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3212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

课题名称: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33431239

课题设计论证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

l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国内外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并不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素养相关研究蓬勃发展,信息素养养成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城市大学信息科学系DavidBawden教授通过《图书馆和信息科学文摘》和《社会科学索引》分析了从1980~1998年期间所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文章,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图书馆馆长HanneloreB.Rade也调研了1973~2002年期间发表的信息素养文献,通过调研、分析他们发现大部分的信息素养教育文献是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其占比达54.4%。

在信息素养研究方法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研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设计类似研究问题的情境、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感受、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以此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在信息素养研究手段上,主要集中在网上课件教学方面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的网上教学课件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系统数字图书馆资助开发的在线信息素养教程,此后有许多学校也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网上图书馆指导教学课件。

对信息素养的调查主要集中于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调查、信息素养教学研究、计算机素养现状研究和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采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调查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国外信息素养现状研究一般采用基于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和多种方法的定性研究。

国内研究现状:

总体来说,国内信息素养相关实证研究并不多,多数集中于学位论文中。

采用的调查方法有文献调查法、实验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内容有信息素养现状和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以及文献检索相关研究,调查人群有中小学生、大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多局限于现状调查、必要性及培养策略的探讨等方面,对信息素养的其他方面比如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仍有所欠缺。

研究方法方面,以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主,研究手段仍需进一步丰富,建议综合采用访谈、专家评价等多种方法。

多数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研究,多为自编问卷,问卷各维度不统一,且未报告信度、效度等指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仍有待提高。

个别问卷的内容未从教师角度设计,不够贴近教学实际,因而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各国也意识到信息化水平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意义广泛、影响深远。

而今,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等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大力提高国民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其重要基础则是教育信息化。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力推动着教育信息化建设。

国家统计局在2000年和200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信息化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如美国超过70%,日本已达67%,而我国则只有7.6%。

在我国,发达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良好,积累了一定经验,探索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信息落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信息与信息技术之于教育的影响甚小,发展缓慢,这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极不协调。

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培养一批较高信息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坚实基础。

本课题正是基于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确立完备的研究计划,以期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出密切结合我国实际的培养、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模式,同时为其他地区教师提升信息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l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1、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缩短与发达地区的信息现代化差距。

2、让数字、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进校园,有效推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3、努力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变革,探索科学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跨越、均衡式发展。

4、借助教育信息网和资源平台的主阵地,助推湖北省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

5、充分挖掘地区实际的潜力,打破当前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单一模式,探究立足我国国情与地区实际的信息素养综合提升模式。

研究内容:

农村一线教师当前对信息、教育技术、信息素养的认识,信息之于教育教学的影响、作用。

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需求。

   主要观点:

1、加强信息素养相关系列培训能够显著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县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2、针对教师年龄结构、教师学科专业出身不同分层培训能够有效缩短中青年教师与年龄较大教师、专业出身不同教师信息素养之间的差距。

3、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发展。

4、综合模式比单一模式对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上,综合采用文献综述、调查问卷、访谈法、专家评价、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手段丰富。

2、根据教育理论,立足教师角度和教学实际设计问卷,充分考虑调查的信度、效度。

3、结合现实性、时代性探索适合实际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4、通过总结前人成果、查阅文献、开展实验、进行比较、广泛思考基础上提出的培养与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l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实际,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践探索。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密切联系“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系统的统计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开展行动研究,根据研究实际能够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形成具有实践性、操作具有可行性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模式。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以较高信度、效度的问卷选取代表性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现状把握。

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先进的教育基本理论,借鉴优秀研究经验,结合课题实际为我所用。

行动研究法:

拟定阶段研究目标,研究过程中开展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同时不断修正方案的不正之处,确保研究方法的实践性、可操作性。

其他还用到的有访谈法、实验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经验总结法等。

技术路线:

首先,理论学习与概念澄清。

明晰“信息素养”等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理论。

然后,现状调研。

科学选取教师样本进行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估。

再者,开展实验、实证研究与改进。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与构想并开展实验,不断总结、改进。

最后,成果转化、总结推广。

实施步骤:

1、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为课题全面研究作好准备工作,具体是确定人员分工职责,拟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执行方案,主要研究人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收集查阅整理文献资料,明晰前人成果和成功经验。

2、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现状调研阶段。

展开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研,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提出后期实验假设并制定相应实证研究方案。

3、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实证研究阶段。

全面开展实验探究和实证研究,论证假设方案并逐步修改完善,形成初步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升策略与模式,形成初步成果。

4、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查找漏洞与不足,修正模式、形成成果并铺开实践。

5、2015年5月,成果整理并作好结题准备。

课题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依托鲜明的职能特色,以“完善现代教学装备,提升现代教育理念”为目标,我单位每年定期组织并参与“电教”论文征集、评选,大力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推广“农远工程”,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平台促教学。

长期承担本县“农远工程”推广研究,组织教育技术相关成果征集、评选,形成了数篇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小艳,黄维跃.信息素养文献综述.情报探索.2010年12月.[2]张霞,刘志兰,杨劲松.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现状综述.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5期.[3]王海燕,杜卓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探索.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02期.[4]李健新,张蕖.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2期.[5]蒋梅芳,魏登尖.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6月.[6]李艳红.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研究.职业时空.2010年01期.[7]白洁,白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3期.[8]卜忠飞,韦凯.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1月.[9]刘志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10]姜灵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信息素养.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11]胡海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及结构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12]范先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国际会议-北京论坛(2012)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新格局·新挑战·新思维·新机遇.2012年11月2日.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课题主持人刘霖,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学历,现任湖北省房县教育技术装备站站长,曾任房县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在房县教学研究室工作期间,曾主持过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其撰写的论文愈30篇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湖北教育科学》等刊物发表。

主要参加人员5人,5人均具有在教学一线任教经历,年龄层次结构合理。

其中2人具有课题研究经历。

本科学历3人,2人专业出身为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专业,其中1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两人曾承担过省“国培计划”——教育技术能力房县班培训。

两人担任领导职务,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现状情况熟悉、明了,整体把握能力强。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研究资料:

1、“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备有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具有丰富的书籍、资料。

2、教育网络覆盖了我县超过3个班的教学点和其他所有中小学,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3、三个班以上学校均配备有“班班通”设备,便于开展研究。

实验仪器设备: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已实施三批,教学装备陆续走进校园,提升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条件,校园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我县教育网络总出口带宽800M,所有通网学校均实现光纤上网。

近一百所学校拥有“班班通”设备,教师具有开展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条件。

资源平台涵盖丰富的优质学科教学资源。

研究经费:

我单位为课题研究自筹3万元资金作为研究经费。

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

研究时间初定于2013年5月启动课题研究,做好准备工作,制定方案并陆续展开研究,课题研究历时两年。

湖北省房县教育技术装备站为房县教育局内设二级单位,地处自然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繁盛的鄂西北山城。

我站现有工作人员7人,依托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全县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划、规范管理、认证评价、研究咨询和推广服务工作。

承担全县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的组织实施。

承担房县教育信息网的运行、管理、维护。

承担全县教育信息资源的搜集、分类、统计、评价和数据库管理。

负责中小学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媒体)资料的配备管理。

提供教育系统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

2012年5月,我县被纳入湖北省第三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我们正借此契机全力以赴确保“薄改”实施到位,努力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现代化教学理念,积极实现教学装备硬件上水平软件上质量。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