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基本情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059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原基本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开原基本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开原基本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开原基本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原基本情况.docx

《开原基本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原基本情况.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原基本情况.docx

开原基本情况

开原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

开原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辽河中游东岸。

地处东经123°43′43″—124°48′55″,北纬42°06′55″—42°53′23″。

东西长102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区域面积2838平方公里。

开原东邻西丰县,东南是清原县,南接铁岭县,西南为法库县,西和北为昌图县,东北为吉林省梨树县。

开原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部和北部属丘陵地带,东部为山区,属长白山支脉,西部为平原,中部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带。

境内有辽河、清河、寇河、柴河等大小河流共165条。

水资源丰富。

开原属北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期长达4个月,最冷月份在1月,平均气温在-14.5℃左右,夏季炎热,一般可持续3个月,最热月份在7月,平均气温在23℃-24℃左右。

全年日照时数约为2585小时,以五、六月较长,十一、十二月较短。

初霜期在9月下旬,4月末为终霜期,无霜期为145—165天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为678毫米。

春夏多西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平均风速为每秒45米。

资源情况。

水资源丰富,河流径流量7.2万立方米,较大河流有辽河、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5条,距开原30公里内有省属大II型水库清河水库、铁岭市属中型水库南城子水库;开原市属小型水库关门山水库、马家寨水库、老观堡水库、尖山子水库、李家水库、古城堡水库、上顶子水库,地表水1.78亿立方米,地下水1.4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3.2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铅、锌、煤、大理石、石灰石、草炭等,特别是非金属矿储量极其丰富,品位高,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曾经是宫廷贡品的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草药等。

名胜古迹。

勤劳的开原人民开创了灿烂的辽北文化,留下了许多古今闻名的历史遗迹。

著名的有建于金正隆元年(1156年)的崇寿寺塔,塔高45.82米,是目前我国现存古塔中最北端的一座实心密檐式砖塔;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的七鼎龙潭寺,以及普觉寺、清真寺、钟鼓楼等文物古迹,还有金线河、砬子山、小莫里红山、象牙山和清河水库等风景名胜。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开原市行政区划设9个乡、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73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

有满、汉、蒙古、锡伯、朝鲜、苗、壮、回、藏、彝、侗、白、土家、高山、达翰尔共15个民族。

其中以满族为最多,约占总人口的52%。

农业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农业总值实现99亿元,增长17.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

全市耕地面积133.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10万亩,粮食总产量10.6亿斤。

保护地蔬菜总面积15.2万亩;榛林总面积26万亩。

畜牧养殖小区380个,畜牧业产值实现31亿元,增长25%。

全市农机总动力38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农业产业化率达到60%。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61家。

工业基本情况。

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153家,从业人员6.41万人,企业总资产300亿元。

已经形成规模优势的5大主导产业:

(1)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业,拥有企业166家;

(2)冶金压延业,拥有企业26家;(3)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拥有企业73家;(4)生物化工和精细化工业,拥有企业43家;(5)五金建材和塑料模具业,拥有企业122家。

主导产业4大特点 :

(1)资本民营化高,全部为民营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9%以上。

(2)产业集中度高,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业有48家企业集中在工业区,占该产业企业总数的28.9%;冶金压延业有9家企业集中在工业区,占该产业企业总数的34.6%;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有23家企业集中在工业区,占该产业企业总数的31.5%;生物化工和精细化工业有10户企业集中在工业区,占该产业企业总数的23.3%;五金建材和塑料模具业有58家企业集中在工业区,占该产业企业总数的47.5%。

(3)产业知名度高,开原起重机装备制造业是全国三大起重机生产基地之一,开原起重机产业集群2008年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 ”。

(4)产业支撑能力强,5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1.01%。

规模企业。

全市规模企业从年初的402户发展到450户,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100户,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7户,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2户。

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80亿元,增长48.8%。

工业区基本情况。

开原工业区于2005年10月开始规划建设,已经成为沈铁工业走廊中重要的节点。

工业区内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为入驻工业区的企业提供行政、商住、科研、教育、金融等方面的服务。

功能区的建设突破了九能一平的概念实现了园区功能的全面配套服务。

工业区规划建设了六个专业产业园和一个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产业园、食品工业产业园、包装产业园、五金建材塑料模具产业园、科技产业园、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循环经济物流产业基地。

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业情况。

形成了十大专业市场,已经运营的8个:

钢材市场、五金城、建材城、汽车配件城、煤炭市场、农资综合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循环物流基地)、蔬菜水果批发市场。

在建的2个:

农产品交易中心、苗木花卉市场。

共有三大商业街区:

以轻工大厅、盛丰商厦为中心的开原大街商业街区;以家居用品汇展中心、步行街为中心的解放路商业街区;以新都商贸、五金城建材城为中心的民族街商业街区。

全市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商店、超市、商场9个:

轻工大厅、盛丰商厦、家居用品汇展中心、月亮湾商城、新都商贸、工业区新都商贸购物中心、群星家具商场、全友家私、家和美商城。

农村现代商品流通。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260家,“新网工程”农资销售网点130个;乡镇集贸市场19个。

旅游。

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旅游单位共13家,其中,住宿业2家;旅游区点3家;旅行社8家。

2010年接待旅游总人数为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增长35.1%。

城市建设情况。

城市规模:

城区面积从2001年的13.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11.4万人增加到了32万人;城镇化率从19%提高到了53%。

基础设施:

城区主干道12条,次支干道32条,小街小巷204条,市区道路总长达150公里,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

建有2个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8万立方米。

建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实现达标排放;3个集中供热中心,集中供热率达到100%。

建有煤气站一处(开原、清河共用),管道燃气率达到40%。

功能设施:

拥有3.6万平方米、四星级的金山国际饭店;占地11万平方米,集现代、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广场;可容纳2万人的体育场及体育馆、游泳馆等一大批体现城市功能、代表开原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公共交通:

出租汽车运营车辆达到820台。

公交运营车辆达到130台。

公交线路27条,总长度310公里。

公交车辆平均载客密度20人次/辆。

房地产开发:

2001年以来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53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面积1160万平方米。

城市实有住宅建筑面积86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从2001年的14平方米提高到25平方米。

城市环境:

城区绿地面积达到56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07平方米。

全市亮化工程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共安装路灯30342盏,亮化装饰灯24673盏,安装大型LED显示屏9个,建设亮化景观路8条,实现了立体亮化及亮化的全覆盖。

先后购买12台绿化浇水洗路专用车、6台道路清扫和除雪车、5台垃圾压缩车,实现了主次干道清洗、清扫、除雪机械化,日常保洁全天化,生活垃圾全部袋装化。

社会事业情况。

文化:

(1)文化事业。

全市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艺表演团体1个,艺术协会8个。

大型文艺表演场所1个,数字影院2个,社区文化中心(阅览室)15个,文化大院、文化广场15个。

共有乡镇文化站20个,农村(社区)文化室138个,农家书屋42个,农村庄户剧团2个。

乡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68个。

(2)文化产业。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804家,其中,出版印刷单位28个,文化艺术单位1个,台球室、棋牌社等文体娱乐场所1362个,网吧、游戏厅等网络活动场所192个,歌厅、茶社等休闲娱乐场所100个;书店、音像等印刷品经营单位64个,广告、牌匾装潢、打字复印等文化服务单位45个。

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576万元,占GDP比重0.5%。

教育:

(1)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幼儿园(班)194所(个);小学93所、村小57所,其中城市小学5所;初中11所,其中城市初中5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

幼儿园在园学生12612人,小学在校学生28136人,初中在校学生1821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09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87人。

共有小学专任教师2079人,初中专任教师1421人,高中(职高)专任教师437人。

(2)教育投入。

2010年投入教育资金3.75亿元,增长50.8%,比2005年增加3亿元,平均每年净增加6000万元,年均增长38%。

教育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5%。

(3)义务教育普及率。

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学生入学率达99.7%、巩固率达98.3%。

小学已经实现无辍学,初中辍学率为2.1%。

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1%,比2005年提高9.4个百分点。

(4)初、高中升学率。

2010年开原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为95.1%,高中每年招生大约2600名,最近几年高中平均升学率为95.6%。

2010年全市共有高考考生2680人,共升入本、专科院校2274人,升学率95.6%。

其中,一高中升学率97.7%,二高中升学率98.6%,四高中升学率95.8%,职教中心升学率99.2%。

(5)学校建设。

200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改造危旧校舍10万平方米,新建校舍8000万平方米。

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农村中学全部达到标准化初中标准,农村中小学校舍楼房化达到65%。

新建了民主、实验、新华路小学教学楼和三中、六中、高中、二高中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

(6)落实义务教育资助政策。

全面免除了义务教育学杂费、教科书费,小学每名学生减免305元,初中每名学生减免450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实施补助,每人每年补助300元。

(7)教育现代化水平。

农村小学每百人拥有计算机8台,城市小学每百人拥有计算机7台,城市和农村中学每百人拥有计算机均为7台,教育信息网终端下伸到全市中小学,全部实现了远程教育联网。

卫生:

(1)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乡镇街卫生院21个,县级医院2个(2级甲等),其它公办医疗机构5个,私营医院和门诊部10个,村级标准化卫生所24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个,个体诊所135个。

全市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78人。

乡镇街卫生院共有病床765张,县级医院共有病床410张。

每千人平均拥有床位1.9张,每千人平均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3人。

乡镇街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为46.9%,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2.4%。

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覆盖全市。

(2)医疗卫生投入。

2010年,政府投入医疗卫生资金16627万元,增长46%,是2005年的7.6倍,平均每年净增加2886万元,年均增长50%;医疗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5%。

(3)计划免疫。

全市21个乡镇(街)全部建有卫生预防免疫站,村和社区设有免疫员,各卫生院都设有预防接种门诊。

全市适龄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100%,“五苗”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

体育:

大型体育设施有:

体育场(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9平方米)、体育馆(建筑面积4188平方米)、游泳馆(建筑面积11230平方米)。

市、乡、村三级健身活动场所382处。

单项体育协会18个。

劳动就业:

(1)基本情况。

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降低0.01个百分点;新增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9.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就业总量。

2010年,全社会从业人员达30.5万人,增长3%,全市新增实名制就业36217人,其中:

稳定就业28249人,占实名制就业总人数的80%。

全年转移就业7859人。

(3)就业分布。

2010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总数为14538人,增长0.2%;城市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65530人,增长19%;城市个体劳动者和从业人员45100人,下降5%。

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①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500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76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971人;②企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000人(上报36185人);机关事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350人;③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593人;④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394人;⑤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85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51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3816人。

(2)社会保险覆盖面。

已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比例。

①企业养老保险参保面96%;机关事业养老保险97%;农村养老保险参保面13%;②企业失业保险参保面17%(上报失业保险参保面为48%);机关事业失业保险参保面96%;③工伤保险参保面59%;完成上级下达指标120%。

④生育保险30%;完成上级下达指标187%。

⑤职工医疗保险参保面101%(含农民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面101%(含农民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3%(农村常住人口390454人)。

(3)社保投入。

2010年,政府投入社保资金6.03亿元,增长37.5%,是2005年的3倍,平均每年净增加7780万元,年均增长23%。

投入社保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9.5%。

(4)城乡低保。

全市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29355人。

其中,城市低保对象共6493户、10640人,每月人均补助58元;农村低保对象共9493户,18715人,每月人均补助78.25元。

(5)社会救助。

全市已建立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受灾救济等临时救助制度。

2010年,全市共投入医疗救助资金46.34万元、生活救助款物202万元、救灾款217.1万元。

(6)城乡敬养老。

全市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712人,其中,进入敬老院的五保养员539人,集中供养率19.9%。

集中供养保费标准每年人均3300元,分散供养保费标准每年人均1800元。

城镇符合公费养老的五保供养人员共48人,其中,在进入养老院供养48人,集中供养率100%。

(7)住房保障。

①农村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危房改造。

2002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738万元,为农村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新建住房2528户,维修房屋1029户,总建筑面积11.63万平方米。

②城镇住房保障。

共投入资金2.7亿元,建设廉租房3万平方米667户、经济适用房15.2万平方米2833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