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6111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阶段性检测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阶段性检测

【模拟试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狄港(dí)要塞(sài)溃退(kuì)锐不可当(

B.载人(zài)歼灭(

)迄今(qì)坚持不懈(xiè)

C.罹难(lí)泄气(xiè)咨文(zī)坚韧(rèn)

D.开拓(tuò)迸裂(bèng)淳朴(cún)豁亮(huò)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几组()

A.投机取巧川流不息锐不可当坚持不懈

B.变本加厉震耳欲聋永垂不朽淳朴可爱

C.莫明奇妙奋不顾身兴高采烈精心动魄

D.再接再厉爱憎分明生气勃勃土崩瓦解

3.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议论)

B.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的大西洋。

(描写)

C.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

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

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的掉下泪来。

(抒情)

D.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12%,提高到现在的21%,耕地也由过去的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近13万亩,粮食单产由原来的2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00公斤,过去人均收入500元,现在提高到1800元。

(说明)

4.下列句子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福国、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年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跟下面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

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得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又没有三厂强。

6.下列句子不会产生岐义的是()

A.小张回到旅店,发现老李和他的战友在说话。

B.李华的妈妈和张明的爸爸是中学老师。

C.在《我的老师》这篇作文里,我写了许多李老师的故事。

D.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7.选出下列广告无语病的几项()

A.“万家乐”对我和现代家庭带来舒适和快乐。

B.中意冰箱,人人中意。

C.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D.天津驾校学费低廉,免收学杂费。

E.牙好,胃口就好。

吃嘛嘛香!

8.下组各组短语类型完全不同的一组()

A.擦玻璃打三下努力学习腿疼

B.心灵美讲道德安排工作从北京(来)

C.太阳升雄伟壮丽心情好驿路梨花

D.阿长与《山海经》暗得多光荣而艰巨修铁路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才济济()脉脉含情()呱呱落地()流水汩汩()

10.按原文填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

11.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不入虎穴,;与其临渊羡鱼,。

(2)满盘皆输;吾生也有涯,。

12.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填空: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是为新华社写的一篇。

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说话,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和是其通常所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导语一般是指。

(2)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

、。

(3)通讯的时效性不及消息,但是,它可以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作全方位、多侧面的观察和描写。

在表达上,除叙述外,还可以采用、、等方式,把事实报道出来。

二.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

还是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的小山冈,阻住敌人。

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扑冲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松翻光)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

飞机掷下来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1.文中加点的“小山冈”前有以下4个定语,请妥贴地将他们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A.光光B.汽车路边C.一个D.很低的

2.分别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

3.给上面的文字加上恰当的标题《》,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4.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怎样的,在正确答案的括号内画“√”

A.顺叙()B.倒叙()C.插叙()

5.在原文上用“||”线将这段文字划分为四层。

6.用曲线在原文上画出直接记叙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的语句。

7.“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一句,“蜂拥”改为“簇拥”“冲”好不好?

为什么?

 

(二)

七.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

“看,梨花!

a.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

“这里有梨树,前面就会有人家。

b.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①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③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

④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

“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一张简陋的大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

“屋后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我问老余:

“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老余说:

“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

c.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得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

d.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1.“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是原文中一个承上启下的设问句,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文中许多东西与竹有关,如“竹篾”、“竹床”、“竹筒”等,如此写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竹特别有感情。

B.南方盛产竹子,竹制品自然多。

C.突出小屋的特点——西南边疆的山里用品自然是当地产品多。

D.表现小屋主人勤劳聪慧,在最简陋的条件下为行人安排好了必要的备品。

3.选文中a、b、c、d四段文字都是写梨花的,虚实结合,其中实写的是()

A.abcB.abdC.bcdD.acb

4.文中的a、b、c、d这四段分别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A.a、b、d段写梨花之美,c段写梨花之香。

B.a、b、c段是分写,d段是总写点题。

C.a段总写,b段写月下梨花,c段写梦中梨花,d段写眼前的梨花。

D.a、b段是c段的铺垫,c段是d段的伏笔。

5.作者对梨花多次描写的作用是()

A.贯穿全文,文章结构完整B.借景抒情,衬托人物品质

C.穿插写景,内容生动丰富D.所见所闻,读来真实亲切

6.按要求填空。

(1)对小茅屋的介绍顺序是()

A.从内到外B.从外到内C.从总到分D.从小到大

(2)在文中找出侧面描写小茅屋主人热情周到的4个偏正短语。

(3)“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代诗人写的《》中的诗句。

它在文中的修辞手法是。

(三)

我认识的鲁迅先生

巴金

①像先生这样懂得所谓“人情世故”而且知道旧社会很深的上了年纪的人,怎么能够跟年青人做朋友而且有亲密的关系呢?

②也许有人不了解。

其实先生跟别的人一样,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跟年轻人做朋友,不同的是,他由年壮到老年,还是喜欢跟年青人做朋友,跟年青人在一起,他也显得年青,而且跟年青人一样地纯真。

③对付敌人他可以利用他哪些关于旧社会的知识,可以利用他那些“人情世故”;对待青年他却非常天真而且善良。

④以前,他同他的学生孙伏园一起旅行陕西、厦门、广州,他看见孙伏园体弱,便常常自动地替孙伏园打铺盖卷。

这一类帮助年青朋友的事,在先生的一生中,其实是很多的。

⑤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地爱护青年。

我记得有一回有人请先生吃饭,几个有地位的人在席上一致指摘()一个年青编辑的缺点,先生不满意这种缺席裁判,不待终席便拂袖而去。

这个年青编辑就是《译文》期刊的编辑黄源。

⑥这以后《译文》便停刊了,黄源也失了业。

他为了《译文》复刊的事情四处奔走。

他常常去看先生,有一回先生对他说:

“看见你瘦了,我觉得很难过”。

这是很自然地说出来的。

⑦正因为先生对每一个年青朋友都这样深切地关心,所以在柔石等五位烈士牺牲以后,他会写出像《为了忘却的记念》那样充满悲愤的文章。

1.从文体方面看,本文属于()

A.议论文B.记叙文C.说明文D.回忆录

2.对本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和青年人有密切的关系B.鲁迅愿意跟青年人交朋友

C.鲁迅关心爱护青年D.鲁迅跟青年人的交往始终未断

3.本文开头句是:

()

A.设问句B.反问句C.一般问句

4.第③段在本文的作用是,这段话运用写法,目的是()

A.突出鲁迅对敌人的态度B.突出鲁迅对青年的态度

5.在第⑤段的括号里填上一个近义词。

6.第⑤段“先生不满意这种缺席裁判,不得终席便拂袖而去”一句中“拂袖而去”写出了鲁迅的心理,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是:

7.第⑥段中“很自然地”的正确理解是:

()

A.态度温和B.神情从容C.感情真挚D.虚伪做作

8.第⑥段头两句话删掉行不行?

为什么?

9.根据本文内容,判断正误。

(1)本文以表现鲁迅懂“人情世故”为线索。

()

(2)本文用的是第三人称。

()

(3)本文表现了作者对鲁迅的赞佩和敬仰。

()

(四)

长堤巍然屹立三镇安然无恙

第二次洪峰昨日凌晨过汉

魏承史曾伟光肖军

[本报讯]长江今年第二次洪峰昨日凌晨已过汉。

百里长堤巍然屹立,武汉三镇安然无恙。

这次洪峰于十九日上午十一时涌至武汉,当时江面刮起六级大风,波涛滚滚,狂奔直下。

武汉关水位上升到28.11米,自一八六五年①的一百一十九年间,这是仅次于一九三一年和一九五四年的②。

二十日凌晨一时,水位开始回落,洪峰整整持续十四个小时。

此间,市、区、街各级防汛指挥部的指挥员和工作人员五千多人在第一线指挥。

五万八千多名巡堤人员警惕地③(④)的每一个变化,三万多人⑤薄弱的重点(⑥),紧张施工,加固(⑦)。

到二十日晚八时为止的三十三个小时内,新发现六处(⑧)都及时作了处理,一万八千多人的防汛第二梯队没有动用。

全市二百八十四公里的(⑨),⑩洪水规规矩矩顺江东去。

一九五一年水位刚达26.93米,汉口江堤决口,市区一片汪洋。

这次水位比当时高1.18米。

洪峰过汉期间,一百六十多列客货车安全通过武汉;紧靠江边的武钢日产生铁九千六百四十六吨,超过日计划;位于一九三一年决口处的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日宰猪九千头,比计划多二千多;北京电影乐团的谢莉斯、王洁实两位新秀,正在临江的黄浦路礼堂为观众演出,以甜美的歌喉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

1.这篇新闻报道的两行标题各是(多项选择)()

A.第一行是引题,主要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

B.第二行是正题,起概括本篇新闻报道事实的作用。

C.第一行是正题,主要用了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D.第二行是肩题(也叫“眉题”),起概括新闻事实作用。

2.这篇新闻报道引起中()

A.导语是:

长堤巍然屹立,三镇安然无恙。

B.导语是:

第二次洪峰昨日凌晨过汉。

C.导语是:

长江今年第二次洪峰昨日凌晨已过汉。

百里长堤巍然屹立,武汉三镇安然无恙。

D.导语是:

这次洪峰于十九日上午十一时涌至武汉。

……最高水位。

3.在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A.有水文记载以来B.有历史记载以来

C.有防汛记载以来D.有防洪记载以来

4.在②处应填的内容是()

A.第三次洪峰B.第五个最高水位

C.第四个最高水位D.第二次洪峰

5.在③⑤处依次应该填()

A.保卫着守护着B.监视着守护着

C.守护着监视着D.监护着保卫着

6.在④⑥⑦⑧⑨处的依次应填()

A.堤防堤段堤身险情堤防

B.堤段堤防堤段险情堤防

C.堤防堤段堤防险段堤段

D.堤段堤防堤身险处堤身

7.在⑩处,你认为填进哪个词最为合适?

A.促使B.迫使C.逼使D.督促E.逼迫F.引导G.强迫

H.疏导

8.据文推断这篇新闻报道写于哪一年?

9.这篇新闻报道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

A.以具体数据说明这次洪峰来势之凶猛和抗洪斗争的重要,赞颂了各级防汛指挥员,工作人员及巡堤人员。

B.以具体数据和事实进行今昔对比,说明这次抗洪斗争组织的严密和取得的胜利从而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通过对战胜洪峰过程的详细描写,向全国人民报道“长堤巍然屹立,三镇安然无恙”的当天最新消息。

D.通过对各条战线典型事例的报道,歌颂武汉人民临威不惧、镇定自若的优秀品质。

 

试题答案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C2.ABD3.A4.A5.A6.B7.BE8.A

9.jǐjǐ;mòmò;gūgū;gǔgǔ

10.纯洁和高尚;坚韧和刚强,淳朴和谦逊;美丽和宽广

11.焉得虎子;不如退而结网;一着不慎;而知也无涯

12.①毛泽东;消息(新闻);消息;事实;及时;标题、导体和主体;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②更详尽、更具体、更详尽

③描写、议论、抒情

二.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

1.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BCDA)

2.卷翻

3.《书堂站战斗》,通过记叙书堂站战斗的经过,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的仇恨,歌颂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4.A顺序(√)

5.……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持续了八个小时||……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

6.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山……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这时候……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7.不好。

因为“蜂拥”一词形容敌人像蜂群似地拥挤着冲上来,突出敌人多。

而“簇拥”只表示聚成团,“冲”只表示迅速向前闯,都不如“蜂拥”形象而准确地写出敌人众多。

(二)

1.B2.D3.B4.D5.B

6.

(1)B

(2)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滚热的洗脚水软软的干草铺

(3)宋代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引用

(三)

1.B2.C3.A4.过渡对比B5.指责

6.气愤,鲁迅看不惯这种背后指责的作风,表现出鲁迅先生正直善良的品质。

7.C

8.不行。

若删掉,后面鲁迅说话没了针对性,会使前面内容不连贯。

9.

(1)×

(2)√(3)√(4)√

(四)

1.AB2.C3.A4.B5.B6.A7.B8.1984年9.B

试卷分析:

试卷分为两大版块,一是语言积累与运用;二是阅读理解,其中包括课内阅读两篇,课外阅读两篇。

考试的范围为1—2单元和语法知识,试题难度中等。

1—2题考字词的读与写,音和形,第3题考对五种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判断,选项均为课文中的句子。

第4题考对病句的识别,结合语法知识,重点考成分的搭配。

第5题至7题,结合生活实际,考语言的表达,对句意的理解。

第8题考语法知识中短语类型的判断。

第9题为课外的词语注音,主要是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

第10题考课文中重点的语句的积累背诵。

第11题检查同学课外名句、谚语的积累。

第12题考第一单元中的文体知识,主要是消息和通迅。

课内阅读两篇为第一、第二单元中的精读课选段,分别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和《驿路梨花》。

《谁是最可爱的人》重点考“松骨峰战斗”一节的中心、分层、记叙顺序,词语的选择和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驿路梨花》重点考梨花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对小茅屋主人热情周到的侧面描写及有关的文学常识。

课外阅读一篇记叙文《我认识的鲁迅先生》,重点考记叙文的文体知识,文章内容的概括,句中词语、句子含义的正确理解。

另外一篇是一则消息,重点考对消息结构、内容的分析,词语的概括、准确的特点。

两篇课外阅读的考查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消息和记叙文的能力,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