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2302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城市区位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

城市区位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青木川镇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古木建筑保存完好,为国家4A级景区。

回龙场是青木川老街的传统称谓,民国时期曾是繁荣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

左图示意青木川镇位置,右图是回龙场老街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发轫期,青木川古镇先民的选址主要考虑(  )

A.河宽水深,便于航运B.冲积平原,地形平坦

C.依山傍水,风景优美D.位置优越,便于陆运

答案:

B

解析:

据图中经纬度、省级行政区和河流分布等信息可知,青木川古镇位于大巴山山地中一条短小河流的河谷平原上,主要是便于获得水资源,同时利用河谷冲积平原发展农业生产。

2.民国时,回龙场商贸鼎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支持,政策推动B.民族杂居,交流频繁

C.毗邻三省,经济活跃D.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答案:

C

解析: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国家政策难以惠及偏远的山区小镇;青木川镇位于陕西、四川和甘肃三省交界地带,经济活跃的重要表现就是商品交换频繁,必然促使回龙场老街商贸进入鼎盛时期;民国时期青木川镇是繁荣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与不同民族杂居在一起没有直接关系,当地工业并不发达。

3.当前,回龙场古建筑群的日常维护主要防范(  )

A.洪涝B.地震C.滑坡 D.火灾

答案:

D

解析:

根据文字信息“古木建筑保存完好”及右图中建筑稠密,可判定回龙场老街古建筑群的日常维护主要是防范火灾。

国家园林城市,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我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始于1992年。

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18批310个城市获此殊荣。

下图为我国各省份城市数量与国家园林城市数量矩阵分析图(四大直辖市均按一个计算)。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我国各省区国家园林城市数量差异的显著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人口数量

C.城市数量  D.经济总量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等省份国家园林城市数量较多,北京、上海、重庆、西藏、青海等省份国家园林城市数量较少,说明国家园林城市数量差异与地理位置无关;北京、上海人口数量较多,但国家园林城市数量较少,说明国家园林城市数量差异与人口数量差异关系较小;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等省区城市数量较多,国家园林城市数量也越多,说明了影响因素是城市数量;北京、上海经济总量较大,但国家园林城市数量较少,说明国家园林城市数量差异与经济总量差异关系较小。

5.新疆城市数量多于浙江,国家园林城市却少于浙江,形成上述地理事实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位置 ②资源禀赋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④交通与对外联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与对外联系有关。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①正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对外联系相对落后于浙江,③④正确,所以新疆国家园林城市少于浙江。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6~7题。

6.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该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地有港口,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好,容易发展成城市;甲地与周围地区相比,没有气候或者地形方面的优势,甲地是因建设港口发展起来的,其公路交通的枢纽地位不显著。

7.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答案:

D

解析:

甲地由于港口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这是其成为首都的最重要条件。

当今多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经济或文化因素有关。

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三角形图,完成8~9题。

8.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是(  )

A.加工基地B.交通运输

C.工业和交通D.区域中心地

答案:

D

解析:

专业化职能比较强的城市和交通运输职能强的城市一般发展成为比较大的城市,我国大部分小城镇主要起到联系大城市和农村的作用,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地。

9.由于专门化职能而兴起的城市是(  )

A.武汉B.大庆C.郑州D.扬州

答案:

B

解析:

武汉、郑州、扬州主要是交通中心,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对城市的形成影响较大,大庆是因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所以说由于专门化职能而兴起的城市是大庆。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

11.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答案:

A

解析:

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

12.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答案:

B

解析:

兰新铁路并没有吸引城镇沿铁路线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而绿洲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城镇分布最理想的地区。

南特市是法国西北部的一座城市,这里原为卢瓦尔河入海口处一块荒无人烟的滩头地,中世纪早期高卢罗马人从海上沿卢瓦尔河东征昂热时在此设立军事物资补给站。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中世纪中后期就成为一个商业繁荣的港口城市。

历史上,卢瓦尔河是南特沟通海外和联系内陆的水上运输大动脉,而现在河运迅速衰落。

下图为南特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影响南特市早期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河流

C.资源D.军事

14.导致卢瓦尔河河运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河床淤积严重

B.经济重心北移

C.铁路运输冲击

D.沿岸城市衰落

解析:

中世纪早期高卢罗马人在此设立军事物资补给站→影响南特市早期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军事;东西向铁路建设运营后,由于铁路运输相对于河运方便、速度快,使卢瓦尔河河运地位下降,河运迅速衰落。

答案:

13.D 14.C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州,历史名城。

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荆州一直为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

在此之后其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

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

明朝后期,黄汴撰写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北京至贵州、云南二省的道路:

“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公安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

”下图为江陵、荆州、沙市及武汉位置图。

(1)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原因。

(2)描述荆州城区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

分析荆州衰落的原因。

问题②:

分析武汉兴起的原因。

答案:

(1)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并且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成为农业发展中心;紧邻长江干流,东达吴越、西抵巴蜀、北上中原、南下湘粤,交通便利。

 

(2)特征:

城区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不断向(东)南方向(或下游)迁移。

 原因:

该地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泥沙堆积,长江干流不断(向南)偏离,码头的位置(城区交通中心)随之(向南)移动,城区中心随之(向南)移动。

 

(3)问题①:

荆州江面过宽,渡江交通条件差;元代后荆州行政中心地位改变。

(或问题②:

地处汉江、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元代后是行省治所。

解析:

(1)结合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2)结合示意图判断城区的变化是不断向下游迁移,原因结合河道变化→码头位置变化→城区中心变化进行分析。

(3)结合交通、行政中心的变化进行分析。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中心城市是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是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推动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天津市的发展建设以滨海新区为重点,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但近年来滨海新区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

为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我国正以一些发达国家的新城镇为样板,建设中新生态城。

有关部委对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论证,于2007年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

占地约30平方千米的生态城,于2017年被建设成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型和谐社区。

下图是天津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

(1)简述天津市入围我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

(2)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市面临不少问题,试分析其突出的环境问题。

(3)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简述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中新生态城的综合效益。

(4)列举中新生态城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能够推广并实施的绿色可行措施。

(5)厦门首条空中自行车道在2017年春节前建成,全长7.6千米,采用箱梁结构,因为建在半空中,所以被称为“空中自行车道”。

简述厦门空中自行车道在天津发展的可行性。

答案:

(1)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下游海滨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东临渤海,西靠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以海运为中心,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运输网络,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城市化水平高;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产业基础雄厚,经济较发达。

(2)降水集中,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工农业生活生产需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工农业生产排放大量污染物,污染大气和水体;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3)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滨海新区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增多,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营造自然、绿色的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推广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清洁生产类工业;使用清洁能源;(水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为支撑;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等。

(5)天津人口密集、车辆多,地面交通拥堵;车辆排放污染物多;空中车道占地少、通行顺畅,能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无污染物排放,绿色环保。

解析:

(1)地理优势主要从自然条件、交通位置、资源、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

(2)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综合效益从社会、生态、经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说明。

(4)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生活消费等方面说明。

(5)从缓解城市拥堵与污染的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