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6985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docx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

打击乐教学反思

一、三节课的成功之处:

小班打击乐《大猫小猫》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学习内容,学习对象是孩子们

喜欢的小动物-----小猫,大猫,歌曲中运用大与小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大猫和小

猫的不同。

让孩子们在学,玩,拍、打的过程中掌握节奏,通过自己动手玩乐器,

引导幼儿辨别不同乐器声音的大小,力度的强弱,从而选择合适的乐器为大猫

小猫伴奏。

过程中始终以欢迎大猫和小猫为背景切入,过程流畅自然。

中班打击乐《煎荷包蛋》,张老师一开始就围绕幼儿喜爱的食物——“荷包

蛋”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用了生动有趣的图谱,引导孩子

们做出了看、闻、想吃、哈哈大笑等一系列与乐曲相符的动作。

这就为后面的情

景打好了基础。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性。

孩子们开动脑筋,充

分发挥想象,为乐曲设计了许多好看又形象的动作,在反复用肢体表现乐曲的

同时,孩子们已经逐渐熟悉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为后面打击乐器做好了铺垫,也

为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打下了基础。

引导孩子们分组轮奏,熟悉自己演奏的节奏,

然后看老师的指挥完成轮奏与齐奏。

孩子们都掌握地很好,也就达到了这节课

的目标。

之后,又让孩子们交换乐器来演奏。

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乐

器,与同伴商量后交换。

孩子们既能得到不同的体验,又能和同伴友好交流达到

目的,就这样,孩子们在轻松、快乐、民主的环境下,学到本领。

过程中教师的提

示语也与简单这个情景相关。

如:

不要太快啊,荷包蛋会碎,要有节奏地翻。

大班打击乐《拔根芦柴花》第一部分情感体验导入课题,伴着欢快的《幸福

拍手歌》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律动,让幼儿从中感受到音乐节奏,激发幼儿进

行音乐活动的兴趣。

在《拔根芦柴花》的活动中,通过制作了一张大的图形总谱

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幼儿在看图时利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强烈感受到

乐曲热烈、欢乐气氛,随即产生“动”的欲望,这种“动”是对音乐感受的深化。

此,幼儿随音乐旋律的节奏、节拍做出了相应的动作

二、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

应该通过让幼儿在唱一

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小班幼儿的活

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

中,虽然教师反复地强调大猫和小猫的声音大小不同,可孩子们就是无法“自觉”

表现。

是不是可以让幼儿在说了大猫声音大小猫声音小时再让幼儿自己学着叫

一叫大猫的声音和小猫的声音,由此有一个明显的对比。

大班《拔根芦柴花》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太强,感觉孩子始终跟着老师走,教

师的语言太多,孩子没有思考的空间。

教师的节奏打得看不出变化,孩子节奏掌

握不好。

图谱太密,孩子大气节奏有困难。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

活动效果的好坏,关键不是老师如何手把手的

教,更多的是老师如何引导与组织。

特别是要为孩子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

学氛围,对每个幼儿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对幼儿的

不同看法不主观否定。

同时还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使他们都有成功的体

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有计划有目标的引导幼儿,使幼儿在打击乐音

乐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乐器演奏中培养幼儿的

合作能力。

1、幼儿对于乐器充满了好奇、兴趣,在打击乐活动中,孩子们在活动中表

现非常积极、投入,幼儿对打击乐活动很感兴趣、但幼儿的年纪比较小、控制能

力差,这给集体打击乐的教学带来了难度。

为此我们通过图和实物给幼儿介绍

各种乐器的名称用途和相关的知识,并反复敲打乐器让幼儿听辨乐器发出的声

响。

在介绍的过程中重点示范讲解乐器的操作方法,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每种

乐器不同敲打方法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一个成功的打击乐活动是需要良好的打击乐常规为基础,而这常规是又

需要幼儿共同的配合。

一开始,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较好常规习惯,乐器使用不够

准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幼儿打击乐常规的培养。

如在活动中要求幼儿乐

器拿起后或打击乐停下时放于腿上,不发出声响、影响集体。

乐曲开始前,拿起

乐器指挥信号,指挥和被指挥相互注视的常规,打击乐要整齐的开始、结束。

导幼儿学会轻轻拿放、交换乐器等。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音乐教学逐

步增添乐器种类,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打击乐器并学习正确打击方法。

3、打击乐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节拍、节奏以及掌握使用各种乐器的技能

和学会手眼协调地开展活动。

进行打击乐演奏前必须对演奏中的乐曲充分感知,

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构成了节奏感,节奏感直接影响着幼儿演奏的协调性,

幼儿节奏感不能单单的从符号学习中获取,而是通过幼儿易于理解接受的动作

语言来感知。

在平时,孩子们很喜欢听着老师铃鼓用手拍出不同的节奏,于是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开展一些节奏小游戏来引导幼儿,如:

听音乐、看节奏

卡拍手、启发幼儿想想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会想出很多,

如拍腿、跺脚、拍脸、拍肚、……启发幼儿逐个动作做出,动作要符合音乐的节

拍,现孩子们能看不同的节奏进行动作。

我班幼儿在展示的教学活动《寻找节奏》

中,因有以往活动的基础,幼儿用已有创编节奏型的经验,引导幼儿为自己熟悉

歌曲的曲谱配上节奏型,使幼儿更加明白了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节奏的巧

妙变化推动了音乐发展的动力。

给曲谱配节奏型是幼儿一次生动有趣的音乐合

作实践,幼儿创作还是不错的,创编的节奏型能符合歌曲的节奏,幼儿在老师的

引导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唱旋律,一组配伴奏,使幼儿进一步体验合作的乐

趣和感受音乐的快乐。

从幼儿创作活动中看,幼儿合作性较好,引导幼儿进一些

声势练习,即用“人体乐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所发出的不同音响来组合成

各种节奏型,通过活动,孩子们能将自己熟悉进行创编节奏,用“人体乐器”来组

合音响,培养幼儿对节奏反应的灵敏性和内心节奏的感受,充分进行思维能力

的训练,让幼儿感受一段音乐节奏时,先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然后鼓励幼儿跟着

音乐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最后选出大家满意的几种不同节奏的身体

动作进行节奏模仿,幼儿在议议学学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作用。

这些活动都是

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我们在这方面不断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训练,

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发挥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创造力的培

养,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合作, 在活动中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帮助孩

子把一些乐理知识内化通过打击乐器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教师一方面可以通

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

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

兴趣和美感。

4、虽然幼儿对一些简单的节奏有所掌握,但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分还不够,

为了帮助幼儿了解乐器音色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尝试根

据不同音乐及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来设计出配乐方案。

如在《玻璃瓶里的小老

鼠》的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来引导幼儿注意故事中的音响。

老鼠走的

声音:

笃笃笃笃……瓶子滚动的声音:

咕噜咕噜……瓶子破的声音:

啪!

让幼儿

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故事情节,通过集体讨论让幼儿探索怎么用木鱼和铃鼓表现

以下音色:

老鼠走,老鼠吃糖,瓶子滚动,瓶子破了,最后师生合作,老师讲故事

幼儿敲乐器,表现故事中的主要音色。

在《大象和小蚊子》活动中幼儿通过大象

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让幼儿知道轻而慢敲大

鼓,表示大象走路;刮蛙鸣筒,表示大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

大鼓,表示大象生气在使劲跺脚,一下子就讲乐器不同的音色形象地表现出来。

通过生动的故事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乐器的音色,使打击乐教学更加深动化、

趣味化。

我们在活动中用启发引导方式渗透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幼

儿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活动相互合作以达到整体音色效果。

如我们在节奏乐活

动《洗手帕》,活动中首先让幼儿观察真实的洗手帕的过程,组织幼儿讨论并用

动作再现其中的一些必要动作。

然后教师完整的弹奏全曲,要求幼儿用动作表

现音乐中什么地方是重重地慢慢地搓,什么地方是轻轻地快快地搓,洗干净后

会做哪些动作(动作组合结构:

重搓—轻搓—重搓—用劲拧干—用劲抖开—用劲

高举),幼儿根据音乐创编了语言节奏,最后再请幼儿探索 哪种乐器适合用来

表现用力干活?

哪种乐器适合用来表现轻轻干活?

这些动作形象的表现了乐曲

的内容,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整体音响结构,而且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掌

握了乐器的演奏方案。

在打击乐活动《大猫与小猫》教学中,先引导幼儿熟悉歌

曲的旋律内容,感受歌曲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力度差异,由幼儿提出第一段与

第二段各自应该用何种力度演唱,幼儿边唱边表演,注意动作幅度大小与声音

力度强弱关系。

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选择乐器,让幼

儿尝试用劲敲铃鼓和轻轻敲碰铃的音响效果,并讨论:

哪种乐器,为哪种动物伴

奏更合适。

幼儿在选择好相应的乐器后合作练习演奏,配上乐器演奏后,音乐中

大猫与小猫的形象更加突出了。

随着节奏乐活动的不断发展,幼儿的节奏活动

不仅仅一个单一的声部,在打击乐活动《红彩妹妹》中,出现了一些乐句利用身

体动作的不同而将该乐句分成两个声部来进行,同时还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配

器,并分声部合作进行演奏,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拿着打击乐器,合作

演奏了《大雨与小雨》《加油干》《我爱北京天安门》《洗手帕》《郊游》《大马大马告

诉我》《彩虹妹妹》《娃哈哈》《欢乐舞》幼儿在与小伙伴共同的打击乐活动中逐渐

学会合作,并在打击乐演奏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从而

使幼儿在开心、自豪中充分享受成功的体验。

5、学习看指挥是打击乐演奏整体教学法的一个核心,要让幼儿学习看指挥

来合作进行打击乐演奏。

通过让幼儿学会看别人指挥和学会自己指挥的过程来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让幼儿学习看指挥来合作进行打击乐演奏。

幼儿打击乐演奏活动中的“指挥”和“看指挥演奏”内容的学习,对幼儿音乐学习

和全面发展有着特殊意义,这些意义与成人的专业音乐活动中的指挥有很大的

不同。

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学习的主要是如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以及与人相协

调,因此,幼儿指挥者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必学习专业性的起势、收势和击拍,可

只学习如何自然地开始、结束、轮流、交替和击出所要求的节奏型,必要时还可

做相应乐器演奏方式的模仿动作等。

在幼儿最初学习指挥时,我们是先在黑板

上画一个乐器摆放的位置图。

让幼儿看着图,跟着教师的动作按一种固定的指

挥方案进行集体的练习。

在活动过程,坚持培养幼儿良好的看指挥的演奏习惯。

指挥中我们将注意教师本身的动作必须到位、准确,洋溢着热情。

后阶段我们将

开始逐步引导幼儿学做指挥,老师引导幼儿学习分声部看指挥时,可以用身体

动作指挥或乐器演奏的模仿动作指挥以及语言提示,逐步过渡到用手势指挥和

看眼神提示。

三、存在的困惑

打击乐中乐器的使用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年龄段,希望通过

研讨获得相应的知识。

 

第二节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基本问题

  一、幼儿园常用打击乐器的种类

  适合于学前儿童学习和操作的常用打击乐器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碰铃(也称小铃)

  这是一对用金属制成的小铃,用一根不太粗的绳子或可抓握的木柄相对固

定两个铃,通过相互撞击引起振动而发音。

碰铃的音色清脆、柔和,且高而轻,

在打击乐器中属高音乐器。

它既可以表现音乐的强拍,也可以表现弱拍,是幼儿

园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乐器。

  

(二)串铃

  这是用金属串成的马蹄形(或半圆形、棒形等)的若干个小铃,通过敲击、抖

动或摇晃引起的振动而发音。

可以分别在音乐的强拍或弱拍上使用。

  (三)铃鼓

  这是用皮革(或塑料)蒙在带有可活动的金属小钹的木制围框上,通过手指

(或手腕肘)的敲击或手腕的抖动、摇晃引起的振动而发音的一种乐器。

它兼有

鼓和铃两种音色的特点。

铃鼓有多种演奏方法:

可以用手掌击鼓心,其音色柔和;

可以用手掌击鼓边,其音色明朗干脆;可以用鼓面击身体部位(如肩、肘、膝等),

则铃的声音较明显;可以用手腕连续地抖动,则会产生颤音的效果。

  (四)大鼓

  这是用皮革蒙在筒状的共鸣箱上,通过鼓槌敲击引起的振动而发音的一种

乐器。

其音色低沉,音量较大。

大鼓用在强拍上,可用力击打,造成一种强烈渲

染的气氛;用在弱拍上,可轻轻击打,会产生柔和而绵长的音响。

击鼓时,手臂

放松,手腕有力而富有弹性地敲击。

击鼓心,会产生浓厚的音色且有较长的延续

尾音;击鼓边,则音色脆、硬而单薄,延续音较短。

  (五)三角铁

  这是一根弯成等边三角形的圆柱形钢条,用绳子悬挂一端,通过另一根金属

棒敲击而发音的一种乐器。

其音色接近于碰铃,但音量比碰铃大,延续音比碰铃

长。

它的演奏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左手提悬挂三角铁的绳子,右手持金属棒敲打

三角铁的底边;另一种是在三角铁内,用金属棒快速地敲击左右两边或转圈敲

击各边,会产生激烈而特殊的音响效果。

  (六)响板(也称圆弧板)

  这是由两片贝壳状木块,中间用松紧带相连而构成的一种乐器,通过两片木

块的撞击引起的振动而发音。

其音色清脆而圆润。

演奏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右手

的中指套上松紧带,靠中指和拇指的捏合使两板相击而发出声音;另一种是将

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中,用整个右手的手掌相击而发出声音。

后一种方法比较适

合小年龄儿童的演奏。

  (七)木鱼

  这是用木头刻制的、形似鱼状、中间空而头部开口的一种乐器。

通过另一根

木制的敲棒击鱼头而发音。

其音色接近于响板。

演奏方法为左手持“鱼的尾部”,

右手持棒按节奏敲打“鱼头”的顶部。

  (八)双响筒

  这是一段中间有节的木筒,下端装有握柄,通过另一木制敲击棒的敲击而发

音的一种乐器。

其音色与木鱼相似,干脆而清亮,没有延续音。

通常用来模拟马

蹄声。

敲击双响筒由节分开的两端会发出不同高低的音响,一般两个音之间通

常相差约五度。

演奏方法为左手持柄,右手持棒敲击,可以敲击筒的一端,也可

同时交替敲击筒的两端,发出类似于“的笃”、“的笃”的马蹄声。

  (九)蛙鸣筒

  这是由一节毛竹或木头制成的,刻有一道道楞子的筒状乐器。

通过另一木制

小棒刮、擦筒身而发音。

其音色类似于青蛙的鸣叫声。

演奏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左手持蛙鸣筒的握柄,右手持棒刮奏;另一种即用棒敲奏,音色接近于木鱼类乐

器。

  (十)沙球

  这是一种用椰壳或塑料制成的空心球体,内装有细小的沙粒状物体,下端装

有握柄,依靠臂的抖动、摇晃而振动发音。

其音色轻柔而干脆。

演奏方法为双手

各持沙球,用手臂带动手腕上下振动。

可以同时两手进行,也可交替、轮换进行。

 

  (十一)钹

  这是一对用铜合金制成的圆盘,中间微凸,靠敲击、摩擦而发音。

其音色响

亮,有较长的延续音,在绳拍上演奏能造成强烈、刺耳的音响效果。

演奏方法有

两种:

一种是左右各持一片,相互撞击、摩擦而发音;另一种是将单片悬挂在支

架上,右手持鼓槌敲打其边,可以取得另一种音响效果。

如果要止住过长的延续

音,可以用手捏住钹的边缘或将钹面捂在怀中即可。

  (十二)锣

  这是一个由铜合金制成的圆盘,由绳子固定在可抓握的木柄上,通过锣槌敲

击锣面引起的振动而发音。

一般可以用在强拍的伴奏上,以突出节奏、渲染气氛。

锣可分为大锣和小锣两种。

大锣音色低沉,共鸣强烈,有较长的延续音。

一般用

软槌敲击:

敲击锣的中心时,声音较柔和;敲击锣的边缘时,声音较毛糙。

小锣音

色较明亮,也有一定的延续音。

一般用硬槌敲击:

敲得重,声音尖锐刺耳;敲得轻,

声音清脆明亮。

要停止延续音,可以用手按住锣面或将锣往怀里一抱即可。

  以上都是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其中适合于小班儿童演奏的乐器有碰

铃、串铃、响板、铃鼓(敲击)、沙球(摇晃)等;中班儿童能学习木鱼、铃鼓(抖动、

摇晃)、蛙鸣筒、锣和钹等乐器的演奏;三角铁和双响筒一般适合于大班年龄的

儿童演奏。

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都要求儿童做到手腕放松、灵活,不僵硬,有

弹性,能控制手的动作,自然协调地敲击、摇动、振动或抖动,以取得较好的音

响效果。

  除此之外,幼儿园的打击乐器中还配有一些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主要有

木琴、铝板琴等。

它们的音域一般在一个八度以上,演奏方法比较简单,以敲击

和刮奏为主,适合于演奏简单的旋律。

  二、打击乐演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一般是一种集体配合、由多个声部组成的乐器演

奏活动。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一)乐器的名称和分类

  认识乐器,知道并记住打击乐器的名称,能根据乐器的音色给打击乐器分类。

如碰铃和三角铁,音色都比较明亮,柔和,通常归为一类;响板、木鱼、双响筒等,

音色都比较干脆、圆润,可以归为一类;铃鼓、串铃等,摇动时都有一种颤音的

效果,可以归为一类;大鼓、锣及钹音色各具特点,通常归为特色乐器或加强乐

器一类。

  

(二)正确的演奏方法

  在集体参与的、多声部的乐器合奏活动中,正确的演奏方法包括:

用自然、

协调的动作来演奏;用适中的音量和好听的音色来表现;在演奏过程中,随时注

意倾听音乐和其他声部的演奏,使自己的演奏与集体的整体音响相协调一致。

  (三)配器

  所谓配器,是指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根据音乐的性质、情绪和风格,选配音

响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打击乐器,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以追求整体音响的协调和

悦耳。

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要让儿童学习一些有关配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先,让儿童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功能及各类打击乐器的音色对

比和配合效果。

因为只有在了解乐器音色基本分类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它们来

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如了解高音乐器一般有三角铁、碰铃;中音乐器可以有

响板、木鱼、沙球、铃鼓等;低音乐器一般有大鼓、钹等。

要使儿童懂得:

串铃和

双响筒两种乐器的配合使用,能产生骑马奔驰的音响效果;铃鼓、碰铃和三角铁

这些有延续音的乐器,在音符时值较长时用柔和的弱奏可表现出颤音的效果;

铃鼓用在少数民族舞曲中可起到加强特色、烘托气氛的作用等等。

其次,帮助儿

童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节奏、节拍和旋律的特点,找出有呼应、对比或

变化的地方,选用适当的乐器。

如找出乐曲中的强、弱拍,用不同音色的乐器来

演奏,体现乐曲的强弱对比;如根据乐句、乐段的结构,在呼应和重复的乐句及

不同的乐段中更换不同的乐器音色,丰富和加强音乐的新鲜感和表现力;再如

节奏型的选配,可以采用某种固定的节奏型,也可以根据乐曲中的节奏变化来

变换节奏型或突出某个节奏型。

总之,配器要根据乐曲的具体情况而定,既要体

现丰富多样,又要贯彻对比统一的原则。

  (四)看指挥

  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要奏出和谐、美好的整体音响效果,必须学习如何看

指挥。

根据指挥的要求进行协作演奏,也是儿童要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它包括:

(1)了解“准备”、“开始”和“结束”的手势动作,以使自己的演奏符合指挥的手势

含义;

(2)知道用眼睛注视指挥者,在演奏过程中学习以恰当的身体姿势(微微

前倾)与指挥者沟通、合作和交流;(3)能够看懂和明白指挥者表示节奏和音色

变化的动作,使自己的演奏与集体的音响协调一致。

  三、打击乐演奏活动的选材

  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材料选择可以从音乐、乐器和配器方案三个方

面着手。

  

(一)音乐

  为儿童选择打击乐演奏的音乐,要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结构工整。

打击乐

作品无论是歌曲或乐曲,都必须有鲜明而清晰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并且为儿

童所喜爱。

一般可以选进行曲、舞曲或其他富有情趣性和艺术性的儿童乐曲等。

对于小班年龄儿童,可以选儿童熟悉的歌曲或结构短小、节奏简单的乐曲;为中、

大班儿童选择的音乐可以适当复杂一些,结构是二段体或三段体,且段落的旋

律带有明显的对比性,适合启发儿童用不同音色、音量的乐器和节奏型变化来

加以表现。

  

(二)乐器

  为学前儿童选择打击乐演奏的乐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乐器的音色

要好。

如铃鼓的选择,鼓面是皮制的要比塑料或铁制的音色好;第二,乐器的大

小要适中,便于儿童演奏。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还应注意乐器的大小和重量:

铃鼓一般以直径 12—15 厘米的为宜;沙球不宜选用大号的;三角铁钢条的直径

最好在 05 厘米左右等等;第三,乐器的演奏方法要适合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动作发展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在乐器的选

择和演奏方法上应有所区别:

如铃鼓,小班儿童可用手掌敲击鼓面的方法演奏,

中、大班则可以用敲奏、摇奏等不同方法;如响板,小、中班儿童宜用右手掌击

左手心的方法敲击响板,大班儿童则可以学习捏奏的方法;再如双响筒和三角

铁的演奏需要能均匀地用力并且做到手眼协调,对于运用能力和小肌肉发育尚

不完全的小、中班儿童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大班儿童则相对可以胜任。

  (三)配器方案的选择

  在选择打击乐演奏的配器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第一,适合儿童的能

力,即适合儿童使用乐器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在配器方案的选择中,乐器

及演奏方法必须为该年龄儿童所胜任;同时,其节奏和音色变化以及变化的频

率和复杂程度也必须为该年龄的儿童所能够接受。

如为小班儿童选择的乐曲配

器方案,其节奏型和音色的变化不宜频繁,一般以一个段落换一种节奏型、一个

乐曲安排 2—3 种乐器音色为宜,中、大班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递增。

第二,富

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即所选择的配器方案既能够符合乐曲、旋律本身的性质、

风格和结构,也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对比统一性和丰富完整性,从而产生良好的

整体音响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