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367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

《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docx

学案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1.观看视频、图片,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2.结合野外调查,分析资料,理解外力作用的形成及影响。

(地理实践力)

3.绘制示意图,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影响。

(综合思维)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

2.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其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是什么?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的热能。

2.特点: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

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①含义:

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②基本形式:

③主要反映:

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2)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

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图表点拨] 教材P19图2.3,该图展示出:

(1)岩层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压力,岩层出现弯曲,从而发生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2)岩层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张力,岩层被拉伸、断裂,从而发生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3)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

(2)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

(3)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

(4)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

(5)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

①含义: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

②基本类型: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③影响:

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4)堆积作用:

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3.作用特点

(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图表点拨] 教材P20图2.4,该图展示出:

岩石破碎崩解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颗粒,这是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另外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破坏作用。

在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和高寒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为强烈。

 

[易误提醒]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将下列外力作用与对应的地貌类型连线。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过程体现

(1)三大类岩石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

(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2.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

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

(2)沉积岩:

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

(3)变质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

3.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

A岩浆、B喷出岩、C沉积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d冷却凝固。

[微思考] 在三大类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吗?

[提示] 不能。

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不会含有化石。

[教材思考] 教材第24页思考问题:

有人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生”的岩石,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压实、固结而来的岩石,变质岩是由老变新的产物;也有人认为一类岩石是由另一类岩石转化而来的。

你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

提示:

(1)对第一种说法的理解:

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辐射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这几种岩石在地表以下的深处熔化,形成岩浆。

岩浆渗入岩石裂缝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形象地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生”的岩石。

经风化、侵蚀作用,搬运来的产物在低洼处沉积、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当岩浆岩、沉积岩深埋于地壳中或临近岩浆时,高温和高压使其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变质岩。

(2)对第二种说法的理解:

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成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

 内力作用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至约旦河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

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

问题1 (区域认知)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是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背离的水平张裂运动形成的。

问题2 (综合思维)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由哪种内力作用形成的?

提示:

岩浆活动。

问题3 (综合思维)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提示:

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运动方向

水平挤压

水平张裂

地壳抬升、地壳下沉

对地表的影响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运动形态示意图

举例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相互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指点迷津] 判断内力作用的方法

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是内力作用所致,应抓住两点:

①必须是自然作用;②能量必须来自地球内部。

1.下图示意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

读图,回答

(1)~

(2)题。

(1)大理石柱在不同年代升降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B.地壳运动,使海陆发生变迁

C.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

D.全球变冷,使海平面下降

(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地质作用及其判断依据对应正确的是(  )

A.岩浆活动—火山灰覆盖

B.风力沉积—火山灰覆盖

C.海水的堆积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

D.海水的侵蚀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

(1)B 

(2)A [第

(1)题,图中显示大理石柱在不同时期出露海平面的情况不同,说明该地多次发生海陆变迁现象,这是地壳上升和下降运动引起的。

(2)题,由图可知,那不勒斯湾海岸主要经历了海生动物钻孔和火山灰覆盖过程,火山灰覆盖应是岩浆活动引起的,所以A项对,B项错;海生动物钻孔应属于海生动物的侵蚀作用,故C、D项错。

]

 外力作用

开车进入玉门关西的“魔鬼城”,突遇沙尘暴,“魔鬼城”瞬间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阵阵妖风呼啸而来,地面上飞沙走石,空中沙尘蔽日,成群结队的沙砾横着“扫射”过来,感觉就像中了“埋伏”,而敌人的火力是一排排“喷砂枪”,打得我们几乎睁不开眼……

问题1 (区域认知)“魔鬼城”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提示: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昼夜温差大。

问题2 (综合思维)“魔鬼城”的形成体现了什么外力作用?

分布有何规律?

提示:

风力侵蚀作用。

多分布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的地区。

问题3 (综合思维)沙尘暴体现的是何种外力作用?

提示:

风力的搬运作用。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

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干旱地区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溶蚀

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搬运

“飞沙走石”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区作用强烈

流水搬运

“泥沙俱下”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

冰川活动地区

海浪搬运

物质迁移

滨海地带

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冰川堆积

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地貌类型的分析方法

(1)根据不同地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根据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不同分析

①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等地貌。

2.(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中)下面两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丹霞地貌。

图1为我国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很多只露出“腰身”;图2为我国干旱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

据此回答

(1)~

(2)题。

图1      图2

(1)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A.“腰身”受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

C.“腰身”地势陡峻、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2)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A.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B.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冰雪融水侵蚀地表岩石

(1)C 

(2)B [第

(1)题,由图可知,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顶部和底部都有植物生长,而“腰身”即中间部位因为地势陡峻,土壤缺失或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出现只露“腰身”的现象,C对。

(2)题,“圆头圆脑”的丹霞地貌的形成是风化、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B对;仅有光照,无法拂去岩石表层碎屑,不会形成“圆头圆脑”的形态,A错;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貌景观,图示为沉积岩层,C错;冰雪融水侵蚀地表会形成沟谷,D错。

]

3.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沙漠化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1)A 

(2)B [第

(1)题,根据图中的地点分析,蒙古高原地处内陆地区,主要受到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

a形成裸岩荒漠,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将粉沙尘土吹到黄土高原地区,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将黄土高原的泥沙带到华北平原,表示流水搬运作用;d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地貌,表示流水堆积作用。

(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沙尘暴与风力作用有关,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干旱有关。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当地时间2020年10月28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某考古项目的参与者发现了鱼龙化石。

该化石出现在曾被台风“梅萨克”破坏的巨石上。

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

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

问题1 (地理实践力)你能推断俄罗斯该考古项目的参与者发现鱼龙化石的巨石属于哪类岩石吗?

提示:

沉积岩。

问题2 (综合思维)这块存在鱼龙化石的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崩解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在沉积过程中,鱼龙这种大型海栖爬行动物的遗体被掩埋在下面,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1.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应用

形成过程

突出特点

常见岩石

用处举例

岩浆岩

喷出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玄武岩、流纹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碎屑物质,再经风力、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实固结作用而成

具有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而成

具有片理构造或表面具有条带状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原料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序号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作用)

变质岩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方法

(1)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

读下面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1)~(3)题。

(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①②   B.④⑤⑧

C.②④D.③⑥⑦⑨

(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②   B.③

C.⑦   D.⑨

(3)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1)A 

(2)B (3)A [第

(1)题,煤炭资源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是地质时期的古代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埋藏沉积在地下形成的,所以应先是形成沉积物,再形成沉积岩。

读图,根据地质循环的环节分析,①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②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了沉积岩。

其他作用过程形成的不是沉积岩。

(2)题,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③。

第(3)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只有岩浆能够形成岩浆岩,其他岩石都不能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都能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在高温条件下熔化,能形成新的岩浆。

]

区域认知——我国的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具有特殊的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价值。

地质公园的壮美景象与其组成岩石的长期演化息息相关。

地质公园

组成岩石及景观特点

安徽黄山

花岗岩—峻峭多姿

江西庐山

沉积岩和变质岩—雄、奇、险、秀

河南云台山

沉积岩—山势险峻,云锁雾绕

云南石林

石灰岩—秀丽幽静

湖南张家界

沉积岩—妩媚动人,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称

黑龙江五大连池

玄武岩—原始粗犷

河南嵩山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峻极于天

截至2020年7月,我国共有41处地质公园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下图为部分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

雅丹地貌泛指在干燥地区形成的一种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以“雅丹”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其地貌岩体主要是泥岩和砂岩。

下面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

据此完成

(1)~(3)题。

甲       乙

(1)形成雅丹地貌的岩体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D.侵入岩

(2)甲图为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为(  )

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3)乙图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快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及成因(  )

A.陡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1)A 

(2)B (3)A [第

(1)题,泥岩和砂岩属于典型的沉积岩。

(2)题,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是在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上形成的。

所以图中的这种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其顶部平坦应该是早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不会形成顶部平坦的地貌,A、C错误;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形抬升一般形成面积较大、地势高耸的地貌,D错误。

第(3)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快的地方,受大风的长期吹拂,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坡,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为缓坡,A正确。

]

本题组借助景观图展示,配以文字信息说明,主要考查了区域典型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等知识,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

甘肃敦煌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因此风蚀、风积地貌广布,且地貌的形态分布特征与当地常年盛行风向紧密关联。

课堂小结

课堂速记

1.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3.外力作用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方式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

4.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

题组1 内力作用

2020年11月7日,汤加群岛附近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本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活动引起 B.地壳运动引起

C.山崩和滑坡引起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

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

1.B 2.D [第1题,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虽然火山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但地震发生时并没有火山喷发。

第2题,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崇明岛是流水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澳大利亚大堡礁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约旦地沟处于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

题组2 外力作用

下图是在我国某地区拍摄的一幅景观图。

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4.该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  )

A.东南丘陵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

3.D 4.C [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貌为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第4题,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干旱地区,C项正确;东南丘陵属于湿润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地区。

]

题组3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下面两图中,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巨蟒出山”景观图。

“巨蟒出山”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多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据此回答5~6题。

5.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5.B 6.A [第5题,由材料可知,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岩浆。

第6题,依据材料可判断其形成过程,首先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岩块随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此景观。

]

教材P19活动

提示:

1.a现象反映的是地壳运动;b现象反映的是地壳运动;c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