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4840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docx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

 

1.曾庆发《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的来源及其表现》,《兰州学刊》2007年第1期

2.杜知足《论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观》,《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1期

3.许兴全《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4.刘俊祥《马克思政治起源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及其早期论述》,《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5.张奎良《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与实践知道——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哲学研究》2001年第8期

6.李淑丽《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7.刘平《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中的一个疏忽》,《黑龙江科学社会》2000年第2期

8.杨名中《简论马克思文艺思想的理论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9.赵明义方雷《科学社会主义:

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

10.冯超英《对科学社会主义来源的再认识》,《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11.张树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的理论来源探索》,《军事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

12.郑祖铤《马克思的东方专制制度理论的思想来源和基本内容》,《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13.梁兆才《马克思主义文艺和美学思想的三个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年第5期

14.林慧勇《论马克思社会个人所有制思想来源与内涵》,《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8期

15.赵仲英《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实践体系与理论来源》,《昆明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

16.朱桂谦《对马克思主义来源译法的异议》,《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17.金重《对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论断探讨的再探讨》,《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

18.江丹林《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横向理论来源的研究》,《安徽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19.周尚文《马克思主义产生渊源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20.孙小礼李洁瑚《自然科学是否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来源?

》,《理论月刊》1985年第10期

21.林锡奇《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来源探索》,《江西工业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22.段忠桥《试论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23.张尚仁《论黑格尔的历史观——兼论马克思历史观的思想来源》,《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

24.宋士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学刊》1984年第1期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研究观点摘录

一、经典三大来源

迄今为止,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在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时,绝大多数都只说到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吸取和改造,而很少有人(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人)提到他们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由于这种忽视,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理解上的偏颇和社会主义实践上的某些失误。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自由精神之间的关系,这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至关重要,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也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按照传统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这无疑是对的。

但今天看来,这个传统的观点有点不够,它忽略了价值观。

从价值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同时,还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由传统和自由精神。

——许兴全《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过程中曾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依据,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初期,也是唯物史观发轫的切入点,最初的阶段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方面,虽然著述已多,但是在最初的阶级斗争学说渊源于圣西门,继而由圣西门影响了法国复辟时期(1815—830年)的历史学家这一流行观点上,笔者认为是有明显的疏误。

上述流行观点的一个基本根据,是所谓圣西门早在1802年就认识到法国革命是阶级斗争并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历史意义。

而支持这个根据的论证方式大多是引证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即圣西门“了解到法国革命是贵族、市民等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这在1802年是极为天才的发现。

”在李凤鸣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中,恩格斯的这段论述被用来证明圣西门在1802年已对“阶级斗争的客观现实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有所认识”。

在敦民克、约夫楚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中,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被用来证明“圣西门在1802年(《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已理解到劳动阶级的斗争在法国革命史上的作用”。

笔者认为,这不仅不符合圣西门1802年著的《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的实际内容(以下简称1802年的信),而且也是对恩格斯有关论述的误解。

——刘平《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中的一个疏忽》,《黑龙江科学社会》2000年第2期

纵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尽管三大空想家的某些主张和思想具有一定价值,并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三位空想家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过较高评价,但是就其理论内核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批判中蕴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思想,提出了废除私有制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观点,这些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核心内容,但在三大空想家那里是找不到的。

因此,过分强调三大空想家对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影响,缺乏充足的证据;更没有理由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归囿于三大空想家的学说。

——冯超英《对科学社会主义来源的再认识》,《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列宁也在《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指出,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据此,便成为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诊来源的传统的观点。

众所周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都凝结着到十九世纪上半叶为止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列宁的这一概括,确实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主要理论来源,是符合马克思和思格斯创立自己新哲学的客观历史过程的。

——江丹林《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横向理论来源的研究》,《安徽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正统的学说是可以而且能够改造和发展的。

对正统的学说进行改造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恰恰是马克思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之所在。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各阶级的思想家都会从本阶级利益出发写出一些著作来,乃至成为本阶级的优秀著作。

如果说黑格尔、大卫·李嘉图的著作是资产阶级的权威性著作,那末,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是无产阶级的经典著作。

然而,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当着资产阶级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时候,其思想家所写的著作,不时含有某些反映客观规律的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德国哲学的历史功

绩,吸取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形而土学观点,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给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思格斯第一次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考察社会经济生活,从而在政治经济学中实现了根本的变革。

他们严密地论证并且科学地发展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证明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决定的。

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是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地方,马克思都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样,德国正统哲学和英国正统政治经济学,经过马克

思、恩格斯的改造与发展,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

由上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应改译为德国正统哲学、英国正统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这样译法,比较符合原意,也可以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朱桂谦《对马克思主义来源译法的异议》,《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列宁在其他文章中也分别从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上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来源问题。

列宁于本世纪初就说过,只有当工人“掌握他们那个时代的知识并把它向前推进的时候”才能参加理论的创造工作。

又说:

“社会主义以人类知识的一切材料为基础,以科学的高度发展为先决条件”。

十月革命后,他仍一再强调:

“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这些都是从第一个层次上讲来源的,我们不妨称之为“世界文化来源说”。

列宁在《怎么办?

》中说到,社会主义学说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

”后来还讲过“马克思主义是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高发展。

”我认为,列宁在这里使用的历史理论、历史科学亦即社会主义,因为人们常称呼圣西门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历史学家。

列宁在这里是从第二个层次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来源的,我们不妨称之为“欧洲文化来源”说。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中再次谈到三个来源问题,但提法稍有改动:

三个来源改作“三仲主要思潮”,德国哲学改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改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社会主义改为“同法国一般革命学说相连的法国社会主义。

”前者改动,进一步点明“三种主要思潮”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以区别实践来源,后者的改动,则把三国的优秀思想成果同庸俗唯物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更加鲜明的区别开来。

显然,这是从第三个层次上讲来源的,我们不妨称之为“三国文化来源”说。

——金重《对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论断探讨的再探讨》,《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来源,原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

德国古典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社会主义,是列宁作了这样简明的概括。

应该说,这一概括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又有不足之处。

因为这一论断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马克思主义就只有这三个来源,许多教科书上这样写,许多人也是这样理解的。

根据我的查考,马克思、恩格斯从未说过自己的学说是由三个部分所组成,并相应有三个来源。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它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决不仅限于三个组成部分,它的来源自然也不限于三个,比如说,他们的政治学说、军事学说、教育理论、文艺理论等,就很难划入哪个组成部分之中。

——周尚文《马克思主义产生渊源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看成“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这样一些重要结论与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而且这种血缘关系从上一世纪四十年代,即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起就明确地显露出来了。

正是由于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发展都与自然科学有着血缘关系,所以我们就考虑到自然科学似应看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来源。

自然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的一个部分,自然科学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来源的一个部分。

如果这一看法符合实际,能够成立,那么,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血缘关系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本质属性。

要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紧紧抓住自然科学这一重要源泉。

——孙小礼李洁瑚《自然科学是否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来源?

》,《理论月刊》1985年第10期

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

马克思在登上哲学舞台的时候,就向世人明确地宣告了其哲学的批判性特征,他说:

“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也说:

辩证法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之精华,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其鲜明的批判性、革命性。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的来源是什么?

实践观的革命性变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之基石。

把实践引入哲学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马克思在实践问题上的首要功绩就是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把实践作为其哲学的基础、灵魂和核心。

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实践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早就引起哲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无论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未确立起科学的实践观,它们在回答实践内容、实践本质及实践作用等重大问题上均存在着狭隘性、片面性和非科学性。

——曾庆发《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来源及表现》,《兰州学刊》2007年第1期 

社会主义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自从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以后,无数先进的思想家面对社会的不公正,提出过描绘未来大同社会的种种方案。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共产主义已是个重要问题,许许多多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体系中有不少科学的因素,但是,从整体上看,他们不通晓社会发展规律,不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把社会主义的实现建设在“理性”和“正义”必然胜利的假设上。

正如恩格斯所言,尽管空想社会主义本身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但它毕竟是尚未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阶级状况的产物。

马克思已经认识到这些学说在理论上软弱无力,在实践中也行不通,他要探索一种新的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寻求对共产主义的“理论论证”。

马克思在批判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想,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给予了科学的论证,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赵明义方雷《科学社会主义:

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即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有过深入的探索和广泛的争论。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来源于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另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以巴贝夫和布朗基为代表的法国空想共产主义学说。

笔者通过考察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其创立过程中,不仅借鉴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而且也汲取了同时代人的思想精华。

三大空想家的学说虽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远不及法国空想共产主义学说。

——冯超英《对科学社会主义来源的再认识》,《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作了无情揭露和尖锐批判。

他们从政治上、经济上、道德上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极不合理,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观作了一些天才猜测,在他们的学说中出现了向历史唯物主义靠近的合理的、辩证的因索。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设想。

总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的积极设想,所进行的天才描绘和预测,都为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材料。

——宋士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学刊》1984年第1期

三、马克思哲学思想来源

黑格尔是历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内容是十分丰富和宝贵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认为辩证法不是从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而是概念自我发展,把自然、社会的辩证发展看成是概念辩证法的表现,从而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批判改造,清洗出它的合理内核,创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飞跃。

——李淑丽《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实践体系,在理论上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马克思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主要从一般的、实体的意义上对实践的性质、规律作了深人的探讨。

以后在《资本论》里,主要又从辩证法的意义上,通过对劳动过程的各个要素的科学分析,阐述了实践的结构及其辩证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完整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实践体系。

——赵仲英《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实践体系与理论来源》,《昆明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

四、马克思历史观的思想来源

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随着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的深入,同时也在探索和研究马克思的历史观及其发展,就其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来源来看,就有种种见解。

国外,按现代西方哲学的说法,或者把马克思历史观归结为黑格尔历史观的简单扩展,或者把它归为结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观的直接延伸。

目前在我国哲学界,除现行哲学教科书有一种笼统的含糊的说法外,即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来源。

还有这样一些说法:

或者把马克思历史观理论来源的各种思想资料不分主次的并列看待,或者把费尔巴哈哲学排斥在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来源之外,或者把法国复辟时期史学家的历史观作为马克思历史观最直接的理论来源,等等。

——林锡奇《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来源探索》,《江西工业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和马克思的历史观相比,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所提供的东西的确是非常之少,但和黑格尔的先驱者及他的同时代人相比,就应该说黑格尔所提供的东西是无比的多。

恩格斯说过:

“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末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能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0页)这就是说,正是因为黑格尔提供了无比的多的东西,才成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与此相比,黑格尔提供的东西才成了非常之少。

可见,这里的“非常之少”决不是否定其价值。

恩格斯说的黑格尔哲学中的“珍宝”的确如列宁所说已经“成了古董”,但“珍宝”不正因为它成了“古董”而“在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吗?

因此,对黑格尔的历史观的充分价值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我们应当充分研究黑格尔的历史观。

——张尚仁《论黑格尔的历史观——兼论马克思历史观的思想来源》,《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

什么是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包括哪些内容?

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的系统的论述,但在他们的许多著作中都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我个人认为,所谓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是指那些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所反映的、与唯物史观的创立有着批判继承关系的、资产阶级时代以来社会历史观方面的积极成果。

它的内容大致包括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社会历史观方面的积极成果。

——段忠桥《试论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五、马克思主义其它方面思想来源

(一)马克思文艺思想的理论来源

诚如恩格斯所言,德国理论的社会主义,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等伟大思想家的学说而确立起来的。

所以,他们著作中包含的美学思想,势必会对马恩的艺术观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圣西门曾经认为,古代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各种艺术,还把艺术“提高到空前未有的完美高度。

”在创造直接影响情感的艺术形象方面,他们仍然是我们的老师。

圣西门还说:

“应当承认”,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就,至今还没有一个后继者能够超越。

”“在艺术方面,希腊人的作品至今仍然是典范”,“《伊利亚特》是至今最古老的史诗,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美的史诗”。

看来,正是深受上述观点的影响,在1857年撰写自己的经济学手搞时,当简要论述了两种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后,马克思竟满怀诚挚的情感探讨起艺术的永久魅力,还在其间由衷地承认,就某方面说,古希腊艺术的确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不过,在此应当看到,除了认定古希腊人的作品至今仍然是典范外,马克思又深化了圣西门的观点。

在他看来,古希腊的艺术和史诗,所以依然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是因为它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上人类童年时代“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又在其间“纯真地活跃”了“儿童的天真”,实即确立了让今天的成人也感到愉快的该时代“固有的性格”。

因此,照马克思看来,古希腊艺术和史诗所以“还是一种规范”,便在于它充分体现了艺术创造的本质特征,即纯真的活现了历史上发展得“最完美”的东西,换句话说,就在于它生动逼真地反映和表现了生活中确有价值的东西,或使人切实感到兴趣的事物。

——杨名中《简论马克思文艺思想的理论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综观马克思主义文艺和美学思想的研究状况,我们不难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在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和美学思想产生的理论前提,探讨它的思想来源时,往往只注重考察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美学遗产的批判继承,而忽略、甚至漠视马克思主义文艺和美学思想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文艺和美学思想的联系,似乎马克思主义文艺和美学思想只有一个来源。

正像有的学者已经指出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三个来源,而马克思主义文艺和美学思想却只有一个来源,即德国古典美学,这显然与理论相悖,也不符合事实。

实际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也有不少闪耀着真理光辉的文艺和美学思想,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他们自己的文艺和美学体系过程中所吸取的宝贵的思想养料。

——梁兆才《马克思主义文艺和美学思想的三个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年第5期

(二)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来源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主张就是指他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提到的“社会个人所有制”。

本文详细分析了“社会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渊源,认为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有条件地批判和扬弃了资本主义前所有制关系和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一方面在新的基础上继承了日耳曼的“个人所有制”,抛弃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异化与人的贬值;另一方面有条件地弘扬资本主义的协作与社会化生产而抛弃古代所有制的分散、孤立与生产的狭隘性。

不过,马克思仅仅是从所有制的客观演变趋势来确认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将朝着社会个人所有制方向转化的,而并未对这种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加以具体描绘。

——林慧勇《论马克思社会个人所有制思想来源与内涵》,《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8期

(三)东方专制制度理论的思想来源

恩格斯说过,任何新学说的创立,“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马克思的东方专制制度的理论,正是从已有的西方人东方学出发,并以此为其思想来源的。

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初研究东方社会,他开始阅读西方人关于东方社会的报告和著作,接触到了西方人的东方专制主义的这一概念。

西方人最早论述东方社会的要算是3000多年前的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对东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作了比较研究,认为亚洲有一种“君主政体……与专制制度极为相似,但它是合法的和世袭的.因为野蛮民族比希腊民族更富于奴性,亚洲野蛮民族又比欧洲蛮族富于奴性,所以他们并不发动反对专制政府。

这样的蛮族王制具有专政专制制度的性质,因为它的臣民生来就是奴隶,而且它的王族也没有被推翻的危险,因为他们是世袭的和合法的。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东方社会的这种君主专制制度与希腊和欧洲均不同,因为它是带普遍性、世袭性和稳定性,不是个别国家的一种例外,而且得到了臣民的认可,因而具有稳定性和合法性的特点。

这就是西方人最早为东方社会勾勒的“专制”和“奴性”的形象。

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