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2037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InorganicChemistry)

学分:

6总学时:

108

实验(上机)时数:

开课专业: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无机化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第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学位课)。

该课程的讲授内容既要立足于学生已掌握的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又要为其他几门后继课程准备必需的基础理论和无机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热力学、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等基本原理的基础知识及重要元素、离子、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鉴定、结构、用途等;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注意知识内容的更新,及时介绍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

在一年级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要重视教好重要元素的性质、结构和用途。

各族的讨论内容不求全,但都有一些侧重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无机化学基础。

教学上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逐步实现双语教学。

二、预修课程高中化学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无机化学发展趋势、气体(4学时)

本章的要求:

本章首先介绍无机化学发展趋势,然后在理想气体方程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再介绍气体分子运动。

§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2气体混合物

1.2.1分压定律

1.2.2分压定律的应用

§1.3气体分子运动论

§1.4真实气体

习题

第二章热化学(6学时)

本章的要求:

1.掌握焓和焓变化的概念,吉布斯自由能和熵及他们的变化的初步概念。

并且懂得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2.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会从物质的热力学函数表中查ΔfHΘ、ΔfGΘ、SΘ,并用于计算在标准状态下反应的焓变化、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化。

3.初步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4.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会用其求算ΔrG和K平衡。

5.根据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理解ΔG与ΔH及ΔS的关系,并回用于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2.1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

2.1.1系统和环境

2.1.2状态和状态函数

2.1.3过程

2.1.4相

2.1.5化学反应计量式和反应进度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2.2.1热和功

2.2.2热力学能

2.2.3热力学第一定律

§2.3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3.1反应热和焓

2.3.2热化学方程式

§2.4Hess定律

习题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

本章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4.了解速度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3.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1.1定容反应的反应速率

3.1.2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3.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式

3.2.1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3.2.2由实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式的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3.2.3浓度对时间的定量关系

§3.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式

3.3.1Arrhenius方程式

3.3.2Arrhenius方程式的应用

§3.4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3.4.1碰撞理论

3.4.2活化络合物理论

3.4.3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3.4.4反应机理与元反应

§3.5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3.5.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

3.5.2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

习题

第四章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8学时)

本章的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熟悉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4.1标准平衡常数

4.1.1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

4.1.2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4.1.4标准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

§4.2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4.2.1判断反应程度

4.2.2预测反应方向

4.2.3计算平衡组成

§4.3化学平衡的移动

4.3.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4LeChatelier原理

4.3.5两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4.4自发变化和熵

4.4.1自发变化

4.4.2焓和自发变化

4.4.3混乱度、熵和微观状态数

4.4.4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

4.4.5化学反应熵变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5Gibbs函数

4.5.1Gibbs函数[变]判据

4.5.2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

4.5.3Gibbs函数与化学平衡

习题

第五章酸碱平衡(8学时)

本章的要求:

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

2.掌握溶液酸度的概念和pH的意义,熟悉pH与氢离子浓度的相互换算。

了解溶

液pH的近似测定。

了解拉平效应与区分效应。

3.能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水、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掌握多元弱酸电离的

机理;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熟练掌握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4.初步了解强电解质理论;了解离子氛、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等概念。

5.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

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6.掌握各种盐类水解平衡的情况和盐溶液pH值的计算。

§5.1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5.1.3酸的相对强度和碱的相对强度

§5.2水的解离平衡和pH

5.2.1水的解离平衡

5.2.2溶液的pH

§5.3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3.1一元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3.2多元酸的解离平衡

5.3.3盐溶液的酸碱平衡

§5.4缓冲溶液

5.4.1同离子效应

5.4.2缓冲溶液

5.4.3缓冲溶液pH的计算

§5.5酸碱指示剂

§5.6酸碱电子理论与配合物概述

5.6.1酸碱电子理论

5.6.2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5.7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5.7.1配合物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

5.7.2配合物的稳定性

习题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6学时)

本章的要求:

掌握K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

掌握沉淀生成、溶解或转化的条件。

熟悉有关溶解积常数的计算。

§6.1溶解度和溶度积

6.1.1溶解度

6.1.2溶度积

6.1.3溶解度和溶度积间的关系

§6.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6.2.1溶度积规则

6.2.2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6.2.3pH对溶解度的影响-沉淀的酸溶液

6.2.4配合物的生成对溶解度的影响-沉淀的配位溶解

§6.3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6.3.1分步沉淀

6.3.2沉淀的转化

习题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8学时)

本章要求如下:

1.牢固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的方法;

2.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运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

3.会用奈斯特方程式来讨论离子浓度变化时电极电势的改变和对氧化还原反应的

影响。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氧化值

7.1.2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2电化学电池

7.2.1原电池的构造

7.2.3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7.2.4原电池的最大功与Gibbs函数

§7.3电极电势

7.3.1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

7.3.2标准电极电势

7.3.3Nernst方程式

§7.4电极电势的应用

7.4.1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7.4.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7.4.3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

7.4.4元素电势图

习题

第八章原子结构(8学时)

本章要求:

1.要求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常见元素的电子

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他们与原字结构的关系。

§8.1氢原子结构

8.1.1氢原子光谱与Bohr理论

8.1.2电子的波粒二相性

8.1.3Schrodinger方程与量子数

8.1.4氢原子的基态

8.1.5氢原子的激发态

§8.2多电子原子结构

8.2.1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8.2.2核外电子排布

§8.3元素周期律

8.3.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8.3.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习题

第九章分子结构(8学时)

本章的要求:

1.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定性了解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

轨道理论。

§9.1价键理论

9.1.1共价键的键型

9.1.3杂化轨道

§9.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9.3分子轨道理论

9.3.1分子轨道

9.3.2同核双原子分子

9.3.3异核双原子分子

§9.4键参数

9.4.1键级

9.4.2键能

9.4.3键长

9.4.4键角

9.4.5键矩与部分电荷

习题

第十章固体结构(6学时)

本章要求掌握:

1.四种晶体类型的特征,特别是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状况;

2.晶体的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初步了解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4.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定义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10.1晶体结构和类型

10.1.1晶体结构的特征与晶格理论

10.1.3球的密堆积

10.1.4晶体类型

§10.2金属晶体

10.2.1金属晶体的结构

10.2.2金属键理论

10.2.3金属合金

§10.3离子晶体

10.3.1离子晶体的结构

10.3.2晶格能

10.3.3离子极化

§10.4分子晶体

10.4.1分子的偶极矩和极化率

10.4.2分子间的吸引作用

10.4.3氢键

§10.5层状晶体

习题

第十一章配合物结构(6学时)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

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

3.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4.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变化。

§11.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

11.1.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1.2配合物的磁性

§11.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1.2.1价键理论

11.2.2晶体场理论

11.2.3分子轨道理论

习题

第十二章s区元素(3学时)

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和结构性质与存在、制备、用途之间的关系。

2.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类型以及氢化物的性质。

3.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碱性和盐类溶解度、热稳定性的

变化规律。

4.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类的一些重要性质。

通过对比锂、镁的相似性等了

解对角线规则。

§12.1S区元素概述

§12.2S区元素的单质

12.2.1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2.2S区元素的存在和单质的制备

§12.3S区元素的化合物

12.3.1氢化物

12.3.2氧化物

12.3.3氢氧化物

12.3.4重要盐类及其性质

12.3.5配合物

§12.4锂、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

12.4.1锂的特殊性

12.4.2铍的特殊性

12.4.3对角线规则

习题

第十三章p区元素

(一)(4学时)

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p区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2.掌握p区元素化合物的制备。

§13.1p区元素概述

§13.2硼族元素

13.2.1硼族元素概述

13.2.2硼族元素的单质

13.2.3硼的化合物

13.2.4铝的化合物

§13.3碳族元素

13.3.1碳族元素概述

13.3.2碳族元素的单质

13.3.3碳的化合物

13.3.4硅的化合物

13.3.5锡、铅的化合物

习题

第十四章p区元素

(二)(6学时)

本章要熟悉下列内容:

1.氮在本族元素中的特殊性;

2.氮、磷以及它们的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3.本族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从磷到铋氧化态的化合物渐趋稳定的规律性;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4.氧化物的分类;

5.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6.离域л键的概念

7.SO2、SO3、亚硫酸、硫酸和他们相应的盐、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及其盐等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4.1氮族元素

14.1.1氮族元素概述

14.1.2氮族元素的单质

14.1.3氮的化合物

14.1.4磷的化合物

14.1.5砷、锑、铋的化合物

§14.2氧族元素

14.2.1氧族元素概述

14.2.2氧及其化合物

14.2.3硫及其化合物

习题

第十五章p区元素(三)(4学时)

本章要求:

1.熟悉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结构、制备和用途,除了掌握共性外,还要抓住他们之间的差异性;

2.熟悉卤素单质和次卤酸及其盐发生歧化反应的条件和递变的规律;能较熟练的运用元素电势图来判断卤素及其化合物个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

3.掌握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一般的了解希有气体的发展简史,单质的性质、用途和从空气中分离他们的方法。

5.了解希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6.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15.1卤素

15.1.1卤素概述

15.1.2卤素单质

15.1.3卤素的氢化物

15.1.4卤化物多卤化物卤素互化物

15.1.5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15.2稀有气体

15.2.1稀有气体的发现

15.2.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5.2.3稀有气体的存在和分离

15.2.4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15.3P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15.3.1P区元素的氢化物

15.3.2P区元素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15.3.3P区元素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15.3.4P区元素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习题

第十六章d区元素

(一)(7学时)

本章要求:

1.掌握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的特点及其与元素通性的关系。

2.掌握过渡元素钛、钒、铬、钼、钨和锰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掌握铁、钴、镍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用途。

一般了解铂系元素的性质、化合物和用途。

§16.1d区元素概述

16.1.1d区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

16.1.2d区元素的物理性质

16.1.3d区元素的化学性质

16.1.4d区元素的氧化态

16.1.5d区元素离子的颜色

§16.2钛钒

16.2.1钛及其化合物

16.2.2钒及其化合物

§16.3铬钼钨多酸型配合物

16.3.1铬、钼、钨的单质

16.3.2铬的化合物

§16.4锰

16.4.1锰的单质

16.4.2锰的化合物

16.4.3水溶液中锰的离子及其反应

§16.5铁钴镍

16.5.1铁、钴、镍的单质

16.5.2铁、钴、镍的化合物

16.5.3水溶液中铁、钴、镍的离子及其反应

习题

第十七章d区元素

(二)(6学时)

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铜、银、锌、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铜、银、锌、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重要盐类的性质。

3.掌握Cu(I)、Cu(II)、;Hg(I)、Hg(II)之间的相互转化。

4.掌握IA和IB;IIA和IIB族元素的性质对比。

§17.1铜族元素

17.1.1铜族元素的单质

17.1.2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17.1.3水溶液中铜族元素的离子及其反应

§17.2锌族元素

17.2.1锌族元素的单质

17.2.2锌族元素的化合物

17.2.3水溶液中锌族元素的离子及其反应

习题

第十八章f区元素(4学时)

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镧系元素单质性质。

2.掌握镧系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用途。

3.掌握镧系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及提成。

§18.1镧系元素

18.1.1稀土元素简介

18.1.2镧系元素概述

18.1.3镧系元素的单质

18.1.4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习题

课时安排

总计

讲授时数

4

6

6

8

8

6

8

8

8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108

讲授时数

6

6

3

4

6

4

7

6

4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

《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五、课外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布置复习思考题或作业等,课内、课外学习时间比1:

2;珍惜答疑时间。

六、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70%,平时作业和表现30%。

修订人:

吴惠霞杨红

20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