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212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docx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浅谈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自我培养一,引言2006年11月20召开的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2006年全国普通高小毕业生总人数达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仍然突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为10万,比去年增加60万,创下新记录。

2007年到2010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将进入一个持续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每年高考人数都将超过1000万人。

知联招聘网进行了一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有5类大学毕业生不受企业欢迎,分别是:

缺乏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基础和专业知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再学习能力不强。

上述3则新闻如今都变成了旧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今议程了社会普遍问题。

一方面是就业时常的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求贤诺渴,看似矛盾的两面始终没有形成和谐统一,原因在于多数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

二,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原因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工科中特别讲究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这类专业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果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就会造成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

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专业根本不感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所要从事方向,听从了老师或家长的建议就填报了专业,真正学习后才发现这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不感兴趣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那么时间动手能力就无从谈起。

1/12

2,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但是大学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使得一部分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沉迷于网络,游戏娱乐等,把专业的学习当成了完成任务,这样的人虽然很少,但是这种为了能够毕业拿到文凭的学习自然不会太关注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3,缺乏实践动手能机会扩招以后,高校的各种硬件设施尤其是实验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不足以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实践动手机会,加之有的高校师资力量跟不上,使得实验课虽然是车轮转,设备满负荷运行,而提供给每个学生的机会仍然有限。

除了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外,学生自己创造的机会仅限于班上极少数人,不具有普遍性,这样学校实践动手的机会有限,自己又无法创造,必然会造成能力的缺失。

4,学习方法不对路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非常勤奋好学的,但是很多学生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听从了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片面追求社会活动和与专业无关的实践能力,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大学四年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不能将精力过分用于各种证书文凭,用于社团组织,用于社会活动。

5,迷茫中不知道怎么样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实际上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知道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如何培养。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引导不够,学生对平时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不重视,如各种实验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敷衍了事,对着实验指导书做傻瓜式操作的大有人在,这些学校能够提供的机会就白白溜走了。

二是学生长期呆在学校而脱离就业市场,对就业形式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缺乏了解,不知道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满足要求。

三是对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缺乏了解,视野较窄。

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而熟视无睹,对学校外各种琳琅满目的培训机会视而不见,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2/12

三,企业需要的时间动手能力现代企业都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是基于用人的考虑,如果招聘来的新员工还要通过全脱产方式从头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对任何企业都是损失。

另一方面是基于发展的考虑,没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就谈不上创新能力。

下面就电子信息类专业应该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做个分析:

1,电脑操作能力:

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能够解决常见故障,熟练安装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等。

2,器件识别和选型能力:

掌握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数码管,74系列,AD/DA,运放,存储器,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件等器件的识别方法和常见用法,掌握选型的原则。

3,电路分析能力:

能够读懂并分析常见的电路,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

4,焊接能力:

熟练使用烙铁焊接常用器件。

5,仪器仪表操作能力:

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源,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仪表。

6,开发工具应用能力:

掌握仿真器(单片机,DSP,ARM等),下载器(CPLD/FPGA),编程器的使用方法。

7,PCB绘制能力:

3/12

能够熟练使用PROTEL等软件绘制原理图和PCB。

8,基本编程能力:

能够编写简单的单片机汇编语言或C语言程序,或者在VB,VC下编写简单的小软件,或者编写简单的VHDL/VerilogHDL程序。

9,专业软件操作能力:

自己安装并使用过KeilC51,Max+Plus2,Quartus2,ADS,Matlab,EWB,SystemView,Labview,Proteus等集成开发软件或仿真软件,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实践动手能力的自我培养如今大多数学生追求上进,想有所成就,但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单靠学校提供的各种实践机会已经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还得拿出实际行动,自己想办法创造机会,通过自我培养,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4/12

1,抓住每一次的实验的机会电子信息类专业要做很多课程的实验,如数电,模电,高频,通信原理,单片机等等,这些课程有的还有课程设计,因此实验在提高动手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遗憾的是一些学生将实验当成了任务,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

现在的实验教学设备一般把实验分为原理验证,二次开发,创新实验等,不论什么样的实验类型,首先要做的是详细了解实验的原理(实验知道书等资料上有详细介绍),并和理论知识结合看(也就是要提前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做实验的时候方能有的放矢,提高实验的效果,而不是做完了实验,交了实验报考就忘得一干二净。

其次是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源等,能够用专业的术语描述使用方法,了解仪器的性能指标。

最后是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详细记录下来,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哪怕没有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实验,日积月累自然会能力见长。

2,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两年一次的电子设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面向大学生的学科竞赛之一,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各高校也非常重视这项竞赛,不仅举行选拔赛,还有夏令营等集中培训,能够才加竞赛就意味着增加了实践动手的机会,因此在各额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参加。

另外在很多高校也有各种形式的电子设计比赛,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3,做自己的DIY学校提供的机会是有限的但是仍然有那么多优秀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他们很多都是自己创造的机会,这其中自己做DIY的不在少数。

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饿电子制作,成本一般不高,学生可以接受,同时能够让自己熟悉器件,掌握焊接和调试方法。

5/12

初期可以购买万用表,烙铁,电工工具套状,万用板等常用工具,按照“电子制作”,“无线电”等杂志或电子制作类的书籍上提供的电路进行搭建,漫漫掌握器件识别的方法,焊接的方法,电路分析和调试的方法。

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自己设计电路,如做一个单片机的实验板,CPLD/FPGA的实验板等,这样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得到的经验是任何书上都学不到的。

4,尝试编写程序嵌入式技术是这几年就业的热点,很多高校也是刚刚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自己购买一些感兴趣的开发板学习程序的编写。

电气信息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多开设有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件,嵌入式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强调的是软件和硬件结合,如果仅仅是编写小程序而不实践操作的话,是很难对器件的应用产生深刻感受的。

开发板不需要复杂的功能,简单使用就行,可以通过板上提供的硬件资源一步编写程序,通过调试工具(或仿真工具)观察实验现象。

单片机和CPLD/FPGA是比较容易入门的,可以通过这两类器件学习汇编语言,C语言,VHDL/VerilogHDL语言的编写。

目前做开发板的厂家很多,数量众多,可以通过网络寻找正规,有良好服务和信誉厂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5,参加正规的培训课程在市场化和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各种培训信息随处可见,选择一个正规的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培训课程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接触到一些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如企业的研发流程,PCB的设计规范等。

当然各种培训机构也是很多,重点选择那些实用,有更多实践机会的培训课程,通过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通过基于产品的实践训练达到扩展视野,提高技能,掌握方法的目的。

日本的产品从汽车到家用电器充斥世界的主要市场并得到用户的好评,这与它高度重视从业人员掌握较高水平的工作技能密切相关。

6/12

日本的大学教育十分注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具有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日本学生在4年的大学学习中将受到循序渐进、较为规范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大学的课程设置始终注意突出这一特点。

例如,日本富山大学的机械学科在4年的培养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课程设置要突出3个特点:

第一,要培养具有较全面的机械方面综合能力的技术人员。

为了使学生能从事范围较广的产品开发、设计工作,要求他们接受本专业必备知识的课程学习、实验和实习训练。

在教学中以汽车发动机作为实例,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加工学、控制理论、热力学、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汽车发动机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并参加以上课程的实验,参加发动机制造、运行的工厂实习,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第二,要培养具有能迅速上手为企业制造产品的机械方面的技术人员。

从向学生讲授设计制图的基础知识着手,进一步训练学生动手独立制造产品的能力。

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年都要安排“创造工程学特别实习”。

一年级时,学生学习机械方面的入门知识,学习机械装备设计和运行的理论;二年级学习基础知识,学习并体验制造产品的初步技能;三年级和四年级则要求加强制造工艺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介绍自己对一些机械问题的构想和毕业论文的演讲能力。

第三,要培养熟练掌握数值解算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机械方面的技术人员。

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产品开发和设计时,要进行产品的性能预测和实验,需要具备数值解算和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7/12

大一学习基础数学,大二学习数理解析学,大三学习使用一些解析软件和接受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培训。

三年级时,老师给每位学生布置一个制造产品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一定意见后上机完成产品的图形设计,然后向全班讲解自己的设计结果和理由。

最后,学生每人都要自己动手,必须把题目中的产品制做出来且基本合格才算完成这一环节的训练。

实习环节注重实效性日本大学教育的实习环节很注重实际效果,除了让学生接受校内的实习教育外,还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去校外的企业、科研院所或事业单位实习。

校外实习不一定是全班的统一行动,而是把实习的实效性放在第一位,组织形式多样化。

实习基地既有学校分派的,也有学生自己联系并得到学校认可的。

有的基地只有一个学生实习,学生必须定期回校在本专业师生召开的汇报会上报告实习情况,并提交经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书面材料。

实习报告中一定要有学生根据现场实况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内容描述。

最后老师要根据实习报告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给出实习成绩。

毕业论文都是真实课题大学三年级各门功课及实践环节成绩都合格者方可进入毕业论文阶段。

约有10%-30%的学生不能通过审核,继续留在三年级学习。

日本的本科教育中,最后一年都用于完成毕业论文,这是培训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最集中的阶段。

本科生的论文课题一般都是真实课题,老师将从国家、企业得到的课题分配给研究生,本科生再分担研究生任务中的子课题。

日本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实行双向选择的方式。

8/12

在三年级期末,全系按专业分组开会,同一专业的师生共同参加,每位教师上台宣讲自己近年的科研成果及将下达给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

学生还可以走访该教师的研究室、参观实验室,综合调研情况后填报选择导师的志愿。

日本大学生在前3年采取没有固定教室的流动式学习。

到第4年则要进入相应的研究室做论文,每天必须到研究室“上班”,有学生干部负责考勤。

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分析数据结果,以及撰写论文都要在研究室完成。

教师通过研讨会(seminar)的方式指导学生。

学生要提交近期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等情况的书面材料。

报告前将材料分发给全研究室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然后进行15分钟至20分钟的报告。

此后,接受老师和同学对所讲内容的质疑,报告人必须认真回答。

由于平时各个环节抓得紧,撰写论文不太困难,通常文字和图表加起来不少于A4打印纸50页。

论文完成后先在教研室试讲,试讲通过后再接受正式的全系师生参加的毕业答辩。

优秀的论文则提炼出精华写成学术论文,推荐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去宣读发表交流,以显示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培养学生的质量。

有了以上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的一系列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独立工作能力会大大增强,动手制作产品就自然上手快,进一步掌握精湛技艺也就为期不远了。

(徐盛林:

9/12

江汉大学教授,曾两次赴日本访问研究)

一、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心态以及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指导本科毕业生就业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330名电子信息类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

一共回收问卷315份,回收率

95.45%。

剔出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06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是

97.14%。

1.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调查发现,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毕业生的因素是什么时,有

58.2%的学生反映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就“就业”而“就业指导”,与整体的教育规划、教学活动、管理工作、专业和学科相脱离。

就业指导内容基本上还是局限于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技巧培训、协议办理、毕业生统计、档案整理核查、户口和档案派发等服务性工作。

忽视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及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就业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

高校普遍采用就业指导课教学以及就业形势报告会等面对全体毕业生的工作,缺乏针对性的学生个体特性的专门咨询和指导。

2.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地区分布方面存在不协调,从而引起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

10/12

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竞争激烈,就业数量上供大于求;另一方面,西部发展地区的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仍然求贤若渴。

调查发现:

在问及就业取向时,有

45.18%的学生选择东部发达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目前演变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区域三足鼎立的局势,这三个区域相应地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需求比较集中,已逐渐成为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聚集地。

此外,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

3.毕业生本身缺乏足够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调查发现:

在问及目前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时,有

55.6%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一方面是大学生本身的“惰”性,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80、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以独生子女为主,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香饽饽”,许多大学生家庭背景较好,在家里娇生惯养,自身依赖性很强,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到农村一线和厂矿等基层工作,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普遍不够,主体意识不强,认识不到社会实践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11/12

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缺乏就业危机意识,从未主动培养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在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他们也大多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没有想过把社会实践当成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毕业时大都缺乏实实在在的社会经验,遭遇企业“退货”。

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