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491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

《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docx

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一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

重点篇目知识梳理 

一、《论语》十二章

1.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有,同“又”)

2.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允许或能够)

饭疏食饮水

(古义:

冷水 今义:

泛指所有的水)

三人行

(古义:

表示多 今义:

表示确数)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每天 今义:

日子)

3.一词多义

▲而:

 

①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⑥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⑦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⑧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⑨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⑩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4.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5.语气词

传不习乎(相当于“吗”)

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

6.课文翻译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

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

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孔子说:

“只学习不思考,便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

孔子说: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

孔子说: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

孔子说: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

孔子说: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普通人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

子夏说: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爱莲说》

 

1.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古义:

竖立 今义:

栽种)

陶后鲜有闻(古义:

少 今义:

新鲜)

宜乎众矣(古义:

应当 今义:

合适,恰当)

2.一词多义

▲可:

①可爱者甚蕃(值得)

②不可亵玩焉(可以)

3.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

濯清涟而不妖(“濯”后省略介词“于”)

5.课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欢的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只可在远处看,却不可靠近赏玩。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陋室铭》

 

1.古今异义

惟吾德馨

(古义:

德行美好 今义:

香气)

谈笑有鸿儒

(古义:

大 今义:

鸿雁,指书信)

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弦乐器、管乐器 今义:

丝绸、竹子)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形体、躯体 今义:

形状,样子)

2.一词多义

▲之:

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3.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斯是陋室(“是”表判断)

(2)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之”是其标志,应为“有何陋”)

5.课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

山不一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很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和我谈笑往来的是渊博的学者,没有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深奥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杨雄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河中石兽》

1.通假字

曳铁钯(钯,同“耙”,整地的农具)

2.古今异义

阅十余岁

(古义:

经过,经历 今义:

阅读)

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

一起 今义:

并列)

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

寻找 今义:

请求、要求、追求)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

物理学)

是非木杮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是)

渐沉渐深耳

(古义:

罢了 今义:

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转转不已

(古义:

停止 今义:

已经)

求之下流,固颠

(古义:

副词,固然 今义:

坚固)

但知其一

(古义:

只 今义:

表转折,但是,却)

3.一词多义

▲为: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

②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是)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之:

①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②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兽)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④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如: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动词,按照)

②如是再啮(介词,像)

4.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指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指洪水)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帐”后省略介词“于”)

求之地中(“之”后省略介词“于”)

棹数小舟(“棹”前省略主语“僧”)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得”后省略宾语“之”)

(2)倒装句

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

(3)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6.课文翻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

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人们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于是)摇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河沙的性质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

“凡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因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河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

(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的时候,石头必定栽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

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训练 

一、《论语》十二章

1.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默写填空。

(1)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不应该恼怒,要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指出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

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有几则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

(2)孟子;丘;仲尼;春秋末期;思想;教育

2.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C

4.

(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只学习不思考,便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3)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4)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5.三个层次分别是懂得它,爱好它,以它为乐。

孔子强调的意思是要以学习为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6.示例: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

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

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行。

修己不能只做一时一事,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

在生活中要做到“三省”,才能不断进步。

二、《爱莲说》

1.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哲学家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

(2)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一条线索:

________(一个字),两个陪衬: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正衬,________是反衬;三种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5)《爱莲说》作者以________自况,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婉曲的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风。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甚蕃:

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

________________

(3)濯清涟:

________________

(4)不妖:

________________

(5)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

(6)隐逸:

________________

(7)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

(8)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填空。

(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6)表明莲花庄重高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淤泥而不染”与“濯清涟而不妖”两种境界、品格,哪一种更难达到?

为什么?

怎样才能做到“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北宋;敦颐;茂叔;濂溪

(2)不求富贵名利,在污浊环境中洁身自爱、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格的君子

(3)爱;牡丹;菊花;菊花;牡丹;富贵者;隐逸者;君子

(4)拟人;对偶

(5)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污;趋炎附势,追名逐利

2.

(1)多

(2)我

(3)洗涤

(4)美丽而不端庄

(5)轻慢

(6)指隐居的人

(7)少

(8)应当

3.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香远益清

(6)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对知音很少的无限感慨。

对贪慕富贵世风的批判,对陶渊明隐居避世的惋惜。

6.后者更难达到。

前句说在污浊环境中自清,后句说在顺境中不忘乎所以。

两者比较,做到前一句难,做到后一句更难,无数事实说明了这一点。

做法:

保持独立人格,洁身自爱,才能“不染”。

三、《陋室铭》

1.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称号是“________”。

铭作为动词,是________的意思,后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再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

(2)《陋室铭》通过描写陋室,表达了陋室主人________的节操和________的情趣。

(3)从全文看,本文与《爱莲说》一样,都运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

(2)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____

(3)斯是陋室:

________________

(4)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

(5)鸿儒:

________________

(6)白丁:

________________

(7)调素琴:

________________

(8)素琴:

________________

(9)金经:

________________

(10)丝竹:

________________

(11)案牍:

________________

(12)劳形:

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填空。

(1)本文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主旨句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交往之雅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陋室爽心悦目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面写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文中采用虚实结合写法表达的两处句子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围绕陋室,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陋室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了什么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非“白丁”,你赞同这种交友方式吗?

说说你的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