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x
《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附件:
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
发展规划
二○一一年四月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在2009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和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在三大产业带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谋划和构筑一批产业集聚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纳入省级战略层面,统筹规划、合理开发、重点培育。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决策和部署,加快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推动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增强保税港区带动发展能力,促进与舟山六横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特编制《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梅山集聚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重点明确梅山集聚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开发时序、产业导向、基础设施、生态保护、要素保障和体制机制等。
规划范围包括规划控制区、重点规划区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等三个层次。
规划控制区包括宁波象山港区域北部以及北仑区东南部的梅山乡、春晓镇和白峰镇的郭巨、上阳片区;重点规划区以规划新的发展空间和产业功能区为主,规划面积为68.15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是指“十二五”期间可以提供梅山集聚区开发需要的新增建设用地区块,规划面积为28.19平方公里。
规划依据: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浙政发〔2010〕4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7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10〕39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导则》(浙发改地区〔2010〕260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10〕1049号)等,并与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带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相衔接。
规划期限为10年(2011~2020年),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
1、区域发展背景
长三角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地区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求围绕培育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长三角地区地位的提升和对现代服务业发展重视程度的加大,为梅山集聚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依托。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
上海致力于建立金融、航运两大国际中心,必将推进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在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为长三角城市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
由“一体两翼”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各港口间的定位和分工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克服过去各港口间普遍存在的重复投资、过度竞争现象,有助于形成各港口间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长三角城市群国际竞争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配套建成的便捷、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以及物流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对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物流、信息的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长三角南翼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梅山集聚区的建设是进一步发挥宁波—舟山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作用的内在要求。
省内港口联盟正在全线启动。
近年来省内港口联盟和“无水港”建设取得了突破,宁波港收购或参股建设乍浦港、台州港,与温州港的龙湾港区和灵昆港区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尤其是宁波—舟山港加大港口内部合作开发力度,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
港口规模效应明显,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国内最大的矿石中转基地、原油转运基地,国内沿海最大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运输基地。
梅山港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港区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核心港区之一,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宁波现代国际港口城市地位更加凸显。
作为长三角南翼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宁波以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竞争力为核心,明确提出区域、产业、港口、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提升举措。
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加快建设梅山集聚区,既是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必然选择。
周边地区接受保税港区辐射的需求日益增强。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作为海洋经济发展重中之重、舟山积极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的背景下,舟山海洋、海岛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六横岛已被规划为重化工业、修造船等临港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海岛之一。
同时,六横港区作为大型深水港区,未来发展潜力不断提升。
而随着宁波—舟山港六横梅山疏港公路的规划建设,梅山与六横的联系也将日益密切。
由此,梅山集聚区的建设,集疏运体系的完善,港航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于促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六横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海洋经济发展背景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重心将进一步向沿海地区转移。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了宁波—舟山港的核心地位和梅山岛的重要作用。
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山集聚区开发将进入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特别是港口物流、国际贸易、临港工业、滨海旅游等领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重要海岛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突破口。
“十二五”时期,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契机,海岛将成为我省打造全球大宗商品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的重要区域,成为集装箱、原油及成品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等主要货物的集散地。
根据《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的初步方案,梅山岛被定位为浙江省重要的港口物流岛,将在国际集装箱储运、中转以及相关的增值加工、国际贸易、分拨、配送等物流增值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现代服务业发展背景
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优化产业结构与促进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核心内容,世界各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变化的突出特点是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我国在国务院7号文件中提出新时期我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目标、要求和基本思路,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浙江省通过加大服务业政策扶持力度和要素支持力度、优化服务业创业环境、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等措施,进一步引导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作为首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在财税、用地等方面享有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其现代服务业发展将成为梅山集聚区的亮点和重点。
港口物流地位逐渐提升。
现代化港口既是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又是国际商品储存、集散的分拨中心,集物流服务、商贸服务、信息服务和人员服务为一体。
随着梅山保税港区的获批和推进建设以及国家开放政策和功能的叠加,梅山集聚区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有望成为推动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我省正在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即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为梅山集聚区特别是保税港区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带来重大机遇。
(二)基础条件
非常优越的战略区位。
梅山集聚区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海运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T”字形交汇处,处于杭州湾的门户要地,航运价值十分明显。
宁波—舟山港濒临国际主航道,该国际航道承担着60%以上的国际货物贸易量和全球60~70%的集装箱运输,航运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总体布局中,宁波—舟山港是核心,梅山岛是重要的港口物流岛,战略地位优势明显。
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梅山集聚区港口岸线绵长,拥有规划可用岸线56公里,其中集装箱、工业、物流等生产岸线20.8公里,居住、休闲、旅游等生活岸线35.2公里,宁波港未来可拓展的空间主要集中于此;同时,梅山集聚区土地资源丰富,近期直接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近60平方公里,其中有40平方公里左右土地不需拆迁;此外,集聚区以梅山保税港区为龙头,周边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等,是长三角地区南翼开放功能最全、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对梅山集聚区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实力雄厚的腹地支撑。
梅山集聚区直接经济腹地是宁波市北仑区乃至整个浙江省,间接腹地则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
宁波北仑区是我省经济规模较大、开发开放水平较高、海洋产业体系较完善的区域;浙江省经济发达,综合实力较强,经济总量和增速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大省和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长三角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引擎。
梅山集聚区所依托的腹地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规模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
发挥梅山集聚区的各方面发展优势,加强与腹地优势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整合腹地资源,可为集聚区发展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
梅山保税港区2008年正式启动建设,各项建设扎实迅速推进,梅山岛开发建设枢纽性基础设施工程——梅山大桥已建成通车,梅山岛港区集装箱码头1号、2号泊位已具备生产条件,行政商务中心已交付使用,七姓涂围涂工程完成近3000亩;梅山大道一期等8条连接大桥与港区、大桥与商务中心的道路也都已建成投用,国内第一个大型专题性港口博物馆——宁波港口博物馆及东海水下考古基地已落户春晓。
两年来梅山集聚区内实施了一批总投资近75亿元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水、电、网络、通信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为加快梅山集聚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在看到良好发展基础和潜力的同时,梅山集聚区在加快发展、促进集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宏观法制政策环境存在制约。
土地、财税、融资等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相关政策和各项优惠政策仅限于上海港,影响了两翼港口的协同发展;梅山保税港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仅限于港区,不利于梅山集聚区的整体协调推进。
二是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保税区的运作必须遵循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有利于梅山保税港区和梅山集聚区发展的更大开放度和自由度。
三是制约国际中转的关键因素有待突破。
由于目前保税港区尚未具备“境内关外”的地位,按照国内现行的航运管理和海关监管等规则,与一些国际中转相关的关键环节还存在障碍。
四是功能优势缺少有力保障。
各地保税港区优势不同,选择的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家缺乏对大宗散货战略储备政策支撑,使得梅山保税港区功能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制约了梅山集聚区的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
略,按照宁波实施“六个加快”的战略决策,立足基础,整合空间,发挥优势,以国家保税港区为核心,着力推进国家战略物资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设以港口为依托,以国际贸易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为支撑,以航运、金融、商务服务为配套,海洋新兴产业与现代生态都市高度融合发展的国际港城,加快推进梅山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战略定位
根据梅山集聚区建设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努力,力争将梅山集聚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新一轮对外开放先行区、浙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浙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和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
我国沿海新一轮对外开放先行区。
依托港口优势和腹地优势,发挥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在加快梅山国家保税港区建设的基础上,顺应我省全力深化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在管理体制、监管方式、运行机制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力度,先试先行、及时总结,提升梅山集聚区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引领参与国际竞争,着力打造浙江产业互动、资源交易、资金融通和对外交往的国际平台,引领我省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成为我国沿海和我省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引领区。
浙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紧紧把握我省加快“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梅山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以及优良的岸线资源、较为充足的陆域腹地资源,以海陆联动的集疏运网络为支撑,以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和信息服务为突破口,拓展梅山保税港区功能,推动梅山集聚区港口物流业全面发展,成为我省“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浙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
顺应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趋势,加快落实国家、省、市产业调整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相关要求,立足梅山集聚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快梅山港区建设和以保税仓储、转口贸易、中转、增值加工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以及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梅山集聚区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
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坚持生态约束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坚持新城区与主城区错位互补发展,以现代港口服务业为重点,以完善的商务和社区配套服务为依托,以观海、亲海、享海为特色,力争成为集居住休闲、保税物流、金融服务、教育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新城区。
(三)基本原则
梅山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应注重把握以下“五个发展”的原则:
港城统筹,联动发展。
注重国家保税港区与陆域新城区建设互动,在进一步加快梅山保税港区建设的同时,注重商务、居住等城市功能的完善,构建港城统筹的港口集疏运、能源保障、资源要素保障和防灾减灾等网络,实现港城产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资源要素联动配置和生态环境联动保护。
立足优势,特色发展。
要充分利用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以及我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大宗商品储运和交易功能培育,突出国际集装箱物流加工增值服务,突出以现代港口物流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
协力共建,合力发展。
要将梅山集聚区的发展放在环杭州湾产业带、长三角地区乃至更大范围里考虑,特别要强调与舟山六横、象山港等周边区域协调互动,统筹考虑城镇、产业的合理布局、功能的相互配套和资源的共同分享。
要强调集聚区内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力合力,通过统一的领导协调机制、统筹的建设推进机制和创新的开发建设体制等,进一步强化合力、强调协同,推进发展。
生态优先,集约发展。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梅山集聚区建设的全过程,根据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科学开发。
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强化资源集约开发和综合利用,优先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实现集约和可持续发展。
科教先导,创新发展。
强化科技、教育、人才资源配置,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现代物流、海洋科技等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提高科技对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作用。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探索和完善集聚区综合管理和分工协作体系,坚持改革现有不适应物流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机制,以良好的制度安排促进发展。
(四)目标预期
1、近期目标
至2015年,梅山集聚区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对外开放功能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区域开发效益明显提高、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基础条件基本形成。
——港口航运能力明显提升。
港口建设不断强化,海陆联运、水水中转能力明显提高,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日益完善。
力争到2015年,全面建成3#~5#集装箱码头和2个5万吨级散杂货码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万TEU,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吨;全面开通日韩、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国际航线。
——对外开放能力全面加强。
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前提下,梅山保税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贸易功能、服务贸易不断拓展,国际贸易平台建设卓有成效,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力争到2015年,梅山集聚区建成保税仓库面积50万平方米,实现贸易交易额50亿美元,其中,中转保税货物交易额占贸易交易额的20%以上。
——港航服务业和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强化。
现代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互为支撑的格局初步形成,“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以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贸易、金融信息和航运服务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体系,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
力争至2015年末,建成国际船舶及配件交易、进口酒类、石化产品、有色金属、高档化妆品、医疗器械分拨等10大商品交易平台;形成2~4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宗生产资料交易平台或成套设备分拨中心;努力实现1~3类商品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3~5类商品在长三角地区有重要影响力,有5~8类商品在浙江省内有重要影响力,成为全省重要物资、基础原材料的配置中心。
——要素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土地、人才等要素的集约发展能力显着提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产业发展的单位土地产出率和贡献率与全国先进开发区的差距明显缩小,新增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突破300万元/亩。
力争到2015年,土地开发强度达到200万元/亩以上,亩均税收超过20万元。
——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港航服务新产品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于宁波市和北仑区平均水平,以政府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
力争到2015年,企业研究开发投入(R&D)占销售产值的平均比例提高到3%以上;口岸服务、港口服务、政府服务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深化,先试先行,不断创新,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服务效率最高的地区。
——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集约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基本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体系。
力争到2015年,单位GDP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符合区域环境容量的控制要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840吨以下,加快主要河道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
——现代化国际港城建设持续推进。
坚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的理念,积极呼应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加快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建设。
力争至2015年,现代化国际港城的框架基本形成,商贸服务、生态住区和休闲旅游功能初步完善,成为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最靓丽的新城区之一,集聚人口达到7万左右。
2、远期目标
力争至2020年,梅山集聚区逐步建成为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显着、要素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省级产业集聚区,成为宁波和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区域竞争的制高点,集聚人口达到20万左右。
三、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一)布局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实施合理开发。
以集聚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前提,在维护集聚区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适度、合理、科学地进行建设布局,区内要留足生态涵养空间,以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坚持产业集群导向,推进有序开发。
适应未来产业集群化发展需求,对产业内上、下游关联性较高的企业,或产业间互动性强的企业,就近集中安排,以促进产业规模经济效应的体现;同时,应突出各分区之间现有基础与特色,适当分工、错位发展。
坚持功能多元复合,加快融合发展。
避免单一的产业功能开发,适应当前现代产业活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培育,将梅山集聚区纳入宁波北仑区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产业、社会、生态等多领域的融合发展。
(二)开发架构
根据梅山集聚区的总体发展要求,围绕建立“与区域发展相适应、与产业体系相配套、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结构,形成“一核三片”的总体开发框架。
1、“一核”:
梅山发展核
区域范围:
梅山岛及含七姓涂滩涂围垦区。
功能定位:
梅山集聚区的港口门户与物流枢纽,国际集装箱保税物流基地与“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核心区。
发展导向:
是梅山集聚区建设的核心区域,主要依托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充分发挥在宁波市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以国际集装箱保税物流功能为核心,加快发展港航增值服务功能,建设成为长三角资源配置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功能区。
2、“三片”:
春晓、上阳、郭巨三大发展片区
(1)春晓片
区域范围:
春晓镇域范围。
功能定位:
梅山集聚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和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的滨海城市新区。
发展导向:
是梅山集聚区的重点拓展区域之一,以总部经济园、中央商务区、高端商业中心、滨海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公共服务、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品质居住和休闲旅游服务等功能,兼顾临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发达、文化辐射力强、公共配套好、滨海景观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2)上阳片
区域范围:
白峰镇上阳部分地区。
功能定位:
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特色宜居组团,滨海休闲旅游基地。
发展导向:
立足“山海”特色资源,打造集海滨、山谷、坡地、河流、农场等多种自然空间要素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按照现代化新市镇(具备完整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标准,打造成为梅山集聚区的宜居宜游板块。
(3)郭巨片
区域范围:
白峰镇郭巨部分地区。
功能定位:
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特色宜居组团,集聚区预留发展区。
发展导向:
根据梅山集聚区产业发展态势与空间发展需要,形成有效接受周边地区辐射,同时面向乡村地域的临港型新市镇。
考虑到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作为梅山集聚区的重要预留区域,对郭巨东部及穿山半岛南侧的区域进行控制,积极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三)功能分区
根据区域主导功能的差异,将梅山集聚区划分为港口物流区、工业功能区、现代服务业区、生态功能区和预留区等五种类型,共计25个具体功能区。
1、港口物流区
港口物流区是依托港口的交通枢纽作用,发展与港口直接关联的现代物流业的建设区域,规划在集聚区的梅山片内设置1处,即梅山保税港区。
梅山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以国际性集装箱为主的中转储运、转口贸易、采购配送、保税仓储等港口物流功能。
港口物流区应结合当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加快推进码头泊位、仓储堆场等港口公共设施建设,在现有保税港区封关运作的基础上,加快后续开发建设进程,并积极完善港区集疏运系统的配套能力。
2、工业功能区
工业功能区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建设区域,规划共设置2个区块。
其中,在梅山片设置梅山物流增值服务区,主要为梅山保税港区的物流功能配套,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分拨配送、出口加工、中转储运等物流增值服务;在春晓片设置春晓高新产业区,主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化制造业等临港先进制造业。
工业功能区应根据集聚区总体发展要求和产业选择,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推动关联性产业和企业集中布置,按照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要求,实施重点开发建设。
应适应当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发展趋势,推动多层厂房等利用形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增强环境整治力度,在产业开发过程中加大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减少环境污染。
3、现代服务业区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