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275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

《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docx

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

大连市2011年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

大连市2011年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黄庭坚认为杜甫、韩愈这样的人写诗写文是有来历的,而杜、韩对于他们的前人的作品,那些好的句子,好的构思,经过一定的改造之后为我所用,这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做法,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于是,黄庭坚给他们的做法起了一个名字,凡是在具体的字句方面学习前人的,比如一个词、一个句子,这种做法叫点铁成金;凡是在整首诗的构思、结构、立意上模仿前人而加以变化的,这叫夺胎换骨。

宋人经常把这两句话合起来使用,因为两句话说的都是怎样对前人的好作品进行改造,吸收前人的经验,为我所用。

黄庭坚提出这样一种理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人,非常相信这一点,因为这是一个入门的好办法,即模仿前人。

当然,黄庭坚进一步要求自成一家,夺胎换骨只是初步的。

宋代诗人开始写诗的时候,唐诗已经存在了,唐诗是他们面临的文学遗产。

一方面,唐诗为宋人提供了许多好的经验,可以参考,可以模仿。

另一方面,唐诗对宋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唐诗写得太好了,所有的题材都开拓了,所有的风格也都创造出来了,不管在哪个方面,只要联想到唐诗,总会找到这方面的名篇。

这叫宋人还怎么写诗?

宋朝的社会生活形态与唐朝区别不大,并没有出现新的东西,没有出现汽车、火车,还是原来的生活状态,基本的喜怒哀乐是一样的,整个的文化背景也差不多,那宋人还怎么写?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唐以后的人不要再写诗了。

当然他说的是五、七言的诗歌了,你写新诗、白话诗当然可以,唐朝人没写过,但是五、七言诗唐朝人写完了,你没法写。

所以黄庭坚这个理论对宋人来说是很有用的,他们正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写,写来写去都绕不开唐诗,黄庭坚就教他们:

你就对唐诗进行有效的利用,对它进行点铁成金,对它进行夺胎换骨。

黄庭坚还给他们打气:

不要以为只有我们这样做,古人也这样做,杜甫这样做,韩愈也这样做。

黄庭坚提出这个理论以后,宋代的学者、诗论家果然举出很多前人的例子,探讨杜甫是怎么做的,韩愈是怎么做的.他们对前代的那些文献怎么进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

可以说,这种思考深入人心。

所以体现在牡诗的注解中,这些注家也就带着这种观念来思考:

一句杜诗写得很好,它有没有来源?

它是独创的,还是对前代人的诗进行夺胎换骨或点铁成金?

(节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1.下列对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点铁成金,即在具体的字句方面学习前人的一种做法,是黄庭坚为诗歌创作借鉴前人作品,为我所用起的一个名字。

B.夺胎换骨是黄庭坚为诗歌创作所起的一个名字,即一种在整首诗的构思、结构、立意上模仿前人而加以变化的做法。

C.宋人把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合起来使用,因为说的都是怎样对前人的好作品进行改造,吸收前人的经验为我所用。

D.当时的年轻人非常相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理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会这一入门的好方法,才能自成一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庭坚从杜甫、韩愈对于他们的前人作品中好的句子、好的构思,经过一定的改造之后为自己所用中,受到启发,提出了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

B.鲁迅说的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点明宋人要在诗歌上有所创新,必须另辟蹊径。

C.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黄庭坚在宋人创作时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写,写来写去都绕不开唐诗的背景下,提出的对前人诗歌进行有效利用的方法。

D.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理论后,受到宋代学者、诗论家的重视,他们探讨杜甫、韩愈是怎么对前代的那些文献进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由于唐诗写得太好了,所有的题材都开拓了。

所有的风格也都创造出来了,不管在哪个方面,总会找到这方面的名篇,这对宋人的诗歌创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B.宋朝的社会生活形态、人的基本的喜怒哀乐、整个的文化背景等都与唐代的差不多,这些因素是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一理论的时代背景。

C.对宋朝人来说,五、七言诗唐朝人写完了,没法写了,但是写新诗、白话诗是可以的,因为这类体裁的诗歌唐朝人没有写过,所以宋朝人可以在这些领域开拓。

D.对前代人的诗进行夺胎换骨或点铁成金,也影响到对杜诗做注人的思考,一

句杜诗写得很好,它是有来源的还是独创的?

这种思考也会影响到后来的创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

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

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狱曹掾固争曰:

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岐曰:

其若负信,县令当坐。

竞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合人如故。

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北)魏。

二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左卫朱异曰:

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岐独日:

(北魏)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

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

且彭城去岁丧师,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

和不可许。

异等固执,帝遂从之。

及遣使,魏果举兵入寇。

三年,迁中领军,舍人如故。

二月,(北魏)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

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

乃遣石城公送之。

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岐独言于众曰:

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

固辞不受。

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循吏传》,列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后疾废久之

废:

中止。

B.郡录其仇人

录:

记录。

C.终不引咎

引:

承认。

D.其若负信

负:

违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傅岐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

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和不可许

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岐讲孝道并以诚信待人。

母亲去世而离职,居丧期间备尽丧礼;有个囚犯按刑法应抵命,傅岐放他回去探家,那人竟然也能守信按期限返回。

B.傅岐在做地方官时深得百姓爱戴。

他离开始新县时,人们不分老少都走出县境跪拜送别,哭喊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傅岐回到都城后得到升迁。

C.傅岐做事勤勉并有见识。

他在禁省内十多年,处理机要事务十分勤勉;在萧明派使者回来陈述魏国想要互通友好一事的看法上,更是与众不同。

D.傅岐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坚持己见。

北魏的侯景要和梁订立盟约,请宣城王出城送行,傅岐坚决制止要宣城王出城送行的做法,主张派石城公送行。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5分)

(2)左卫朱异曰:

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

注:

诚斋,的书斋名。

8.第二句中的一团冰是怎样写月的?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艺术境畀?

(5分)

9.前人评论此诗,认为后二句富有奇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冬季

杨晓敏

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

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哨卡,你难免怨天尤人,愁肠百结。

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毫无生气可言,一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点缀着难挨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

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鸟语花香的碧波里流连忘返。

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排遣心理上的屏障,编织出彩包的梦幻。

就像被哨卡周围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一样,你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超越过去。

你懒洋洋地直起腰,被一阵阵吆喝声召唤出来。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

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头小兽,连续几天落雪,这只在肖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

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

你看见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

大伙头上笼罩一团哈气,喊叫着围拢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它简直不是一头小兽,该是美的精灵呢!

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亮多柔软啊,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烧……

士兵们击鼓传花般传递着狐狸。

郎个搞起的,一挨它,手上的冻疮就消肿了。

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话。

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一会儿,说:

都说狐狸臊,臊狐狸,我怎么会闻到甜丝丝的味道?

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他们说,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做声了,只把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你。

那意思再令人明白不过地袁达出来——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

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变幻出和氏璧、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

当你充分意识到这种思维的不和谐不现实甚至离题太远时,你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众人的目光倏地变得复杂起来。

有人哼了一声,用脚把雪花踢得迷迷蒙蒙——对你这个哨卡最高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示出极大的蔑视和不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弯腰从雪窝里枢出那把刀。

你再一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衷。

你只好试试刀锋,左手抓过狐狸,把它构造精美的头颅向上一扳,用嘴吹开它脖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