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388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

《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

云南省巍山一中11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云南省巍山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

物理试题

试卷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个小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的答题格内。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零分)

1.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

B.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不同

2.目前,我市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动力相对较大,但制动力相对较小,所以交通部门要求骑电动自行车时不能载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电动自行车动力大,惯性大

B.电动自行车在开始运动时,不容易启动

C.电动自行车在骑行时的车速较普通自行车大,惯性也越大,刹车时,不容易停下来

D.前进中,载人的电动自行车因其质量较大,惯性大,刹车时,不容易停下来

3.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1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

比实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

实际的大

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4.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间距离为

B.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C.经过MN所需时间为

D.经过MN中点时速度为

5.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

的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则()

A.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t2—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6.如图3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沿竖直

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

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A.

B.

C.

D.G

7.甲乙两人分别站在两辆相同的小车上,车与地面间光滑,他们分别拉一绳子各一端,并且全力以赴,下列哪种情况下两人会同时到达中点:

()

A.甲的力气比乙小,甲的质量是比乙大B.甲的力气比乙大,甲的质量与乙相同

C.甲的力气比乙大,甲的质量是比乙小D.甲的力气比乙小,甲的质量是比乙小

8.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

已知AB=6m,BC=1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2m/s,3m/s,4m/sB.3m/s,4m/s,5m/s

C.2m/s,4m/s,6m/sD.3m/s,5m/s,7m/s

9.如图4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

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

一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D.F1和F2都增大

10.如图5所示,倾斜索道与水平线夹角θ=370,当载人车厢以加速度a斜向上加速运动时,人对车厢的压力为体重的1.25倍,此时人与车厢相对静止,设车厢对人的摩擦力为f,人的体重为G,下面正确的是()

A.a=

B.a=

C.

D.

11.如图6所示,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A.2(M

)B.M

C.3M

D.0

12.表面光滑、半径为R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的

正上方O′处有一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

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7所示。

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

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1=2.4R和L2=2.5R,则两个小球的质

量之比m1:

m2(不计球的大小)为()

A.24:

25B.25:

24

C.2:

1D.3:

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共18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13.(6分)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如图8所示:

a.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

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b.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

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d.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水平,小球要沿着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填序号即可)。

(2)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a是事实,bcd是推论B.b是事实,acd是推论

C.c是事实,abd是推论D.d是事实,abc是推论

 

14.(6分)如图9所示,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使分力F1、F2与合力F在同一平面内

B.在同一实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允许变动

C.在同一实验中,只要结点O位置不变,无论两个分力

如何变化,其合力不变

D.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由A到O时,合力的图示F与

用一只弹簧秤拉时拉力的图示

不完全重合,说明力

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一定是普遍成立的

(2)实验过程中,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着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下图左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N和N(只须读到0.1N).

(3)在下图右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并在图上标出合力的大小。

 

15.(6分)下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各计数点间距离如图中所示,单位是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m/s2.

 

三、计算题(共4个小题,共计46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8分)交通警察勘察事故现场时,只要量出汽车刹车的车辙印长度X(假定他判断车轮完全抱死,即刹车时车轮完全不转),就能根据已经掌握的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估算出该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v0。

而无须考查车的质量m。

(1)试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说说上述做法的原理;

(2)若一辆车的刹车车辙印长15m,已知该车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0.75。

试计算该车刹车瞬时速度的大小。

 

17.(8分)如图所示,物重30N,用OC绳悬挂在O点,O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

N,再用一绳系OC绳的A点,BA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N,现用水平力拉BA,可以把O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成多大角度?

 

18.(10分)如图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在倾角θ=300的固定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恰好匀速下滑。

已知斜面长度为L=5m.求:

欲使物体由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冲到顶端,物体上滑时的初速度至少为多大?

(g取10m/s2)

 

19.(10分)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

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

试问: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20.(10分)一水平传送带长为20m,以2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已知某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则从把该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的一端开始,至达到另一端所需时间为多少?

(g=10m/s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C

D

BD

ABC

AD

AD

B

C

C

AC

A

B

二、填空题

13.

(1)bcad

(2)B

14.

(1)AC

(2)4.0、2.5(3)略

15.1.59

三、计算题

16.解:

车停下时的末速度V=0,车轮完全抱死,由f=-mg=ma.得:

a=-g

由V2-V02=2aX得:

V=0时,

所以,只要量出汽车刹车的车辙印长度X,根据已经掌握的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而无须考查车的质量m。

就能估算出该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v0。

17.解:

对A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

设OA先断,则

N,解得

此时

N<30N。

因此,可以把O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成30°角处。

18.解:

向下轻轻一推,物体恰好匀速下滑,此时有:

mgsinθ=f

物体上滑时有:

2mgsinθ=ma从而得出:

a=2gsinθ=g

冲到顶端时V=0,由V2-V02=2aL得到

19.解析:

由图可知在t=0到t=t1=2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加速运动。

设在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在t1到t=t2=5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在t2到t=t3=6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减速运动。

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2,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

   

由以上各式,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和题文及题图中的数据,解得:

20.把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一端,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其速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然后与传送带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v=at1

(1)

a=μg

(2)

  联立求解

(1)

(2)两式得:

t1=2s

  物体由传送带一端开始,经过2s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此时对地位移为

  s1=vt1/2=2m

  因此物体匀速运动的时间t2=(20-2)/2=9s

  ∴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的一端开始,至达到另一端所需时间为t=t1+t2=11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