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3633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docx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

【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

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

《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二】

读史可以让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读一本历史方面的书需要慢慢的品味,慢慢的研究,不可马虎大意,否则在别人面前会闹出笑话。

市面上的历史书太多了,但是极品的却很少,这部《中国通史》就是其中之一。

吕思勉,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

汉族,江苏常州人。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

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隋唐五代史》等等。

一个民族开始有它的形成的起源,太古的社会文明开始是混乱的,在后面结合各类不同的民族的文化,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经历长久的时间,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

本书通过的各个朝代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科学,思想等等来讲述了各个朝代的精彩的社会文明,古代的强大的帝国和帝王们之间的纷争,一个朝代崛起,一个朝代的灭亡,农民的起义推翻暴政的朝代,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近代史的封建社会的注定要灭亡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是非常悠久,历史的岁月总在不断流失,年轮刻下历史的印记,各个朝代的帝国的辉煌和腐败。

这些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读史才能从历史中得到教训

【三】

尽管随着历史长河的奔腾向前,我们很多的过往历史,古人伟事皆已随风而逝。

唯有留下那千古的佳话,耐人推敲的故事,影响社会发展的种种往事经过着这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让人缅怀,让人推敲,让人追味------常言道:

以古为镜可以整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读史书,今时今日的我们无疑可以从中收获到不少的精神食粮!

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在赏鉴着历史的时候,我们更不难发现历史的记载同样有着不同的形式分享。

有板有眼地据史记载的; 推理延伸地分析讲述的; 引经据典地品评一二的!

不同的形式史书有着不同的阅读切入点研读。

根据着不同的阅读需求,读者们也会有选择地查看对应类型的史书。

而此刻我所要分享的便是今日来我真不断翻看的一套中国历史的读本书籍----《中国通史》。

通篇的阅读,我个人觉得书中的文字记载着实有着相当大的可信度和可赏性。

类似于在“鲁国特色及控制人格”篇章中,我除了看到了整个但是的历史背景,我同样还借由着那样的一段历史走入了孔子的人物刻画。

怎么样的时势造就了怎么样的一位i儒学创始人物孔老夫子----这样的文字记载和描绘无疑为我更加地对很多的精彩历史片段,伟大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因为这样的讲述和刻画完美地做到了历史和人物的紧密关联。

读史,更是读人,读人更是读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变迁-----于《中国通史》的三个分册中,我们书外的读者无疑可以答疑解惑更多曾经被切割看待的人,事,物。

我更觉得《中国通史》更是引经据典,张弛有道地有机串联起了一个立体饱满的历史过往。

一读这套丛书,我觉得自己仿佛踏上了时空的穿梭机,畅享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精神大餐!

【四】

历史最早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是从结绳记事,还是从石头上刻字的时代呢?

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了今天,经历了好多年的发展,每次变更都让时代发生着很大的变革。

文字让人们有了记录并且传承的前人的观点以及发生的历史事件。

楔形文字,象形文字,这些都是依照着人们对于外在世界认知所造出来的字。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里,是仓颉造字,中国的文字看起来好似那个字本身就能看出它代表的意思,而无需你去读出它们。

很多古代的传说里都有着关于这个世界美好的想象,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但是说起中国的历史,却丝毫不逊色于这些神话故事。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从小每每看电视纪录片的节目,

就会听到旁白解说这样讲,从遥远的远古,到有了朝代记载的夏商周,夏朝的农民起义,商朝末年的武王伐纣,隋唐时期的历史,

明朝的农民起义,这些都曾经被搬上了戏剧舞台,以及被后世的文人加以修饰和夸张的写成了小说,演艺。

但是不能不说这些历史本身有着让人发掘的地方。

为什么我们要读历史呢?

上学的时候,

可能会说,因为有这门学科啊。

那么对于既不需要考试,平时工作中也几乎不接触历史相关的我们,读历史又是为什么呢?

个人认为,首先前人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一定程度上印象着后人的处事观点、对待事情的看法,

孔子的儒家思想,至今影响着不止中国的人们,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人。

恐怕孔子自己也想象不到后人会对他的思想这样的推崇。

经过千年历史之后,仍然有着人们值得学习之处; 读历史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一些知识,用于自己所专长的行业。

说起前人的经验,如果不是孔融理解了应该谦让的道理,那么不会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同样,后世的我们也不会知道这个关于谦让美德的故事。

通读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事情,从夏朝到当代历史的更替是一个长且历史渊源深厚的时间段。

我们之前学校中所学的那部分历史,有中国各个朝代,以及世界史,却不是连贯性的,

相对于考试来说,课本上的粗略的做些理解和记忆是足够的。

如果作为对历史的读物,

则不说值得关注,也不可错过。

【五】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国通史》。

一打开《中国通史》这本书,就见到这么一段话: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

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照亮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之路。

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心灵有了极大的震撼,心想:

在古时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巨著,都等着我们后人去一一品读,把这文明传承下来,俗话说的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千万不可以把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断了代呀!

我认为《中国通史》这本书很好,它帮助我们在先贤哲人的睿智和哲思中汲取智慧精华; 它可以帮助我们探求无尽的知识宝藏; 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从盘古开天辟地——明清两朝这段距离的整个历史过程;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

总之一句话《中国通史》这本书是一个历史的汇演!

【六】

我喜欢历史,书成了最好的了解历史的方法。

《中国通史》是我很喜欢看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从史前文明到武昌起义推翻清朝,从仓颉造出了最原始的字到詹天佑开发了第一条铁路,从夏朝以前的禅让制到后来的世袭制……

在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有两个时期:

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在汉文帝时期,那时国家富裕,人民安乐,没有贪污、腐败现象。

外国都不敢来侵略,只是偶尔小小地打扰一下我国的边界,他们是怕了我们这个强大的国家了,统统俯首称臣,而且还每年都送一些他们的特产进贡给我们的皇帝。

在汉朝时候的中国,可是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很发达的一个阶段,那时的外国还都是落后的奴隶社会呢!

我非常喜欢《中国通史》这本书,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自古至今的智慧结晶,还把历史长河中一件件不起眼但奇妙的事也告诉了我,让我不能不去喜欢。

【七】

假期里,我读一套书名字叫《中国通史》,深深吸引着我,感受很深!

下面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这是一套以绘画为主按照中国历史朝代变迁的顺序,以图画佩带文字讲述几千年的历史,按时代先后的顺序有图画表示出来,让我每天倒要读上三个小时爱不释手。

我知道了人类的起源,有母系氏族的形成及繁荣,父系氏族的形成,知道了早期人类使用石器从打磨石器到磨制石器一步发展,这样的时期叫做“石器时代”。

知道了夏代是奴隶社会的开始还有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奴隶制度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制度。

知道商代的建立发展西周的兴盛与衰落文化,社会生活,

知道春秋战国认识屈原墨子。

庄子。

孟子道学派。

知道了秦汉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

度量衡还有残忍的焚书坑儒,还有中国的骄傲:

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

还有魏晋南北朝等等好多的历史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要多读好书,知道历史故事让我们受益很大让我知道自己的国家是多么伟大,我们的民族多么自豪,我会继续读下去继续回味。

【八】

张荫麟在序言中提到写通史的根本在于应该判别史事的重要性,应该严格采用新异性、实效、文化价值、现状渊源来阐述历史。

蒋廷黻认为研究并接受历史,分析成败,找出教训,则是其根本。

读完此书,感觉历史的画面在眼前一一浮现,太震撼了。

就本书而言,按着历史的进程如下:

中华的立国是以汉族为中心,汉族大抵在黄河流域,其开化当推三皇五帝,即尧舜禹的禅让。

之后便是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虽然夏代迷信、专制但社会风气质朴,人们的生活节俭。

而兴起于西方的商代王位继承较为特殊,是长兄死后,传其同母弟,同母弟死立其长兄之子。

商代的物质文明比较发达表现在丝织、渔猎、畜牧、铸铜技术。

甲骨文是带有图像性的文字,意义比现在的汉字更为详细。

周朝的祭祀鬼神之说盛行,而楚国在武王末年遇到了第一个敌人齐国。

齐桓公的霸业之一就是南制荆楚,越国勾践的卧薪尝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子产对郑国的革新整饬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古之遗爱也”。

或许因为子产是一个把经验转化成原理的实行家吧,和孔子相像。

本书较大的篇幅叙述孔子所经历的时世。

而我恰中学时习得《论语》,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

孔子丘,鲁国人,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他性格刚毅,和蔼中带有严肃,不骄矜,谦虚守信,对晚辈尤为爱抚。

注重人伦日用,有治国平天下的方略。

政治是他的抱负,教育是他的职业,淑世是他的理想。

在政治上他以复古为革新,但仕途好像一直不顺利,反而在教育上颇有成就。

他提倡有教无类,仁、勇、智是他心中的全德。

他门下弟子颇多,大都成了鲁国的人才。

他以道德学说和人生理想教训生徒。

《论语》是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他的教训记载下来的,是我国第一部语录。

他生平最得意的事就是晚年修订了《诗》的旧曲调。

他曾受业于老子,隐退后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他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现世都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道精神和礼制精神即现在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而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经济等其他方面后世也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本书也有很多比较有趣的知识。

1.姓、氏的区别:

同源异流的众族保留其旧有共同的族号,谓之姓;同时各有特殊的族号,谓之氏。

2.夏、商、周综错团结为一大民族,自称“华”,中华民国的“华”字起源于此。

3.周是唯一一个封建社会。

4.奴隶以家为单位,世袭罔替。

贵族家庭中多妻是一个普遍现象,多因陪嫁人数之多。

本书很严谨,对于推测或没有史实依据的会做出说明,对于史书来说很用心,值得学习。

另外我想提个建议,书中引用的古文比较多,很难理解,如果有注解就好了。

还有繁体字较多,很难查到,也做一下标注吧。

在书后附录上历代纪元表就更加完美了。

总之,《中国通史》带给我的是比较认真、用事实、数据等严格考证的一本书,对于历史类的书籍来说它是不错的,值得细细品味阅读,会学到很多的知识。

【九】

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跨越了五千年岁月的历史长河,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去传承这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明。

久远的岁月在慢慢的消逝,而我们需要去倾听来自历史的声音。

而承载历史声音的载体是史书,《中国通史》这套书则是为我们了解和传承古老的中国文明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中国通史》一书则是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宏观的向我们全景再现了古老中国的发展史,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中国通史是以更加开阔的角度将近现代公认的几位史学大家的观点编辑整理后集合到了一起。

这对广大的读者来说史料极为的详实,而且文风十分的优美,这能让更多的读者愿意去阅读去倾听来这份自历史的声音。

中国通史,博古通今的典范之作。

通过阅读这套书你会发现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与兴衰成败,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沉默,更有过屈辱。

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敦促我们上进,在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史里,我们有过无数的英雄。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与辉煌代表着过去。

一部中国通史系统的向我们讲述了中国的过去与现在,从文明之初的民族形成到国民革命后的中国,从东西方文化的初次交流到近代的列强入侵,每个时代独有的特色都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历史的脚步慢慢的远去,而岁月长河里的每一次大事件尽管我们不曾经历过,但我们会通过传承世代铭记。

大师的著作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看过去,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著作,更是一种历史的传承。

他们让我们听到来自过去久远岁月的声音。

《中国通史》史学界的典范之作,通史在手博古通今通天下,历史的声音你值得倾听!

【十】

史诗化呈现厚实的历史“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看历史,是为了看见历史中我们的真实形象。

丘吉尔说过:

“那些忘记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牛津大学出版的《技术史》也指出:

“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

”对一个国家来说,历史衍进中的任何成败得失、经验教训,都是后人的财富,都值得我们借鉴。

所以,对历史,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善于从历史中看成败、知兴替、鉴是非。

江河万里总有源,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通史著作不少。

优秀者,往往既重史料翔实,又重文字优美。

案上这套《中国通史》,就是民国公认史学大家的集大成。

其中,吕思勉先生的文字中,引用的史料十分丰富,旁征博引,大气磅礴; 张荫麟先生则不圄于史籍,甚至把《诗经》、《楚辞》、《论语》中的词句用得出神入化,文字十分优美; 而蒋廷黻先生则是在近代史研究上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观念,倡导原始档案材料的收集。

他写李鸿章,就不止是看史料,还曾亲自走访李鸿章的旧部、助手、秘书等。

历史是厚实的,正如《中国通史》一样。

厚厚的上中下三册,翻起来不轻松,读起来更加意味深长。

《中国通史》,不但有历史内容,还有思想深度,更有莎士比亚式的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

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称其“以史学名著而兼通经、子、集三部”。

严耕望赞吕思勉“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这也是《中国通史》的主要特色。

顾颉刚评价《中国通史》“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中国通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史料之翔实,观点之新颖,语言之生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之公正,为同类书所不及。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东方五千年,为人类创造了灿烂不熄的伟大文明的历史,那是人类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所著《中国通史》,从“民族的形成”起笔,沿着历史的道路,回顾梳理了王朝更替、历史兴衰的来龙去脉,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封建婚姻的变迁、同族与异族的同化和异化、文化思潮的形成,以及近代政治社会对现代经济、社会、教育的影响,等等。

不应忘记历史,“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

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中国通史》“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著作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

列宁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休谟认为,“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

”吴晗说:

“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它是我们存在的依据和理由,它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和甘露。

说的更通俗点,《中国通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一套值得细读、深读的传世经典,所有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和考古感兴趣的人都将感激于这套书,它在相对少的篇幅里准确而富有见解的解释了中国从最早时代一直到今天。

【十一】

刚刚看了一个外国人拍的小视频,不是讲历史,只是顺带了一句“还珠格格是中国古代宫廷里面一个特别有名的女人”,听后不禁唏嘘,还珠格格是谁?

历史上有这号人物吗?

是哪个朝代,哪位帝王之女?

好吧,不装傻,我知道还珠格格,毕竟曾经陪伴了我半个童年,即使是现在,偶尔也能在暑期档里看到小燕子活泼的身影。

然而我也清楚,她是琼瑶阿姨的格格,是我们的格格,不是历史的格格,即使在历史上有原型,也仅限于原型而已。

随便翻一翻史书,比如这套书,在书的任何角落,你都不会找到关于她的丝毫痕迹,然而我们之中有多少人被影视所惑,心里坚定着自己所以为的历史呢?

对于我来说,曾经接触的历史只是历史书上的薄薄几本,讲来讲去也只是我们觉得有名的那一系列史实。

翻开这书,你会知道自己有多浅薄,我知道中国是现在的中国,但是我不知道现在的中国是经过多少次大小朝代的更替,多少有名无名的战争,多少明智愚昧的史人所创造。

我知道我所看到的电影电视是改编,是创作,但是还是不能控制自己去相信历史上真的存在这些人,真的发生了这些事。

真正接触历史,你会发现秦始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昏庸,武则天从来都不是电视剧里那个楚楚可怜的模样,至于我们上面说的还珠格格,你喜欢就好,真要去历史上追溯这号人物,你会失望的。

再说些题外话,那些以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作原型的影视剧,是否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历史?

不然你就架空朝代,别打着乾隆康熙的名义说着情情爱爱的呓语,小说还好,至少小孩子接触少,会去看的人也有了基本的判断力,至于影视剧,大众媒体,我们看没什么,别忘了电视机前还有两颗孩子的眼睛。

中国悠长的历史真的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你看中国历史,会迷醉到它的广博之中,那样繁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每一步都在传承,没有大的断裂。

你甚至惊异于一千多年以前的战争,连细节都几近完美,这不乏史学家和人民群众的想象和夸张,但是大的脉络,是接近真实的,是在尊重历史,然而即使是古人的想象,都是难得的财富,能接触到千年的思想,何其有幸!

如今这套书,更是集结了吕思勉、张荫麟、蒋廷黻三家之言,各有千秋,看其它书评,说得太好,没有偏爱谁,都是在给我们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历史。

感谢这些尊重历史的人,让我们从历史中,看到现实的真正模样。

【十二】

记得学历史的时候,曾提到什么的历史家是最好的,德、才、学、识,简单的四个字概括出一个史学家应有的品质。

书写历史的人很多,但人们往往会带有自己的立场,或是受到国别的限制、或是受到民族的影响,自己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累也会或多或少折射到历史的字句中。

哪些人物是重要的,哪些事件是该删减的,都是要仔细思索的。

这套历史书无疑是很好的典范,从章节的划分到内文的甄选,都恰到好处,详略得当的描写了中国的历史。

《全球通史》习惯性地进行国别对比。

其中对于中国的描写还是多少有些偏颇,但中国很多史学家因为所处时代的因素,所阐述的历史有时会失去真是性,故此,很多民间的人士撰写的野史成为了正史的补充。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翻看的时候,忆起来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种种让人惊叹的景象。

我们的祖先很早的时候学会提炼青铜,所做的青铜物件既有重量——那种厚重的感觉,又有质量——颇为精细,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时至今日依然清晰可见,不得不让人叫绝。

这么久的历史,从未中断,虽然会出现朝代的更迭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一直在流传。

中国是唯一硕果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创举被记录下来。

那些推进历史前进的人物被载入史册,那些数不清的发明至今仍能见到模型。

古老却又新潮,这就是中国。

要说到最为喜欢的中国历史,要数百家争鸣那一段。

虽然处于战国战乱之中,乱世出英雄也有其道理。

不同的思想开始迸发,儒家的“仁爱”一直延续了千年。

作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根基。

孔子周游各国,为自己的理想向君王诉求。

虽然在当时并未得到分外重视,可后来的历代都以儒家经典为取仕。

千百年后的今天,孔圣人的言论依然影响着我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教会我们如何处事。

道家的“无为”被不断地重新品味,“无为”并非强调无所作为,而是尽量顺从事物的本意,让其自由发展,不过分干预。

对待万物的生长是这番道理,对待民众也是此意。

儒家的“仁爱”是对世人和统治者的诉求,是内心的柔软; 道家的“无为”是对管理者的建议,让民众能自由发展,社会充满生机,是内心的悲悯。

法家则是另一个极端,他们推崇着刑罚,在人性失控之后,有所对策。

为君王的统治带来威严,也为社会的安定增添了一道屏障。

百家争鸣的思想延续了千年,后世仁爱的统治者以儒家为基调,广施恩荫,让人民生息繁衍; 以法家为保障,注重刑罚,有功者赏、违法者罚。

直至今日,儒、法、道的思想仍能看到踪影。

中华文明就像一首诗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韵律,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就定下包容、开放的基调。

史学家手中的笔墨记下了这些,成了历史的篇章。

史德、史才、史学、史识,他们将历史化为了诗,用诗一般的语言恢弘了历史!

【十三】

上篇是普遍历史书格式的政治史,各种朝代更迭,政治事件; 下篇是文化史,分别讲了官职、婚姻、实业、货币、教育、宗教等等专题。

内容可以说非常全面了,横向角度和纵向角度涵盖进去,但是也不太好讲,各种历史大事可以说大家都很熟悉了,所以我就说里面看到的新东西吧。

另外说说中原王朝本资源、财富、人口更多,但是往往老打败仗的原因,因为秦汉以后兵征既息,不需要人人当兵了,取消人人义务兵役制,加上后汉开始后还开始利用异族军队,中原武力上就更疲弱了。

这个趋势后世王朝反而越演越烈,唐王朝异族将领掌握了非常大的权利。

汉代武力强大主要用的还是汉人,但是唐代的强大很多就是利用对方自己的间隙以及异族军队了。

这个在《哈佛中国史》(正在看)中又更详细的论述,被称为汉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但是这又是必不可免的过程,在《秦殇》中论述秦亡的原因专门说的是一套在秦国行之有效的政策把它推广到全国这个更大的体系中可能是不合适的,打仗有系统的严刑峻法,有很多被攻陷的领土用来赏罚,但是战事结束后这种驱动力就消退了。

打仗时期的政策系统,就不适合于和平时期了。

【十四】

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

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

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长和美丽。

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尧、舜、禹到最后的帝国——元、明、清,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

用环环相扣、源远流长来形容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更迭并不为过,用波澜壮阔、异彩纷呈来形容中国历代所发生的大家一点也不夸张。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南朝祖冲之创造新历,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这样的历史不能不让人骄傲,这样的历史不能不令人神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将领:

精忠报国的岳飞、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肃清倭寇的戚继光……当然,历代诗人更是数不胜数:

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代才女李清照、旷世奇才苏轼……再说秦始皇,大家都

说他是个暴君,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个英雄。

是他,统一了中国; 是他,修筑了万里长城,建筑了兵马俑; 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但是这在当时贫民百姓的眼里,他大兴土木,累死了众多的百姓,在他们眼里,这些建筑都是用百姓的血和肉搭建起来的坟墓,在他们眼里,他只是会

让他们苦不堪言的昏君,但他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中,是个伟大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