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944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

《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docx

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

中学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

(1)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即在教育情境中,以教师与学生间交感互动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利用了其他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研究的主要方面,其目的在于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以解决教学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吸纳者,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因此,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着三个过程,而且整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真题1+1

1.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

A.莫依曼          

B.桑代克           

C.推孟           

D.贾德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不仅开创了动物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更重要的是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俄国教育家()于1868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

A.乌申斯基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卡普捷列夫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考生须牢记标志性的人物及著作。

《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乌申斯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D.《教育实用心理学》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这一知识点的识记。

1908年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故本题选D。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即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

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2.心理发展特点: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

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三、自我意识的含义

1.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自我意识的成分

(1)自我认识: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

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

(3)自我调控:

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等。

名师同步陪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我同一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主性

3.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A.守恒性 

B.客体永久性

C.自我中心性 

D.可验证性

4.青年初期是世界观()。

A.形成时期

B.初步形成时期

C.初步成熟时期

D.成熟时期

5.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二、多项选择题

1.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2.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觉

3.学生间认知方式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与开放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三、判断说明题

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2.自我同一性

五、简答题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埃里克森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2.D[解析]略

3.C[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征是:

知觉集中;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4.B[解析]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所以,青年初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

5.B[解析]狼孩现象主要是因为后天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引起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2.ABC[解析]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

3.ACD[解析]略

三、判断说明题

这种说法是错的。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行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的特点,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五、简答题

1.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中学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3)

来源:

考试大   【考试大:

中国最受欢迎的考试教育王国】   2010年10月9日

第三章 学习理论与学习心理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包括三个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动机与学习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一方面,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来促进学习;另一方面,所学到的东西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迁移的含义及种类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在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此外,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等去解决问题也包含着学习的迁移。

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5)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三、知识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分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来源:

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内容是词汇学习、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和事实性知识。

(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概念学习以符号学习为前提。

中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其学习往往是分步的,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命题,必先了解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识结构的关系分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系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真题1+1

1.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动机?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外部动机是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这时学生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等。

2.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

A.设置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

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3.“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创造性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4.(多选)属于操作技能特点的有()。

A.内潜性          

B.简缩性        

C.展开性       

D.客观性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技能的学习”。

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因此本题选CD。

5.(多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经历()几个阶段。

A.认知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解析】态度和品德的学习要经历从外到内转化的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依从、认同和内化,故本题选BCD。

第四章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它是人类个体对社会影响所作出的一种调节功能。

心理健康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水平上来理解:

一是没有心理疾患,能够面对现实;二是感到精神愉快,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三是心理效能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

二、中学心理辅导的内容

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正常的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提供信息、改变环境等方法,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达到优化其心理素质的目的。

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情绪与人际关系辅导及职业选择辅导。

名师同步陪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A.没有疾病         

B.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C.心理素质高       

D.身体壮实

2.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A.心理障碍学生     

B.重度心理健康问题学生

C.大多数学生       

D.正常学生

3.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理性的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的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抑郁症表现的是()。

A.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B.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

C.消极的认识倾向

D.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2.合格测验必须具有()。

A.信度

B.精度

C.效度

D.确度

三、判断说明题

心理健康是指没有心理疾患。

五、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

2.心理评估

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2.D[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正常学生。

3.C[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解析]只有B项属于焦虑症的反应,其他均为抑郁症的反应。

2.AC[解析] 合格测验必须具有信度、效度。

三、判断说明题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水平上来理解:

一是没有心理疾患,能够面对现实;二是感到精神愉快,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三是心理效能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

五、名词解释

1.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第五章  教师心理

一、教师心理特征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职业特有的心理品质,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所共有的、典型的特征。

二、教师能力素质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师角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才能,是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一般来说,作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教师的表达能力

(二)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

课前准备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能力。

(四)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师适应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也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1.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

2.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能力

3.处理与领导之间关系的能力

4.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微格教学的含义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也称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微格教学是对新教师进行技能训练、提高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由于它将新教师的教学过程拍摄成录像,能够使教师更加直接、深入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

有研究表明,微格教学的效果在4个月后仍很明显。

微格教学具有四个特征:

(1)微型性。

微格教学的课堂规模很小,一般由扮演教师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师和摄影师组成,人数在5~8人之间。

(2)学习性。

受训者通过听课、温习讨论会、技能辨别学习来掌握教学技能及理论。

(3)矫正性。

受训者通过自身反馈、学员评价、教师指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之后的训练中加以克服。

(4)研讨性。

微格训练小组全体参与,对“教师角色”的技能及其运用进行研究、讨论,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

真题1+1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

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显然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阶段即为关注情境阶段。

故本题选B。

3.教师的哪一种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

(  )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综合性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专断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其中,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是比较理想的领导方式。

故本题选B。

第六章   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物质环境的安排,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对违反课堂纪律行为的处理,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

二、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的定义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使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笼罩在相同的课堂气氛下。

2.课堂气氛的类型

课堂气氛可以通过知觉水平、思维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注意状态等指标反映出来。

根据上述指标在课堂中的不同情况,可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对抗型三种。

积极型课堂气氛的基本特征:

学生精神饱满,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里呈现出热烈、活跃而又恬静、严肃的景象。

消极型课堂气氛的基本特征:

学生无精打采,课堂纪律较差,学生注意力分散,师生关系疏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多数学生被动回答教师提问,甚至有的学生上课时提心吊胆,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抗型课堂气氛的基本特征:

学生不认真听课,故意捣乱,课堂纪律极差,教师不能集中精力讲课,时常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而中断讲课,完成不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纪律的定义和功能

课堂纪律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

就个体而言,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与控制。

当它们逐渐被学生所接受或内化时,就可以称之为自律,学生就能自觉地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一般情况下,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它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场合受赞同或者默许的行为准则,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在遵守规范和纪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自信、自我控制等人格品质。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接受道德准则,并形成道德义务感,使学生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课堂纪律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帮助学生在上课时情绪的控制,使学生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

名师同步陪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里学生间竞争的一个不利方面是(  )。

A.不利于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  

B.导致紧张和不团结

C.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        

D.不利于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

2.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A.课堂规范

B.课堂管理

C.课堂气氛  

D.课堂纪律

3.一般说来,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A.群体内的合作

B.群体内的竞争

C.群体间的合作

D.个体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课堂管理的目标包括()。

A.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B.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