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2547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0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IS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MIS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MIS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MIS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MIS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IS重点整理.docx

《MIS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S重点整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IS重点整理.docx

MIS重点整理

MIS重点

第1点基本概念“考考你”

第2点

一、信息(3-5)

A.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信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B.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实的可鉴别的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C.按管理的层次分为:

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按应用领域分为:

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按加工顺序分:

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按反映形式分:

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D.信息的特性:

1、事实性;2、时效性:

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受、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序愈高,时效性愈强;3、不完全性;4、等级性,共三级:

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5、变换性;6、价值性

E.信息的度量

信息量的大小,指数据资料所消除的人们认识上“不确定性”的大小。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反之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

二、系统(7-8)

A.概念: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天体系统、生态系统)、人造系统(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和复合系统。

B.系统的特征包括:

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

三、信息系统IS(8-9)

A.概念:

(输入数据,经加工处理,输出信息的系统。

)输出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消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B.类型: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一)作业信息系统:

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支持办公事务和更新有关的数据库。

由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

(二)管理信息系统:

指对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

由多种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法相结合,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C.和管理的关系:

(一)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1、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2、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3、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4、支持计划的优化。

(二)对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支持:

让传统的企业结构向扁平式结构转变。

扁平式结构的特点:

1、完善的通信系统使上下级沟通直接,中间管理层不再那么重要;2、部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趋向,企业各部门的功能互相融合、交叉;3、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内外信息交流都十分便捷,有利成员间沟通,也使企业做策略时反应更迅速有效果。

(三)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1、行为控制;2、人员素质控制;3、质量控制;4、其它控制。

信息系统对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现代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其管理职能、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D.发展阶段:

(四)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

(五)管理信息系统MIS

(六)决策支持系统DSS:

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七)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网络化

四、MIS

管理信息系统:

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既是技术系统又是社会系统。

A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

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B特点:

它是面向管理决策的、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性人机系统,是

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五、DSS(决策支持系统):

DSS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DSS的功能:

(1)管理并及时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组织内部信息,如订单要求、库存动态、生产能力与财务情况等。

(2)收集、管理并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组织外部信息,如政策法规、经济统计、市场行情、同行动态与科技进展等。

(3)收集、管理并提供各项决策方案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如订单或合同执行进程、物料供应计划落实情况、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等。

(4)能以一定的方式存储和管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各种求解模型,如定价模型、库存模型与生产调度模型等。

(5)能够存储并提供常用的数学方法及算法,如回归分析方案、线性规划、最短路径算法等。

(6)上述数据、模型与方法能容易地修改和添加,如数据模型的变更、模型的联接货修改、各种方法的修改等。

(7)能灵活地运用模型与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分析、预测,得出所需的综合信息与预测信息。

(8)具有方便的人机对话和图形输出功能,能满足随机的数据查询要求,回答“如果……则……(what…if…)”之类的问题。

(9)提供良好的数据通信功能,以保证及时收集所需数据并将加工结果传送给使用者。

(10)具有使用者能忍受的加工速度与响应时间,不影响使用者的情绪。

DSS的特征:

(1)对准上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

(2)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技术及检索技术结合起来。

(3)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士以交互会话的方式使用。

(4)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及适应性。

(5)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指定决策。

(6)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快速传递和处理信息。

六、MRPⅡ(制造资源计划)

(1)概述:

MRPⅡ是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它使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

(适合于制造行业企业,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计划MRP是其核心的功能。

它是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计划和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

借助产品和部件的构成数据(即物料单)、工艺数据和设备状况数据,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转变为对加工过程和外购原材料、零部件的需求,用计算机完成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规划、能力平衡规划、采购和库存控制、生产成本核算等等,从而实现了对企业复杂的生产过程的一定意义上的优化科学管理,从管理角度确保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

(2)结构与处理逻辑

MRPII系统分为五个计划层次:

1)经营规划、2)生产计划大纲、3)主生产计划、4)物料需求计划、5)车间作业计划(生产作业控制)

五个层次是为了从不同角度解决三个共同问题:

确定生产的目标、确定生产所需要的资源、缩小能力需求与可用能力的差距。

MRPⅡ的核心在于各级计划系统,其目标在于合理安排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提高设备和公式利用率,实现均衡生产。

(3)特点

①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它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把企业中的各个子系统(生产、销售、财务、成本、工程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

财务与生产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尤其密切。

②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

各个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工作。

③MRP-II系统具有模拟仿真功能,能根据不同的决策方针模拟出各种未来将会发生的结果;MRP-II是一种综合性制订计划的工具,对生产各项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和控制;因此它是企业上层管理机构的决策工具。

*

七、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

(1)ERP概述

ERP企业资源规划强调供应链的管理,核心仍是MRP,在原有MRPII系统基础上,向内外两方向延伸,向内主张已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增加国家战略决策功能和供应链管理功能。

(ERP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

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为企业提供多重解决方案;以客户为导向,将企业与市场连成一体。

ERP软件系统预先含有大量优秀的决策方案供选择,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大的决策空间。

ERP的作用:

通过ERP系统的计划、控制与管理,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质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使企业优化现有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赢得市场竞争。

)*

(2)ERP结构:

除计划和控制功能,还包括:

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全面成本管理系统;敏捷后勤管理系统

(3)经营理念:

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4)ERP与MRPII的区别

MRPII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区别如下:

1)、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II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管理,ERP扩展了管理范围,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生产制造、项目管理等进行管理。

2)、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II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对每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

ERP则能很好地支持混合型制造企业的管理。

3)、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除了MRP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的管理,还有质量管理、工作流管理等。

4)、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MRPII通过计划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

ERP可以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可以为企业提供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分析能力

5)、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为适应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企业与跨国的外部业务单位之间的协调,ERP系统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6)、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

ERP系统采用B/S、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5)ERP的效果

●库存下降30%-50%:

ERP可使企业的库存投资减少40%-50%,库存周转率提高50%;

●延期交货减少80%:

当库存减少并稳定时,用户服务水平提高了,使企业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误期率平均降低35%,大大提高了销售部门的信誉。

●采购提前期缩短50%:

采购人员依靠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缩短采购时间和节省采购费用。

●停工待料减少60%:

由于计划的改进,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零件到达能够及时与准确,生产线上停工待料现象将大大减少。

●制造成本降低12%:

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节省、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效应,会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管理人员10%,提高生产能力10—15%。

*

(6)ERP的内容在发展

目前正与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系统功能整合,向着支持决策制定和整个供应链优化的方向发展。

第3点:

一、数据文件

(一)定义:

数据文件是为了某一目的而形成的同类记录的集合,记录是文件中数据组织的基本单位,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又是数据处理的最小单位。

(二)文件是系统中存放数据的基本方式。

1、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可分为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

A、顺序文件

特点:

存取第i个记录,必须先存取前面的第i-1个记录;插入记录只能加在末尾。

连续存取、速度快,主要用于顺序存取、批量修改的情况。

B、散列文件(直接存取文件)

在散列文件中,记录的地址是由关键字的一个函数所决定的,该函数称为散列函数。

特点:

各记录的存取顺序可以与记录的物理排列顺序不一致。

如果散列函数产生的地址是均匀分布的,那么对于所有记录的查询所花费的时间都是相同的,改善了顺序文件查询低效的弱点。

优点:

文件随机存取,记录不需排序,存取速度快,修改方便。

缺点:

不能进行顺序存取,只能按关键词随机存取。

经多次插入、删除后,可能会造成文件结构不合理,这时需对文件进行重组。

C、索引文件

索引文件中包括两个部分:

数据表和索引表。

数据表中存放记录。

索引表是一个连接索引和数据记录地址的表,它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是记录的某一数据项,通常就是记录的关键字;后一部分是该记录所在的存储区地址。

最高可有四级索引:

索引文件—索引表—查找表—第二查找表—第三查找表。

优点:

记录的逻辑顺序与记录的物理顺序无关,而只与索引表有关;可以保证记录地址的惟一性,不产生重号;其存取机制比较简单。

缺点:

是本身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修改起来也不方便,每次修改都要重新索引。

2、按用途分类:

A、主文件:

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

B、处理文件:

事务文件,用来存放事物数据的临时文件,包含了对主文件进行更新的全部数据。

C、工作文件:

是处理过程中暂时存放数据的文件(打印时建立的报表文件)

D、周转文件:

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E、其它文件:

后备文件是主文件、处理文件、周转文件的副本,用以在事件遭到破坏时进行恢复;档案文件是对长期数据进行离线保存的文件,被用做历史资料,方式非法访问。

二、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一)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的总体。

(二)主要组成部分:

1、数据库软件:

数据及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

2、计算机系统:

用于数据库管理的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系统

3、人员:

数据库管理员(DBA)、系统程序员、用户(应用程序员、专门用户、参数用户)

其中: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是用来建立数据库、使用数据库、提供数据操作语言、对数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等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

优点:

1.减少数据冗余2.实现数据独立性3.综合多个文件的数据4.快速检索数据和信息5.

改进安全性。

缺点:

1.使用昂贵的软件2.需要大型硬件配置3.租用或雇用DBA(数据库管理人员)。

三、概念模型

(一)、概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抽象描述。

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它不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录像,而要经过选择、命名、分类等抽象过程产生概念模型。

它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必然经过的中间层次。

(二)、建立概念模型涉及到下面几个术语:

实体、属性、联系*。

1、实体

⏹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成为实体。

⏹实体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

⏹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有同质总体和异质总体,异质总体可分出多个同质总体。

数据文件表述同质总体,数据库表述异质总体。

2、属性

⏹描述实体的特性成为属性

⏹属性的具体取值称为属性值,用以刻画一个具体的实体。

⏹关键字:

如果某个属性或者属性集合的值能够唯一地标识出实体集合中的每一个实体,可以选做关键字。

用作标识的关键字,也称为码。

3、联系(实体内部或实体间的联系)

关系类型:

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关系

四、数据模型(P56)

1、主要术语:

关系、元组(表中的一行)、属性(表中的一列)、主码、域(属性的区值范围)、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关系模型。

2、特点:

1、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2、关系是规范化的关系;3、操作直接、方便,易于理解。

 

第4点:

一、E-R模型

1、三要素

⏹实体(型)——用矩形框表示,框内标注实体名称。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连线与实体连接起来。

⏹如果属性较多,为使图形更加简明,有时也将实体与其相应的属性另外单独用列表表示。

⏹实体之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框内标注联系名称,并用连线将菱形框分别与有关实体相连,并在连线上注明联系类型。

*

2、实体间的联系类型:

指一个实体型所表示集合中的每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型中多少个实体存在联系。

实体间的联系虽然复杂,但都可以分解到少数个实体间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两个实体间的联系。

3、联系抽象化后可归结为三种类型:

一对一联系(1:

1);一对多联系(1:

N);多对多联系(M:

N)*

例:

这里以一个简单的工厂管理系统为例子来绘制一个E-R模型。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该工厂需要管理的实体类型有雇员、部门、项目、零件、供应商、仓库。

在该系统中,与管理这些实体有关的有以下这些联系:

Ø一个雇员只在一个部门工作,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雇员。

Ø一个雇员可以参加一个以上的项目,每个项目常需要多个人参加。

Ø每个项目必须确定一个负责人,一个人可以负责多个项目。

Ø一个供应商可以为若干个项目供应零件,每个项目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那里采购零件,每个项目需要多种零件。

Ø系统还保存各个供应商可以提供的各种零件与数量。

Ø一种零件还可以由其它几种零件组装而成。

Ø购买的零件存放在仓库里,一个仓库存放多种零件,一种零件也可以存放在不同的仓库当中。

(如下图)

二、3个NF(规范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关系“拆”的过程)

(1)1NF(FirstNormalFunction)第一范式

定义:

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1NF要求所有属性的数据均为不可再分的数据项,实体中的每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

如果出现多个值,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

(2)2NF(SecondNormalFunction)第二范式

定义:

满足1NF,并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码PK

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唯一标识符。

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PK一部分的属性。

否则,这个属性和PK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以上例子存在的问题:

1数据冗余太大:

一门课程的教师名必须在选这门的所有学生重复一次;一个系名必须对选该系所开课程的所有学生重复一次;

2更新异常问题(Updateanomalies)

●修改异常(modificationanomaly):

由于冗余,在修改时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

●插入异常(Insertanomaly):

由于PK不能为空,如某系有位老师不教课;或者所开的课暂时无人选,则该位老师和所在的系名无法插入。

●删除异常(deletionanomaly):

如果学生都退选一门课,则有关这门课的其他数据(教师,开课系)都将被删除

对以上模型进行修改后:

(3)3NF(3rdNormalFunction)第三范式

定义:

满足2NF,并且所有非主属性都是非传递地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PK。

⏹3NF要求属性之间不存在传递依赖。

⏹传递依赖是指实体中的某个属性a依赖于另外一个属性b,而且b又不是PK的一部分。

改进后:

课后6题(将表格化为符合3NF的关系):

配件关系:

配件编号、配件名称、型号规格、库存

供应商关系:

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

配件与供应商关系:

配件编号、供应商名称、单价

 

第5点(P57—59)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介质:

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

协议:

网络设备间进行通信的一组约定。

节点:

网络中某分支的端点或网络中若干条分支的公共汇交点。

链路:

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线路。

二、结构与分类

1、结构:

1)点-点信道网络(星形、环形、树形、网形);2)共享信道网络(总线型、树形、环形)

2、分类:

1)局域网2)广域网3)城域网4)综合业务数字网

 

第6点

一、诺兰模型

1973年,美国专家Nolan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对实际发展状况的考察,提出了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客观道路及规律,即所谓诺兰模型。

1、按照Nolan的意见,某一范围内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要经过六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

启蒙阶段(初装)

●这是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人们对计算机还很不了解,少数引入的一些计算机主要起一种宣传、启蒙的作用,谈不上发挥什么实际的效益,人们对它的兴趣也只是由于新鲜,不要求实际的效益*。

(2)第二阶段:

普及阶段(蔓延)

●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一些初期尝试的成功,使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了实际的、基于自身工作需要的兴趣。

计算机的销售量开始上升。

●然而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作用主要还是用于学习和培训,真正用于管理的尚属少数。

学习及普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工作。

(3)第三阶段:

单项应用系统阶段(控制)

●投入使用的应用系统多起来。

在某些方面人们尝到了甜头,计算机发挥了作用,然而在更多的方面,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各单项应用之间不协调,并未取得预期的效益,甚至相去甚远,得不偿失。

人们最初的新鲜感已经过去,实际的要求占了主导地位。

●这一阶段末尾,系统集成的要求得到理解。

从投资效益的状况来看,这一阶段的效益可能比第二阶段还会有所下降(因为一些矛盾暴露出来了)。

(4)第四阶段:

系统集成阶段(集成)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由于前一阶段的教训,人们开始认真地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规划,切实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改造。

(5)第五阶段:

信息处理阶段(数据管理)

●在系统集成基本完成的条件下,信息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水平上。

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日常信息处理工作已经普遍由计算机完成。

这时,计算机作为日常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开始发挥出来,投资开始见效。

(6)第六阶段:

决策支持阶段(成熟)

●在日常数据己经进入计算机的条件下,人们进一步对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充分利用,从而使决策水平提高,优化管理,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对各级决策的支持作用。

这时,计算机的作用才大大发挥出来。

*

2、诺兰认为,这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规律,各阶段是不能超越的。

3、这个模型是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工作的重要参考。

管理者应当分析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工作

二、MIS的战略规划(内容、作用、步骤、方法):

(一)定义:

MIS的战略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计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信息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规划ISP是信息系统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也是现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现代企业用于信息系统的投资越来越多,一个错误将导致部分甚至重大损失。

(三)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1)组织的战略目标、政策和约束、计划和指标的分析;MIS的目标、约束以及计划指标的分析

(2)组织的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不足及其重组。

(3)对影响规划的IT发展的预测。

(四)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MIS战略规划可以使信息系统和用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