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072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分析.docx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教学小数的知识,也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展(相对于整数来说)。

本单元只教学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1、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含义。

这是因为,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都是在初步理解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且,初步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的含义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重要基础。

2、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也是初步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的含义。

这是因为小数的含义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的含义,不仅需要学生正确理解十分之几的含义,而且需要他们联系生活经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加以体会。

单元目标要求

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能正确读写,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与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并能结合理解小数的含义进行算理解释。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初步具有整数、自然数、小数等概念,知道小数各大部分的名称。

2、初步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正确判断两个(或几个)一位小数间的大小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在探索小数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

4、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应用小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单元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小数和含义。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结合小数的含义理解简单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联系实际情境和现实问题,让学生感受学习小数的现实意义。

3、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教时

1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活动一:

情境引入、复习分数的含义。

1.创设情境:

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

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

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根据分数的含义说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

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为什么是5/10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为什么?

集体回忆整理分数含义

活动二: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例1。

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

 

2、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3.教学例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创设情境:

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

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

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

 

4、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5.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

引导学生说一说:

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师:

那这些小数该怎么写呢?

让我们动手试试。

(教师随机报出一些小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2)出示:

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0.61.8380145.2

每份都是1分米,所以5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5/10米;4分米就是这样的4份,也就是4/10米。

 

0.4米表示4/10米

 

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思考

 

四人一组讨论

 

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独立完成

 

学生自主阅读。

同桌互相说一说

 

自己先默默说一说

演示:

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多少?

也就是十分之几米?

介绍:

5/10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0.5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

这样的数叫――(板书:

小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

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

它表示什么?

集体交流明确

 

指名回答,提问: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

你是怎么想的?

3元5角呢?

板书:

1元2角1.2元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3.5元3.5读作三点五

小结:

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练习点评,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

请个别同学说一说

开小火车

活动三:

反馈完善,加深对小数的认识。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

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同桌互查

 

集体交流

提问:

把谁看作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也就是零点几?

教师巡视,收集资源,全班交流

集体交流

活动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结合自己学习和练习情况,说一说

板书

设计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就是1/10米,也可以表示成0.1米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时

2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活动一: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

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自由提出问题

提问:

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谈话:

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二: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1.教学例3。

提问:

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

0.8○0.6

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

 

2.试一试。

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

0.8○1.5

(2)引导:

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比一比:

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最便宜,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

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独立涂一涂比一比

 

独立思考后同伴讨论交流。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0.6○2.21.5○2.2

 

小组合作交流

 

集体交流。

想法一:

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

0.8=8/10,0.6=6/10,8/10>6/10,所以0.8>0.6。

小结:

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集体交流

想法一:

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

0.8写成分数是8/10,8/10<1,而1<1.5,所以0.8<1.5,雪糕便宜。

想法三:

因为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

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小结:

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活动三:

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2)要求:

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

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

提问:

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

(6厘米和9厘米)

再问:

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

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

(0.6分米<0.9分米)

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集体交流点评

指名全班交流

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要注意什么?

 

 

板书

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0.8>0.6整数部分相同,比小数部分

0.8<1.5整数部分不同,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大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时

3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发展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活动一:

回顾笔算方法,引入新课。

1.笔算下面各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9898-8791-2956+23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笔算整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

2.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

在实际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出示教材第92页例4情境图)这是李阿姨刚开张的早点店,这节课,让我们到她的早点店看一看吧!

活动二:

理解和掌握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教学小数加法。

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

从价目表上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1)出示问题:

买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多少元?

 

(2)谈话:

刚才我们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转换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计算得出了结果,下面我们探究如何列竖式计算。

引导:

小数的整数部分用元,小数部分用角,想想竖式怎么列?

元角

0.5

+0.7

1.2

2.教学小数减法。

(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知道了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1.2元,那么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多少元?

 

3.归纳总结。

引导:

观察小数加、减法的竖式,你觉得小数的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

4.试一试。

除了刚才已经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品,先求这两种食品价格的和,再求其价格的差,并和同学交流。

馒头0.5元,豆浆0.7元,馄饨2.8元,面条3.4元

学生列式

尝试计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

小组讨论:

加法的竖式要注意什么?

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

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同桌交流

学生列式,独立解答

 

小组讨论

 

学生同桌交流计算

 

追问:

你想选购李阿姨早点店里的哪些食物?

 

指名回答,师板书:

0.5+0.7。

提问:

你能计算吗?

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汇报:

将0.5元看成5角,将0.7元看成7角,5角加7角是1元2角,也就是1.2元。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归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点。

 

指名列式,提问:

能不能也用竖式把你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师板书:

3.4-2.8

元角

3.4

-2.8

0.6

追问:

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

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异同点?

小结:

共同点是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不同点是要点上小数点。

追问: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如何对准数位?

总结归纳:

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再把小数点移下来,写上小数点,同时在加法中“满十进一”,减法中“退一作十”。

活动三:

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完成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在小组内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独立计算

请学生根据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易错的题目,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总结易错点。

学生容易做错,教师要给予示范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并指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

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元角元角

0.53.4

+0.7-2.8

1.20.6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十一

教时

4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法,学会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活动一:

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法,学会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1题。

 

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2题。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3题。

 

4.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4题。

比较三只青蛙的跳远成绩,你能把三个数从大到小排列吗?

 

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5题。

学生先看图,独立填写

2个正方形和1个十分之五即0.5

2.5

学生独立填写小数

学生独立在数轴上写数

同伴交流

1.1米>0.9米>0.8米

 

找出下面各数的点,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交流汇报,提问:

第三幅图是表示几个正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合起来的?

它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

提问:

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提问:

谁跳得最远?

谁第二?

说说你这样排列的理由

指名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比较的方法

活动二: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6题。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7题。

要求:

比一比,在得数比1大的算式后面画“√”。

3.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8题。

说一说:

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4.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9题。

(1)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10题。

 

6.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11题。

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并举例证明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根据表格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同桌交流意见

学生先发现规律。

(相邻两数相差分别是0.2、0.4、0.6)然后让学生根据找出的规律,独立完成

学生有序地写出方框里的数

 

集体交流,提醒注意点

 

集体交流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集体校对

提问:

比一比,看谁填得多,怎样写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

设计

练习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