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2463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1答案和解析

【最新】海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水的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余的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分解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热液体B.

读取数据

C.

滴加试剂D.

蒸发结晶

3.【最新】12月以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

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B.吸烟、喝酒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D.必须每天吃药,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

4.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

A.分子的质量变大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D.分子的间隙变小

5.下列用于医疗卫生的物品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福尔马林B.液氮C.碘酒D.止咳糖浆

6.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B.2OH-:

“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C.

“+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D.N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7.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8.【最新】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高分五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的,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8

B.镍属于金属元素

C.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i

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8.69g

9.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

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10.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

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11.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白醋﹣观察颜色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3.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

2

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14.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二、填空题

15.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熄灭蚊香时,通常把燃着的一端剪断,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2)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3)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里用了很久的铝壶很少出现腐蚀。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其中的原理____________。

17.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是江西人,他的著作《天工开物》中涉及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原理。

请你写出下列加点部分涉及的化学知识:

(1)《作咸》:

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从物质溶解度角度解释其原理是____________。

(2)《五金》:

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

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将生铁炼成钢时,主要是降低了生铁中的____________。

(3)《甘嗜》:

造兽糖:

……则浮汉黑滓尽起水面,以笊篱捞去,其糖清白之甚。

该操作原理类似____________。

18.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___(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______。

三、实验题

20.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通过燃烧法探究物质的元素组成:

①上述三个实验既能说明三种物质都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三种物质中都含有________元素;要验证甲烷中的另一种元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你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②甲烷、氢气点燃前都必须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请解释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1.化学知识中有许多“化学之最”,请你从化学史的角度说出两点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2.化学课上,老师带来一包白色粉末状漂白剂进行探究。

老师介绍它可能是双氧水(H2O2)、过氧碳酸钠和过氧化钙(CaO2)中的一种。

(提出猜想)小科认为该漂白剂肯定不是双氧水,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过氧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2)过氧化钙,白色固体,极微溶于水,与水反应缓慢释放氧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将方案的空格填写完整。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①取3g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50mL水中,充分振荡

液体浑浊

②小吴另取少量操作①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____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漂白剂的成分是过氧化钙

 

(交流反思)

(1)小刚认为只根据操作①便可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理由是__________。

(2)小强欲验证该漂白剂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为氧气,他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

六、计算题

23.钟南山代表专家组签署了意见书:

“基于前期临床机构所开展的研究结果,可以明确磷酸氯喹(化学式:

C18H26ClN3·2H3PO4)治疗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疗效。

请计算。

(1)磷酸氯喹中含有种元素组成。

(2)一个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24.在高温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按此反应,试计算工业上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水的汽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结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产,属于物理变化;

C、水的沸腾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C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使用胶头滴管时,应垂直悬空,不要伸入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C

【详解】

A、家庭消毒时,应该按照产品使用方法,消毒液浓度适量即可;故选项错误;

B、吸烟、喝酒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故选项错误;

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可以防止发生病毒交叉感染;故选项正确;

D、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不需要每天吃药;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4.D

【详解】

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质量、数目都不变。

故选D。

5.B

【详解】

福尔马林、碘酒和止咳糖浆都属于混合物;液氮属于单质,是纯净物。

故选B。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A

【详解】

A、2Na:

“2”表示两个钠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错误;

B、OH-表示一个氢氧根离子,2OH-:

“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正确;

C、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正确;

D、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NO2中“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正确。

故选A。

7.A

【分析】

化合反应的特征是:

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是:

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是:

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是:

AB+CD=AD+CB。

【详解】

由微观模拟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故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中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故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

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A。

8.D

【解析】

【详解】

A、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28;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镍字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i;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9.A

【解析】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和食醋混合制取氢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正确;

B、某些植物的花瓣用酒精浸泡可以制酸碱指示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正确;C.二氧化碳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错误。

考点:

考查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正误判断的知识。

11.A

【详解】

A、水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选项A错误;

B、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钠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

C、点燃闻气味,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选项C正确;

D、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2.B

【详解】

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中的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瓶中较大的压强将瓶中的水压到长颈漏斗中,从而使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故选B。

点睛: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

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13.C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

甲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12g-10g=2g,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0g-4g=6g,丁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14g-10g=4g,4g+2g=6g,故丙没有参加反应,该反应是:

乙==甲+丁。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错误;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错误;C.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6g:

4g=3:

2,正确;D.该反应中丁与甲的质量比是2:

1,但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是甲的2倍,错误。

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判断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出待测质量的物质是反应物、生成物还是可能作催化剂,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4.B

【分析】

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把金属铜置换出来,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详解】

A、溶液呈无色,M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M>Cu>Ag,故A正确;

B、M的金属活动性最强,M和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均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故滤渣中没有金属M,故B不正确;

C、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滤液中含有M的盐溶液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故C正确;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滤渣中一定有Ag,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5.OH-氢氧化钠

【详解】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因此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

OH-;

(2)氢氧化钠会吸水潮解,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16.清除可燃物乳化

【详解】

(1)熄灭蚊香时,通常把燃着的一端剪断,灭火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2)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3)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里用了很久的铝壶很少出现腐蚀。

这是因为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保护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含碳量过滤

【详解】

(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故填: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

(2)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所以将生铁炼成钢时,主要是降低了生铁中的含碳量;故填:

含碳量;

(3)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操作原理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类似过滤;故填:

过滤。

18.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2HCl+Na2CO3=2NaCl+H2O+CO2↑

【详解】

(1)由图2可知,曲线开始阶段,是有一段下降趋势的,原因是NaOH溶液与容器中的CO2反应了,而产物中有无气体生成,容器内压强会减小,故填写:

NaOH溶液;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3)cd段压强变大,是因为加进去的盐酸和前一个反应的产物发生了反应,重新生成了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增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Cl+Na2CO3=2NaCl+H2O+CO2↑。

19.正放丙

【解析】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故填:

正放;

(2)乙装置中的导管伸入了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导出;而丙装置中的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利用气体的导出;故填:

丙。

考点: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以及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20.氢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验纯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详解】

(1)①三个实验中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都有水雾生成。

参加反应的氧气中不含氢元素,而生成物水中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说明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甲烷中的另一元素是碳元素,要验证甲烷中存在碳元素,就必须检验燃烧后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因为氧气中不含碳元素,所以如果有二氧化碳生成,就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具体操作是:

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②甲烷、氢气都属于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应验纯;

(2)因为生石灰能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图2中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其原因是:

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21.世界上最早应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是中国。

最先提出近代原子说的科学家为英国的道尔顿。

(合理即可)

【详解】

世界上最早应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是中国。

最先提出近代原子说的科学家为英国的道尔顿。

22.双氧水常温下是液态2CaO2+2H2O=2Ca(OH)2+O2↑通入二氧化碳(CO2)溶液浑浊,说明该漂白剂难溶于水,而过氧化钙极微溶于水,过碳酸钠易溶于水,说明该漂白剂是过氧化钙收集实验①所得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详解】

提出猜想:

双氧水常温下是液态,该漂白剂肯定不是双氧水;

查阅资料:

(2)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2H2O=2Ca(OH)2+O2↑;

实验验证:

过氧化钙,白色固体,极微溶于水,与水反应缓慢释放氧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①取3g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50mL水中,充分振荡

液体浑浊

②小吴另取少量操作①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CO2)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漂白剂的成分是过氧化钙

交流反思:

(1)过氧化钙极微溶于水,过碳酸钠易溶于水,取3g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50mL水中,充分振荡,液体浑浊,说明该漂白剂难溶于水,是过氧化钙;

(2)过氧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碳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所以实验方法为:

收集实验①所得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23.

(1)六;

(2)9:

16

【详解】

(1)由化学式可知,磷酸氯喹由碳、氢、氯、氮、磷、氧六种元素组成,故填:

六。

(2)一个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18:

(26+6)=9:

16,故填:

9:

16。

24.12.5t

【详解】

解:

设理论上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x

x=12.5t

答:

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12.5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