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训练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训练题.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训练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训练题
第一单元
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典题例析]
例题:
细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蹿向去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段文字从哪些角度入手来写景物?
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3.加横线的句子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4.文段中加点的字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5.你觉得这段文字中哪个句子写得最精彩?
请抄出来,并简说理由。
6.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描写百草园美丽有趣的景物。
2.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来描写景物,将画面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形有味。
3.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肥胖、轻捷”生动地写出了黄蜂、叫天子各自的形体特点,“伏、窜”准确地描述了黄蜂、叫天子各自的动作,这两个动词与前面两个形容词搭配极佳。
5.我觉得是“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这句。
听说吃了可以成仙,便急于找到像人形的何首乌根,连弄坏泥墙也在所不惜,表现了孩子的童贞童趣。
(此题为开放性题,喜欢哪个句子都行、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6.采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用排比手法将各种景象列举出来,使内容更丰富,景象更美丽;用拟人手法将油蛉、蟋蟀写活了,使之富有了生命的动感;用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来比喻覆盆子,将覆盆子美化、理想化了,让人读着这样的句子,就想吃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菜畦()秕谷()觅食()蝉蜕()
骨suǐ()sù儒()kuī甲()tìtǎng()
二、根据拼音填空,并解释整个词语。
人迹hǎn至()
人声dǐng沸()
高枕而wò()
jiàn赏()
三、填空。
1.课文选自《》作者原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家。
2.百草园中的乐趣可概括为:
、、等。
3.根据课文内容填入适当的动词。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4.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碧绿、光滑、臃肿、肥胖”等词语各自描写了事物哪方面的特征?
碧绿:
光滑:
臃肿:
肥胖:
四、简答。
1.文中写“美女蛇”的故事是否有“宣传迷信”的嫌疑?
请简述理由。
2.有人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用百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以此揭露和批判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私塾教育,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3.课文开头有一个句子“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为什么只有“野草”的百草园却是“我的乐园”?
训练二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
(2)“人都到哪里去了!
”
(3)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
(4)“读书!
”
(5)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
(6)“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7)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蝉蜕()倜傥()()拗()过去
2.划线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3.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了气氛。
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和
4.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是()
A.到园里的大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
B.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5.为何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下面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
B.学生读得快,而先生读得慢。
C.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
D.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
6.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B.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
心领神会。
D.段末“拗”字生动描写了先生读书时无限陶醉的神态。
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典题例析]
例题:
品读下面语句,简析其表达效果。
1.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2.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的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三落落的,很不像样……
解析:
第1题属细节描写,几个动词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爸爸对我的严厉。
爸爸打我不是高举轻落的“假打”,而是狠心死命的“猛打”,打得我哭号,躲避……这个细节写得十分细致,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2题属环境描写,借家庭环境的“静悄悄”,夹竹桃花的“散散落落”来渲染家中“凄凉”、“冷寂”的气氛,暗示爸爸已不在人世。
参考答案:
1.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骊歌( ) 花圃( ) 叮嘱( ) 栅栏( )
懒duò( ) 肿zhàng( ) 廊yán( ) 玉zān花(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临走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2.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3.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4.我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三.填空。
1.本文选自小说《 》,作者 ,台湾作家。
2.“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 ,又指 ,还包含有 的意思。
文中关于“迟到”的回忆属于记叙中的 。
五.一本为小学生出版的刊物,发表了一位儿童文学家的系列日记,编者把它标为《儿童作家系列日记》,这个标题有否不妥,请说明理由。
六.《中学日常行为规范》中有一条:
“遇见外宾,以礼相待,。
”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骄不躁B、不恭不谦C、不卑不怯D、不卑不亢
七.湖南某报曾登载一则署名为“湘潭电工机械厂”的通告,该文最后说:
“……限你两人见报三日后来厂上班,否则作除名处理。
”画线的句子错在哪里?
该怎么改?
八.简答。
1.小说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死亡,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有暗示,你能找出其中的伏笔或暗示的语句来吗?
2.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很好的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你找出一处细节,并作简要分析。
3.从全文来看,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请举例说明。
训练二
(一)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⑴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
)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
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⑵过一会儿,妈妈进来了。
她看到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⑶“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
⑷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⑸“怎么还不起来,快起!
快起!
”
⑹“晚了!
爸!
”我硬着头皮说。
⑺“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
”
⑻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
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⑼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⑽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⑾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⑿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⒀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
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
老师说:
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
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
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
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⒁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
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⒂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
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
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
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⒃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
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⒄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
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1.请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写人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本文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爸爸?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爸爸身上的什么特点?
答:
3.你觉得文段中哪个字词句段写的好?
请用“我觉得……因为……”的句式,把你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
答:
4.你认为爸爸的教育方法对不对呢?
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第三课《丑小鸭》
[典题例析]
例题: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文字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试阐释这句话的含义)
2.他感到非常难为情。
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来写丑小鸭?
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
参考答案:
1.议论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环境怎样,只要心怀理想并不懈努力,总能实现梦想。
2.心理描写因为丑小鸭长期以来受排挤受讥笑,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一旦受到赞美却难为情了。
“一颗好心”是指美丽、善良,有着美好而执著的理想的心灵。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嫉妒( ) 挨啄( ) 讪笑( ) 沼泽( )
骇人( ) 木jī( ) 简lòu( ) jǔ丧(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
2.他在这儿躺了一夜,因为它非常疲乏和沮丧。
3.他来到一个简陋的农家小屋。
4.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的向他走来。
四.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 、 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丑小鸭》选自《 》作者是 国的 (作者名字)。
五.简答。
1.联系课文,想一想丑小鸭遭到了那些歧视和打击?
请简单归纳。
2.丑小鸭身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请用几个短语来概括。
3.学习了这篇童话之后,你得到了那些思想上的启示?
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训练二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丑小鸭(续写)
(1)这天,小鸭又想起了鸭场的同伴们。
小鸭已经在天鹅群里生活了半个月,善良的小鸭早忘了以前被虐待的情景,他多么渴望再见一见鸭场的朋友们啊!
小鸭想:
“我变得这么美丽,他们一定会为我高兴的。
”于是,他便不顾天鹅们的劝告,踏上了回家的路。
(2)小鸭经过了那个把他抱回家的种田人家,和那个有一只猫和一只母鸡的老太婆家,他们都惊奇而羡慕地看着小鸭,种田人家的那些小孩们还悄悄跑过来轻轻摸着他,小鸭高兴坏了,也用柔软的脖子拂了拂孩子们的脸,他更加相信妈妈和哥哥姐姐现在一定还会这样很喜欢自己的。
(3)在一个美丽的早晨,小鸭终于回到了向往已久的鸭场。
小鸭早就想好了,他想给大家一个惊喜,当他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伙伴们一定又欢喜又羡慕,妈妈和哥哥姐姐一定更是为他感到自豪。
小鸭想着,甜甜地笑了,仿佛天也变蓝了,花也变红了,连路边的野草也因此变得绿油油的了。
(4)然而,小鸭真是太天真了。
(5)当他出现在鸭场时,却听见大家都在议论着什么,原来,从前唯一关心小鸭的妈妈昨天去世了,天哪,这就如晴天霹雳,使得小鸭快要站不稳了。
他隔着泪水寻找着哥哥姐姐:
(6)“哥哥,姐姐。
”小鸭终于在一群大鸭子中,认出了昔日的小伙伴。
(7)“咦,这不是……”哥哥姐姐们怀疑地打量着小鸭。
(8)“是啊,我就是丑小鸭啊!
”小鸭兴奋地喊。
(9)“这……这怎么可能……”哥哥姐姐吃惊得下巴都掉了下来,随后又认真地打量了小鸭一番,这才确认眼前这只美丽的天鹅,就是从前被他们欺负的丑小鸭。
(10)天真的小鸭还转着圈,向他们展示着自己美丽的羽毛,一点没注意到哥哥姐姐的眼里露出了嫉妒的光:
(11)“别以为你披上了天鹅的外衣,就是真正的天鹅了,你生在鸭场,不过是一只丑小鸭。
大家快来,扒了它的外衣!
”
(12)这回轮到小鸭吃了一惊!
“哥哥姐姐怎么能这样?
!
”小鸭想。
(13)一刹那间,被妒忌占满头脑的鸭儿们,都争先恐后地冲了上来,他们的妒忌心使他们不能容忍以前那丑陋的小鸭,变成现在这样美丽。
他们有的拔,有的扯,挤不上前的就喊着:
“扒去他的外衣,让他变回丑小鸭。
”最后,连那些不嫉妒的鸭子,看到别的鸭子都冲上去了,也跟着喊着:
“扒去他的外衣,扒去他的外衣!
”好不容易,小鸭终于冲出了他们的包围圈,踉踉跄跄地跑回天鹅群。
(14)这群善良的天鹅们,看到小鸭凄惨的模样,都不禁流下了眼泪。
最后,一只特别疼爱小鸭的老天鹅,想出了一个办法:
“只要我们都把自己最美的那根羽毛,送给小鸭,一定就能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了。
”边说,他边带头忍痛拔下了自己最美的一根羽毛,交给了小鸭。
小鸭感动得泪流满面。
(15)接着,其他天鹅,也都照着做……最后,小鸭又有了满身美丽的羽毛,而且比以前更美了。
末了,一个来安慰他的可爱小女孩,还让妈妈为小鸭缝制了一件轻纱衣服,她看见小鸭又有了美丽的羽毛,高兴地说:
(16)“穿上这衣服,你一定会更美的!
”
(17)果然,小鸭穿上了小女孩送来的衣服,比以前更漂亮了。
大家高兴地把小鸭抛上了天空,小鸭快乐地飞了起来。
当他飞过鸭场的时候,下面的鸭子们纷纷叫了起来:
“哇!
好美的天鹅啊,你见过吗?
!
”
1.请为这篇叙写故事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2.请分析文段(9)和文段(12)中加点词的含义。
(1)哥哥姐姐为什么“吃惊的下巴都掉了下来?
”
(2)丑小鸭为什么“吃了一惊!
”?
3.作者在第(14)段里没有将善良的天鹅看到丑小鸭凄惨模样时的情态、动作、语言具体写出来,请发挥你的想象,补出有关的情境,字数在150字左右。
4.这篇续写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请简析你的理由。
第四课《诗两首》
[典题例析]
例题:
阅读下面短语,回答文后问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1.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诗中没写出“被生活欺骗”的具体内容,根据你的理解和你个人的生活经历,你觉得哪些是属于“被生活欺骗”的事?
请列举出一两件具体的事例。
参考答案:
1.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2.略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息( ) 伫立( ) 萋萋( )
诱人( ) 忧郁( )
二.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忧郁( ) 镇定( ) 怀恋( )
伫立( ) 幽寂( ) 延绵( )
三.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作者是国诗人 ,史称“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 》《 》《 》等。
2.《未选择的路》作者是 国诗人 。
四.简答。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话的含义?
2.《未选择的路》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
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3.你最喜欢这两首诗中的哪一首诗?
为什么?
六.将下面一段文字简缩到25个字内(一个标点算一个字,允许用原文外词语)。
有人向罗马教廷控告布鲁诺是“异端”,“罪状”一共有一百三十条。
在布鲁诺周围,开始布满了恶毒的监视的眼睛。
他逃亡了。
在意大利的各个城镇——土伦、热那亚、威尼斯、帕都亚——流亡了三年,这些城市也和那不勒斯一样,到处是残酷的镇压异端的机构——宗教裁判所,大学里则充满了亚里士多德的信徒。
最后,乔尔丹诺·布鲁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自己热爱的土地,越过阿尔卑斯山,逃亡到国外去。
第五课《伤仲永》
[典题例析]
例题:
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事言其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参考答案]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