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136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

《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docx

人民大学资产评估硕士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的事儿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我才感觉自己大学算是彻底毕业了。

大学四年,加上额外二战人大的半年,我的大学终于结束了。

我曾经无数次调侃自己的大学很苍白,四年半的时间,我没练出酒量,没碰过抽烟、斗地主,没谈过对象,也很少出去游玩,直到毕业的这一刻,我对天津陌生的可能只比坐火车路过天津的旅客要强上一点。

我也没拿过奖学金,没获得过任何学术方面的奖,社团活动也没能混个小领导。

等等等等。

从大多数人的角度来看,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这是事实。

好了该说但是了,我仍然认为,这几年是我迄今为止成长最快的时期。

当然我是指心理方面,虽然我现在依旧很幼稚很不成熟很傻很天真。

刚进入这所大学的时候,我被贴着本三的标签,和本一的同学在同一个校区报到,我知道将来也会在这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四年的时间。

我很自卑,父母肯定也会有这种感觉。

中午吃饭的时候,父亲跟我说了四个字叫做“不卑不亢”,我记在了本子上,当时的我必然是体会不到其深意的,我也不懂得如何才能练就这种能力。

只是记下了。

就当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学到的第一课吧。

初来乍到的自卑感我相信每一个本三的学生都有过,很多同学刚上大学的时候会立志,我也不例外。

但是,有些人守住了自己说出去的话,有些人没守住。

从高中开始,我便开始累积痛苦。

小学初中时辉煌的光环此时已经暗淡的不见踪影。

从上高中开始我便是一个差生,我一直认为自己就好比一个家道中落的没落贵族,骨子里的骄傲让我瞅着机会希望东山再起。

生活折磨着我,高考完,填志愿的时候,座位周围的同学清一色重点院校,我就像个打酱油的,没有一丁点存在感,一丁点。

那种感觉是我终生难忘的。

我愤怒,无奈,烦躁,失落,伤心,欲哭无泪,凡是负面的词语,形容当时的我,没有不恰当的。

这种痛苦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一个疤痕。

这种心里的感觉——失败感,或者说没有存在感——在我上了大学之后,仍然在继续累积。

我想改变现状,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想自己可能真的没什么学习能力,小学初中的光辉可能只是与生俱来的,而现在的我可能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完全丧失了学习能力。

我真的这样想。

既然学习方面没戏了,我就从实践方面试试吧,之前没有过实践经验,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让自己失望。

我面试进了校学生会和校社团联。

我很认真的对待,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是对我实践能力的摸底考试。

我要拿出最好的和最真实的成绩给自己看看,看看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两边的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不辞辛苦,踏实干活,不断思考,认真总结。

与此同时,有意放下学业,因为我觉得自己学习方面没戏,也懒得去碰它了。

我把大一献给了学生会和社团联,尤其是学生会。

到大一下学期,我逐渐觉醒了,我认清了如何做好一件事,哪怕这件事仅仅是去搬一张桌子——一是讲目的,二是讲流程。

这也是我在社团活动中感悟出的最宝贵的做事的经验。

这就是我上大学以来学到的第二课。

我一心扑在了学习怎么做事上,心里单纯的想,只要自己做事能力比别人都强,没有理由混不成个领导。

于是我信誓旦旦的说,这学生会主席也不过如此嘛,我当上主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呵呵。

大一的结果是悲剧的,实质性的收获,除了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之外,一丁点也没有落在我的头上。

首先,在社团工作方面,现在回过头来看,个人方面我的确不是捞政治资本的高手,客观方面我没有依靠任何背景做公关活动。

当然了,这些年走过来我也逐渐看清了自己不是从政的材料,因为骨子里我和那些高手不是一类人,我也不想变成那样。

当时的我很痛苦,但是逐渐看清事实,分析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之后,我反而释然了。

不管怎样,当时的我也通过这件事学到了第三课,那就是后来很多人跟我提过的,当下的中国社会,三分能力,七分社交。

可能还真有些道理。

我不认同也不反对,我只是发现了拉关系的重要性,也许当一个猪八戒比当一个孙悟空,在集体中,更有可能取得发展。

于是我想,宁愿自己变成一个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

人总是这样,从一个极端受到挫败后,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

在后来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时候,发现的确是这么个规律,可能人和人的思维模式在这一点上出奇的一致。

就此打住吧,不再为任何社团活动上心。

这是个红线,碰了就去死。

痛苦继续累积。

由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献给了社团活动,不只是表面的大块时间,还包括自己心里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学生会的事情,导致自己根本沉不下心来学习,甚至期末复习的两周也是这样的浮躁状态。

当时的我就好比一条失去了嗅觉的狗,每天面对一摞课本,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也不知道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及格。

也好比突然把我丢到了汪洋大海中,不知道岸在哪个方向,也不知道游多久才能看到陆地。

怎么办?

只有等死。

好吧,那就死吧。

大一下学期挂了三科,高数英语微观经济学。

大一结束了。

高中之后的第一年。

完败。

大一结束后的暑假正好涛哥高四毕业,考上了本科。

我们几兄弟去十渡玩了一圈。

爬了爬东湖港的小山,我们都爬到了山顶。

当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时,我心里的感觉是五味杂陈的,这是近几年来我记忆中唯一一次成功。

唯一一次做成了一件事情。

爬了个小山。

呵呵。

唉。

然后我去实习了一把,当了十天小工,体验了一下农民工的生活,那真是一天到晚睁不开眼的活儿,每一天,每一秒,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没有任何附加值,纯粹出卖体力的工作。

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

我下决心将来这种生活不可能与我这个人联系起来,我绝不能成为一个headcount(人头)。

回来后,经楠哥推荐,看了两本职场小说,一本《输赢》,一本《杜拉拉升职记》,精彩之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高端人才都是名校毕业。

就是这句话。

不要跟我讲什么学历不代表能力,高分低能之类的话。

联系到我这些年的悲惨境遇,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无论面前这滩浑水多么难趟,我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

我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个电脑程序植入了自己的大脑中。

从此,趟“学习”这滩浑水便成了我的锁定技。

我内心把小时候的光辉全都放下了,姿态放的很低很低,决心从一级小号练起,看看自己能练到多高级吧。

上大二了。

一个崭新的开始。

我远离了一切社团活动。

远离了所有的社交。

很多大一时熟络的朋友,从今天起刻意的不再联系。

为什么?

我要把自己置于最最寂寞的境地,让自己放空大脑,大一的生活太喧嚣了,一直往前跑,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好好回味一下。

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这些,一方面断绝一切社交,全心全意投入学习,我告诉自己,我是个笨鸟,如果不一心一意的投入,根本做不成事。

另一方面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人生,思考一下过去现在和将来。

于是从大二开始我便与雪杰正强张浩二灯等哥们搭伙上起了自习。

上课固定坐在左前方第一个位置。

自己。

与我最熟络的人变成了各科老师。

上课注意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有不会的题晚上打电话问老师。

工程力学的老师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接到我的电话,直到她都认识我了。

但很不幸的有两点。

一是有些科目(例如会计、物理等)没有坚持住,到后半学期就开始懈怠了,这让我感到我还是那个我,那个笨蛋,学习的蠢才,没有一点看上去像是好学生的素质。

不过难怪,刚开始练嘛,还是一级小号。

我变得不知是淡定还是麻木了。

二是我坚持了整个学期的课程,例如工程力学,最后仍然是考了六十多分。

分析原因,我整个学期都在踏踏实实的学,作业都认认真真的完成,最后复习阶段就提前一周复习完了,然后最后一周一眼没看,然后上考场之后就发现自己大脑一片空白,全忘了。

我认为这就是我在理工科方面的潜质。

我实在是对这个东西提不起一丁点兴趣来。

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之后,我都懒得多看它一眼。

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往文科方面靠,尽管没什么学文的基础,但相比之下我对其更有兴趣。

也可能更有悟性。

因为决定要趟这滩浑水,所以从大二开始就在继续探索自我救赎的出路。

于是我萌生了考研的念想,便去听了几场考研讲座。

人民大学来的李海洋教授声情并茂的给我们讲述着人大的美好,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名校的气魄,我很羡慕,准确的说应该是瞻仰。

站在山脚下仰望珠穆朗玛峰顶的感觉。

没什么别的想法。

大二下学期发现了教师公寓这片开阔地。

于是我果断搬出去住了。

和谭鹏一起。

自己住一个屋,很安静,也很寂寞,寂寞到辗转难眠。

那种日子持续了一年左右。

白天功课不多,每天除了上课和上自习,我就是回到教师公寓自己的小屋里,看看郎咸平的书,或者足球周刊,甚至会看一些毛选。

真的是寂寞。

没有网,也没有电脑,只有一部诺基亚手机和一部魅族MP4,浏览校内网的新鲜事和用MP4听广播就是我课余生活的全部。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人才能产生从来没有的睿智。

这一年便是我悟道的一年。

就好比王阳明在龙场驿站悟道的四年一样。

我想通了很多事。

我抛弃了我心里传统的直线排序观念,认识到了真正的自信来自于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不再自卑自己是本三的学生。

我也不再自卑自己没有获得过任何成功。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历练过程中必经之路,我所受过的苦难都是我成长的脚步,这只是我自己的路,与任何其他人都无关,别人的好坏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目的地不同,又何来的谁强谁弱?

从此不羡慕强者,也不鄙夷弱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终于体会到了父亲当年教我的那几个字“不卑不亢”。

生老病死是自然,喜怒哀乐是人的感情。

如果能看清这一点,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被事实所束缚住,而是被感情。

这世上的词语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性的,一种是评论性的。

人们往往在说话的时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于所讨论的事物陈述见解,这其中有事实性的,也有评论性的。

事实性的话语无需质疑,评论性的话语则要加以分析,他是站在什么角度看的,为什么能够得出那样的结论?

如果不站在那个角度,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想通这一点后,便少了很多烦恼,因为我发现,很多我以前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譬如在曾经在学生会的经历,自己认为自己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了,为什么会遭到质疑?

其实只有三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你真的做的有不足的地方。

那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什么好埋怨别人的。

第二,别人错怪你了。

那就不用理他了,走自己的路,与任何人无关。

做好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吧。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真正的自信从来不是靠嘴上争取到的。

公道自在人心。

第三,别人嫉妒你。

那就是别人的问题了。

自己更加不必庸人自扰。

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最清楚,并不是别人说你怎样你就是怎样的,永远相信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的看法。

别人发表评论是别人的权利,你接不接受是你的权利。

这两者一定要分的开。

通过这三点,我又解决了一系列曾经看不透的事情,也给我心里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自信的,阳光乐观的,充满正能量的思维模式。

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但是这些话是无法与人分享的,你与周围的人说这些,别人会笑话你。

从此刻开始,我逐渐由寂寞上升到了孤独的阶段。

我不再害怕寂寞,不再害怕没有朋友陪我打发无聊的时间,反而很喜欢这种独处的时光,我正好静下心来思考很多事情,感悟很多道理。

而感悟出来的道理没有人能够跟我分享,没有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听我说说这些沉甸甸的话,只能自己和自己对话。

我将这种感觉定义为孤独。

这是高于寂寞的一种境界。

我认为。

好吧,反正已经告诉自己了,走自己的路,与任何人无关。

回想当初自己做过很多事,并不是为了事情的成功,而是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同,而自己又控制不了别人的想法。

因此从这样的出发点去做事,必然导致自己的痛苦,而且你不会获得真正的自信,因为你永远会发现比你做的更加优秀的人,这种与人攀比的心理是无法让自己获得快乐和自信的。

改变思想。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做事的目的是为了事情的成功,为了成功可以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东西。

除此之外,不要在意任何外界的看法。

外界的看法不应该也不可能再左右我的思想。

从此,我变成了一个不要脸的笨蛋。

这是李松说我的,我非常开心。

我觉得非常贴切。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曾经受过的苦难,基本上都是因为自己的想不开。

但无论如何,曾经的这些痛苦感觉还是给我了一种不屈服的动力,一种想要摆脱牢笼的勇气。

就好比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所有亲人都被反动派杀害的穷光蛋,已经一无所有。

心里充满的是痛苦和愤怒。

除了革命还有什么出路?

当小工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不能在沉默中灭亡。

那么,就只能在沉默中爆发了。

此外别无选择。

这就是我的宿命,像一个电脑程序一样又一次死死的钉入了我的脑中。

我曾经一次次羡慕那些圣贤或者成功人士。

为什么人家那么有见解?

为什么人家什么都知道?

为什么人家的思想那么成熟深刻?

我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做到的,我也没接触过那样的人,无法向人家讨教。

后来我开始试探着自己去找寻自己悟道的方式。

我想,我既然是个笨鸟,一级小号,白纸一张,那无论怎么画,都是在增加。

所以我决定从一点一滴学起,一句话一句话地感悟,到时候无数个人生信条累积起来便是一个具有成熟个性的我,不同于任何一个别的人,一个在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时至今日,当我看到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中所谓的“格物致知”时,我才发现我是对的,每一个圣贤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逐渐悟道了。

开始了我冷静观察,独立思考的道路。

另外,在学习方面,我从大二开始,通过还算努力的学习,虽然没能拿到奖学金,但却找回了大一失去的那种嗅觉。

就好像电影《功夫足球》中那几位少林师兄弟在和拿锤子的那帮人比赛时找回当年的自己一样,我当时感觉自己就好像躺在干净的草地上,仰视着刺眼的阳光,周围除了微风从耳边划过就是几声蝉鸣。

整个世界只有我自己,我找回了一种久违的感觉,那就是认识自己。

我开始认识到每一科课程,我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能够考到怎么样的分数。

周围的同学总说我,你看你期末了怎么也不着急复习,你不担心吗?

我说我已经复习完了,能考70左右,不想再看了。

他们可能也不懂为什么我那么确定。

我也不懂。

但那种感觉就是那么精准。

我对自己的认识如此的清晰,我对老师出题和判卷的套路也摸的很准。

这种知己知彼的感觉以后让我受益无穷。

这便是我学到的另外一课——认识自己。

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认为,人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便是认识自己。

找到自己所站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目的地,然后想好如何走过去。

这是宏观战略层面。

再考虑每一步走的够不够精确,有没有偏离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这是微观操作层面。

我将曾经感悟出来的东西,即“做事首先讲目的,带着目的去做事,就不会跑偏”应用到了实际当中。

我开始觉醒了。

一上大三,便开始筹备考研的事。

那是9月份,我们这届同学,没有人已经开始准备的。

因为上一届学长学姐们还没有考完。

但我想我是个笨鸟,既然想飞的更高,就应该及早准备。

我决心很大,铁了心要考研,不要问我为什么。

因为这是我脑中的一个程序。

但当时对于考研,我是一头雾水,不知考研为何物。

大二听过的几场考研讲座,领了各个考研辅导机构的宣传册,被我扔在我屋里一张闲置的床上。

放的纸面上沾满了灰尘。

九月份的某一天上午,醒来的时候,无聊坐在那张床边随便翻翻那些宣传册。

发现了导航考研有一个深度保过班,后来又发现每个机构都有类似的高端辅导班。

我很有兴趣,打电话,去试听,最后决定报名海天的高端辅导班,叫做飞跃计划,一万多块钱。

我是我们这一届第一个报名的人。

其他的一些朋友,商大的,理工的,财经的,都在我后面。

我自己骗自己,认为这样就算笨鸟先飞,这样我就理所当然的能够成功了。

额外说一句,关于我的父母,一直自诩自己没什么文化,在学习上帮不到我什么,所以只能在物质上帮助我,在精神上鼓励我。

因此从上大学开始,我做的每一个决定,他们都是支持,需要钱的时候没有半句犹豫。

尽管很多次我最终投资失败,钱都打了水漂。

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父母。

在我做决定时,他们给不了我任何建议或指导,任何事都是我亲力亲为,只充当我的财务后盾和精神依靠。

他们的这种放养模式反而培养出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然这是后话。

报了考研班之后,就开始按照辅导老师布置的任务,每天背多少单词,看多少页数学课本,然后完成所有的习题。

后来我发现数学方面我跟不上了。

我数学基础实在薄弱,同时既没兴趣也没悟性。

很苦恼。

进度一再被我耽误。

当时只是渐渐的感觉到自己不适合在课堂学习,适合自学。

现在看来是因为,连同高中也是一样,这都属于标准化管理,一个老师带一个集体,老师不会细到对每一个人都因材施教。

而如果第一堂课落下了,第二堂课老师不会等你,而是继续往下进行,这样你就落下的更多,最终还是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而如果自学的话,就不会有这个问题,第一课没学会,我可以再拿出一天的时间来重新学习,而不着急往下进行。

这种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模式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高中如何努力也追不上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听了家长的话选了理科。

因为不懂得独立思考。

我从来都是一个做事很果断从不拖泥带水的人,于是我去找老师,说我不需要老师继续给我制定计划了,我要自己定计划,自己学,如果需要帮助的话我会主动联系老师,同时我也不想每周再来总部这边上课了。

因为每周末这样来来回回,光在路上就耽误三四个小时,晚上回到学校也没有力气学了,这样很没有效率,不利于我的进度。

我隐隐的看出了我这次又有点要投资失败了,一万多元可能又要打水漂了。

我心疼爸妈的钱,我也懊恼我自己为何如此无能,总是一次次的失败。

但是,转念一想,这钱如果不花,我怕我如果考不上的时候再后悔。

而此时既然情况已经到这样了,我要像经营企业一样,懂得止损。

即使白花钱也不能让它成为我的累赘,拖了我进度的后退。

我的目的是考研,所有的决定都要为了这一目的服务。

我想问题和做事总是这样,毫不犹豫。

我当时的确是挺着急的,每天给自己排出了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十一点。

除了吃饭睡午觉,就一直在自习室扎着。

当时我是和熊仔搭伙上自习。

他这厮,学习基础好,尤其效率很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居然进度还能比我快,我很不爽,非常不爽。

我总与他比进度,他连玩带学都比我快,气得我够呛。

我每天拼了老命看书,效率极低,心里积怨很深。

而且由于过于紧张,再加上总是睡眠不足,每天晚上一学习到十来点钟的时候总是头疼,头痛欲裂的感觉。

我打电话给我妈,他俩很果断的就来了学校,带我在校外附近一个小餐馆吃了顿肉。

针对我这个事儿,我爸指着桌上的啤酒瓶子说,这瓶口就这么大点,你用多大的力气往里灌也快不了。

心态放平和点。

但这句话并没帮到我。

后来我又给大大打电话寻求开导,他很忙,教育了我几句就挂电话了。

但过了两天我自己想通了。

自己总说走自己的路,与任何人无关。

怎么这个时候忘了呢?

这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我定计划,我的进度只是跟我自己比,跟前一天的自己比,我只要保证不偏离我自己的目的地,并且每一步都走的扎实了,并且进度也达到了我的预期,不就可以了吗?

这不就是我认为的成功吗?

为什么道理自己想的很明白,运用到这里就脱节了呢?

傻孩子。

我自己说自己。

于是我就这样想通了这件事。

时至今日,当我看到王阳明在他的哲学思想中那浓墨重彩的一笔“知行合一”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如此的深刻。

我进一步坚定了独立思考的信念。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考研班安排了院校分析师一对一面谈,帮助我们报志愿。

我把我的诉求对吴睿老师说了,我说我基础不好,可以说是很差。

我的优势是我考研的决心很大,敢于付出一切,但也仅此而已。

同时我不在乎考哪个专业,也不在乎专业排名,我唯一在乎的事情就是学校的名气。

从清华北大开始,往下排,一个一个的刷,但凡有一个您认为我有戏考上的,我就去考,不在乎有多大难度。

当然事先我也是自己做过准备工作的,考虑到清华北大我们专业考的数学我驾驭不了,而跨到经济类专业的话专业课我都一点不懂,让我和来自全国的经济类专业的高手们切磋的话,我还是没底的。

因此最终筛选出来的最佳结果便是人民大学的专硕,我认为这是自己力所能及并且眼界范围内的最高学府了。

吴睿老师根据我的诉求,给我提出的建议正是人民大学的专硕。

资产评估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统计硕士都可以试试。

我窃喜,因为我和老师想到一起了。

我最终选择了资产评估硕士。

这个专业2011年第一年招生,分数线不高,经济类,350分。

考试科目包括经济类联考,英语二,这些都是我喜欢的,因为英语二较英语一难度小一些,经济类联考中考的数学范围也要小一些。

这些对于我来说全都是利好消息,另外在专业课层面,财务管理是我本科学的最好的一科;宏经和微经虽然我学的不好,但也只占30%的卷面分数,并且这两科都比较容易入手,更多的是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而非计算的内容,这是我所喜欢的;最后资产评估这科老师说是本科没有的专业,大家都是零基础(我复试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这样,但已经不影响我了)。

我感觉天上像掉了一个馅饼一样,我可一定要接稳当了,千万别被它砸死。

我欣喜若狂得意忘形,赶忙给爸妈打电话通知他们我这个决定。

他们一听倒也没说什么,就说考上了肯定好呗,就怕考不上啊,人大嘛,我这样一个一级小号,行不行啊?

他们也打了个问号。

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我。

如果换做其他人,我不相信谁都能拿得出这种魄力。

实话实说,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造就了我们保守的性格,接触这样没有接触过的科目,首先就是对自己既有基础的抛弃,同时也不知道能不能取得成果。

万一不成,前功尽弃,还不如乖乖过普通人平顺的生活,走普通人平顺的道路。

另外很多人被传统思想所束缚,认为本三考研最多考个本校,基础好一点的会心气高一点,报一个211工程大学。

传统观念就好像一根绳子一样绑在这些本三学生的腰上,另一端深深的扎在土里,致使你最高也只是去打开天大南开的网页看看有没有可能考上的专业,再高的就不要想了。

我偏不这样。

另一方面,当我和姚伟明在向学长黄晓辉请教考研经验时,他如母亲般负责任的告诉我不要报人大,一定考不上,都不是够呛的事。

我相信很多人都持这种观点。

包括现在的学弟学妹,在考虑报志愿时,总会问一些我是个普通本科的学生,基础也不好,考人大有戏吗?

我的回答是,不要盲从任何人的话,每个人说出来的评论性语言,都是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的,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真相。

想探究事实的真相,只能亲自去实践。

凡事都要自己独立思考,不能盲从任何人评论性的语言。

但这并不是否定别人评论性语言的价值。

因为它也帮你了解了事物的部分真相或者是片面真相,对于你了解事物的全部真相还是有帮助作用的。

因此要客观看待,不能盲从也不能全盘否定。

等到自己捋清楚思路之后,就会豁然开朗:

原来就这么回事,这么简单,那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怎么会不可能呢?

谨记,独立思考。

其实,我这一决定也是多年积怨的爆发。

这些年来的苦痛折磨的我已经满面疮痍,我就好比跌到谷底的人,已经无法再跌了,没有任何让我担忧的。

我是如此的自由,如此的独立。

我可以任凭自己异想天开而不用担心再跌的更深。

我要爆发。

我就像一头饿到极点的狼,瞅准猎物不会有一丝犹豫。

多年的苦痛赋予我的摆脱这种困境的决心,是我眼见的世界里任何一个人都比不了的。

自己从小就梦想能考上一所名校,不然等到将来自己老了,即使再有钱,地位再高,也会遗憾年轻的时候没有为梦想拼一把。

到时候后悔可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既然现在有机会,为何不全力以赴拼上一拼?

小时候的优越感荡然无存,现在站在这里的是一个24K纯屌丝。

各方面都是。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我是个不要脸的24K纯屌丝。

我要找到当年的自己。

我要证明给自己看,我还是小时候那个灵动的,聪明的,自信的,知识丰富的,闭着眼也能考第一的,在亲朋当中被当作优秀生典范来看的我。

我也要证明给别人看,我也是曾经辉煌过并且还能继续辉煌的,而不是天生的和注定的headcount。

我要通过考上这所学校找回我久违的自信。

呵呵。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初的这些想法,仍然是有很多幼稚的地方。

我俨然是一头被苦痛折磨的奄奄一息的饿狼,早已失去了理智。

但这是很正常的阶段。

谁都避免不了。

现在看来,考研,考一所好学校,与任何人都无关,只是为了自己当初的梦想。

而考研也并不是将来获得好发展的唯一出路,不过它确实是一条好出路。

不要妄想通过考上一所名校来找回自己的自信。

如果是这样,你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自信,因为你永远会看到比你更加优秀的人,你站在他们面前仍然是失败者。

自信来源于自己与自己比较,而不是自己与别人比较。

只有你先想通了这个道理,获得了这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自信,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我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不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