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702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docx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核心制度

一、新型农村合伙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伙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采用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方式筹集资金。

农村合伙医疗是由国内农民自己创造互助共济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和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农合保障内容

1、统筹层次:

以县统筹或镇统筹形式筹集、管理、使用合伙医疗基金。

2、参加原则:

农村人口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

3、筹资原则:

合伙医疗筹资额普通要达到人均30元以上原则,涉及农民个人出资、集体扶持和政府支持资金。

4、运作时间:

每年实行一次性筹资,普通每年第四季度为收费时间。

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种年度合伙医疗起止时间。

参加人在本年度内发生章程规定大病住院状况,可按规定补贴。

5、保障水平:

以保大病住院为主。

规定报销范畴、支付比例、起付线、封顶线。

6、报销方式:

当事人出院后,持关于凭证到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出俱证明,由本人到镇合伙医疗办公室办理报销手续,也可由村代办,镇规定每周办理报销日期。

由银行支付,凭镇合伙医疗开出取款凭证,到银行或信用社支取。

7、医疗救济:

资助特困农户和贫困户参加合伙医疗;特困农户患大病,在获合伙医疗补贴后仍有较大困难,可申请医疗救济。

8、管理监督:

登记造册、记录、审计、帐目公开、年终报告及其他监督事项。

实行县统筹或资金统一由县管理,县与镇每月结算一次。

一、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

  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补贴原则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

个人筹资水平提高后,各地要加大医疗救济工作力度,资助符合条件困难群众参合。

二、提高保障水平,减轻群众经济承担

  将新农合政策范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倍以上,且不低于6万元。

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进一步提高门诊医药费用报销比例,人均门诊统筹基金达到50元左右。

要将符合条件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范畴,引导参合农民在村卫生室就医,使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用于村卫生室比例达到50%左右。

  三、全面推动大病保障试点工作

    ,要继续巩固推动小朋友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工作,推开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耐多药肺结核等6种(类)大病保障工作。

同步,优先将血友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1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结肠癌、直肠癌等12个病种纳入大病保障试点范畴。

  四、加快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参加新农合工作

 积极摸索以地市或省(区、市)为统筹单位运用新农合基金开展重特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或为参合农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五、加快推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加大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结合临床途径实行,在全国范畴内积极推动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等各种形式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变化支付方式实现对医疗服务行为勉励约束作用。

  六、完善和改进基金管理工作,适应医改工作大局

  一是做好新农合基金预算编制工作。

二是贯彻各级财政补贴资金。

三是继续加强和完善新农合基金管理工作。

四是继续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监督检查。

  七、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一卡通”试点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各种环节实行有效管理制度。

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可以改进当前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内容:

(1)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

环绕公共卫生和人民群众常用病、多发病和重点疾病,以及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本药物成本效益和药物经济学等分析评估,遴选国家基本药物,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用药。

(2)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机制。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引,积极运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科研机构及制药公司开发并生产疗效好、不良反映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基本药物,避免低水平重复生产和盲目生产。

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办法,采用各种办法,保证基本药物正常生产供应。

(3)建立基本药物集中生产配送机制。

勉励药物生产公司按照规定采用简易包装和大包装,减少基本药物生产成本;引导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公平有序竞争,不断提高医药产业集中度;建立基本药物集中配送系统,减少基本药物流通环节。

(4)建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

依照诊断范畴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制定治疗指南和处方集,建立基本药物使用和合理用药监测评估制度,加强临床用药行为监督管理,增进药物合理使用。

(5)强化基本药物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强化医药公司质量安全意识,明确公司是药物质量第一负责人,督促公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基本药物质量考核评估制度,严格生产经营管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6)完善基本药物支付报销机制。

政府卫生投入优先用于基本药物支付,不断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畴,逐渐提高基本药物支付报销比例,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可及性。

(7)完善基本药物价格管理机制。

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基本药物价格监测管理体系,减少群众承担。

作用:

1、基本药物制度有利遏制医疗腐败

卫生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意见》,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并明确推动时间表:

每个省(区、市)在30%政府办都市社区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所有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利销售;到,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全面实行规范、覆盖城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作为新医改一项重要配套性举措,对于变化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领域高药价、回扣风盛行等现象将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和实行,是对既有医疗卫生体系中商业贿赂和腐败现象制度性挑战,这其中,流程公开、透明、公正是保证基本药物制度能否担当重任核心。

2、基本药物报销制度切实为百姓就医减负

基本药物所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这就意味着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物将分别进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伙医疗等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以减低群众自付比例。

3、基本药物制度为保证人民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药物集中采购有关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关于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

由招标选取药物生产公司、具备当代物流能力药物经营公司或具备条件其她公司统一配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涉及逐渐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行规范管理。

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如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引服务。

目的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使人们都能享有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后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要内容: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健康教诲3、防止接种4、传染病报告与处置5、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6、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7、小朋友保健8、孕产妇保健9、老年人保健10、15岁如下小朋友补种乙肝疫苗11、农村妇女两癌检查12、农村妇女增补叶酸13、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14、消除燃媒型氟中毒危害15、农村改水改厕

举措-

从起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增长某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渐向城乡居民提供,到,增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差距逐渐缩小。

到,增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机制趋于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一步增长,重大疾病和重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要实现上述目的,在投入方面,一是完善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投入机制。

将疾病防止控制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收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二是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机制。

政府负责其举办乡镇卫生院、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买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营。

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原则不低于15元,不低于20元。

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予以补贴。

四是继续支持实行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长为15岁如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项目。

在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重点改进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筹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提高应对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二是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防止保健办法和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作用。

在管理方面,一是加强规划。

依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备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二是加强绩效考核。

制定岗位服务规范,细化考核内容,规范考核程序和实行细则,并将人员收入与服务绩效挂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转变服务模式。

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机构要进一步基层和居民家庭,开展面向人群积极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

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拟定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公立医院是国内医疗服务体系主体,属于医改“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公立医院,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堡垒”。

4月6日是一种标志性时刻,孕育近3年新医改转入施行阶段。

“推改革内容:

“医药分开”一方面是药价高低与医生收益分开;另一方面是住院药房与门诊药房分离,医生应以诊断、开方、手术、治疗医疗行为获得收入,社会药店应以销售药物和合理用药征询服务赚取利润。

医药分开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建立药物流通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物营销商之间经济利益关系。

破除“以药养医”弊端和调节医药购销环节既定利益分派格局,减轻广大患者不合理费用承担。

解决“看病贵”问题。

可是,长期因国家财政补偿不到位,诸多公立医院有逐利倾向,药物利润就成了医院生存和发展重要来源。

因而,增长国家财政投入以及勉励“以技养医”也是必不可少。

政事分开,以病人为中心。

政事分开就是将公共服务举办主体和实行主体之间由老式从属关系转换为一种当代契约关系。

公立医院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思路是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构造。

政事分开虽不能在公立医院建立完善法人治理构造和机制,但解决了法人治理核心问题~一系列关于所有者、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权利义务互相协调与制衡制度安排。

因而,政事分开是构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制度良好过渡形式和必要准备。

此前,国内公立医院治理构造重要还是院长负责制。

在政府既是出资人又是管理者背景下,医院法人地位不明确,医院内部也没有真正分权制衡机制,院长专权状况从主线上难以变化,这就使得医院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实行管办分开。

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构造。

一方面,政府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

医院管理委员会类似于公司法人治理构造中董事会。

委员会行使所辖区域内公立医院重大决策权,涉及院长任免、医院评估考核、财政资金补贴等等。

另一方面,要给院长以充分经营管理权和人事管理权。

医院除重大事项需由医院管理委员会民主决策外,别的权利均应授予由院长为首医院管理层。

划分营利与非营利重要原则在于其目,但既有绝大多数三甲医院其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