

参考答案:

D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是由C、H、O、N构成,有些含有S;

(2)核酸是由C、H、O、N、P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是由C、H、O组成.

【解答】解: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时,应该标记该化合物的特征元素.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还有部分含有S元素,而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其中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核酸的特征元素,因此要想标记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而不标记核酸,应运用的同位素是35S.

故选:

D.

9.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获得充足的氣气

B.参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

C.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

D.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参考答案:

D

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A错误;参与制作果酒酵母菌为真菌,B错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C错误;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D正确。

【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名师点睛】实验操作中,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用花菜提取DNA时加入食盐目的是溶解DNA,参与制作果酒酵母菌为真菌

10.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方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种群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

B.b点时该种群增长最快

C.cd段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该种群的数量达到e点后,其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A

c点(K/2)时该种群增长最快,B错误;cd段该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多,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该种群的数量达到e点(K值)后,种群密度趋于稳定,但是种群数量会发生一定的波动,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11.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中染色体组数最多,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

B.DNA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

C.细胞丁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D.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

参考答案:

D

A、图中甲细胞染色体数目清晰,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组数最多为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

B、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间期DNA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丁,B错误;

C、图丁中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

D、细胞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戊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逐渐变为染色质,D正确.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

家鸽的肝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染色体形态较为清晰,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中细胞核略微增大,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丁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戊新的核膜出现为有丝分裂末期,据此答题.

12.如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D细胞内,产生“工程菌”的示意图。

所用的载体为质粒A。

若已知细菌D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

能表明目的基因已与运载体结合,并被导入受体细胞的结果是(  )

A.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繁殖的细胞

B.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细菌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都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C.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D.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参考答案:

C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图中可以看出,细菌D不含有质粒A及其上的基因即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质粒含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基因发生重组时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保留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因此可利用此特性进行筛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解答:

解:

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生长激素基因基因插入质粒后,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导致工程菌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中生长繁殖;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没有被破坏,所以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不能生长繁殖。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的能力.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判断中,合理的是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一定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C.一个没有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中的植物的竞争程度更激烈

参考答案:

答案:

D

1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参考答案:

D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在兴奋状态下表现为外负内正,A正确;a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突触传导到电表①的两极,电表的右极先兴奋,此时指针向右偏转,当左极兴奋时电表的指针向左偏,B错误;由于在突触上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因此a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电表②的左极,引起指针偏转,但是不能通过突触传导到电表的右极,因此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由于两电表指针均会发生偏转,因此可以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15.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参考答案:

D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具题意分析,λ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

由图可知:

在第1~第3年之间λ>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3~9年间λ<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到第9年时λ=1乌鸦种群数量维持稳定.

【解答】解:

A、乌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故A错误.

B、在第3~9年间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故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比第3年少;故B错误.

C、第1~6年时,乌鸦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而“J”型曲线的λ值是固定值,而且种群数量是增加;故C错误.

D、从第3年到9年间,λ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到第9年数量最少,在9~10年间保持数量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利用曲线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情况,考查学生从图文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6.滑雪是冬奥会的重要比赛项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前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舒张,减少散热

B.运动开始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在此产生冷觉

C.运动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

D.运动后胰岛B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血糖含量急剧下降

参考答案:

C

【考点】E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下:

①增加产热的途径:

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

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

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血糖平衡调节:

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种激素间是拮抗作用.

【解答】解:

A、运动前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A错误;

B、大脑皮层产生冷觉,B错误;

C、运动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C正确;

D、运动后人体消耗葡萄糖增加,导致血糖浓度有所下降,因此此时胰岛素分泌应减少,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以冬奥会的滑雪为素材,考查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中的碱基A与ATP中的A不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三个碱基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参考答案:

AC

【考点】7D:

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1、RNA与DNA的区别: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2、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1)mRNA:

信使RNA;功能:

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tRNA:

转运RNA;功能:

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

(3)rRNA:

核糖体RNA;功能: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解答】解:

A、核酸中的碱基A为腺嘌呤,ATP中的A为腺苷,因此两者不同,A正确;

B、一个tRNA分子中含有多个碱基,其中一端相邻的三个碱基构成发密码子,B错误;

C、T2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其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

D、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因此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细胞质中的DNA上,D错误.

故选:

AC.

18.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C.可通过标记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参考答案:

B

19.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实验组:

2mL3%H2O2溶液+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后观察

对照组:

2mL3%H2O2溶液+1mL蒸馏水,保温5min后观察

B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实验组:

2mL3%可溶性淀粉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后碘液检验

对照组:

2mL3%蔗糖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后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2mL3%可溶性淀粉溶液+1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验证PH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向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不同pH的缓冲液,再均依次加入1mL新鲜唾液,2mL3%可溶性淀粉溶液,适宜温度保温5min后斐林试剂检验

参考答案:

D

20.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但在形成配子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换,使一对基因发生了交换,那么,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     

A.卵原细胞                    

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C.都在第二次分裂              

D.都在第一次分裂

参考答案:

B

21.某生物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1:

1。

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都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参考答案:

B

22.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BB或Bb)交配

C.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    

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参考答案:

C

23.用32P标记某生物体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将该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上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具有放射性的子细胞个数不可能是(    )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

A

2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二糖

B.脂肪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D.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参考答案:

D

2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参考答案:

A

2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即使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生物也可能出现变异性状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

A

27.图8表示四种微生物培养物(①~④)在添加利福平前后的细胞内RNA含量。

由此

   可以判断古细菌和酵母菌可能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B

利福平与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防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使DNA和蛋白的合成停止,只能作用于细菌。

而古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

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利福平也对酵母菌等真核生物无效,所以加利福平前后,古细菌和酵母菌中的RNA变化不大。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后,不再滴加清水可能看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B.农作物能直接利用的氮素可以是化肥中的氮素、动物排出物与遗体中的氮素、自身残落物中的氮素、大气中的氮素

C.连续培养发酵罐的冷却水装置是为了降低酶的活性

D.小鼠体内形成卵原细胞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参考答案:

A

29.对植株1和植株2进行一系列处理,结果如图所示,这四种处理分别是(    )

选项

A

B

C

D

处理①

生长素处理

套袋

生长素处理

套袋

处理②

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

自交

人工授粉

处理③

花药离体培养

花药离体培养

花药离体培养

生长素处理

处理④

秋水仙素处理

生长素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

 

参考答案:

A

30.下列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

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C.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     

D.物质运输的速率与膜上载体的数量无关

参考答案:

A

31.一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小白鼠某器官的切片时,发现了一个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质即将缢裂为均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每个着丝点上都有两条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