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学 宗 教 名 言.docx
《国 学 宗 教 名 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 学 宗 教 名 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宗教名言
国学宗教名言
1、中华五道:
是为书道、茶道、琴道、花道、香道,“书道以明志、花道以养心、茶道以协和、琴道以怡情、香道以静心”。
五道之精髓,在于静心悟道,香道尤以静心为重,定则静,静生思,思而悟,悟则通。
然生命的觉悟,以眼观、手触、鼻嗅和心悟,在袅袅升起的香烟中,修养身心,感悟生命,在浩瀚历史的文脉中,与茶、花、书、琴为伴。
五道代表了中国历代盛世辉煌,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品质代表。
2、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乃古代儒士之四德。
书道、茶道、琴道、花道、香道,是为五道。
花为眼色,香为鼻嗅,茶为口甘,琴为耳愉,书为手运。
五道俱品,方晓四德。
3、“悟”之境界:
理解、明白、觉醒、醒悟、领悟、参悟、感悟、觉悟、大彻大悟。
4、中国文化(即华夏文化),以儒家为代表(即根),以道教、佛教二家为主干。
儒家主进取;道教主悟道、修养道、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教主诸恶莫做,无私奉献,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的心中。
5、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对人尊重,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佛度有缘人)
7、太初之道,于今犹然,迨至亘远,绵延无终。
(最原始的道理,到现在还是如此,就算等到很遥远的将来,依然绵延没有终止。
)
8、“士人”,一个曾经拥有理想,试图主导民族精神,规划历史走向,设计社会模式的精英群体。
他们的兴起与衰落,他们的觉醒与迷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他们的命运,最终决定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气质。
然而在历史的销蚀下,他们最终连背影也渐行渐远……
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亮《诫子书》)
10、“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
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通常解释有三种方面,这是一种挑战、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使命)。
1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由可,人俗不可医。
12、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
13、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语)
14、君召不骑,父唤无诺。
郡县治、天下安
15、无论是儒家也好,还是佛教也好,抑或是其他的学说和也好,探索的一个命题就是怎样提升人的生命境界。
佛教给予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
戒学重在规人的感官世界,使人适当地自我节制和约束感官的情绪,逐渐走向精神的自由和富足。
定学重在使人回归心的平静。
当人的心世界不再被各种欲求所扰动,不再被各种名言概念所束缚,就能逐渐实现心的宁静与自由。
在这种情景下,人在的智慧之光便能自然流露,人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便是慧学。
16、老和尚讲了一个故事:
“过年,丛林中有分橘子的习惯,当库头的把橘子称好,分成一堆一堆,里面有大的,也有小的。
轮到你时,不要刻意去挑。
为什么呢?
你如果存心挑大的,那是贪利;如果你存心挑小一点的,那是贪名。
这个哲理很受用。
有人客客气气,为得好名;有人任何时候不吃亏,是贪心在作怪。
”此话对我影响很大,一切随缘,平常心是道。
儒家讲“过犹不及”,很多学问、境界都在里面。
17、世间一切物质,佛法都叫“色”,“空”就是因缘。
色即是空,说的是亲友爱人、功名权势、爱恨情仇都是依因缘而生,随缘尽而灭。
人生的苦,都是因为执念,缘分尽了,还在强求。
佛家开出的药方是放下、看破、得自在。
18、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
19、上智——生而知之者;中人——通过学习而能掌握知识者;下愚——不可教化者
20、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磨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
人生的风景,就是心的淡定与从容……心闲是人生最好的福气。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书上记载到现在,也从未有过这种事!
(是绝对不可能的)。
2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
23、无不为已――一切为个人着想。
24、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25、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行无欲。
26、未知生,焉知死――生前的事未知太多,那还管得了死后的事。
27、官以任能,爵以酬功。
大奸似忠,大诈似信。
28、高深莫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之命。
29、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于今犹然!
30、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31、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32、“无忧即是佛”(佛祖语)、“有佛法就有办法”(星云语)。
33、一个人的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的存在。
如果一个人的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
34、中国,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有上古三代之郅治,有皇汉武之雄杰,有唐诗宋词之璀璨,有康乾时代之隆盛。
有“入世”的儒家,追寻人与社会和谐,有“出世”的道家,探求人与自然和谐,有“遁世”的佛家,构筑人与心和谐。
35、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产生的。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36、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心,你放不下。
切记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这一刻。
39、长寿并不是养生的唯一目的,心的平和才是体味生命的本真。
因为此刻没有完美的世界,只有完美的心态。
40、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1、弘道养正――弘扬大道,涵养正气。
42、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语
43、春花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
44、“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
45、佛曰: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禅宗三界:
前生、此际、来世。
46、佛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意即:
心若无物,心中清净。
就可以一花一世界。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人的胸襟亦可以纳百川,容得下人。
)
47、儒家经典(中华元典)―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根”和中华民族的“魂”。
48、大家礼义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
(教子规)
49、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语)
5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51、古云:
临老始读经。
52、古代的“三公”,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解释:
(1)在朝,宰相斯所创“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这三公是有实权的,可管理朝廷行政、军事、务等。
(2)西周时期,类比三公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
(3)西汉时,设立了大司徒(丞相)、大司马(太尉)、大司空(御史大夫)。
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
唐、宋沿袭其官阶但已无实际职务。
(4)明、清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没有实权。
53、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54、梁园虽好,终非故土。
55、圣人于鬼神之事存而不论。
(存:
保存。
论:
讨论。
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56、通天彻地之能。
(形容本领十分高强。
从天到地,到处。
)
57、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出自东坡《留侯论》
含义:
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侵犯他也不动怒。
)
58、基督教爱的含义: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
不狂。
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
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59、人生难得四境界:
一是痛而不言,无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疼痛和惨痛。
二是笑而不语,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时胜过千军万马。
三是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炼,痴迷和失态会伤及自身。
四是惊而不乱,宠辱不惊,心惊则心动,而动中有静、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60、道法自然,就是让我们的心感受天地之气。
天地无处不在,故道也无所不在。
亦即让你无处不看见。
61、庄子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是一种境界。
他给了我们每一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62、参悟七步:
第一步“外天下”:
即忘记天下所有的牵挂;第二步“外物”:
即把物质世界的东西剥离出去;第三步“外生”:
即超越生死;第四步“朝彻”:
心境洞明澄澈,心灵空了虚灵;第五步“见独”:
即指惟一天地大道;第六步“无古今”:
穿越古今长河,没有时间的限制和阻隔;当古人的上述切肤之感、天地之叹都进入到了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就达到了第七重境界:
“不生不死”,追求到了一种人生的永恒。
63、庄子曰:
“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我说的耳聪,不是说他能听到世间的声音,而是他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我说的目明,不是说他能看到世间的事物,而是能够看见自己。
)
64、一个人真正的聪明,不是作用于外在的世界,而是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生命中最本初的愿望。
65、面对生命,我们首先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决定我们生命的的质量。
心态决定人的状态。
66、庄子曰: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没有价值的东西。
)
67、子对生曰:
世间的道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有大的见识,他再去学一些技巧,就容易得多了:
人如果没有阅历,心中就会忐忑。
一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决定了你的能力和胆识。
68、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可以去学习很多、也可以去经历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与不在乎,你个人的经验系统,会决定你的生命效率。
69、当我们患得患失时,且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所以,决定胜负成败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心态决定生活状态。
70、庄子曰: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人世间真正高明的人,向上看透苍天,向下看清黄泉,世界万象了然于心,且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神色不变,气定神闲。
)
71、当一个人的心境可以抵消外在恐惧的时候,这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其技巧才有发挥的空间。
面如果你的心境已经被环境挫败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将一事无成。
没有人可以摆脱环境而生存。
72、为人做事要到位,必须穿越三个阶段:
忘利、忘名、忘我。
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你就会知道世间大道的规则,做到“以天合天”。
而真正好的职业状态,就是要达到“忘我”的境界。
73、让我们的生命返朴归真,回到赤子的烂漫状态,并用一颗天真的心去面对世界,此时人的情怀才能得以绽放,即可以破名破利,达到浑然忘我,而忘我之境视为天成。
74、当一个人个体的生命,在与大道自然合乎一体时,我们会在天成之境中,体会到生命至真至纯的欢欣。
75、庄子曰:
“丧已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又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
就是说,整个人本末彻底颠倒了。
)
76、一切都会过去,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只是过往,就在我们生命穿越其中的时候,我们要追寻每一个当下的质量。
77、庄子认为:
在人世间,最朴素的就是人心中的本真,而不应该由外在嘈杂的声音去刻意地提倡弘扬。
78、庄子曰: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了,让心真正静下来,不慌乱,不迷茫,这就合乎天德了。
79、外在的世界就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浸淫其中,真正去感知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并有所感悟,那我们就洞悉了万物之理。
80、人的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所畏惧,也无所后悔。
其实人生无非是尽心尽力,如此而已。
西方的哲言,的至理,天地大道合于此理。
81、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82、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
83、若以能真正认识生命,必能了悟人生若多;唯有自我主宰生命,才能不惧人生若空。
84、星云语:
三十是文学人生;五十是哲学人生;七十是历史人生。
85、人生规划:
自觉人生、自度人生、利他人生;在生活中,要有善用的金钱,要有德化的处世,要有净化的感情。
86、“自助者,人恒助之”人有运气,那是个人心力、毅力、念力、慧力的聚集,运气就在自己身边,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87、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有缜密的思考。
否则,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但我们只要有智慧、有信心,有毅力,一定能从挫败中成功。
88、我们每天都背负着很多的压力,但人生的价值、意义,就是坚强,就是与压力奋斗,这基本上就像修行,把烦恼打败,我们才能活得逍遥。
89、“佛靠一炷香,人靠一口气”。
只要有志,何患不能成就。
90、我们每一个都是为了快乐而来到人间的,所以不要自找苦恼,应自我寻找快乐。
91、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包括你最爱的人,养大的孩子,包括你的财富,你的身体,最后也会回归尘土。
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而非永久拥有权。
世间的一切都是借给我们用的。
所以,凡事都有缘起缘灭,强求不得。
人生如过客,欢欢喜喜的来,高高兴兴的走。
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
92、有人帮你是幸运,学会心怀欢喜与感恩;无人帮你是命运,学会坦然面对与承担。
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本是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任。
93、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
你走得再远,站得再高,得到的再多,都脱离不了苦与累的纠缠。
人生就是一种承受,一种压力,让我们在负重中前行,在逼迫中奋进。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学会支撑自己,失败时给自己多一些激励,孤独时给自己多一些温暖,努力让自己的心灵轻快些,让自己的精神轻盈些。
94、看淡世事沧桑,心安然无恙。
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
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
天气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风景都会影响你的心情。
而他们都是你无法左右的。
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地只是高低。
沧海桑田,自然安稳;我心不惊,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95、三十而立,立什么?
——立身、立业、立家;四十不惑,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社会、自己、责任;五十知天命,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命运轨迹、人生定位、未竟责任;六十耳顺,看透了什么?
——看透人生、生命、名利;七十从心所欲,应该怎样去做?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96、心态不好,说穿了,就是心太小了。
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
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学会接受。
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
缘来不拒,境去不留,看淡得失。
心若能每天大一点,心态还怎么会不好呢?
97、失去也意味着一种得到:
挫折引领成功之路,遗憾又不失为另一种美丽……仗义疏财,得到人心;肝胆相照,得到知心;淡泊名利,得到安心;是谓:
清心寡欲得舒心。
98、了结,是一场放过。
不管是从眉头还是从心头,放过了别人,不是对他人的恩惠,是对自己的善待。
面对远去的,念念不忘,心中不舍,不过是一种自我的折磨。
学会了放手,才是对自己的真正解脱。
你终会发现,原来人生最美的是释然。
99、人生的必修课是接受无常,人生的选修课是放下执著。
当生命陷落的时候请记得,你必须跌到你从未经历过的谷底,才能站上你从未到达过的高峰。
100、中国文化,在文学的境界上,有一个演变发展的程序,大体的情形是:
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对联,中国几千年文学形态的演变,大概就是如此。
101、人之所以烦恼,在于记忆;人之所以心累,在于徘徊;人之所以前行,在于感恩;人之所以快乐,在于豁达;人之所以成熟,在于看透;人之所以放弃,在于选择;人之所以宽容,在于理解;人之所以成功,在于勤奋;人之所以幸福,在于知足。
102、一个人不能长久地失落在信仰世界的荒原里。
反之,我们也不能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0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语
104、只要你敢承担,你就是佛。
“人间佛教”:
就是家庭里父慈子孝,社会上人我和谐,国际间平等和平,人人本着佛法的慈悲智慧,彼此尊重包容,欢喜融合,真心实意相待,共创圆满自在的人生。
105、一个人只要能发觉到自己不对,发现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极大的进步,亦既是佛了。
106、古今中外,佛教界多少苦行僧和修行者一无所有,仍不以为穷,因为他们享受着心的富有。
要把财富处理好,先得把我们的心治好。
107、佛教常言,“心正是佛,心邪是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