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327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docx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全套资料

培训资料有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使用指南,简单介绍了我们编写的初衷、思路、背后的基本理念,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等等;

第二部分是资料的重点所在——班主任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理论基础。

包括法理学意义上对自身的定位,这是所有班主任老师都必须明确的工作界限,社会学视角中的班级认识,心理学意义上的学生角色解读,工作中需要确立的基本理念及策略选择等等。

第三部分是问题解决。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来自于《班主任》的经典栏目“我该怎么办?

”。

四年来的累积虽不至于浩如烟海,但也足以成煌煌巨言。

结合本届基本功活动的方向,我们重点选编了其中的三个问题:

新入职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

怎样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

班主任如何获得职业幸福?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这一部分,我们依然强调的是理性思考意义上的问题解决,而不仅仅是策略汇总。

因而在三个问题之前,首先呈现了一篇文章——问题,从日常到本质,概述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而这三个问题的原版呈现,大家也能从中看到,多角度的思考,专家视点的分析所起到的引领作用,较之“怎么办”,更加重要的其实是“为什么”?

第四部分是拓展阅读。

包括必读文件和推荐书目两个部分。

政策指引的是方向,书籍丰厚的是心灵。

鉴于此,我们整理和链接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相关文件,推荐了一些跟班主任工作密切结合,表述方式又相对接近实践偏好的书籍,供大家作为拓展阅读资料。

编辑这本资料时,我们确立的基本原则是“能用”“够用”“好用”。

所谓“能用”指的是这些理论都是与当下实践密切结合的,而且理论本身并不是特别艰涩难懂。

根据我们的观察,优秀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其实都是与理论高度契合的,只是老师们尚未明确察觉到而已;

所谓“够用”则是筛选的一个基本衡量。

理论何其浩瀚,我们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全景式呈现,只是选择了大家工作中最为常见和需求最为强烈的那些部分。

这一原则在教育策略部分体现的最为明显,比如习惯养成、榜样示范,价值引领、有效沟通、活动设计这些工作几乎涵盖了班主任的大部分内容,一些细节性的,或与实践不是特别密切的,都没有入选。

所谓“好用”则是指编写的基本体例。

班主任老师疏离理论的重要原因常常跟理论的表述方式有关。

因而我们整体采用了案例或者现象加上理论评析这样的写作体例,试图通过这些常见的现象引导大家真正理解理论,并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当然,这本资料里呈现出来的理论,并不是严格学理意义上的综述。

更像是“索引”和“概要”的综合。

或者说,我们希望做的事情其实是带领大家推开理论的那扇窗,而背后的无限风光,则需要大家去沿着这条路自己去领略和发现。

参与本培训资料编写的作者是我们这次基本功活动的项目工作团队,他们绝大部分来自于各个区县,是大家熟悉的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者和培训者。

他们是侯玮、李秀萍、李颖、蔡春梅、甘铁军、高伯武、邱立君、韩玲、皮立芳、赵月敏、刘建、杨静、辛计伏、朱洪秋、关京、谢志东、张红。

在此恕不一一对应他们负责的具体内容。

尤其要感谢侯玮、朱洪秋、李秀萍这三位老师,她们每人承担了两个部分的工作量。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因每个区县只能1人参加的名额限制,关京老师和朱洪秋老师并不是工作团队正式成员,但依然无私奉献了自己的智慧,令人感动和钦佩。

法理学部分因非常专业,故而邀请了北京教育学院的谢志东老师执笔这部分内容。

全书的统稿任务由项目负责人张红承担,文字编辑的工作主要由项目秘书孙佳嶷老师承担。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专家团队的大力关怀和专业指导以及《班主任》杂志社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因为时间和水平所限,资料里难免存在着疏漏和错误之处,因而我们希望各学校和各位班主任老师在使用的时候,秉承的基本态度是“用资料学”而不是“学资料”。

更不是“背资料”。

资料手册各个部分的目标有所区分。

使用指南是希望给大家一条学习的路径,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培训”而不仅仅是“展示”。

理论基础部分的学习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部分,班主任老师能够比较全面地初步掌握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

从而为班级管理与建设提供理性的基础,克服经验的局限与部分盲目。

这里的重点不在于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或者法律条文,而是学会寻找实践背后的理论基础。

毕竟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思考和应用,您可以通过它了解相关理论,并沿着它进一步去探索资料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涉及到的理论观点。

这一部分的掌握程度将会在校本培训部分收尾工作——笔试卷中得到较为自我检测,笔试的重点不是考察理论的识记能力,而是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部分的学习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部分的阅读,老师们能够建立起来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

更加深刻和理性地分析问题,善于在原理和价值层面深入思考。

这种思维方式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在区县和市级层面展示活动情景问答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老师们面对工作中真实的问题情景。

有了清楚的诊断和深刻的思考,才有科学的解决。

至于资料中选录的众多教师观点跟贴,则是为了让大家开阔眼界,同时也提供遇到具体问题时可供参考的解决方式。

最后一部分是为了打开大家的眼界,您的阅读可以以它为基础,但肯定会远远超越这个范围。

总之,这本册子可以成为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习和培训的参考资料之一,但肯定不会也不应该是“唯一”。

它的价值是一块大家合力抛出的“砖”,您自己在此基础上的学习和收获才是我们共同渴望的“玉”。

本届班主任基本功的主题词是“实践智慧、专业理性、教育情怀”。

这三个词汇的提出借鉴了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胜任力素质模型”。

根据这一观点,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否胜任或者取得好的成绩,除了拥有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根植于心灵的人格特质,动机和价值观。

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特别强调的方向。

智慧是最为外显的,情怀是最为内隐的。

两者之间是理性。

我们追求智慧,但并不愿意过分雕琢和强化技巧,而是希望更加突出专业理性和教育情怀。

著名的教育家范梅南说,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工作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与我们人生中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密切相关的。

因而我们相信,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站在人性的高度,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有坚定的学生立场,同时用理性的思考指引行动,才能真正成就爱与责任的教育。

理论基础政策法规——如何从政策和法理的高度来认识自身工作?

其中,专业人员和承担教育教学职责是班主任教师法律地位的重要体现。

了解自己的权力和义务。

明确和保护好学生的基本权益(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生命权和健康权,人身权及财产权等等)。

坚持正确方向,依法执教和带班。

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方略,也是教师在工作中应当树立依法执教意识的最重要的依据。

随着我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作为班主任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依法执教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师基本的素质要求。

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学校工作的实际,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如何从法律的角度认识自身、如何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对待学生以及如何保护学生的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学习如何依法执教的核心。

一、班主任如何从法律上认识自己

(一)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法》第三条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其中,教师是专业人员和承担教育教学职责是教师法律地位的重要体现。

(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之外,教师作为承担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所特有的权利和义务,是教师法律地位的集中体现。

法律上的权利:

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或资格。

教师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法律上的义务:

依法承担的责任。

教师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三)教师权益维护途径教师与学校发生纠纷后,从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

目前,教师合法权益的救济途径应有以下几种:

1.信访:

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书信、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和单位反映情况,提出要求,并由有关机关单位负责处理的活动。

2.教师申诉制度《教师法》第39条: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3.调解:

各方当事人在第三人主持下,查清事实,促使当事各方在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争议的一种方法。

4.人事仲裁:

由仲裁机构对人事争议进行调解或裁决的行政司法活动。

人事仲裁的处理遵循先行调解、及时裁决的原则,对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使双方权益得到及时保障。

5.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6.诉讼:

由人民法院做出裁决(四)班主任的法律地位2021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2条: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五)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第8条—第12条1.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5.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二、班主任如何对待学生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是依法执教的关键。

学生是未成年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公民,所以在教育法律法规中都要求教师不能以损害学生的权利作为教育的代价。

(一)班主任应当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法律依据:

《教育法》第9条;

《义务教育法》第4条;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8条等。

(二)班主任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主要法律依据:

《义务教育法》第29条;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等。

(三)班主任应当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主要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

(四)班主任应当保护学生的安全,保护学生的生命权和身体健康权主要法律依据:

《教育法》第44条;

《义务教育法》第29条;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22、23、24条;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3条;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33条等。

(五)班主任应当保护学生的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不得搜查学生的物品和身体;

不得没收学生的私人物品后不予发还;

不得侵犯学生的表达自由;

不得侵犯学生的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主要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有关条款三、班主任如何保护学生的安全

(一)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主要依据1.法律:

《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

2.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3.教育部规章文件: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

4.地方性法规: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2021年)(三)班主任应当掌握的责任分析的方法1.过错责任: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二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一款:

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9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2.过错推定:

《侵权责任法》第38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四)班主任应当承担的保护学生安全的主要责任主要法律依据: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1.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2.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运动和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或排除;

4.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5.加强晚间的管理,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6.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烟花爆竹、有毒化学品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7.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的人员不能担任班主任或者教师。

8.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9.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

10.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在开学初、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

新生入校后,应当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班级——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背景,班级这个“小社会”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它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路径。

具备社会化、选择、个性化、保护四大功能。

怎样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妥善处理集体建设与个体教育的关系?

平行教育原则告诉我们,要通过教育个体形成集体,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影响个人。

在集体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和伙伴关系价值影响,建立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的社会功能班级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单位。

班级是由学生、几位学科教师、班主任组成,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集体。

很多研究者和专家认同一个基本说法: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

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最直接的发挥、最集中的体现在班级这个小的社会系统中。

如:

班级中都会有班干部,班干部会有各自的职能,而且根据班主任的带班理念,会有对班干部的评价标准、管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班干部上任机制,让班干部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镜头一】:

某小学四年级班级里,早晨,各学科的课代表分别收各科的家庭作业后,负责领读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带着大家朗读课文。

第一节课后,负责擦黑板的同学将黑板擦得干干净净,负责检查室内卫生的同学认真地检查每位同学课桌下是否有纸屑并提醒拾起纸屑。

……放学前,班主任老师组织同学一起总结这一天每位小干部的工作成绩并表扬做的尽职的小干部。

如:

在班级中,班主任会组织相应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养成集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让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同兄弟姐妹、如同朋友,相互关心、帮助、鼓励,一起成长。

用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

【镜头二】:

某初一班级,班主任老师正在组织学生们就合作问题展开讨论。

再如,班级就像社会,班级中也会有班规等班级制度。

因为制度是建立正常秩序的手段。

通过制度的调控,可以创立班级成员认同的班级秩序,以保证班级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运行。

【镜头三】:

某高一班级,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制定本班的班规。

诚然,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们在班级中学会关爱他人、学会遵守规则、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知识、学会调节情绪、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和学习生活等等。

所以班级的功能之一就是社会化功能。

(一)班级社会化功能班级是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单位。

其社会化功能的实现,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和交往、人际关系中,以班级的组织目标为导向,借助课程、集体规范、班级文化等载体,使学生从一个自然机体转化为社会成员。

主要内容有:

1.传递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

4.培养社会角色。

使学生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教育情境,积累交往经验,学会承担不同角色。

总的来说,班级的社会化功能注重培养学生足够程度的社会同一性。

在社会化功能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引领,让学生受其感召,在行为和思想上产生认同。

(二)班级的选择功能【镜头四】:

某老师的班级活动非常丰富多彩,班级里喜爱打篮球的学生们选择篮球训练,喜爱美术的学生有美术小组,喜爱文学的学生有班刊编辑部等。

对于班级的选择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功能是指班级在学生的社会地位选择中的职能;

另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功能主要指职业的选择功能;

还有一种观点是从社会化的整体含义上来解释选择功能的,即在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班级的选择功能。

鲁杰和吴康宁教授提出,班级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班级文化环境、全面的培养目标、多样的课程和教学形式等,为学生在多元价值观、多重社会角色及不同职业结构等方面提供选择的可能性和条件。

很多学校现在非常重视课程的多元化,就像镜头四中呈现的老师们开发了适合学生们发展的多种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适应他们不同兴趣、爱好、才能和职业倾向的选修课、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

(三)班级的个性化功能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的因材施教最好的体现了班级的个性化教育功能。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内在的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步形成观念、态度、性格、习惯,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

班级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功能表现为,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环境和教育的社会化影响为媒体,通过学生的内化机制,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班级在教学、交往等活动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中实现个性化的功能。

按照班级社会系统理论来看,班级的个性化功能,其要素主要有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培养自尊心和成就动机、发现每个学生个性的潜在差异及其成因,并根据差异确定可能塑造的方向与个人特质的发展。

班主任老师应在班级目标、班级管理、班级评价以及班级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班级保护功能【镜头六】:

某班的班主任老师在课外活动做了精心的安排。

按照学生的喜好和身体素质分组,出于活动安全的考虑,每组都有邀请学科教师参与组织其活动,尤其是班里比较胖的学生,有老师陪伴他们在操场跑步,希望他们通过多多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鲁杰和吴康宁教授认为,班级不仅仅是完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还应该提供良好的班级学习生活环境、合理的课业负担,适当的生活指导,承担对学生身体保健、心理保健和生活服务的教育任务。

在中小学阶段,班级保护功能关注更多的是如何保证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育,如要关注为什么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双眼无神,为什么一些孩子瘦弱、面色苍白、早餐厌食?

如镜头六中呈现的一样,关注肥胖学生的体育锻炼,组织学生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注意学生的个人卫生和教室的环境卫生,关注学生之间的同伴交往等。

上述四方面功能是作为一个整体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反映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涵义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班级则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因素,通过发挥班级社会功能,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也就是说,学生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内化社会主流文化,展示与锻炼个性,从而成为个体胜任社会所期待的角色。

平行教育理论组建班级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集体这个“小社会”中获得个人的成长。

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呢?

【镜头一】:

班里有一个总是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每次学生犯错误,班主任都给予及时的批评和纠正。

可是,班主任越是对其关注,这个孩子越觉得老师是跟他作对,不服教师管理。

【镜头二】:

小明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不太善于6同伴沟通,总是因为一点小事与别人发生冲突。

班主任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文明礼仪评比。

为此,小组的成员竭力帮助小明。

小明偶尔与他人发生冲突,班主任也不直接找小明谈话,而是找小组交流,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来教育小明。

【镜头三】:

小张最近痴迷于电脑游戏,作业马虎。

刘老师并没有直接找小张谈,而是找小张特别要好的朋友谈班上的一些事情,随后很自然地谈到了小张,说了小张最近的状态,并相信小张能够管理好自己。

随后,老师又转移到其他话题上。

谈话之后,好朋友找到小张,把刘老师的期望告知小张,小张明显得到了转变。

上述现象表明:

教师虽然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但在教育个体的时候,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

有时候,教师直截了当的指正、纠错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

在班级管理以及学生教育工作上,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集体、同伴的力量来教育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原则”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