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3482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docx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一、概念阐释

1.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2.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把研究作为有效管理的手段,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多元化.办学体制:

所谓办学体制就是对办学主体和办学机制所做出的结构性安排。

办学体制多元化是指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政府单一办学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的转变。

4.第三部门:

是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之外“以志愿求公益”的组织。

具有六个主要特征:

一是正规性,即非营利组织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二是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从机构上与政府分离;三是非营利性,即非营利组织不得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四是自治性,即非营利组织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五是自愿性,即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均有显著的资源参与成分;六是公益性,即非营利组织要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第三部门是第一部门-政府机构,和第二部门-营利机构之间的有益补充。

5.现代学校制度P90:

今天所说的现代学校制度,就是建立与学习型社会、新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要求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转型。

6.公立学校转制:

公立学校的转制,也称“国有民办”,是政府将全民所有制的公办学校按照法定程序教由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承办,其资产及以后的资产增值仍属国家所有,而事业费和日常运行经费的全部或大部分由承办者依法筹集,承办者享有民间办学的政策权利和办学自主权。

是介入纯政府办学与纯民间办学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一般被看作是促进公办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公办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7.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简称SBM),是始于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80年代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它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以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共同决策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与制度安排。

8.校长职级:

校长职级是指专为从事普通中小学校长职务的人所设置的岗位等级系列。

所谓校长职级制是针对校长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制度,校长职级是从事校长职务人员的能力标志,也是校长资历、学识、水平和实绩的综合体现。

实行校长职级制,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校长管理体制,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有利于突破校长任职制度,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还有利于突破校长评价机制,加快专家型校长的成长。

二、简要回答:

1.古代东方的“以德治教”和古代西方的“依法治教”思想有何异同?

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源头:

一是东方的“以德治教”思想,以中国古代的孔子为代表,二是西方的“依法治教”思想,以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为代表。

东西方教育管理的两个源流在许多方面有着关重大的差异:

从管理核心上看,东方侧重于管民,西方侧重于管官;从人性假设上看,东方相信人性善,西方相信人性恶;从管理特点上看,东方强调上线道德,西方强调底线道德;从管理重点上看,东方重视管理人的思想,西方重视管理人的行为。

2.怎样理解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

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第一,教育所提供的产品首先不是学生,而是教育服务;第二,教育管理的导向首先是顾客――学生、家长、社会或国家,而不是学校自身;第三,教育服务管理首先应该体现在管理者与教育工作人员的关系上,而不是学校与顾客的关系上。

第四,从教育系统中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看,管理也是一种服务。

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学校变成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从合作转变为竞争。

3.当代教育管理面临哪些挑战?

1)课程改革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2)现代学校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3)信息技术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4)知识经济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4.如何认识我国的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

答:

P79教育股份制也被称作教育股份合作制,它是在借鉴企业股份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运用股份制手段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办学,并把入股所得的资金、知识和技术等交由教育专家经营管理,实行学校资产所有权与学校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同时以股东不分红利给股息的方式,调节资本寻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办学体制创新。

5.如何认识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中的市场化趋势?

同意教材的观点:

教育市场化改革并不是把教育全部交给市场,而只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教育领域,改变过去仅靠政府单一手段直接配置教育资源的状况。

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弃对教育的责任,相反,出于政治、法律和道义的需要以及市场组织的外部性缺陷,政府必须对保持社会正义与持续发展的具有纯公共和准公共性质的教育产品予以保证。

6.怎样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既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又有教育自身的后现代转向背景。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

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P45-P47答:

探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把研究作为有效管理的手段,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管理,它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有系统分析法等。

系统分析法是一种关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技术,它由事实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四个部分组成。

以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满意率的研究课题为例:

(1)事实研究,是关于“是什么”问题的研究,即通过对学生家长的座谈、观察、讨论和分析来了解学生家长的满意程度。

(2)价值研究,是关于“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研究,即了解自己、自己所在学校、自己工作部门的教育价值追求,回答什么是家长理想的教育、什么家长追求的教学、什么是家长梦想的管理。

(3)规范研究,是关于“应该怎么办”问题的研究,是一个艰苦的创新过程,可采用和学生家长面对面共同探讨,研究拟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4)可行性研究,是关于“是否行得通”问题的研究,可从政治、经济和技术三个层面对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满意率进行检验。

2.答:

1)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案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办社会时的企业学校,在体制改革时遇到的尴尬状态:

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实行改革;政府想教授又没有资金;学校申请收费得到批准后,又被主管部门――企业拿走,这学怎么办?

2)出路――改革,根据多元制办学理论进行分析。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第3-4章)

一、概念阐释:

1.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

它可以为学校发展正确导航;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学校自主发展。

2.学校效能:

效能是学校组织成功的基础,其核心价值是学校成功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现其教育目标。

提升学校效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树立面向未来的学校效能观,建立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以团队学习与合作增进学校效能,发挥校长领导作用和自主办学,学校与社区、家长互动。

3.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指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寻求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4.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5.路径依赖理论: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6.学习型组织:

P141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不断改善自身搜索、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7.教育政策“缺席”: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制定的科学化,就是在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内容、科学的形式和科学的方法来构建教育政策。

一个家庭的决策错了,最多导致一个家庭的不幸,一个地区、部门的决策就会影响一个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但现在社会活动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很多的决策都需要国家来做出,一个国家的决策好坏不仅会影响到全国,而且还会影响到国际社会。

特别是有影响的国家所做出来的决策,更是如此。

因此,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必须科学化。

8.教育政策“无能”:

由于受到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现实的约束,当前的民办学校很少能从政府那里获得资助,它们只能通过市场来获得学校产生和发展的资源,其主要途径是“收费”和“利用学校结余资金从事经营”。

但由于民办教育市场不规范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民办学校收费也涌现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提醒我们需要对现时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的合理性基础进行重新审视。

二、简要回答:

答:

118第一

1.怎样理解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的平衡关系?

答:

P114稳定与变革互为前提、互为目的、相互促进:

1、组织稳定是变革的基础。

2、变革是组织进一步稳定的需要。

3、稳定与变革要取得平衡。

2.实施学校战略规划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

P118第一,有利于实现学校传统规划的革新。

第二,为学校发展正确导航。

第三,发展战略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重要途径。

第四,战略规划促进了学校特色建设。

第五,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答:

p121战略规划的评价有助于对战略规划系统适时监控,防患于未然;快速反馈,及时调整。

战略规划的四条准则:

一致、协调、优越和可行。

协调与优越主要用于对组织的外部评估,一致与可行主要用于内部评估。

3.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答:

P141有四个特点:

一是组织成员拥有共同原景。

二是组织学习能力、变革能力强。

三是组织结构趋于优化、扁平和有弹性。

四是强调团队学习,主张个人学习与团体学习相结合。

五是组织具有系统思考和应变能力。

六是学习型组织也是一个开放性,协商和对话成为一种通行的社会基本准则。

4.如何理解教育政策的本质?

答:

P161所谓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所有教育政策实践所共同拥有的属性,它渗透于教育政策过程的方方面面,并时时刻刻对教育政策活动产生影响。

教育政策本质的认定,必须建立在对其逻辑起点的分析之上。

因此,就需要追问是什么引发了教育问题。

5.为什么教育发展需要教育政策创新的支持?

答:

P165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逐渐深入。

通过市场来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政策选择。

市场的逐利原则必然导致各种非理性行为的出现,从而破坏教育发展的良性秩序,侵害教育的价值内涵。

因此,要在维护价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来发展教育事业,就必须制定出高质量的教育政策对教育市场加以规范。

而要制定出高质量的教育政策,就必须依靠现代的政策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各种教育政策进行分析。

6.如何理解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答:

P159科学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包括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内容、科学的形式、科学的方法等。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制定的科学化,就是在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内容、科学的形式和科学的方法来构建教育政策。

其一,教育政策在外在形态上表现为政策文本。

其二,教育政策表现为一种运动的动态过程。

其三,教育政策体现出特定的权力属性。

其四,教育问题是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

其五,教育政策强调对行为的规范性要求。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答:

P141-142该方案体现了学习型学校的特征,因此是合理、可行的。

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是组织学习,而一般学校里的学习则是个体学习。

在学习型学校里,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团队或学校本身。

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是全员学习,是全程学习,是团队学习,是组织学习,是校本学习,是终身学习。

2.答题思路:

可从多方面回答,参看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了第五章的内容,肯定能对你思考这个题产生某些启发。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一、概念阐释:

1.学校人力资源开发: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对学校教职工的劳动能力,特别是智力潜能进行测定,科学合理地开发、组织和使用,持续不断地增强学校成员的能力,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校整体效能的管理活动,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

2.帕雷托定律:

帕雷托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事物80%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之中。

它揭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能级结构,反映了在任何特定群体中一小部分关键力量与大部分员工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如何在组织中实现人才资源的黄金搭配,努力挖掘组织和个人的潜能,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加强师资管理、提高师资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教师进行评价所依据的指标很多,学生成绩是其中的一种,即用标准化的测验来检验教师教学效果,这就出现了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方法。

现在,我国许多中小学采用了用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业绩,并将其与教师的奖惩、职称评定以及工资待遇等相联系,以此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个性化校长培训

所谓个性化校长培训就是一种依据校长自身的专业素质状况和其所在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及潜在优势之间的综合特点,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本的校本培训,旨在对被培训校长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思想进行深度挖掘。

就其实质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寻求各种不同的变体和途径,藉以按照各种不同的校长个体特点去达到一般的培训旧标的校长培训方式。

这种个性化培训的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因需施教”和“以学促变”的培训原则。

5.“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简单来说就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实行“两免一补”,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确保教育机会公正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6.公共教育经费: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各级政府用于教育的支出,即国家财政拨款,也叫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具体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本年度内安排并计划拨到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主办的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列入国家预算支出项目的经费。

7.教育成本:

指培养每个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掉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合;或者说是以货币形态必须的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费用。

8.教育投资效率:

教育效率亦称教育投资效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投资内部效率等,指教育资源消耗与教育直接产出成果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

教育效率=教育成果(产出)/教育资源消耗(投入)

二、简要回答:

1.如何理解校长专业化内涵?

答:

P228首先,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步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

其次,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是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

再次,校长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校长成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2.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

要点:

教师职业成长需要在群体中孕育。

教师团队是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自愿通过不同方式组成团队。

校本培训下的教师团队成长方式主要有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示范教学、研习、协作上课和协作教研。

教师群体则是由于某些相同的社会、心理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教师人群,是个体有机的组合。

3.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

答:

P215内涵:

校本培训就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它以学校中的教师为对象开展培训,培训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学校负责培训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方式的确定和教师的组织,培训的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特点:

第一,任职教师所在学校是培训的基地,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培训师资,强调教师教育机构要于中小学建立一种伙伴关系。

第二,学校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三,培训加强了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联系,通过经验交流、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等方法,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四,教师在岗培训,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怎样评价教育经费的公平性?

如何理解教育经费的生产性和充分性?

要点:

   教育经费的公平性问题就是指教育经费的分配以“机会均等”为准则,保证每个参与教育经费分配的个体有均等的机会占有教育经费,也就是说,资源配置的方式应能保证各学校或各受教育者在相同的条件下拥有获得等量资源的机会。

  教育经费中公平性问题,目前比较公认的原则有以下几项:

一是分配均等的原则;二是财政中立的原则;三是调整特殊需要的原则;四是成本补偿原则;  五是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

教育经费的生产性,是指用很少的或完全不用额外的财政资源改进学生成就,或者用较低的花费使学业成绩保持良好。

教育经费的充分性,是指教育财政要为所在地区的所有公立学校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使得每一个普通学生能够达到规定的成绩标准和学业水平;同时,还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额外需要的教育资源,使之能够达到规定的特殊学生的学业标准。

对于教育经费的充分性问题,有两种取向应该值得注意:

一是成本取向的,即通过核算某种类型教育的成本来得出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充分性标准;另一种取向是效果取向的,教育经费的充分性与教育的效果密切相关。

单纯强调成本是对教育运行的静态考察,或者说是以忽略教育质量为代价的。

因此,在对教育成本仍无法进行精确核算的前提下,对于教育经费充分性的考虑,还应关注教育效果,即教育经费在量上的质的要求。

5.怎样理解公共教育财政的主渠道作用?

要点:

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事业,应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因此,政府在整个教育投资和教育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发挥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作用,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公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公平”维护者的作用,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渠道作用,以弥补和补充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对教育投资的不足,保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集中的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高度集中性,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主体作用。

6.教育成本分担的依据有哪些?

教育经费分配有哪些基本原则?

 教育成本分担的依据有:

一是谁受益,谁负担;二是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特征。

“准公共产品”介于纯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之间,就是说教育既具有一定的私人性,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1)均等原则。

(2)效益原则。

(3)弹性原则。

(4)优先原则。

(5)协调发展原则。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要点:

参看教师成长规律,联系个人成长实际。

(略)P210

2.要点:

1)教育经费多元筹措理论:

2)联系实例分析利弊。

P269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一、概念阐释:

1.教育策划:

教育策划是面对教育未来的谋划,是对教育的运筹和谋略。

教育规律是教育策划的科学依据,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教育问题的诊断是教育策划的基础,教育质量是教育策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诚信是教育策划之本。

2.学校品牌:

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形成价值优势,有利于学校无形资产的营运,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竞争力,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吸引优秀的人才。

3.SWOT分析法:

SWOT是四个英文单词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构成,是一种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能充分结合学校内外的因素,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强调分析的系统性和战略制订的针对性,在使用上也较为简便,可以为学校的自我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SWOT分析法包括环境分析和SWOT综合分析两个方面。

4.CI策划理论:

CI是英文CorporateIdfntity的缩写,意译为企业形象策划设计。

CI也称CIS,是英文CorporateIdfntitySysten的缩写,意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即企业形象识别手册),CI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及品牌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记忆,达到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CI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企业的MI理念识别(企业思想系统)、VI视觉识别(品牌视觉系统)、BI行为识别(行为规范系统)。

5.教育公共关系:

是教育组织与其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协调双方利益和行为,塑造良好的教育组织形象,谋求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并实现双方利益的过程。

是教育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活动。

6.教育组织形象:

就是教育组织的实际状况和管理行为在公众中说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是教育组织的特征和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它是通过传播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根植在公众心中的。

7.教育危机事件:

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是指危及教育组织的利益、形象和生存,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件。

其特征是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关注性等。

8.危机管理:

是针对组织情况和外部环境预测,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化解危机的过程。

二、简要回答:

1.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角度分析教育策划兴起的原因。

答:

p293必要性:

第一,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呼唤教育策划。

第二,民办教育的兴起呼唤教育策划。

第三,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呼唤教育策划。

第四,教育的个性化要求呼唤教育策划。

第五,教育管理创新呼唤教育策划。

第六,教育投资风险的存在呼唤教育策划。

此外,个体自主选择愿望增强与社会信息量过大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育策划。

可能性:

第一,教育管理权利下放为教育策划提供了空间。

第二,其他行业的策划活动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借鉴。

第三,现有的策划理论为教育策划提供了依据。

第四,社会上一些人对策划的初步肯定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基础。

2.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教育计划、教育咨询、教育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

P301-(略)

答:

(1)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的关系:

教育策划以教育决策为指向,为教育决策服务,没有策划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