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6303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docx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法

自主探究

教学目的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立体图形的识图。

主备人

教具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

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

面。

(教师板书:

面)

教师: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

有一条边。

教师:

这条边称为棱。

(板书:

棱)

教师:

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

尖。

教师:

相交的这点称为顶。

(板书:

顶。

(2)教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提纲:

1、长方体有几个面?

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

长方体:

面:

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

8个。

教师:

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自学正方体特征并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三)巩固反馈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同桌先互相交流,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巩固长方体的特征。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自主练习第3题。

书设计

 

课题

巩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课型

练习

教法

练习法

教学目的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

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主备人

教具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谁愿意起来说一下他们的特征?

(出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

二、巩固练习

1、第4题:

是一道巩固长方体特征的知识的变式练习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一谈选择的理由,加深对“长方体相对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这一特点的理解。

2、第5题:

是结合实际加深认识长方体的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相互沟通后,对几种物体的长、宽、高进行估计,然后选择。

3、第6题:

是拼摆长方体的练习题。

练习时,一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通过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特点的认识,也为以后学习长方体的体积作了铺垫。

用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的长方体有4种:

(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2)长6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3)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4)长3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4、第7题:

是一道求长方体棱长总和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交流亮点:

第一,求需要多少米铝条,实际上是求什么?

第二,怎样求更简单一些?

三、小结:

说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四、作业

 

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教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获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重点、

难点

表面积的意义.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主备人

教具

 

 

 

 

 

一、复习准备.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课本的情景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然后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一下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教学新课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一)解决问题1:

分别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展开,各是什么形状?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做)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教师明确: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能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1、制作这样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1.这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2.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每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分组讨论.

  1  50×30×2+20×30×2+50×20×2

  2  (50×30+50×20+20×30)×2

3(30+20+30+20)×50+20×30×2

4.比较上面前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我们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0×30×2+20×30×2+50×20×2

(50×30+50×20+20×30)×2

(30+20+30+20)×50+20×30×2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法

教法

教学目的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重点、

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主备人

教具

 

 

 

 

第1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如可以让学生先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上“夏”,然后想象折叠的过程,确定其他几个面的位置,看能否这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第2、3、4题:

独立解决。

第5题:

可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算里。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明白,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应结合实际灵活应用知识,有时不需要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其中几个面的面积。

第7题:

首先要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明白:

雨水管两头是开口的,所以要求做一个雨水管的铁皮面积需要得知要计算她的四个面的面积即可。

第8题:

解答时,要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独立考虑需要计算那些面的面积。

第9题:

应引导学生先测量一下《新华字典》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它的表面积。

聪明小屋: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从2个正方体开始拼摆与计算,逐渐增加个数,从而找到规律。

书设计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型

新授

教法

自主探究

教学目的

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含义。

2、结合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想象、推理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

难点

能根据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会进行体积与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主备人

教具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做几个实验:

1、让学生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倒出沙后再往杯子里放一块木块,原来的沙就装不下了?

说明木块占据了空间。

2、让学生比较火柴盒、牛奶盒、墨水瓶等实物的大小,从而看出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二、学习新课

(一)通过上面的试验,教师揭示体积的含义: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二)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看谁的体积大?

得出:

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来测量

师:

那么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什么单位来比较?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可以用体积单位进行比较。

师:

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教师讲解: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dm、m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是多大呢?

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讲解: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利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讲解: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师:

认识了体积单位,就请你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课本24页的图)

三、巩固练习

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各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然后再比较。

第2题:

可引导学生先思考每个组合体有多少块小正方体。

四小结:

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教学目的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难点

主备人

教具

 

第3题:

注意了解各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理解,注意让学生分清体积和容积。

第4、5、6题:

学生独立解答。

第7题:

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做法和理由。

第8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结合实际,通过估算得出答案。

书设计

 

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课型

复习

教法

教学目的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会测量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想象、推理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难点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主备人

教具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口答.

1.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二、新课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且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教师出示用萝卜制成的长方体,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教师:

我们想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现在我用刀把这个长方体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看它到底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教师用刀切长方体,切完以后数一数,告诉全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有24个1立方厘米.)

教师:

那么原来那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指名让学生回答:

是24立方厘米.

教师:

用切开数一数的方法,我们计量出了这个用萝卜做的长方体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但是,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比如,水泥板、工具箱、纸盒等.那么怎样才能简便、准确地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呢?

教师:

我们一起再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2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师:

你摆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长方体:

       长       宽       高

   厘米:

         4         3         1

教师:

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怎样的式子?

自学正方体体积的计算.V=a·a·a.

三、自主练习

第1、2题:

独立解答

四、小结(略)

书设计

长方体:

       长       宽       高

厘米:

         4         3         1

小正方体:

     4×3×1=12(个)

体积:

         4×3×1=12(立方厘米)

课题

课型

教法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底面积和高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重点、

难点

体积的计算

主备人

教具

 

 

 

 

一、创设情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解答质疑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另一个公式

教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底面积。

如果已知底面积,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出: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教师出示例题3:

苹果汁饮料盒大约可盛饮料多少件?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订正答案。

教师总结: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量长、宽、高。

三、自主练习:

第3题:

可让学生列出算式,用计算机计算。

订正时,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

第6题:

如果学生直接列算式解答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列方程解答。

第7题:

练习时,关键是引导学生想象出:

从泄洪孔中流出的水是一个长方体的水珠。

它的宽和高分别是泄洪口的宽和高,它的长是通过泄洪孔的水的流速。

书设计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课题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教学目的

重难点

主备人

教具

 

 

 

 

第8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一下思路:

先求石料的体积,再求石料的重量,然后用所求的重量和15吨比较。

第9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每一问求得是什么,理清思路再解答问题。

第10题:

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解答,利用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

第11题:

可引导学生相互沟通一下,建立起对组合体合理分割或填补的思路,在计算。

相关链接: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教师先通过故事使学生了解在“皇冠的秘密”这个故事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讨论:

出示一些不规则的物体:

如梨、土豆、石块等,让学生寻找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并进行交流和总结。

3、实验:

在水箱里放入一个梨,看水面升高了多少,梨的体积就是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

4、学生根据实验列出算式。

5、总结: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必须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才容易解决问题。

书设计

课题

回顾与整理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计量单位、单位间的进率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重点、

难点

表面积和体积的比较

主备人

教具

 

 

 

 

 

一、整理和复习

1.复习概念.

教师:

我们已经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现在我们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看大家是否都能理解这些概念.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纸盒子.教师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模型.

教师:

什么是长方体?

它有什么特征?

     什么是正方体?

它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拿着纸盒指着纸盒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

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怎样表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或棱长决定的,并用长、宽、高或棱长表示出来.

教师:

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长方体的体积?

怎样区别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让学生指着他们手中的纸盒回答问题.

教师:

什么叫容积?

容积和体积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指名让学生回答.

2.复习体积和容积单位.

教师: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谁能用手势比划出每一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每比划一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教师就拿出表示这个体积单位的教具让大家观察,使学生加深印象.

教师: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为什么?

3.复习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师:

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指的是什么?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怎样计算?

各使用什么单位?

让学生指着长方体纸盒一一回答之后,

二、自主练习:

1.第1、2、3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

2.第4题:

可先让学生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明白最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应该怎样切,再进行计算。

课堂小结:

三、作业

练习十的第4题、第5题.

书设计

课题

回顾与整理的复习课

课型

练习

教法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主备人

教具

 

 

5题:

要让学生先弄明白清洗碑身哪几个面,然后再解答。

第6题:

要先引导学生理解“用240厘米长的铁丝做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棱长是多少?

这一关键问题。

这个问题弄明白后,再求表面积和体积。

第7、8、9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10题:

在解决第

(2)个问题时,要先让学生理解镶封玻璃的三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与那些数据对应,然后在计算。

聪明小屋:

练习中,表面积的计算相对较难,如果学生想象起来有困难,可让其动手搭出实物模型,帮助思考。

书设计

 

 

 

 

单元小结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从直观到抽象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

培养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学生迁移。

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有:

1、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借助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2、

 

课题

 

课型

教法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主备人

教具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结合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城防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会测量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想象、推理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输血,体验学次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教学难点:

体积集体及单位概念的建立。

教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教具。

教学时间:

1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