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7247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卢沟桥的狮子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

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

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     __,接着讲了       ,最后讲了       。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

(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

(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

(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出示: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

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

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

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

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

为什么?

  有的:

蹲坐    长吼

  有的:

低头    听

  有的:

偎依    熟睡

  有的:

藏      游戏

  有的:

按      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

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

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

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发散练习:

你能通过想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卢沟桥上还有什么形态的石狮子吗?

  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

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

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

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

《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

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附板书:

2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

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

(鲁迅:

原名周树人。

1881年生,1936年逝世。

他是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

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

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

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

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

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

(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   )   馆(   )   段(   )   厉(   )   弛(   )

  招(   )   管(   )   断(   )   历(   )   驰(   )

  

(2)区别字义:

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

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

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

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

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

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

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

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

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

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

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

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

“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

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

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

(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

(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

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

(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

(古朴,整洁)

  四、品味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交待学习任务:

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

(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

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讨论。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

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

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

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

(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

(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

(是“早”)这个“早”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懈”。

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

”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

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

在这之中,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