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117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docx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

一、历年真题再现和时代分布

2007年(写景宋诗阅读)林景熙《溪亭》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及对“炼字”的艺术效果的理解。

2008年(咏物宋诗阅读)吕本中《木芙蓉》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范成大《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放的自然属性,都用了对比的手法。

⑵、两首诗中的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中的木芙蓉开在小池的南边,不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即便是在雨后霜前也一样开得鲜艳。

作者颇有以木芙蓉自喻之意。

后一首诗中的木芙蓉冒着微寒,在秋末孤单地开放,虽然艰辛,但它仍向霜神致意,不惧寒冷侵袭,并表明其不会像一般的花朵那样,动不动就一副衰败凋零的败象。

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修辞手法和诗歌的形象。

本题第一问属于比较鉴赏,关键是要找到它们的共同点。

在第二问中,对形象的把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推断、概括。

2009年(咏物唐诗阅读)杜甫《月》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

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以明月起兴,来表达思念之情,同一轮明月寄托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互交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维艰的忧虑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天地笼罩于清冷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思念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在月下徘徊的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明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不时地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文的“故故”相对,具有韵律美。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

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

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2010年(写景抒情宋词阅读)黄庭坚《望江东》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

又还是、秋将暮。

注释:

①阑:

阻隔、阻拦。

②直绕:

纵使。

③分付:

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寄托了深刻的离愁和相思,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

炼字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受到阻隔的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了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

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

分片赏鉴主旨。

2011年(写景宋词阅读)苏轼《减字木兰花》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⑴、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

为什么?

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初春。

黄莺初啼,微雨如酥油,滋润着大地,青草冒出嫩芽,花朵含苞待放,万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所以说初春时节最美好。

⑵、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了春天到来时天地之间的生机和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韶光短暂,劝人一醉方休。

全词表达了珍惜时光、年华易逝、美景难再、及时行乐的情感。

考查内容:

结合全词,根据描绘的意象,推断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词中描绘的早春意象,我们可以推测到:

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不要到年老时才后悔无所作为,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2年(写景叙事元诗阅读)白珽《余杭四月》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⑴、诗歌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

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动人,互为映衬,烘托出一种四月乡间清新独特的自然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的心情。

⑵、“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

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

是“天气晴朗,万物生机勃发”的意思。

四月天气乍晴,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

红色的樱桃、青色的豆子、爽口的美酒、葱绿的草甸、凫水的白鹅、暧暧的远村,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发、春意盎然的乡村春景图。

2013年(行旅词)张炎《鹧鸪天》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4分)

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思乡之情。

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苦无依。

(2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

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心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

虽然那不是家乡的柳枝,但是也让作者伤感皱眉,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通过历年的真题,我们可以看到:

除了2009年选取唐诗、2012年选取元诗外,其他年份选取的都是宋诗词。

另外根据命题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考查的重点是宋诗词,但是为了避免所选诗歌朝代单一、体裁和题材集中、猜题押题,命题者偶以唐诗间之,并有向元、明、清代取材的趋势。

因此,我们要以宋诗词为复习重点,但是也要兼顾唐、元、明、清诗歌(掌握普遍的解题规律)。

2、在七年的高考题中,写景诗词4篇,咏物诗词2篇,行旅词1篇。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多关注写景诗的答题技巧和应对的词语。

3、考查诗歌意象的有3篇,占了一半的几率。

同时,这个问题也是题目中最容易回答的部分,因此在备考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地多练习此类题目,争取在这个部分拿到满分。

4、由以上题目归纳的要点:

⑴、“炼字”考查是重点,也是难点;

⑵、结合全诗词来体会作者情感是重中之重;

⑶、答题的通用模式:

(手法)+意象(对象特征)+情感+(作用)。

⑷、唐诗要么情感激昂,要么哀时忧势;宋诗词主要表达及时行乐、悠闲自在、惜时伤春、家国破碎之感。

二、方法总论

考纲概述: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题步骤:

【第一步】、抓关键点:

(1)上看:

看诗歌题目,圈出诗眼(某一重点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

看注释题解,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

看全诗主体,找出每句诗的重点词语,特别注意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寂寞)。

诗歌的后半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这一步可以归纳为五读:

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审清题目要求,弄清答案的赋分点。

简单的小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复杂的大问题内容一般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内容附后);

(2)手法表现的内容,即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和技巧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者是抒发(表明)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哲理;

(3)所起的作用:

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上的作用:

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

上述三个方面在不同的类型题中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答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也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

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

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

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

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或: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离别类:

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子(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2、情爱类:

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3、人格类:

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品行高洁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4、悲情类:

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5、其它类:

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

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在这一类型题目中,我们要学会用一些套话来回答,例如:

1、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

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1、咏史怀古诗: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2、托物言志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3、边塞征战诗:

或表达报国立功壮志;或抒发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送别留念诗:

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6、田园山水诗(涵盖了隐逸诗):

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7、即事感怀诗: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例如2009年高考题《月夜》。

8、闺怨闺愁诗:

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我们认为今后考得几率不大,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

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或: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第五种类型:

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变式问: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

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

炼虚词:

数词,连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

注意:

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在解答炼字类的题目时,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补充】: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样一句诗。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晴景》一诗: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面描写之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都是诗眼。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还是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抑或是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都是有意境的。

比如杜甫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中的“明”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感,更妙的是“吐”字(同学们自己体会)。

下面举例分析: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王勃《郊兴》)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就将日光从叶影透出的情形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作者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来描绘,显得很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有脉脉含情绵绵不绝的意味,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诗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伤感不禁油然而生。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2)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此外,有时不用大红大紫很多种颜色,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承载到诗人的浓情: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

(3)数量词:

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比如有这么一首咏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又如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4)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呆滞为灵动等美学效果。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第六种类型:

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

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

为什么?

此种类型的解析可以参照第五种类型的阐述。

【补充】和常考意象有关的诗词:

梅花

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毛主席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资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忆秦娥李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夕阳残照,汉家陵阙。

芳草

蝶恋花【明】沈鲸

钟送黄昏鸡报晓。

昏晓相催。

世事何时了。

万古千愁人自老。

春来依旧生芳草。

忙处人多闲处少。

闲处光阴。

几个人知道。

独上小楼云杳杳。

天涯一点靑山小。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如孟浩然《留别王维》: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苏轼《蝶恋花》:

“天涯何处无芳草。

”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晏殊《玉楼春》:

“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梧桐

卜算子·缺月挂梧桐苏轼

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声声慢李清照

梧桐更兼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双调·水仙子·夜雨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杜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水龙吟宋·陈亮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忆秦娥宋·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鹧鸪天北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鹧鸪

九子坡闻鹧鸪唐·李群玉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芭蕉

唐多令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秋灯琐忆清·蒋坦

“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荫,隐蔽帘幕。

秋来风雨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之碎。

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曰:

‘是谁无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

点绛唇葛胜冲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鸿雁

戏答元珍北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阮郎归北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双鲤/尺素

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