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037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一、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问题。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止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实际应用

〔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二〕疾病的监测。

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四〕疾病的自然史。

〔五〕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特征〔一〕群体的特征。

〔二〕比照的特征。

〔三〕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四〕社会心理的特征。

〔五〕预防的特征。

〔六〕开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的根底和起点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暴露人口,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应用:

1反响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描述疾病的分布3反响了病因因素的变化4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论5疾病的监测资料6前瞻性的研究

〔二〕罹患率

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

单位是日、周、旬、月

〔三〕续发率

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千古奇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左右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第一例除去〕

应用:

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

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患病率

也称现换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

期间患病率=

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

升高:

1病程延长2为主语者的寿命延长3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断水平提高8报告率调高

降低:

1病程缩短2病死率高3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病程,其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有。

前提条件:

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应用:

横断面研究常用指标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求量、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感染率

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

应用:

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活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流行病态势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有用制定防治措施

〔三〕残疾率

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人数,即指通过询问调查要或健康检查确诊的残疾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残疾率=

三、死亡频率测量指标

〔一〕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的频率。

死亡率=

应用:

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个常用指标反映一个地区不用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常用作病因探讨的指标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二〕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

如果某病的发病和病程处于稳定状态,病死率可用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

病死率=

应用:

表示确诊死亡的概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反响诊治能力等医疗水平

病死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三〕生存率〔存活率〕

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种病患者中,经假设干年随访后,上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生存率=

应用:

反映疾病对生命危害程度评价某种治疗的远期效应

第二节疾病的流行强度

一、散发指发病率成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原因:

1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因而出现散在发生

2某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

3某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传染病也可出现

4某些长期潜伏传染病

二、爆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三、流行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历年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

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

第三节、疾病的分布

〔一〕年龄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

原因:

1接触暴露病因子时机的差异

2免疫水平

3有效地预防接种也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1横断面分析:

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同年代〔断面〕的不同棉铃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过用于发病率、死亡率等没有明显长期变动趋势的疾病的分析

2年龄期间队列分析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三者对疾病频率变化所起作用及其大小的方法。

队列:

指具有相同特征或共同经历的一批人。

统同一时期出生的人为出生队列。

出生队列的优点:

1评价疾病年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

2说明致病因子与年龄关系

〔二〕性别疾病的死亡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原因:

1男女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时机不同

2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

3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也可能导致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

〔三〕职业暴露于不同的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职业性的精神紧张

〔四〕民族和种族

原因:

1遗传因素

2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3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水平

4定居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宗教各自独立的教义、教规,对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六〕婚姻与家庭

1不同婚姻状况人群常有很大的差异

2婚姻状况对女性健康有明显影响

3近亲婚配

4家庭是社会组成根本单位,成员的数量、年龄、性别、免疫水平、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嗜好不同对疾病分布频率会产生影响

〔七〕流动人口

1是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人群

2是疫区和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

3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到不可无视的作用

4给儿童方案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使方案免疫适龄儿童出现免疫空白。

二、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时点流行〕是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

2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很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

3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疾病的周期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人改变。

4长期趋势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等的变化或他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三、地区分布

1疾病在不同国家间、同一国家不用地区的分布

2城乡分布

3地区聚集性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4地方性疾病

四、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银民人群的疾病分步进行研究,以探究病因。

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在揭示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是最根底的步骤,可以说,对任何因果关系确实定,无不始于描述性研究。

第一节概念

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通过对特定是点或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

研究目的与应用范围:

1掌握目标群体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3确定高危人群4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

类型:

1普查:

不是因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2抽样调查:

对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或因素和需要普查普治的病不适合

第二节设计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这是将研究结果向整体推论时的必要前提。

〔二〕抽样方法

分为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那么,即保证总体中每一对象都有的、非零的概率备选入作为研究对象,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1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

重要原那么:

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均为n/N).

均数的标准误s=

率的标准误sp=

单纯随机抽样往往由于总体熟练大,编号、抽样麻烦以及抽到个体分散而导致资料收集困难等原因实际应用的不多。

但是是根底

2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个假设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每K个单位为一组,然后用单纯随机方法在第一组中确定一个起始号,从此起点开始,每隔K个单位抽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

优点:

1可以在不知道总体单位数的情况下进行抽取2在现场人群中较易进行3从分布在总体内部的各局部的单元中抽取的,分布比拟均匀,代表性较好。

缺点:

如果总体分单位分布有周期性趋势,那么可能使样本产生偏性。

3分层抽样:

提高总体指标估计值的精度。

4整群抽样

5多阶段抽样

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偏倚是指从研究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

第三节生态学研究

一、概念生态学研究〔相关性研究〕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

三、研究的类型:

生态比拟研究生态趋势研究

四、优点与局限性

〔一〕优点

1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可以很快的得到结果。

2对病因未明的疾病可提供病因线索供深入研究。

3对于个体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

4适合于对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

〔二〕局限性

1生态学谬误:

由于生态学研究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的不符。

2混杂因素往往难以控制。

第四章队列研究

队列:

指具有相互特征或共同经历的一批人或有暴露特征的一群人。

出生队列:

同一时期出生的人。

固定队列:

随访过程中因为结局而进或出动态队列:

不因为结局而进和出

第一节概述

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案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押租,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拟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暴露:

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危险因素〔危险因子〕:

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发生,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

二、根本原理

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随访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拟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根本特点:

1属于观察法2设立对照组3由“因〞及“果〞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四、研究类型

〔一〕前瞻性队列研究

分组根据研究对象现时的暴露状况而定,此时研究的结局还没有出现,需要前瞻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

优点:

时间顺序增强了病因推断的可信度。

直接获得暴露于结局资料结果获得发病率

缺点:

样本很大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二〕历史性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这一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的暴露状况的历史资料结局已经,出现不需要前瞻性观察。

由因及果

优点:

1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进入队列2本资料搜集及分析可在较短时期内完成

3仍属前瞻性观察4具有省时、省力、出结果快的特点

缺点:

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上未必符合要求。

需要足够完整可靠地过去

与病例对照的不同:

1在过去某个时点上不知道哪个会得病2OR、RR的计算不同

〔三〕双向性队列研究〔混合型队列研究〕

在历史队列研究的根底上,继续前瞻性观察一段时间将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历史性队列研究结合起来

研究队列确实定是过去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分组

需要随访

局部结局可能出现

〔四〕选用原那么

1前瞻性队列研究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检验的因素必须找准。

2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3应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应把握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4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5应把握足够的观察人群,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6大局部观察人群应能被长期随访下去,并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7应有足够的人财物力支持

2历史性队列研究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在过去某短时间内有关研究对象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材料。

第三节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根底上确定的

主要暴露因素

可能影响结局的因素:

混杂因素人口学特征

暴露的测量:

性质—定性测量方法—访谈实验室检查查阅资料

二、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变量也叫结果变量,指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即研究者希望追踪观察的事件

结局变量的测定,应给出明确统一的标准,并在研究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研究现场:

有足够数量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当地的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和支持

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

1职业人群:

要研究某种可以的职业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必须选择想过职业人群作为暴露人群2特殊暴露人群3一般人群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2对照人群的选择:

1内对照:

选定的一群研究对象内部既包含暴露组,又包含对照组。

2外对照:

不能从现有研究人群中选出对照

3总人口对照:

利用韩国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统计资料,即以全人口率为对照。

4多重对照/多种对照

四、确定样本量〔考得少〕

〔一〕考虑的问题1抽样方法2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

3失访率适当扩大样本量防止在研究的最后阶段因失访而致样本量缺乏。

按失访率对应扩大样本量

〔二〕影响因素

1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平,一定条件下p越接近0.5,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d越大那么所需样本量越小如果暴露组人群发病率不

能取得,可取得相对危险度PP的值,由式RR计算得到

3要求的显著性水平样本量大时去=0.05

4效力又称把握度〔1-β〕β为检验假设是出现第Ⅱ类错误的概率效力极为检验假设时

能够防止假阴性的能力

〔三〕样本量的计算

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一〕基线资料的收集

研究对象选定后,必须详细收集每个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的根本情况,包括暴露的资料及

个体的其他信息,这些资料称为基线资料或基线信息。

基线资料一般包括待研究的暴露因素的暴露状况,疾病与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等个人状况,家庭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及家庭疾病史等。

有四种获取方式:

1查阅记录或档案2访问信息提供者3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4环境调查与检测

〔二〕随访

1随访的对象与方法应采用相同的方法同等的进行随访,并坚持追踪到观察终止期。

方法包括:

对研究对象的直接面对面访问、访问、自填问卷、定期体检、环境与疾病的监测,医院医疗与工作单位的出勤记录的收集确定依据:

随访的内容、随访对象即投入研究的人力物力

2随访的内容

3观察终点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到达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重点是疾病或死亡,但也可是某些指标的变化。

4观察终止的时间

5随访的间隔

6随访者

六、质量控制

1调查员的选择.2调查员培训.3制定调查员手册.4监督措施包括.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根本原理

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以研究该疾病与某个〔些〕因素的关系。

这是一种回忆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

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拟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二.类型

⑴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⑵病例与对照匹配。

三.常用术语

⑴暴露:

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⑵比值:

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比。

⑶OR:

比值比,是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Ad/bc

四.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来源

①根本原那么:

有代表性;有可比性。

②根本来源:

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医院为根底的〕;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社区为根底的〕。

③病例的选择要求:

诊断可靠;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尽量选择新确诊的病例。

④对照的选择要求:

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不患有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共同病因的疾病。

2.样本含量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包括:

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

②估计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

③希望到达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

④希望到达的检验把握度〔1-β〕。

3.调查表的设计一般可分为一般情况、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三局部;注意调查的工程要全而精,每个工程都有明确的含义,注意调查时的艺术。

五、数据的分析

1.描述性统计:

均衡性检验;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2.统计性推断:

计算χ2值、OR、OR的可信区间〔miettinen公式〕、病因分值。

六.偏倚及其控制

1.常见偏倚

①选择偏倚:

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等。

②信息偏倚:

回忆偏倚、调查偏倚。

③混杂偏倚:

混杂所带来的偏倚。

2.偏倚控制

①按照随机、多中心、新等原那么选择病例;诊断方法统一、标准;收集病例时间可适当延长。

②注意指标选择,提高调查员技能,采用盲法调查。

③限制、配比、分层、多因素分析。

七、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

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样本较小;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某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

2.局限性:

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容易出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根底研究方法〕

一、定义: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或称为流行病学实验,也常被称之为干预性研究。

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实验组接受干预措施。

观察性流行病学自然条件下人群中时间分布规律和决定因素

三、根本特点

1属于前瞻性研究2随机分组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4有干预措施

四、主要类型

〔一〕临床实验:

以病人为研究对象,评价药物或治疗效果

〔二〕现场试验:

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

〔三〕社区实验:

又称社区干预实验,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研究,属于类实验。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研究目的

二、确定研究类型和设计类型

三、选择实验现场: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实验现场

因素:

1试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2研究的预期结局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生率,以期在实验结束时,能有足够的结局时间到达有效的统计分析。

3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

4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机构及诊断水平较好,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拟健全,登记报告制度较完善等

5实验地区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等。

四、选择研究对象

制定严格的入选标准和排出的标准

主要原那么:

1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2要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3选择与其结局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人群

4容易随访的人群

5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人群

6选择依从性好。

乐于接受并坚持实验的人群

依从性是指研究对象能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能紧密配合到底。

五、确定干预措施

六、确定样本量

〔一〕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1结局事件在未干预人群/对照组中的预期发生率

2实验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比拟指标数值差异的大小差异越小,及干预的效果越不明显,所需样本量越大,反之亦然。

3研究对象分组数量分组数量越多,那么所需样本量越大,反之亦然。

4第Ⅰ型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阳性错误的概率。

5第Ⅱ型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概率。

1-β称把握度,把握度要求越高,那么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6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大。

常用双侧检验

〔二〕样本量的估计方法

1非连续变量〔计数资料〕样本大小的估计

N=

2连续变量样本〔计量资料〕大小的估计

N=

公式适用于N3030以上的样本

七、随机化分组

〔一〕简单随机分组

〔二〕分层随机分组按研究对象的特征,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某些因素先进行分层

〔三〕整群随机分组按社区或较大的群组分配

八、确定对照方式

〔一〕影响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效应的主要因素

1不能预知的结局2疾病的自然史3霍桑效应4抚慰剂效应5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二〕设立对照的方式

1标准方法对照2抚慰剂对照3自身对照4交叉对照

九、盲法的应用

1单盲:

研究中只对研究对象设盲,即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2双盲:

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实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3三盲:

在双盲根底上对负责资料整理和分析人员也设盲

十、确定实验观察期限

十一、选定结局变量及其测量方法

十二、确定基线数据、建立监测系统

基线资料一般包括研究人群的根本人口特征、结局指标的基线水平、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数据等。

十三、对象的随访和资料收集

十四、确定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

考前须知:

不能受主观因素影响人为取舍资料

资料整理时要注意以下对象的资料:

1不合格的研究对象

2不依从的研究对象

〔1〕意向性分析〔ITT〕:

它反映了原来试验意向干预的效果,可能低估其效果。

〔2〕遵循研究方案分析(PP):

可能高估干预的效果

〔3〕接受干预措施分析:

可能存在选择偏倚。

3失访的研究对象

二、资料的分析

〔一〕统计描述:

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等方法

〔二〕统计推断:

主要包括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和可信区间的计算

〔三〕临床或三公共卫生意义分析:

通过干预,能否到达预期满意的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进行评估。

三、评价试验效应的主要指标

〔一〕根本原那么

1尽可能采用客观的定量指标2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

〔二〕常用的指标

1有效率2治愈率3病死率4不良事件发生率5身存率6保护率(PR)7效果指数(IE)

8抗体阳性率9相对危险度降低(RRR)10绝对危险度降低〔ARR〕11需治疗人数〔NNT〕

6:

PR=7:

IE=

第四节、临床试验

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常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的研究。

一、主要用途

1治疗研究2诊断研究3筛检研究4预后研究5病因研究

二、根本原那么

1随机2对照3重复4客观〔盲法〕5多中心6符合伦理学道德

三.根本类型

1平行设计〔旗舰方法〕研究对象被随机分到两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各组的平行对照试验称为随机对照试验〔RCT〕

2交叉设计交叉设计是对两组受试者使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然后将处理措施相互交换,最后将结果进行比照分析的设计方法。

3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