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5814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2月24日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了吉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顺利完成“十五”计划。

综合

  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7.00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1605.13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1402.79亿元,增长12.3%。

“十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超出“十五”计划目标1.6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

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6.5%、12.8%和10.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1.4:

42.9:

35.7调整到2005年的16.8:

44.4:

38.8。

2005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3%;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6.8%;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0.9%。

表1:

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

亿元

指标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3614.92

12.0

第一产业

607.00

8.3

第二产业

1605.13

13.3

工业

1361.90

11.0

建筑业

243.23

27.8

第三产业

1402.79

12.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294.19

15.1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

416.25

11.0

金融保险业

82.42

4.9

房地产业

112.03

11.5

其它服务业

497.90

13.1

图1:

2000年以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图2: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

2000年

2005年

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改善。

2004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每万元增加值的综合能耗为3.57吨标准煤,比2000年减少0.53吨标准煤;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89吨标准煤,与2000年持平;万元GDP电力消费量为0.14万千瓦小时,比2000年下降0.02万千瓦小时。

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7.1亿元,增长24.6%。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6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十五”期间,全省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达到1500亿元、780亿元和2237.2亿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82.7%、69.1%和1.2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9%、14.8%和19.3%。

图3:

2000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

价格水平处于可调控范围内,上涨幅度明显低于上年。

全省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涨幅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7.0%,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0.8个和3.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2.0%,涨幅低于上年2.1个百分点。

表2:

2005年全省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指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5

101.4

101.9

食品

101.8

102.4

99.9

其中:

粮食

104.1

104.3

104.0

烟酒及用品

101.1

101.5

100.4

衣着

100.5

99.9

102.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9.2

98.8

100.2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8.6

98.4

98.9

交通和通信

96.2

94.7

99.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3.0

102.8

103.5

居住

107.6

106.7

110.5

 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1238.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

全年城镇创造就业岗位57.14万个。

城镇新增就业44.90万人,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90万人。

年末全省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7.6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

全省有261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农业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省农业取得良好发展。

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200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581.21万吨,比上年增长2.8%,实现了自2001年以来连续第5个增产年,其中玉米增产2.8%,单产增长4.8%;水稻增产9.2%,单产增长10.2%。

加快调整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发展优质专用品种。

特用玉米和优质水稻播种面积达到1578万亩和794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50.3%和20.5%,分别占玉米和水稻播种面积的37.9%和80.9%。

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9.9%和42.9%。

深入实施“粮变肉工程”,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畜禽出栏全面增长。

牛出栏总量达350.02万头,比上年增长4.5%;羊出栏335.01万只,增长4.7%;生猪出栏1950.03万头,增长11.4%;家禽出栏47997.98万只,增长5.5%。

畜产品产量全面增加。

肉类总产量310.00万吨,比上年增长7.6%;禽蛋产量100.00万吨,增长5.3%;牛奶产量29.40万吨,增长16.1%。

表3: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2581.21

2.8

蔬菜总产量

万吨

832.56

19.0

肉类总产量

万吨

310.00

7.6

鲜蛋总产量

万吨

100.00

5.3

牛奶总产量

万吨

29.40

16.1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11.89

1.0

出栏生猪

万头

1950.03

11.4

出栏家禽

万只

47997.98

5.5

农产品加工业、园艺特产业、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崛起。

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600个,比上年增长8.1%;固定资产达到5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龙头企业粮食加工量达到1100万吨,比上年增长16.2%;畜禽加工量达到2.1亿头(只),比上年略有增加。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0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5%,首次实现过千亿元大关。

全省实现园艺特产业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4.5%,农民人均园艺特产收入781.6元,增长10.9%,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

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20个,有机食品142个,无公害农产品83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01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2500万亩。

全省“三品”当年产量1767.6万吨,实现产值236.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9.5亿元,带动农户130万户,带动从事“三品”生产的农户户均增收1500元。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47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5%;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1万台、农用运输车14.6万辆、机电井14.1万眼、农用水泵4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6.6%、7.6%、1.6%、5.7%;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2420.6万亩和2134.6万亩,比上年提高1.2%和16.4%;农村用电量达到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1%。

工业和建筑业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生产组织,全省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水平。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0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十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比“九五”时期提高3.3个百分点。

表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

亿元

指标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1200.8

11.0

其中:

轻工业

242.4

22.5

重工业

958.4

8.3

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885.1

5.9

其中: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34.7

-2.9

石油化工业

285.7

12.6

食品工业

122.6

30.2

医药制造业

64.5

7.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3

-4.3

表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6.7

12.6

亿米

0.9

-3.4

服装

万件

6299.7

-9.4

化学纤维

万吨

24.4

28.7

卷烟

亿支

278.5

14.8

彩色电视机

万台

50.8

-38.4

能源生产总量(一次能源)

万吨标准煤

2678.90

9.62

原煤

万吨

2487.2

7.9

焦炭

万吨

268.0

23.3

天然原油

万吨

522.5

9.0

原油加工量

万吨

850.1

6.7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412.1

9.9

粗钢

万吨

460.0

13.1

钢材

万吨

478.6

10.8

生铁

万吨

408.6

23.7

铁合金

万吨

40.0

-2.2

黄金

千克

4416.0

24.1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0.7

-83.9

水泥

万吨

1598.9

15.5

硫酸

万吨

18.0

30.3

合成氨

万吨

54.4

-1.7

合成橡胶

万吨

17.1

4.5

乙烯

万吨

51.1

-11.9

化肥(折100%)

万吨

17.1

8.1

化学原料药

万吨

0.9

4.8

中成药

万吨

2.9

6.9

汽车

万辆

52.2

-19.1

轿车

万辆

30.5

-9.6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生产汽车272.8万辆,年均增长9.9%;生产原油2267.7万吨,年均增长8.4%;生产钢材1758.5万吨,年均增长27.6%;生产乙烯265万吨,年均增长3.4%;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1072.31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8.9%。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0.0%,比2000年提高5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8.3亿元,比2000年增加52.7亿元,比2000年增长61.6%。

石油开采和食品工业获利能力增强,成为今年实现利润的主要支撑力量。

全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累计实现利润80.0亿元,比上年增加43.3亿元,增长1.2倍,对全省工业利润的贡献率达57.9%;食品工业累计实现利润16.5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增长3.8%,对全省工业利润的贡献率为11.9%。

建筑业稳步发展。

全省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建筑施工面积2829.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28.63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2401.09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84.9%;竣工面积1601.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14.54万平方米。

“十五”期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

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1.98亿元,比上年增加630.34亿元,增长53.8%,增幅比上年提升了32.9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投资增长54.7%;农村投资增长45.3%。

表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

亿元

指标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801.98

53.8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642.57

54.7

其中:

房地产开发

195.73

22.4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159.41

45.3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

第一产业

23.13

28.6

第二产业

868.57

64.7

其中:

工业

833.67

63.6

第三产业

750.87

45.4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341.38

88.7

住宅投资

186.10

22.6

全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5.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增幅比上年提升5.7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547.28万平方米,增长36.2%。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88.64万平方米,增长41.0%。

商品房空置面积371.50万平方米,下降6.9%。

商品房销售额107.57亿元,增长42.4%。

全省基础设施投资341.38亿元,比上年增长8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9%,比上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

大力优化资金投向,投资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契合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举措,工业投资增势强劲。

全年工业性投资增长63.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9.8个百分点,其中用于改建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增幅高达1.3倍。

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带动作用显著。

全省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有4346个,比上年增加759个,完成投资额1610.40亿元,同比增长55.0%。

全省计划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592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58.54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达到47.6%,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9%。

民间投资增量大,增势强。

全年完成民间投资929.57亿元,比上年增加375.41亿元,增长67.7%,高于全省城镇以上投资增幅13.9个百分点。

在民间投资中,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共完成投资184.60亿元,同比增加89.42亿元,增长94.0%。

“十五”期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430.29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2.4倍,年均增长25.9%,比“九五”时期提高11.9个百分点。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到707.19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3.4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达到1106.46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9倍。

“十五”期间,全省民间投资累计达到2643.80亿元,占当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7%,五年间年均增长37.2%,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11.3个百分点。

图4:

2000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国内贸易

在通讯、住房、汽车、旅游等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和假日经济效应的带动下,全省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6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8%。

表7: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单位:

亿元

指标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460.81

13.5

按行业分:

批发、零售贸易业

1266.27

11.0

其中: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

369.12

18.3

按商品用途分:

吃的商品

34.77

16.4

穿的商品

49.54

10.9

用的商品

284.81

19.9

住宿、餐饮业

189.78

34.1

其他

4.76

-5.2

按地区分:

城镇

1129.78

14.5

农村

331.03

10.3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50.7%;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67.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倍;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7.0%。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72.9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9.8%,年均增长12.5%,比“九五”时期提高1.5个百分点。

图5:

2000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保持平稳,结构趋于合理。

据海关统计,全省进出口总值达到65.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9%。

其中,完成出口总值24.67亿美元,增长43.9%;完成进口总值40.61亿美元,下降20.0%。

在出口总值构成中,机电产品出口4.39亿美元,增长51.4%,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17.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表8:

2005年全省进出口贸易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值

65.28

-3.9

出口总值

24.67

43.9

其中:

一般贸易

16.65

43.7

加工贸易

5.10

31.7

进口总值

40.61

-20.0

其中:

一般贸易

31.55

-22.7

加工贸易

2.09

7.0

“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值累计达到263.34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4倍,年均增长20.6%,其中出口95.75亿美元,增长75.8%,年均增长14.7%。

图6:

2000年以来进出口总值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省外资金实现双翻番。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倍。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61亿美元,增长46.1%;对外借款3.82亿美元,增长2.3倍。

全年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4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倍。

“十五”期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20.87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9.8%,年均增长14.4%。

图7:

2000年以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9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十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2.5%,比“九五”时期提高0.3个百分点。

截至2005年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0308.1公里,比上年增长6.5%。

其中,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仍保持在542.5公里;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487.2公里,比上年增长7.4%。

全省县、乡公路达到37092公里,比上年增长8.4%,占公路总里程的73.7%。

图8:

公路通车里程

2005年,全省完成货物运输总量37528.66万吨,比上年增长2.3%。

其中,铁路运输完成货物发运量6474万吨,增长1.4%;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发运量27441万吨,增长2.9%。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708.2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

其中,铁路运输完成506.23亿吨公里,增长1.4%;公路运输完成98.75亿吨公里,增长2.9%。

全省共完成旅客运输量27724.46万人,比上年增长2.0%。

其中,铁路运输完成4618.1万人,下降1.5%;公路运输完成22870万人,增长2.6%;水运完成113万人,增长4.6%;民航运输完成123.36万人,增长18.4%。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66.0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

其中,铁路运输完成151.85亿人公里,增长3.4%;公路运输完成92.79亿人公里,增长3.1%;水运完成0.09亿人公里,增长25.0%;民航完成21.29亿人公里,增长10.8%。

  “十五”期间,全省货物周转量累计完成3256.80亿吨公里,比“九五”时期增长19.9%;客运周转量累计达到1196.97亿人公里,比“九五”时期增长28.4%。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5.95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8.64万辆,增长32.5%。

其中载客汽车达到46.56万辆,比上年末增加7.12万辆,增长18.1%(其中轿车26.5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4.48万辆,增长20.4%);载货汽车达到17.9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0.70万辆,增长4.1%。

全省私人轿车达到18.65万辆,比上年末增加4.10万辆,增长28.2%,每百人拥有轿车0.68辆。

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其中,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3.3亿元,增长17.7%;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48.3亿元,增长24.1%。

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68.6万户,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542.4万户,增长15.3%,乡村固定电话用户226.2万户,增长16.5%。

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29部/百人,每百人比2000年增加15部。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15.7万户,比上年增长19.9%,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4部/百人,每百人比2000年增加26部。

图9:

邮电通讯业

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3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0.68万人次,增长10.9%;接待港、澳、台游客6.65万人次,增长40.6%。

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0%。

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2850.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

国内旅游收入219.34亿元,同比增长24.7%。

“十五”期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47.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累计达到4.45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63.4%和75.7%。

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82.42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74.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末增长15.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0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5%。

表9:

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

单位:

亿元

指标

2005年末数

比年初增加额

增加额同比增减

各项存款余额

4374.5

536.1

178.9

其中:

企事业存款

886.9

68.3

26.7

储蓄存款

2888.5

380.3

156.9

各项贷款余额

3401.3

230.9

-70.2

其中:

短期贷款

1833.2

105.0

102.4

中长期贷款

1389.4

151.6

-70.2

票据融资

139.4

30.1

-24.2

2005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587.5亿元,同比增长12.5%。

负债总额5652.8亿元,同比增长12.8%,所有者权益为负65.3亿元,同比减少17.3亿元。

2005年末,我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双下降”。

按照五级分类统计的2005年末全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15.1亿元,比年初减少285.3亿元,不良贷款率29.2%,比年初下降7.0个百分点。

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