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121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docx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

摘要:

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图表,分析陇南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以80年代后期为界分为冷暖两个阶段。

降水变化明显,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气象灾害增多,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

陇南是农业地区,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粮果安全,因此,研究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陇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现在讨论气候变化已经成了人们的 热点问题,在全球气温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而在小地区也已经凸显。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将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陇南是一个资源丰富,气候怡人的山区 ,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因此,研究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1.陇南气温变化特征

全区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在纵向分布上,由于受山脉的走向、山势的高度、山坡的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光、热、水、气和生物资源等农业诸要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耕作区垂直高差一般在50一120米左右。

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垂直差异极为明显,俗话说:

“山上积雪皑皑,山下春暖花开”,“一眼看四季,十里不同天”。

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象站的资料,对陇南、四季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近50年来,我国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呈现北方增暖明显,年平均最低气温全国各地基本一致,呈明显的变暖趋势;无论是春季还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平均日较差多呈下降趋势,并在陇南东南部方地区尤为明显,各季平均日较差亦均呈下降趋势,并以冬季的下降幅度为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在年代际变化上基本呈现较为一致的步伐,即50年来主要的变暖均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均在90年代。

据统计2010年1月,陇南市各县(区)平均气温普遍偏高2-3℃,是陇南市有气象记录67年来同期平均气温最高和最暖的一月。

根据陇南市气象局资料统计,今年1月平均气温:

武都5.7℃,高于1987年出现的5.4℃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礼县-0.5℃,高于1987年出现的-0.9℃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宕昌0.1℃,高于1987年出现的-0.5℃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西和-1.0℃,高于1987年出现的-2.1℃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两当2.3℃,高于1990年出现的0.8℃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康县1.8℃,高于1987年出现的1.4℃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成县1.7℃,高于1987年出现的0.8℃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徽县2.1℃,高于1972年出现的1.3℃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文县5.9℃,仅低于1987年出现的6.0℃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其中,武都今年1月31日极端最高气温16.2℃,也突破历年1月极端最高气温记录,从资料统计与对比分析来看,今年全市1月平均气温已接近常年2月的平均气温。

近五五十年陇南四季平均气温变化(℃) 

年份

季节

1959~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89

1990~1999

2000~2008

春季

15.33

14.23

16.27

16.03

15.30

16.70

夏季

24.25

24.13

24.67

22.90

23.60

24.63

秋季

20.11

20.15

21.35

21.44

22.34

23.35

冬季

14.82

14.51

14.74

14.35

14.80

15.06

现在人人都说,气温在变,据老人说:

“在五十年代,冬天冷的把水缸都冻破,在夏天不需穿衬衣,”不统计这话还真不有些不让人相信,一统计,确实在变,基本趋势是逐渐上升,从1959—2008年,在这期间平均气温将近增长1摄氏度,一年四季都在增长。

导致气温增长已经是世界关注的问题了,这种现象会带来许多危害。

1.1平均气温

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温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方程和滑动平均方法,分析陇南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以80年代后期为界分为冷暖两个阶段。

近五十年来,陇南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什趋势,从线性拟合来看期增长率为0.15℃每10年,增幅达4.12%。

从图上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出到80年代前期气温偏低,其中70年代中期以中期以前和80年代均为负距平,90年代开始气温明显上什,且曲线好振幅增大。

可以以80年代中期为界分冷暖两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为冷期,期后为暖期。

夏季情况和全年十分相似,其曲线性拟合增长率为0.07摄氏度每10年,增幅为1.18%。

冬季气温和全年相比变幅较大,总体呈教明显上什趋势,其线性拟合增长率为0.20℃每10年,增幅达12.22%。

图1为1957年至2004年陇南市年平均气温距平随时间的变化。

由图可见,近50年来陇南市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50年约上升了2.8℃,比全国的气温上升幅度要大得多。

统计资料得出,10年气温距平平均值(1961~2000年)分别为-1.1、–0.6、0.1、0.7℃,由10年气温距平平均值变化可以看出,每10年气温距平平均值差值在0.6~0.7℃左右,即陇南市的年代气温呈稳定上升趋势。

由图还可以看出,1970年代以前为陇南的较冷时期,温度均为负距平,而1988年以后为较暖时期,气温均为正距平,这与全国的气温增暖时间基本一致。

〔1〕〔2〕

(图1)1957~2004年陇南市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

气候突变是普遍存在于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表现为气候在时空上从一个统计特性到另一个统计特性的急剧变化。

由于均值突变能够较好地反映气候基本状况的变化,着重分析气温的均值突变。

(图2)1957~2004年陇南市年平均气温累积距平曲线

由累积距平曲线(图2)可以看出,1987年以前,陇南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式变化趋势,87年后气温呈直线上升趋势,1987年为突变点。

MTT法中取=5年,选取信度,查表得为3.355,如,则认为在第年前、后年两时段可能会有突变。

图2为=5时MTT法计算出的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有两个点通过信度检验,1987年为突变点,即1987年前后的5年陇南市的年平均气温可能存在突变。

由M-K法计算出的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略)可以清楚地看到近50年来陇南市的气温具有显著的增暖趋势,曲线和的交叉点位于信度线之外的1982年,结合CA法和MTT法结果可以看出该点不是突变点。

综上分析得出近50年陇南市气温的冷暖交替具有突变特征,突变点为1987年。

〔3〕〔4〕

  图1为1959~2008年陇南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近50年陇南年平均气温为9.5℃;最大值为10.7℃,分别出现在1998、1999和2002年;最小值为7.9℃,出现在1969年。

1987年平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分为两个阶段,1956~1987年平均气温为9.1℃,1986~2005年为10.1℃,较前阶段上升1.0℃,近18年升温明显。

陇南地区这个小范围的气温变化,可以想到全球气温的变化,它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近年来,许多气候学家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气象灾害增多,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

陇南是农业地区,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粮果安全,因此,研究气温变化趋势,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

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

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

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

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

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

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

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

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专家预测: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1.2温变暖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3)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4)酸雨危害因素酸;(5)物种加速灭绝因素;(6)水污染因素

2.降水变化的特征

据2005年1月31日报讯,据市气象局消息,武都、文县山区已70天未出现有效降水,长时间的寒冷干燥天气使得森林火险等级处于中、高危险状态,同时,武都、文县阳山等地土壤相对湿度偏低,达到或接近土壤轻旱指标,旱象出现。

据了解,2008年11月21日起,武都、文县基本无降水,与历年同期相比,除宕昌地区降水略偏多外,全市大部降水偏少6~10成。

近期,降水持续偏少致使全市大部地区墒情略有下降,但由于气温较高,蒸发量加大,墒情下降加快。

据最新墒情观测资料显示,1月28日土壤墒情分析,1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文县现有测墒点土壤表墒(0~10厘米)21%,武都41%,宕昌45%,出现旱象。

7月21日夜间到22日早晨,我市出现了全市性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两当雨量达52.5mm,出现暴雨,宕昌、康县、礼县(盐关、白关、洮坪雨量点观测降水量分别为37.0mm、46.0mm、130.0mm)、徽县、成县、西和(长道、大桥、西高山雨量点观测降水量分别为26.0mm、26.5mm、17.8mm)出现大雨,武都、文县降雨量相对较小。

对这次降水过程,全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综合分析各种资料,作出了准确的预报,市县局联合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此次降水对目前的严重旱情有所缓解,基本解除了近期全市性的高温酷暑天气,现将各县雨量提供如下,(陇南市气象台)

 7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各县降水量(单位:

毫米)

县名

武都

文县

宕昌

礼县

西和

成县

徽县

康县

两当

降水量(mm)

10.1

10.5

26.9

31.6

9.5

44.6

41.8

33.4

52.5

从这两个报讯可以看出,陇南降水变化很大,分布不均。

降水情况:

近五十年陇南市各地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北片正常略偏少,其余大部分地方正常略偏多,各县(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文县36—41mm,武都37—44mm,两当、成县、徽县50—57mm,宕昌39—44mm,礼县28—33mm,西和30—36mm,康县60—70mm。

 

降水分布图

2.1陇南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49%,是近10年来同期降水最多的年份。

与2004年同期相比,陇南南部和陇南东部偏少2~10mm、陇东南部偏少2~4mm,陇中、陇南东北部、陇南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