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892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一、复习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的要求,本学期教学复习目标为: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10、练习习作。

二、复习要点:

 1、全面掌握本册要求会写的300字和要求会认的200字,并能用这些字组词,写句子。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三、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四、复习方法、步骤:

(一)单元复习,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

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单元复习阶段,具体从以下几点展开复习;

 1、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授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把平时所做的试题中有关阅读材料找出来,先让学生看一遍,互相提问,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意思,让学生学会把这些词句运用到自己的文段里。

 4、要让学生知道一些课文的结构,如: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总分总结构等。

(二)归类复习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

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

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

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如:

shiyan这组音节,可以写出“实验”和“试验”,关键要读准声调,辨清词语。

2、汉字 

新《课程标准》对识字和写字教学都十分重视。

本册要“认识常用汉字500个,其中300个左右会写”。

所谓认识,就是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

文中出现了很多形近字,如:

“矛”和“予”、“拢”和“扰”等字仅一撇之差,很容易写错;还有很多同音字,如:

侧、测、厕,桐、铜,淘、陶等,关键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字的意思,分清它们的用法。

另外,还有多音字,如:

降、调、给、扇等。

 

3、词语

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掌握的词语越多,阅读的速度就快,表达的意思就越正确。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

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

要注意积累词汇。

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视。

要求学生积累的词汇,主要是指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

本册有很多四字词语,如:

引人注目、一本正经、千呼万唤、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等,可对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理解意思,并能用这些词语写句子。

 

4、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句式:

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要找出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习,并模仿这些句子自己写出一些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

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秋天的雨》等课文中都有优美的比喻句,从文中找出比喻句,让学生总结比喻句的特征,并学会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比喻句。

 

掌握一些关联词,如: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如果……那么……等,并掌握这些关联词的作用及用法,能够把它们正确地运用到句子里,使语言更加严谨。

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认识书名号等数书中出现的标点符号。

 

阅读 

阅读可分为课内和课外。

课内在单元复习时讲过,现针对课外阅读进行复习。

 

阅读分析在课改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分,因此对这部分要重点讲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短文。

 

首先,要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问题,这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认真思考的态度; 

另外,还要锻炼学生初步的总结概括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短文的内容,并能说说自己的收获。

 

习作 

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

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

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

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

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习作的内容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

就本册的习作训练展开复习,积累各种作文体裁的精彩段落和语句,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这些语句。

 (三)综合复习 

本阶段以练习为主,通过以上的复习和反馈,已基本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易错的题目进行练习。

做一些试题,教师认真评讲,要重视讲评的作用,不能就题论题,要举一反三,展开来讲,让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各个类型的知识。

 

五、复习措施

学困生:

力求扎实基础知识,加强训练,落实课本知识的复习。

中等生:

进一步扎实基础知识与课本知识,加强课外阅读训练。

优等生:

拓展知识面,加深难度,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二部分

(一)拼音部分:

1、区分音近字:

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方法:

读准字音,注意发音方法;同桌互读,注意要留心听并互相正音。

2、读准本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字音。

方法:

读教材后的词语表和生字表,注意要加强带拼音听写。

题型:

读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多音字

(二)识字部分:

1、复习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方法:

(1)音序查字法:

先要知道要查字的大写字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再写出该字的音节(不用标声调);最后查出该字的音节所在的页数。

(2)部首查字法:

先要知道要查的字的部首,并数数该部首的笔画,在部首目录里查处该部首的页数;找到相应部首后,再数除部首外有多少画;最后查处该字所在的页数。

2、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方法:

(1)区分同音字:

如:

“坐”——“座”,先要了解各字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或词义填空;也可以根据字的偏旁部首区分字义;还可以用广州话去区分。

(2)区分形近字:

如:

“担”——“坦”,可用生字找不同的方法区分;可根据字的偏旁部首理解字义,识记生字;也可以联系有关的词义区分。

题型:

形近字组词(自己编形近字再组词)

(3)区分多音字:

如:

“盛”(chénɡshènɡ)掌握生字的多个读音,联系实际,读准字音,再组词识记。

3、一字多义。

方法:

利用查字典了解生字的多个意思,再根据句意填上正确的意思。

还可以把该字的几个意思逐一套进句中,再选出一个使句意明确清楚的解释。

4、改正错别字

方法:

错别字多出现于形近字或同音字,在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时,要注意逐个字认真判断,尤其是形近字或同音字要特别注意结合上下文去判断。

如:

同学们向高高漂杨的国旗敬礼。

()→()()→()

题型:

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在括号或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

 (三)词语部分

1、理解词义

途径:

(1)查字典弄懂字义。

词语是由字组成的。

字的意义常常决定词语的意义,所以要弄懂词义,首先要弄懂字义。

如:

“无微不至”这个词语,只要弄懂“微”是细小的意思,“至”是到的意思,我们就可以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没有一个细小的地方不(照顾)到”。

(2)结合上下文。

有些词语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它的意思,即要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实际去理解2、积累词语

1)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以及园地中的四字词语。

(P81)(P99)(P131)

2)AABB明明白白、高高兴兴(P99)

ABAB商量商量、检查检查

ABB亮晶晶、白茫茫(P131)

ACBB心事重重、喜事洋洋、风尘仆仆

不A不B不慌不忙、不知不觉、不紧不慢(P99)

(注意AB不能为反义词。

又A又B又肥又厚、又香又脆、又说又笑(P99)

(注意AB不能为反义词。

3)带反义词的四字词语(P81)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

(四)句子部分

1、理解句子的意义,不能把句子单独抽出来脱离文章孤立地去理解,应该把它放在文章中,联系文章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句子有三种方法:

1)抓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2)抓主要点进行分析。

3)抓质疑进行分析。

2、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比喻句的特点是:

通常用“像”、“好像”、“好比”、“如同”、“像……一样”、“仿佛”。

如: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见《秋天的雨》)

注意:

1)有“像”、“好像”等的词语,不一定就是比喻句,要看是否具备本体和喻体。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事物。

3)要求指出比喻句中的“把什么比作什么”或“用什么比喻什么”时,它们的写法是“把本体比作喻体”“用喻体比喻本体”。

(2)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如: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见《花钟》)

(3)排比

排比就是把几个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排列在一起,中间通常用分号连接。

如: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见《富饶的西沙群岛》)

(4)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已经确定的意思。

如: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见《科利亚的木匣》)

补充:

典型句式(总分)

其实就是中心句。

3、积累自己喜欢的对联、古诗词、名言警句。

背诵课文以及园地中出现的对联、古诗词、诗人朝代、名言警句。

(P15)(P32)(P35)(P49)(P64)(P69)(P81)(P84)(P90)(P98)(P114)(P131)

题型:

积累课外内的名言警句、把句子写具体(的地之分)、句型仿写

 (五)标点符号

1、熟练掌握句号、逗号的使用方法

2、掌握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例:

小男孩哭着说:

“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你怎么了?

”高尔基不知出里什么事。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六)阅读部分

(1)要让学生懂得怎样读书,知道读书的语调,语气。

不能出现拖音,读错字、加字、漏字。

(2)学会复述课文,培养口述能力。

平时复习课要进一步练习。

(3)训练学生留心听,学会听话,能在听后会按要求填空,不会填错或乱填。

(4)要学生学会阅读短文。

要做到:

1、认认真真读,细心想。

2、再看看阅读要求,并展开想象,按要求做。

3、答案在短文中找。

4、遇到联想的想象题,一定要展开想象再做。

并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用好标点符号。

(七)习作部分

本学期的习作有8篇:

(1)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有趣的事、高兴的事)。

(2)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画图写内容。

(以写秋天的景色为主)

(4)观察日记

(5)传统文化的由来

(6)写吸引人的地方(旅游景点)

(7)写童话故事

(8)内容不规定(可以写人、写事、写景物等)

复习方法:

1、先复习本学期写过的作文。

2、要让学生一定要审清题目,知道习作的要求,写什么,怎样写。

3、写事表人的文章,一定要开头总起句,再具体写一、二件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事,最后总结段。

4、写观察日记,一定要有观察的时间及观察的事物,注意日记的格式。

5、写景物的文章,要注意交待景物的地点,那里风景如何吸引人,要用上学过的好词好句。

6、写童话故事的文章,内容一定要想象合理,语句通顺,不能错漏百出。

7、写传统文化的由来,一定要交待清楚传统节日的时间,传说(来历)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它的传说怎样,最后结尾成为传统的节日。

 

第三部分

一、形近字。

  坪() 耍()  仰() 诚()  推()  纪()

  评() 要()  迎() 城()  准()  记()

  遥() 坊()  测() 瓣()  拣()  坦()

  摇() 访()  侧() 辫()  捡()  担()

  恼() 锯()  予() 抢()  即()  随()

  脑() 据()  矛() 枪()  既()  腿()

  村() 待()  娇() 郊()  燥()  绪()

  材() 持()  桥() 胶()  躁()  堵()

二、多音字。

  似发相散当卷藏 磨坊扇尽闷几调

  待看倒爪参处落 给担卡假好晃朝

三、词语。

  1、ABB式:

油(    )   懒(    )   慢(    )   圆()   胖(    )

  红(    )   笑(    )   乐(    )   喜()   静(    )

  雾(    )   雨(    )   绿(    )   黑(   )    白(    )

  

2、AABB式: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飘飘摇摇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祖祖辈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ABCC式:

  白发______   风尘______   大名______

  

4、又…又….:

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又肥又厚  又踢又跳

  

5、不…不…: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不言不语

  

6、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______闻名   ______相间    ______倒置   ____应____合____邻____舍

舍____求_____ 头____脚____  积____成____     ____口____声    

     

7、四字词语: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刻舟求剑

沉默不语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洲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准确无误   挤来挤去   

远近闻名  奔流不息  双龙戏珠  风景优美 特产丰富  五光十色   

高低不平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 合二为一  

乱成一团   大显神威   相提并论  不假思索   兴高采烈  闻鸡起舞  

  

8、成语归类:

 描写神态的成语: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垂头丧气

四、近反义词。

  1、近义词:

安静——宁静   穿戴——穿着打扮——装扮   常常——经常修建——建造

似乎——好像   犹豫——迟疑  鼓舞——鼓励  力量——力气   居然——竟然

快乐——高兴  喜爱——喜欢  坚定——坚决  突然——忽然   立刻——马上

仔细——认真   平整——平坦  巨大——庞大  明白——了解   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高兴——愉快   缓缓——慢慢   憧憬——向往

大致——大概   眺望——遥望  拜访——拜见  欣赏——观赏  产生——发生

迎候——等候  连忙——急忙  纳闷——奇怪   茂盛——茂密  坚固——牢固

节省——节约  才干——才能  普通——平凡   热闹——喧闹   瑰丽——美丽

宝贵——珍贵   飞舞——飘舞  危急——危险 仍然——依然  悲伤——悲痛

难过——难受  骄傲——傲慢  谦虚——虚心  轻蔑——轻视  懦弱——软弱

镇定——镇静   永远——永久  获得——取得 思索——思考  诚挚——真诚

快活——快乐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辽阔——广阔    

  

2反义词: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结束——开始

安静——热闹    古老——年轻   快乐——痛苦   喜爱——讨厌    合拢——张开

犹豫——果断    炎热——寒冷   勤劳——懒惰   高大——矮小   经常——偶尔

温柔——粗暴    宽阔——狭窄   有意——无意   干燥——湿润    危险——安全

陌生——熟悉    伟大——渺小   简单——复杂   产生——消失    清闲——忙碌

黑暗——光明   巨大——微小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清——浊  

胜利——失败    减少——增加   果然——居然 希望——失望轻——重

严寒——酷暑   仔细——马虎   敬重——轻视    上升——下降 减轻——加重

前进——后退  长处——短处

远近闻名——默默无闻     稳稳当当——摇摇晃晃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五、短语。

  1、“的”字短语:

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__的国旗

  _______的铜钟   _______的枝干    _______的粉墙      ______的民族小学

  _______的草地   _______的花瓣    _______的蒲公英      _______的石级

  _______的老爷爷 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_的早晨    ______的地质学家

  _______的土地   _______的颜料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炎热

  _______的凉爽    _______的菊花    _______的气味       _______的小喇叭

  _______的衣裳    _______的歌      _______的蔷薇       _______的笑脸

  _______的花蕾   _______的记忆力    _______的发现      _______的变化

  _______的风      _______的云        _______的雷声      _______的大地

  ________的江河 _______的雨露    _______的宇宙       _______的图案

  _______的历史遗产 _______的珊瑚    _______的鹿角       _______的贝壳

  _______的海龟     _______的鸟粪    _______的西沙群岛   _______的浓雾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金光       _______的雪

  _______的大花园   _______的宝库    _______的铁罐       _______的陶罐

  _______的神气     _______的掌声    _______的祝福      _______的民族服装

2、“地”字短语:

匆匆地_______   快活地_______   悄悄地_______  拼命地_______

  轻轻地_______   好奇地_______   甜甜地_______  认真地_______

  _______地歌唱     _______地喊叫    _______地奔跑     _______地转着

  _______地睡大觉   ______地传授     _______地蠕动     _______地流着

  _______地刮过    _______地站起   _______地鞠躬     _______地说

六、积累。

  1、读背①聪明在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世上元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天对_____,雨对____,______________。

山花对海树,______________。

  秋月白,___________,水绕对_________。

雨中山果落,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月菠菜__________,二月__________;三月__________长得旺,四月__________;五月__________,六月__________;七月茄子__________,八月__________;九月柿子__________,十月__________;__________白菜家家有,__________蒜苗正泛青。

  ④十二生肖:

子_____    丑_____   寅_____  卯_____  辰_____ 巳_____

  午_____  未_____  申_____  酉_____  戌_____  亥_____

  ⑤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山青花欲燃。

(________)

  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

  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⑥千里之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____________。

  人元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