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781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第三中学

伍春花

(一)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检测,体验成功

一、诗情词意入课来(课堂导入)

著名作家梁实秋说:

“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如猛虎;另一是女性的,如蔷薇。

”事实上,每个人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及其他两首词,共同走近英雄辛弃疾。

接着面向全员,对任务单和微视频的内容进行课始检测,以整体提问的方式检测用典的两大特点。

二、知人论世话背景(介绍作者及背景)

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辛弃疾”和“辛词”

的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简洁地向同学汇报

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悲情的时代,是一个让英雄人物既流血又流泪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还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

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背景:

人: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写此词时,66岁在京口任知府。

世:

统治阶级偏安江南,统治集团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宰相韩托胄为巩固自己的个人地位急于北伐。

写作背景:

南宋的统治集团整日花天酒地,奢侈无度,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

他们偏安江南,对金一味求和妥协

,无心收复失地。

1203年,韩侂胄掌握大权,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

于是他想到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

初到镇江,他积极做各方的准备。

可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用。

他被调离镇江。

他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首词就写于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期间。

然后以问题来导向,让学生介绍宋词婉约和豪放两派的创作风格,和辛弃疾词的特点。

(可采用星级奖励,在难度上逐渐加大,也激起生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的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整体把握,激趣释疑

三、整体把握读文本

1.(教师朗读写作背景后几句)这首词,有人评价为“辛词第一”,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思考: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此词的感情基调。

2.听录音朗读。

3.学生齐读。

4.讨论明确: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悲壮、豪放、雄浑……

四、细读文本学用典

1.读一首诗歌,在了解诗歌感情基调之后,还要思考两个问题:

“写什么”,②“怎样写”。

前一个是关于思想内容及所抒发感情的问题,后一个是关于艺术手法的问题。

只要这两个问题搞懂了,一首诗歌就基本读懂了。

针对这首词,我提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①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是如何来抒发这种思想感情的?

沈德潜说过:

“援引典故,诗家所尚”,辛词用典之丰富及自然巧妙,历代词人无出其右。

在众多喜欢用典的诗人中,辛弃疾无疑是比较突出的一位,而他的这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又可谓是用典的代表。

下面我先朗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请一位同学朗读上阕,学习典故的运用。

思考:

上阕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明确:

孙权、刘裕。

问:

作者对这两个人表达出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

赞美。

问:

请大家来找一找,分析分析,上阕中哪些语句表达出了作者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美之情的,我们还是先来说孙权吧

明确:

作者称赞孙权是“英雄”,并特意用了倒装句来进行强调,不说“无觅英雄孙仲谋处”,而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一个“觅”字,表现了作者“寻寻觅觅”,但无论如何细心,也找不到孙权的“风流功业”了。

赞美之中包含着对自己的伤感。

问: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称赞刘裕的?

(学生读相关语句)

问:

作者为什么要用“寻常”二字来形容“巷陌”?

明确:

意在强调刘裕出身贫寒。

和后来“金戈铁马”的功业进行对比。

问:

就是刘裕这样的平民百姓,到后来却“气吞万里如虎”,成就了一代霸业。

作者在这里用了“想当年”三字,注解中说“当年”乃是刘裕北伐中原之时,请同学们联系辛弃疾的生平说说,“想当年”还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想当年”既是对刘裕功业的肯定,也是对自己壮年之时驰骋战场的美好回忆,据《宋史·辛弃疾传》记载:

辛弃疾21岁时起兵抗金,大小数十战。

23岁时,也就是写此词43年之前,辛弃疾率50骑兵冲入有万金兵的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千里奔驰,投奔南宋。

他在另一首词中提到“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自己当年也是如此壮怀激烈。

而现在呢?

却是“可怜白发生”了。

同学们,这“想当年”三字既是对刘裕英雄业绩的神往,也是对自己青年时战场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包含了自己对现实的伤感啊。

“想当年”的言外之意就是“叹今吾”。

问:

作者借对一代明君孙权、刘裕这两个的赞颂,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世乏明主,报国无门。

辛词喜用典、善用典。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

中,先后使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人物典故,这些

人物除了廉颇都与词作的地点京口有关,用典虽多但却不觉得牵

强。

第三环节:

协作探究,内化延伸。

五、小组合作析典故

1.分析研究用刘义隆典。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解释:

北顾:

回头北望(追兵),败北。

②为什么会想到刘义隆这个典故?

(结合韩草率冒进的背景理解)

——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2.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

①写的是什么?

解释:

可堪:

那堪、怎堪。

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看到佛狸祠的一幕景象,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

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悲惨景象也已经忘却了。

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商女不知亡国恨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3.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朝廷无能,百姓松懈,自己一腔热血却又连遭贬谪,此时此刻站在北固亭的作者想到了谁?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人物

故事简介

关键词句

表达的情感

刘裕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刘义隆

草草、赢得

借鉴历史,委婉劝统治者不能草草行事

佛狸祠

可堪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廉颇

凭谁问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

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

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刚才咱们描绘了大脑中出现的图象好,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自己用简洁、完整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词中每个典故的内容!

老师总结:

第一个是:

孙权败曹军;

第二个是:

刘裕建政权;

第三个是:

刘义隆望敌而逃;

第四个是:

佛狸击败宋文帝;

第五个是:

老年廉颇不得重用

六.

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豪放派和婉约派词特点)

探讨一:

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那两派?

(豪放派和

婉约派。

)其代表人物是谁?

(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学生讨论解决)

探讨二: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

“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这个人回答:

“柳

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教

师总结归纳)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小结:

辛弃疾是文学高手,其词作豪放处胸胆开张,婉约处凄切迷离,正如苏轼诗中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手笔正是如此,辛弃疾总会给我们无限期待)

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

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作为一位卓立于词人之林的豪放派词风的大家,辛弃疾可讲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

他一生留下了620多首词作,其数量历代词人鲜有可比,其质量雄视古今,但他的词又绝不仅仅只有豪放一种风格,辛弃疾的婉约词亦占据相当部分,而且这些清丽闲适之词,可以让辛弃疾前后所有的婉约派词作,相形见绌。

因此,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其闲适婉约词风,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下面我们来看到这首《清平乐》:

播放幻灯片十一:

走近闲适婉约辛弃疾,教师朗读《清平乐》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请一女生读《清平乐.村居》,思考下列问题:

①作者在本词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②比较这首词与前两首词的词风。

明确:

此处的“醉”乃是“陶醉”之意,是“温柔”之醉。

不知道是谁家的老公公、老婆婆喝醉了酒,说着柔媚的南方话打趣,大儿子在锄豆,二儿子在织鸡笼,小儿子则“卧剥莲篷”,作者也被这温馨的生活场景感染了,陶醉了,表达了他的欣喜、兴奋。

从词风上来说,这首词则是婉约之作了。

明确: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这个划分是就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不是绝对的,同一作家往往既有婉约之作,又有豪放之作。

英国诗人萨松说: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原来人性兼有两面,实际上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既有猛虎,又有蔷薇,所以大丈夫有时儿女情长,弱女子有时慷慨悲歌。

有猛虎人才能在逆流中站稳脚跟,有蔷薇人世间才充满了温馨。

只有猛虎而没有蔷薇,人会变得鲁莽;只有蔷薇而没有猛虎,人会显得懦弱。

只有猛虎欣赏蔷薇,蔷薇尊重猛虎,一个人才是完整的,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七、课后作业:

现学现用析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