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目标:
1、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歌曲片段。
教材分析:
《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
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概括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容易让小朋友接受。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结构方整。
由上、下两句组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小朋友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具体表现在能准确地休止,并能与小朋友合作完整地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上学是使用什么交通工具?
2、听音乐 做游戏
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拿一张红纸牌和绿纸牌,当老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小朋友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小朋友们举绿牌。
3、小朋友们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着老师一边唱歌,一边举纸牌。
请一个小朋友举纸牌,其他小朋友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表演。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演唱方式。
1、请一名同学举纸牌,举红灯时小朋友默唱,举绿灯时,大声歌唱。
2、看图标,选择演唱方式。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小朋友们自己判断,那些行为是应该禁止的,就亮红灯,那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就亮绿灯。
然后,请小朋友用默唱或大声唱表现出来。
(三)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图标,做游戏。
教师启发学生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还有那些是违反公共道德,遭到大家反对的;哪些是符合公共道德的,应该提倡的,用文字或图标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胖胖》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和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教材分析:
《小胖胖》是一首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歌曲以旁观者的口吻鼓励儿童讲文明、懂礼貌,有错就改。
歌曲曲调真挚、朴实,富于童趣,加上领唱和齐唱两种不同演唱形式的结合,产生一问一答、趣味盎然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小朋友能将歌曲中“领唱”“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灯停绿灯行》和上节课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和“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个不同的角色。
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叙述者,听众)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1、学生跟教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教师唱“齐唱”部分,学生唱“领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四分休止符,有节奏地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教学目标:
4、感受和认识四分休止符。
。
5、按节奏念儿歌。
6、演奏打击乐器。
:
教材分析:
《做个好娃娃》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借用动物的叫声告诫儿童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教学重、难点:
小朋友能边念儿歌边演奏打击乐器,并能较准确地读出休止符。
教学过程:
五、复习《红灯停绿灯行》游戏。
举红牌时,在心里默唱;举绿牌时,放声歌唱。
六、学念儿歌。
4、教师一拍一拍有节奏地出示红、绿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
如:
gamgamgagagam
5、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6、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地出示红牌或绿牌。
如:
小黑鸡,m叽叽叽叽叽,m
叫我不要乱倒垃圾。
m
4、学生跟着教师学念儿歌。
七、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
一拍×,两拍×-。
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
一拍休止0。
2、再用“×”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八、打击乐器演奏
3、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4、边念儿歌边演奏打击乐器。
5、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6、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如:
xxxoo|xxxxxxx|xxxxo|xxxxo||
5、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并演奏打击乐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
教材分析:
《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
歌曲由“蚂蚁”的自然习性,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人应该遵循的文明礼貌。
歌曲以同音反复和级进音程为主,生动、活泼,容易学唱,是与表演。
教学重、难点:
训练小朋友用心歌唱的能力,能与其他小朋友合作完整的演唱并表演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胖胖》
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
1、教师提问:
小蚂蚁有什么特征?
2、教师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
演唱时应采用中速,始终保持活泼情绪,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要唱得弱些,以表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春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激发小朋友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4、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内容。
6、小朋友用听唱的方法教唱歌词。
7、教师用琴分句弹奏旋律,小朋友随琴分句唱歌词。
8、小朋友随琴完整地齐唱歌曲。
9、让小朋友找出曲谱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教师出示沙锤(实物),让小朋友认识它,并掌握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图谱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小朋友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小朋友尝试选择一种最佳的沙锤伴奏方法。
13、请小朋友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鱼沙沙沙”处加上“x”节奏型的沙锤演奏。
14、将小朋友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沙锤伴奏。
然后请全班小朋友边唱边演奏沙锤。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活动《春光好》。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小朋友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
《春天悄悄来临》又译为《春之声》《春之私语》。
挪威作曲家辛丁作于1896年,原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长笛独奏曲等。
全曲采用单一主题的三部曲式,以水波荡漾似的分解和弦音型为和声背景贯穿全曲,主题充满着歌唱性乐曲旋律抒情柔美。
教学重、难点:
激发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1、在不告诉小朋友乐曲名字的情况下让他们听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请小朋友为乐曲命名,然后再告诉他们曲名。
3、再次播放乐曲《春天悄悄来临》,同时播放一些有关春天来临是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音像资料。
4、启发小朋友用语言、动作或图画等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5、我们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
6、教师用一些影像资料给小朋友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
7、大家一起讨论,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和“春耕”。
8、教师启发小朋友用打击乐器模仿“春游”、“春耕”的音响。
9、鼓励小朋友结合课本上的插图创编以“春游”、“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学唱歌曲《云》
3、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云》
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云》是一首单乐段的歌曲,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三拍子的节拍,徐缓的速度、平稳的旋律进行,描绘处一幅蓝天、白云、春雨、田野的春景图。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着歌曲的节奏,即兴创编表演动作。
运用卡片学习符点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歌曲《云》的教学。
4、教师范唱一遍。
5、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6、老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含义。
7、小朋友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8、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小朋友分句唱歌词。
9、小朋友齐唱歌曲。
10、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小朋友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11、请小朋友背唱歌曲《云》。
12、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小朋友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3、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x--xxxx-xxx-
14、教师用课本插图上的动物叫声示范读出上述节奏型。
15、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上述节奏型。
16、请小朋友指出歌曲《云》中的附点二分音符。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培养小朋友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指导小朋友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小朋友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教材分析:
《春天音乐会》是一首童声齐唱歌曲,全曲为单二不曲式,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欢快情绪。
歌词采用春天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每句歌词中衬词的运用新颖活泼、充满着童趣。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小朋友的合作协调能力,并培养小朋友有表情演唱歌曲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节奏律动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云》,并背唱该曲。
2、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的欣赏教学。
3、教师朗读歌词。
4、小朋友随老师朗读歌词。
5、教师结合歌词讲解春天的常识。
6、小朋友完整地听赏《春天音乐会》。
7、启发小朋友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8、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9、师生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在唱歌》。
教学目标:
根据小朋友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
f和p,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音乐中。
教材分析:
《小动物唱歌》是一首描写动物的歌曲,规整的上、下句结构。
弱起小节是这课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可按节奏读歌词,淡化难点。
教学重、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发展小朋友的创编能力,将歌曲中的动物换成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并要求小朋友勇敢的领唱。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2、教师可让小朋友看课本上的两组图片,并模放它们的声音。
3、教师可让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小朋友任意选择一种动物,并模仿它的叫声,模仿得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粘在空的头饰上,戴在这位小朋友的头上。
5、认识“f”和“p”:
(1)教师引导小朋友对老虎和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
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
谁的叫声大?
谁的叫声小?
(2)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将小朋友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1)小朋友听录音。
(2)请小朋友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XXXXXXXXXXXXXX
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喵喵
XXXXXXXXXX
真快乐,许多小动物在
XXXXXXXXXX
唱着歌,喵喵真快乐。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在演唱中,可以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
(4)创编歌词:
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5)课堂教学内容延伸:
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画一个你最喜爱的动物的头像,下节课带来。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
《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
《小动物唱歌》是一首描写动物的歌曲,规整的上、下句结构。
弱起小节是这课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可按节奏读歌词,淡化难点。
教学重、难点:
小朋友认识音乐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这两种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力度:
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强?
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弱?
2、请小朋友了解在音乐中“强”用什么表示?
“弱”用什么表示?
出事卡片:
fp
强弱
3、播放录象:
A:
小女孩敲击碰铃。
B:
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听新年钟声。
教师提问:
谁发出的声音强?
谁发出的声音弱?
在音乐中怎么表示?
pf
弱强
4、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5、引导小朋友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的“f”和“p”,解释含义,并请小朋友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6、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制作的头饰,粘在老师准备好的空白的头饰上,并戴在头上进行歌表演活动。
演唱形式有:
齐唱、领唱,也可自行创编歌词演唱,在表演中可拍手或模仿所叫动物的典型动作。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
《咏鹅》。
2、欣赏乐曲:
《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有闲自在。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材分析:
《咏鹅》这首歌是根据唐朝诗人洛宾王的著名诗篇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为规矩的四句式结构。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体会音乐中“鹅”的形象——悠闲自在。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从而热爱中国文化。
教学重、难点:
小朋友通过学唱歌曲,体会音乐的美。
引导小朋友欣赏《口哨与小狗》,并说说该乐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1、活动:
“古诗大赛”。
老师可在教学开始之前,组织学生进行此项活动。
看谁背诵的古诗又多有准确。
2、师问:
在小朋友背诵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描写动物的诗?
3、小朋友学唱歌曲《咏鹅》。
(1)老师请会背诵这首诗的小朋友齐诵《咏鹅》。
(2)教师为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
(3)小朋友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老师范唱歌曲。
(5)学生随录音学唱歌曲《咏鹅》。
(6)小朋友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4、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初听乐曲:
小朋友听到了哪中动物的叫声?
除了小狗的叫声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再听乐曲:
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问:
你想怎样表达乐曲中的情绪?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简单的打击乐器或提醒学生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达。
(4)请小朋友对比《咏鹅》和《口哨与小狗》这两首乐曲的情绪?
《咏鹅》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5、总结:
请小朋友将今天学唱的歌曲《咏鹅》回家后唱给爸爸妈妈听。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咏鹅》。
2、学唱歌曲:
《小毛驴爬山坡》。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小朋友能够熟练地背唱。
2、通过学唱歌曲《小毛驴爬山坡》,体会音乐所描绘的小毛驴——俏皮、淘气,并体会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述小毛驴爬山坡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3、鼓励学生选用双响筒或响板为乐曲伴奏。
教材分析:
《小毛驴爬山坡》是一首西班牙民歌,由带反复的两个乐句构成。
乐曲曲调活泼俏皮、节奏紧凑,表现了小主人焦急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旋律中的八度大跳,在教学中应指导小朋友注意音高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1、师生观看动画片《阿凡提》。
2、师问:
有谁知道阿凡提是一个怎样得人?
他经常与谁出现在面前?
3、小朋友学唱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听教师范唱歌曲。
(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3)小朋友完整演唱歌曲《小毛驴爬山坡》,并体会歌曲情绪。
小朋友用手指歌曲的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所描述的小毛驴气喘吁吁爬山坡的情景。
(4)请小朋友为歌曲伴奏:
教师提供打击乐器——双响筒和响板。
小朋友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
为什么?
表现什么?
怎样使用这些打击乐器?
(如果可能的话,请小朋友简单的写出一、二个小节的节奏谱。
)
4、师生共同复习歌曲《咏鹅》。
要求师生背唱这首歌。
5、总结。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以小朋友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序。
教师可以进一步发展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小朋友将音乐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材分析:
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段。
整个乐曲清新活泼、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小熊猫可爱、憨厚的样子。
教学重、难点:
让小朋友通过感知音乐,提高他们欣赏乐曲的能力,将音乐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1、观看动画片《熊猫百货商店》片段。
2、出听全曲:
感受乐曲的情绪。
3、分段欣赏:
(1)师问:
你听到了什么?
是谁在叫?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清晨,天慢慢亮了,小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谁出现了?
它在干什么(小熊猫抬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
(3)森林里的的动物们在做什么(小熊猫抬着水桶,往回走。
它友好的向森林里的朋友们问好)?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它一溜烟地跑回商店,做好开门前的准备工作)?
4、师生完整地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5、师问: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将给大家听。
6、请小朋友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7、总结。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乃哟乃》。
2、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3、了解有关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4、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教材分析:
《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民歌,表现了土家族小朋友快乐、幸福的生活。
其旋律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给人以奇特、清新之感。
教学重、难点:
小朋友能用茶杯、碟子、碗准确地演奏歌曲《乃哟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简单地给小朋友介绍土家族地服饰、聚居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范唱
要求小朋友安静地听,听完后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乃哟乃》,要求小朋友聆听、记忆涂了颜色的小节。
2、师生听录音。
请小朋友在有颜色的小节处拍手。
3、小朋友跟着老师分乐句模唱歌词几遍。
4、小朋友完整地演唱歌曲。
5、请一位小朋友领唱、其他小朋友齐唱涂色的小节。
6、小朋友跟着老师模唱歌谱,小朋友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
1、请小朋友回家找可以发出domiso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
下节课请小朋友把“乐器”带来演奏《乃哟乃》。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乃哟乃》。
2、欣赏《杵歌》。
教学目标:
1、用茶杯、碟子、碗演奏歌曲《乃哟乃》。
2、师生共赏《杵歌》。
教材分析:
《杵歌》是台湾中部日月潭附近高山族妇女在舂米时所唱的一种民歌。
其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奏,又优美动人。
整个旋律由两个三乐句的乐段组成。
体现了高山族同胞勤奋豪放、能歌善舞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小朋友用自己的乐器演奏《乃哟乃》,欣赏《杵歌》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乃哟乃》。
1、小朋友齐唱歌曲《乃哟乃》。
2、请小朋友独唱歌曲。
二、请小朋友用茶杯、碟子、碗演奏歌曲《乃哟乃》。
三、请小朋友想想还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这首歌曲。
四、师生欣赏《杵歌》
1、请小朋友介绍有关高山族的一些知识。
2、师生共赏《杵歌》。
3、请小朋友随音乐表演——舂米的动作。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快乐的罗嗦》
教学目标:
1、小朋友听辨乐曲的情绪。
2、引导小朋友随音乐律动。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反映彝族人民在紧张的劳动之后,纵情歌舞的乐曲,是一首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赞歌。
乐曲根据流传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彝族民间音乐改编。
教学重、难点:
小朋友能听辨出乐曲《快乐的罗嗦》不同乐段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
1=F2/4
553|553|3551|332|1332|126|6216|116¶
1、跟着老师分乐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问: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欣赏第三遍)。
4、欣赏第四遍。
请你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知识。
三、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资料。
第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了解有关鄂伦春民族的简单知识。
教材分析:
《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词的原意是“山岭上的人”。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剽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