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1908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

《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docx

专题0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高考历史全国各地优质新题精粹

专题0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2021·广西玉林市·高三二模)下表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文献记载,说明了古代中国

文献记载

出处

孟春"毋覆巢,毋杀”

《礼记·月令》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唐律》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A.注意对生产经验的总结B.注意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C.注意通过立法发展农业D.具有了初步的人文意识

【答案】B

【详解】从中国古代农业相关文献记载中反映出了古人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用法律来保护环境,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

由此可知,古代中国人注意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因此B正确,A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2.(2021·江苏徐州市·高三月考)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

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

……一是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可得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根据所学,当时正值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所以明朝海洋政策的调整,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开辟,故C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终结于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因列强经济侵略,使得小农经济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3.(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三月考)下图为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由此可知,当时

A.个体农民承担繁重的赋役B.存在地方割据势力的隐患

C.土地租佃制下的集体劳作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进步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田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规模宏大的田庄,经济上自给自足,说明当时存在地方割据势力的隐患,B正确;材料看不出农民的负担,排除A;材料涉及的不是租佃制,排除C;材料没有强调耕作技术,排除D。

4.(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三期末)有的学者估计西周全盛时期和春秋中后期人口的最高峰值可达2000万人。

从战国时期开始,人口不断增长,到公元前4世纪前期,全国人口达到3200万以上。

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增长B.农业承载人口能力提高

C.管理体制变化的结果D.民本思想被各国普遍采用

【答案】B

【详解】材料反映了从战国到公元前4世纪前期,中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达3200万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承载人口能力提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故选B;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而不是稳定,故排除A;各国的变法及管理体制变化,并非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民本思想被各国普遍采用,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5.(2021·辽宁营口市·高三期末)烟草的推广始于明代,是湖南经济作物获得发展的又一标志。

清同治《衡阳县志》称∶"烟草,自明季海内通买社坛。

衡烟社坛,城北旧坛地也。

山西、陕西大商以烟草为货者,有九堂十三号。

"这说明了

A.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B.自然经济解体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商业资本积累

【答案】A

【详解】根据"烟草,自明季海内通买社坛。

衡烟社坛,城北旧坛地也。

山西、陕西大商以烟草为货者,有九堂十三号。

"可得出烟草通过商帮的长途贩运流向全国,因此体现了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A正确;B项是鸦片战争后,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排除C;材料强调商业发展,并没有体现资本的积累,排除D。

6.(2021·陕西渭南市·高三一模)下图所示为南宋对外贸易路线。

据此可推知,南宋

A.江南经济领先全国B.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C.海外贸易较为发达D.政府倚重海外贸易

【答案】C

【详解】从贸易路线可知,南宋的对外贸易路线最远抵达东非地区,说明当时贸易较为发达,C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题干未将南宋造船技术与世界其他各国对比,无法得出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通过题干无法得出海外贸易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排除D。

7.(2021·陕西渭南市·高三一模)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

据此可知,汉代

A.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答案】A

【详解】中国境内多处边疆地区发掘出土了汉代铁农具,说明当时铁农具逐渐在全国范围普及,意味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汉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铁农具范围的扩大,而非冶铁技术的普及,排除D。

8.(2021·河南高三月考)关于汉代的均输、平准政策,《盐铁论》中记载:

官员“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有时“吏恣留难,与之为市”,甚至“吏之所入,非独齐、陶(属今山东)之缣,蜀、汉(今四川)之布也,亦民间之所为耳”。

因此“农民重苦”“未见输之均也”。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B.均输平准政策稳定了市场秩序

C.国家注意协调国富与民贫的矛盾D.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中的监管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执行均输、平准政策的部分官员与商人、地主勾结,将权力和经济利益相结合,发生以权谋私的行为,致使市场失序、政策失灵,故选D项,并排除B项;均输、平准政策本身是汉代加强对经济控制的措施,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富和民贫的关系,故排除C项。

9.(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唐代以前很少有以商人为题材的诗,唐代则出现了很多以商人为题材的诗,商人的生活成为文学家关注的现象。

白居易的《琵琶行》、《盐商妇》、《商人妇》、元稹《估客乐》等是其中的代表。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边患问题得到解决D.皇权开始直接控制地方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商人的力量,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商人的生活成为文学家关注的现象,故选A;BC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0.(2021·江苏苏州市·高三月考)苏州碑刻博物馆《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雍正十二年,苏州城内从事纺织业的机匠发动大规模聚众"叫歇"(罢工),最后以机户在改善机匠待遇的基础上,呈请官吏行文"永禁""叫歇"告终。

这反映了()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答案】C

【详解】《永禁机匠叫歇碑》树立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当时纺织业中的雇佣工人通过罢工获得待遇的改善,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机工和机户之间存在着矛盾,C正确;政府是在机户和机工达成妥协之后立碑,其并未直接镇压机工的罢工,排除A;通过题干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速度,排除B;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11.(2021·江苏苏州市·高三月考)民营工商业在西汉初年已有相当发展,但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

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A.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B.政府开始实行重农抑商

C.中央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私商已经成为商人主体

【答案】C

【详解】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以及算缗告缗制度,政府的强势介入使得民间资本被迫转入农业,即汉武帝时期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C正确;题干显示的是政府的干预阻碍了民间资本的发展,排除A;B错在“开始”,排除;通过题干无法得出私商在商人群体中的地位,排除D。

12.(2021·福建三明市·高三期末)《东京梦华录》已载东京为民间吉凶筵会服务的四司人“亦各有地,承揽排备,自有则例,亦不敢过越取钱。

”由此可知

A.北宋城市服务业受到政府直接控制B.其目的在于维持行户的机会均等

C.宋工商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相差悬殊D.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结果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四司人承揽活动有空间、价格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当时这一行业有相关的约束,其目的在于维持行会的机会均等,B正确;四司人的活动约束则例不是政府制定,而是本行会制定,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工商业规模的对比,排除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而非结果,排除D。

13.(2021·天津高三期末)下表是18世纪末清政府的税收结构,这反映了

A.农耕经济仍占据主导B.对外贸易获得较大发展

C.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A

【详解】材料反映了18世纪末清政府的税收结构中,地丁银收入远远超过其他课税收入,是政府税收的最主要来源,说明当时中国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选A;材料反映关税变化情况,不能说明对外贸易获得较大发展,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税收结构及其背后的经济结构,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加强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排除D。

14.(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一模)明初,为了防止倭寇伪装商人入境,政府创立了新的朝贡贸易制度,并规定,凡外国来华的朝贡使团和贸易商人都由新设立的“市舶提举司”管理。

该制度

A.严格限制了外国人来华B.阻碍了中西文化交流

C.导致中国贸易长期入超D.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初设立“市舶提举司”加强对外国来华的朝贡使团和贸易商人的审查和管理,有利于防止倭寇伪装入境,维护国家安全,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加强对来华人员的审查和管理,并不能说明严格限制了外国人来华,故排除A;材料是关于朝贡贸易,未涉及到中西文化交流,故排除B;材料与中国贸易入超或者出超无关,故排除C。

15.(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一模)下表为唐宋时期货币流通数量统计表,这表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特点是

时间

流通量(1贯=1000文)

唐天宝年间(742—756年)

327,000贯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

135,000贯

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

3.000,000贯

宋熙宁六年(1073年)

6,000,000贯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南北经济重心转移

C.陆路对外贸易畅顺D.街市制取代坊市制

【答案】A

【详解】从材料中货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商业不断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地区,因此不能得出重心的南移,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是对外还是对内贸易,排除C;D项从材料中也不能体现,排除D。

16.(2021·福建厦门市·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如表是三则选自汉代的引文,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忤,咸曰‘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

《汉书·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盐铁论·复古篇》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昌言·理乱篇》

A.执行“推恩令”的必然性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D.放纵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答案】B

【详解】通过阅读表格中的引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等,可以印证西汉政府在经济上抑制豪强地主,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B项正确;豪强地主在经济上的强大,不能印证执行“推恩令”的必然性,A项错误;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与材料内容矛盾,C项错误;三则引文不能印证汉代政府放纵土地兼并,D项错误。

17.(2021·甘肃定西市·高三一模)《长安十二时辰》向我们描绘了唐玄宗时期长安城的繁华景象。

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在“安史之乱”前后商业分布变化示意图。

可以看出,长安城

A.经营活动的种类有明显的增加B.坊市数量对比发生较大变化

C.官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D.原有商业活动界限受到冲击

【答案】D

【详解】从材料的城市布局来看,“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的旅栈、娱乐场所、饮食服务业等行业分布相对分散,说明的是原有的商业活动界限受到冲击.D项正确;ABC三项无法从材料获得相关信息,排除。

18.(2021·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高三月考)《秦律杂抄》记载,秦朝对官营手工业产品要进行年度评比考查,如果考查时被评为下等,罚工师一甲,罚丞、曹长各二甲;若连续三年被评为下等,则要加倍惩罚。

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A.严格要求产品质量B.贯彻抑商政策

C.手工业者地位低下D.经济法律严苛

【答案】A

【详解】材料显示,秦代官营手工业产品年度评比考查中,评价较低的,相关责任人将被惩罚,这说明秦朝对于手工业产品质量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涉及对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考查,与抑商政策无关,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手工业者的地位问题以及经济法律严苛,C、D两项错误。

19.(2021·吉林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期末)北宋时期,州、府级城市实行厢坊两级管理体制,县级城市一般只允许设置坊巷和市。

但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市,私自设立厢级机构。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B.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

C.市民阶层兴起影响行政区变更D.经济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促使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基层市镇突破限制,仿效州府城市实行厢坊管理体制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D项正确;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不是基层市镇管理体制变化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高度中央集权与县级以下城镇发展无关,不是市镇管理体制违规的原因,B项错误;市镇仿效州府私自设立厢级机构并非“行政区”变更,C项错误。

20.(2021·湖南高三月考)如表为1400-1820年中国农业发展概况表(部分)。

该表反映出当时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耕地面积(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

(百万)

(千吨)

粮食

全部作物

(公斤/公顷)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A.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生产技术大幅提高

C.农业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D.世界市场助推粮食增产

【答案】C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1400-1820年中国耕地面积増长了约2倍,而粮食总产量増长了4倍,大体与人口增长保持同步,这说明了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故C项正确;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对表格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明清时期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变化不大,说法违背史实,故排除B;材料与世界市场无关,故排除D。

21.(2021·山东济南市·章丘四中高三月考)西周时期,贵族们土地私有的欲望不断增长,到周幽王时,连公田都企图据为己有。

周王像原先那样从贵族手里收公田时,贵族们对此发出牢骚:

“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复夺之。

”上述材料本质上说明了当时

A.周天子不再是天下共主B.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C.土地制度发生深刻变化D.各国之间争霸战争频仍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周王与贵族在土地控制权问题上存在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井田制的逐步崩溃,因此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周王与贵族同为奴隶主贵族阶级,不存在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

22.(2021·全国高三月考)清朝康乾时期,汇合成了一些著名的区域性中心市场,所示,下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区域

市场概况

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市场

输出丝棉纺织品等,输入长江中上游的粮食

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市场

输出生丝、丝织品、铁器、糖等,输入广西及湖南、江西乃至东南亚的粮食

以福州为中心的东南市场

输出糖、茶、瓷器等,输入东南亚及广东、江浙转运之粮

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市场

清前期主要移民区,粮食供应基地之一

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

粮食以旱地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大豆、烟草等,棉织业等手工业发达,集市遍设

A.地理位置决定了市场规模B.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初步形成

C.操纵贸易的商帮发展迅速D.古代城市功能出现较大转型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市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可得出,清朝康乾时期,形成了几大区域性中心市场,反映了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初步形成,故B项正确;“地理位置决定了市场规模”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帮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功能转型,故D项错误。

23.(2021·江西抚州市·高三月考)读下表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宋権(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

(宋)庄季裕《鸡肋编》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反映宋代茶叶贸易

A.促进了纸币的流动B.推动市井生活繁荣

C.推动商业市镇兴起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茶叶贸易促进了纸币的流动,促进了江陵、真州等商业市镇的发展,出现了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的“鬼市子”,由此说明宋代的茶叶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D;由表格内容可知ABC仅反映了题意的部分内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

24.(2021·江西抚州市·高三月考)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轮》诗: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桶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这种“水轮”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桶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高转筒车,这种灌溉工具的使用能够节省人力,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抗寒能力,B正确;A错在“开启”,排除;高转筒车并不能作为古代灌溉技术成熟的标志,排除C;古代农业并不能摆脱自然的束缚,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排除D。

25.(2021·河北张家口市·高三期末)魏晋时期,地方豪强聚族而居。

特别是永嘉之乱以来,大量流民依附于豪族庄园,豪族大土地经营所构成的庄园规模很大,史料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

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魏晋庄园经济

A.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B.促使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D.妨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详解】题干所示为魏晋时期,庄园经济发达,豪强大族广占土地,这不利于小农经济发展,D项正确;题干所示并不涉及缓和阶级矛盾的信息,A项不选;“促使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和题干主旨不符,B项不选;庄园经济和土地利用率无关,C项错误。

26.(2021·浙江高考真题)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

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答案】A

【详解】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正确;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排除。

故选A。

27.(2021·山东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三月考)《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1430-1516)的名画,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

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

据此可推知()

A.文艺复兴十分推崇中国文化B.中国瓷器为东西方贸易最主要商品

C.中国瓷器浸染人文主义思想D.中国瓷器已影响欧洲人的日常生活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在其作品中描绘了大量中国的青花瓷,可以推理得出当时中国瓷器已影响欧洲人的日常生活,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文艺复兴十分推崇中国文化,A项错误;中国瓷器是东西方贸易最主要商品与材料主题不符,B项错误;中国瓷器浸染人文主义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28.(2021·山东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三月考)契约是人们进行交易和社会交往的凭证,具有法律功能。

在契约中,经常出现“恐口(后)无(难)凭,立契存照(证)”的套语。

下图是一份唐朝商品交换的契约,记载了733年的一次马匹买卖,有3位保人作证。

这反映出

A.商业契约是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表现B.官府和贵族掌握着商业主动权

C.朝贡贸易是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D.契约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象征

【答案】A

【详解】据题意可知,契约是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的,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题意强调契约,没有提及官服和贵族掌握商业主动权和朝贡贸易,故BC错误;契约与社会财富富无关,故排除D。

29.(2021·重庆高三一模)“和田马钱”行于公元1~3世纪的于阗地区(今新疆和田一带),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无郭,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佉卢文,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

该钱币的发现,可以证明当时

A.于阗全面推行中原币制B.丝路贸易促进了文明交流

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D.汉朝与欧洲建立了直接联系

【答案】B

【详解】于阗地区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成为东西方文明汇聚之所。

和田马钱,从其铸造、形貌、币值等信息可以得出,它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产物,故B正确;这不足以说明于阗全面推行中原币制和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故AC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足以说明汉朝与欧洲建立了直接联系,故D错误。

30.(2021·新疆高三月考)关于宋代交子在四川的出现,史学界一般认为是铁钱太重阻碍了贸易的正常发展;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后又有学者提出,宋代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钞币的产生。

据此可知,关于交子在四川最先出现的认识

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C.后期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D.缺少考古实证均无科学价值

【答案】A

【详解】交子最先在四川的出现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既有四川交通不便,铁钱太重阻碍了贸易,钱荒也是原因之一;作为纸币,印刷术的发展也是重要原因。

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教研的视角趋向全面,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表示有误,几种原因均是可信的;并不是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