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2804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docx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尺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

各种各样的尺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

各种各样的尺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尺却使用的较少。

尺有什么用?

怎样使尺子?

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

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

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如:

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

(含三种长度: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过程建议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

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集中交流。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

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

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

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3、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

(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

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

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

名称

大班数学教案:

各种各样的帽子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

科学应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探索的对象。

根据这一原则,以帽子为操作材料确定了数学分类活动的主题,这是基于下列考虑:

第一,帽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幼儿对帽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减少分类活动的难度;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帽子的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有利于开展分类活动;第三,这一活动在分类的同时还有助于幼儿感受躯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习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学习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这里有几位小朋友?

”“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

“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

”“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

”(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对帽子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

“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

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

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

”(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

”(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3.小组活动

(1)提出记录的方法。

“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

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

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

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4)观察幼儿的不同记录方法。

活动讲评

1.展示这4组幼儿的记录单,引导幼儿对他们的记录方法进行观察、比较。

“这些记录单上记的都是小朋友分帽子的事情,大家相互看一看,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幼儿之间相互提问、相互回答)“每组分帽子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记录单,为什么?

2.教师对幼儿的操作给予肯定。

“今天小朋友们想出了各种摆帽子的方法,有的按大小摆,有的按款式摆,有的按颜色摆,还会把这些事用数字和标记记了下来,而且每组记录的方法都不一样,你们真了不起。

下次,我们玩帽子商店游戏的时候就可以有许多不同摆帽子的方法了。

活动延伸

课后教师可以将一组帽子和这组分帽子的记录单放在区角中,供幼儿进行分类活动,要求幼儿分的方法和记录单上的不一样,分好后并记录。

充分挖掘分类的多种途径,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

各种各样的鱼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能力;

2、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3、学习用线条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装饰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重点

重点:

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难点:

学习用线条的变化画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

布置“海底世界”墙饰;

2.各种线描画鱼范例(突出形态的不同和黑、白、灰效果)若干;

3.“海底世界”影碟、彩笔、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影碟,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了解海底各种各样的形态及花纹的鱼。

1.提出问题:

海底有什么鱼?

(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提出要求:

观察鱼的形状,回答鱼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

(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二)情景导入

1.讲述故事:

大海妈妈和鱼宝宝。

小朋友都知道海底世界非常美,今天,大海妈妈带着它的鱼宝宝到了我们班。

2.在海洋背景图上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讨论:

(1)鱼宝宝的身体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2)鱼宝宝穿了什么衣服,它和我们刚才在电视里看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

(自由讨论)

小结:

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它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是一样的,但电视里的鱼色彩鲜艳而这些鱼宝宝身上穿的衣服是单色的,有许多线条、图案,有疏有密地排列着。

3.提出要求,续编故事

(1)师:

有一天,许多船开来了,船上的人用网把鱼宝宝网走了(收起范例),还留下许多垃圾、汽油等。

大海妈妈都喘不过气了,没有了美丽可爱的鱼宝宝,大海妈妈伤心极了,我们该怎样帮助大海妈妈呢?

(2)启发幼儿画个漂亮的鱼宝宝送给大海妈妈。

(二)幼儿创造性地画线描画:

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提出要求

大海妈妈说:

她最喜欢个子大大的穿单色花纹衣服的鱼宝宝,如果是她从没见过的鱼宝宝就会更喜欢。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启发引导

a、启发幼儿先画出自己喜欢的鱼的形状,要画满整张画纸,然后再给它穿上单色花纹衣服。

b、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鱼的花纹。

重点提醒:

画出线描的黑、白、灰效果。

c、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不同花纹进行装饰。

d、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多画几条不同的鱼。

(3)幼儿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到“海底世界”墙饰上,展示并互相评价作品。

(四)结束部分:

做“小鱼游”律动,结束活动。

大班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笔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想想、看看、说说、写写、画画,辨认各种笔,了解它的不同特性。

2.感受笔的发明在人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活动准备:

常用的铅笔、油笔、粉笔、水笔各种色画笔。

三、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一幅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的彩笔画,提示幼儿:

这幅美丽的画是用什么笔画成的?

回答:

彩笔,引出本课主题,《各种各样的笔》。

(二)基本部分:

观察比较,激发幼儿对笔的兴趣

第一次尝试:

请幼儿介绍自己见过的笔(引导幼儿从外观,作用,书写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次尝试:

说说铅笔、油笔、粉笔各有什么不同。

1)铅笔能削,笔迹可以用橡皮擦掉,幼儿常用它画图画、写字。

2)油笔不用削,笔迹不容易擦掉。

3)粉笔,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或教学用,易擦掉。

提问:

除了这些笔,你还知道哪些笔,他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第三次尝试:

引导幼儿思考:

假如你是小发明家,你想发明一支什么样的笔?

(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画出来)。

第四次尝试:

教师简单为幼儿讲神话故事《神笔马良》让幼儿加深对笔的印象。

第五次尝试:

学习儿歌《小铅笔》

小小铅笔细又长,

身穿彩衣黑心肠,

嘴巴尖尖会写字,

只见短来不见长。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笔是我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家在使用时注意安全,铅笔的铅有毒,不应用舌头舔。

另外笔尖太尖,不要伤了自己和别人。

四、活动延伸:

全体幼儿合作,用各种笔画一副意愿画,画好后仔细看一看每种笔画的画,风格有什么不同。

园长点评

王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和在教案书写方面都是虚心好学进展很快的,从教案的内容结构上不难看出她突出“尝试教学法”的灵魂――先试后导,幼儿在先,教师在后。

充分注意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体现了幼儿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谈话活动:

各种各样的绳子

设计意图:

绳子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通又是很有用的东西,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各种游戏,有很多是和绳子有关的。

如跳绳的棉线绳、麻绳、塑料绳;做“抓尾巴”游戏的毛线绳、布绳;拉力器上的尼龙绳;攀登架上的粗棉绳;做纸贴画的纸绳……如何引导孩子从认识各种绳子到了解各种绳子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利用绳子来开展各种游戏呢?

笔者有意识地组织了大班上学期末的幼儿开展这次关于绳子的谈话活动。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进行谈话。

2.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谈话,能迅速地掌握别人的谈话内容,向同伴学习谈话经验。

3.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交往技能,鼓励幼儿大胆与别人交往。

活动准备:

1.布置“绳子商店”,里面有各种绳子和绳子做的东西。

2.录像:

小朋友在跳床中游戏的情景;

建筑工人在安全网中用吊车吊建筑材料;

杨浦大桥。

3.每位幼儿自带一根绳子。

4.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拉圆卡、棉纱绳、毛线绳、纸绳等各种游戏材料,分组准备好。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参观导入谈话话题。

1.教师:

老师带小朋友参观“绳子商店”,看看这个商店里有些什么东西?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参观好了回到小组上讨论一下。

幼儿参观后讨论,回答。

2.教师:

“绳子商店”里有各种绳子和绳子做的东西。

你带来了什么绳子?

它有什么用?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集体谈话。

1.教师引导幼儿交谈并提出要求:

向你同组的朋友介绍你带来的绳子。

别的小朋友在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不插嘴,等别人讲完了再讲。

幼儿分组自由交谈。

教师注意倾听幼儿的谈话,引导幼儿注意围绕话题,用轮流的方式交谈。

2.集体谈话“我带来的是什么绳子,有什么用?

教师请几位幼儿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绳子。

教师及时帮助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表达,提醒幼儿讲话声音响亮。

三、丰富相关经验,拓展谈话范围。

1.教师:

你还见过哪些绳子?

它们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看见的绳子及其用途。

2、请幼儿分别观看三段录像,丰富幼儿谈话经验。

(1)跳床四周围了尼龙绳编的网,小朋友玩得又安全又开心。

(2)建筑工地上,有了安全网很安全,用粗麻绳吊东西很牢固。

(3)杨浦大桥是座斜拉桥,它用很粗的钢索绳拉住桥面,很雄伟。

3.教师小结:

绳子的种类很多,有着各自的用处。

毛线绳可以编织,做工艺品;麻绳可以捆绑东西、吊货物;尼龙绳可以编安全网、尼龙袋,拉起来可以晾衣物、晒被子;棉线绳可以缝鞋子、缝货物袋口;纸绳可以做手工、做工艺品;草绳可以捆绑各种易碎品……还有一种特殊的绳子钢索绳,可以拉住桥面。

我们把这些叫做“有用的绳子”。

4.教师提问继续拓展话题:

如果你有一根绳子,你可以用它做什么?

幼儿小组讨论后个别回答。

四、绳子游戏。

1.教师:

绳子除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用处,也是我们游戏时的好伙伴。

你会用你手上的绳子做哪些游戏呢?

2.幼儿分组自选游戏:

翻绳游戏、拉圆卡游戏、纸绳贴画、玩绳游戏。

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玩游戏时小组里的小朋友相互谦让、相互帮助,比比哪组玩得好。

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好吗?

3.教师巡视,鼓励幼儿除了同小组里的小朋友玩外,还可以请老师游戏。

活动延伸:

1.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利用绳子开展各类游戏。

3.让幼儿观看录像:

绳子的发展史。

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包

设计意图:

幼儿的天性是爱玩,好模仿,因此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幼儿背着包学妈妈去上班,学着爸爸把包一夹做“老板”样。

他们虽然对包这一用具有了一点了解,但对于包的外形、用途都没有仔细观察、交流。

设计“各种各样的包”,除了让幼儿在看看玩玩过程中对各种各样的包的外形特点、功能有所了解外,还从幼儿情感出发,通过扮演各种角色,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一些常见包的特点与用途,以及包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包的款式、材料等特征及其用途,初步知道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根据包的基本特点装入合适的物品。

3.体验探索、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式各样的包、适合放在包中的生活用品若干。

2.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师:

小熊一家准备出去旅游,他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这些东西该怎么带出去呢?

请小朋友帮小熊想个办法。

幼:

我叫爸爸开辆车帮小熊拿东西。

幼:

可以拿一个箱子装这些东西。

师:

小熊他们还要爬山,拿箱子、袋子装不方便呀。

幼:

可以拿包装。

幼:

对,可以拿背在肩上的包装这些东西,这样就很方便,爸爸出去旅游时也这样。

自评:

活动一开始就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进入积极思考状态,引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这里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帮助小熊想办法中培养了幼儿的爱心。

二、看看、玩玩各式各样的包,知道包有材料、大小及款式等的不同。

1.幼儿看看玩玩,感知各类包的外部特征。

师:

现在,我们一起到包的专卖店里帮小熊选包,好吗?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包,它们是什么样的?

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讲述各自的操作结果。

师:

你发现了什么?

幼:

我发现这个包上的花很漂亮。

师:

这个包上因为有了花的装饰,显得很美观。

那还有谁发现包上有其它的装饰呢?

幼:

这只包是用五颜六色的珠子穿起来的,也很漂亮。

幼:

这个包上有许多好看的线。

师:

这许多好看的线可以用一个词来说:

“流苏”。

师:

除了包上的这些装饰,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

包上有拉链。

师:

那拉链有什么用呢?

幼:

可以使包关起来。

小偷就拿不到包里的东西了。

师:

除了拉链可以使包合起来,你还发现什么也可以使包合起来?

幼:

搭扣,有磁铁的。

幼:

绳子,一收包就合拢了。

师:

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

我的包是用皮做的。

师:

那除了皮做的包,你们还发现什么也可以做包的?

幼:

这包是用毛线做的。

幼:

我这只包是用塑料做的。

师:

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

我发现这只包有轮子。

师:

那你知道包上为什么要装轮子?

幼:

这样就不用拎了,可以在地上拉着走。

幼:

我还发现这只大包上的杆一会儿可以变长一会儿又变短。

师:

你观察得可真仔细,那有谁知道这杆子有什么用吗?

幼:

高的人就把杆子放高一点,矮的人就把杆子放低一点。

师:

这个包上还有锁,这是为什么呀?

幼:

是密码,防止小偷用的。

自评:

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了活动的条件。

老师是引导者,让孩子们互相学习,问题从孩子中来,由孩子来解答。

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3.音乐声中展示各自的包,了解各种拎拿方式的不同。

师:

小朋友,你的包是怎么拿的?

现在请你们拿(双肩背、单肩背、斜背、提、推等)着各自的包,踩着音乐的节奏,摆出好看的造型,把你们的包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三、了解各类包的内部结构和用途

1.引导幼儿发现各类包的内部结构及其用途。

师:

看看你的包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猜猜里面可以放些什么?

这个包会是谁用的?

幼:

包里面有小袋,可以放手机的。

幼:

这个包里有这个交叉的带子,可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幼:

我知道,爸爸出差时把衣服放进去,带子可以使衣服不动来动去。

幼:

这个包里还有一个拉链小包,可以放钱,不容易丢。

2.小组合作,把小熊旅游用的物品装入合适的包中。

师:

小熊在小朋友的建议下已选择了合适的包。

桌子上的东西是它们旅游中要用的,请小朋友以组为单位,先去看一看,再商量一下,帮小熊把东西装入合适的包中,记住东西都要装入包里,什么也不能丢下。

3.检查操作结果,对于操作不成功的,集体讨论为什么没能装到包里?

应装在哪个包比较合适?

自评:

不同的包可以放不同的东西,在孩子们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

对于没能成功地把东西都装入包内的,教师和小朋友共同分析、探讨是什么原因?

这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猜测判断能力和科学判断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发现能力。

四、了解几种特殊用途的包。

师:

你还看过其它的包吗?

(向幼儿介绍工具包、摄影包、美容包、医药包、保温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