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568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

《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docx

012908新年度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

2020年党史故事卡每日一句

 

科教春天万众欢腾

1977年10月,中央各大媒体发布了我国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举行。

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国大地,广大青年奔走相告。

有人形容说,这一消息犹如滚滚春雷,极大地激发了每个有志青年的斗志。

思想解放历史转折

思想解放了,才不会被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所束缚,才能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就在1978年5月,一篇文章掀起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新高潮,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我国也迎来了社会发展的转折点。

敞开国门拓宽视野

在1978年全国兴起的出国考察热中,有三路由中央政府派出的人马特别引人注目,当时被人们称为对外开放的“侦察兵”。

为了准备当年年底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加大了外出访问的频率。

1978年12月,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国正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包干到户体制创新

1978年夏秋,安徽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这使得当时的安徽农民和农业生产,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然而,正是这样的挑战,给了安徽一次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的机遇,也让凤阳县小岗村的一份特殊契约,成为了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一个标志。

崭新命题中国特色

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初级阶段明晰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

它准确地界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保证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本期节目让我们重温这场理论创新背后的故事,更加全面地领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内涵。

创办特区扩大开放

从1979年开始,深圳,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特区建设。

由此,“春天的故事”在南海之滨拉开帷幕。

经济特区的创办,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的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试验,为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探路和引领推动作用。

五讲四美精神文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随着各行各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过去一些愚昧、落后的不文明现象也逐渐露出了苗头。

人们迫切要求治理社会风气,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精神文明建设被提上了日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应运而生。

雄关漫道三军会师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红军四渡赤水,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中央红军商量对策,陕甘支队先行北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

血战湘江遵义转折

1933年9月,在经历了前四次“围剿”失败之后,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没有能够粉碎敌人的“围剿”。

1934年4月,广昌失守,整个中央苏区的北大门门户洞开,国民党官兵蜂拥而入,此时中国红军的处境愈发艰难,党中央被迫转移出中央苏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

红色割据打破“围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

1931年5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为了不给红军以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又在6月组织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更大规模的“围剿”,面对国民党军的三十万大兵压境,仅有三万兵力的中国红军如何以少胜多?

古田丰碑奠定军魂

1928年底,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的带领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1929年1月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随着形势发展和革命队伍扩大,红四军队伍人员组成复杂,加之环境恶劣,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教育和培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部滋长。

中共六大低潮奋起

1928年的中国,刚刚面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规模地屠杀革命群众,全国各地笼罩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之下。

走在低潮的革命战士,急切需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复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朱毛会师组建劲旅

朱毛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央苏区的开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领导的一路起义部队,四处征战、不断转移,损失惨重。

此时,休整部队已成为最迫切的事情。

最终,朱德、陈毅决定,也将起义部队开往井冈山。

广州起义群雄四起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正式打响。

经过激战,最终起义军寡不敌众撤出了广州城。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

参加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秋收暴动开辟井冈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虽然秋收起义最初的目标是攻占湖南长沙,但随着起义过程中,敌强我弱的态势愈发显著,起义领导人毛泽东决定,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保存有生力量,逐渐壮大队伍,这一举措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南昌起义八七定向

南昌武装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反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向群众举起屠刀,随后各地反动势力也纷纷以“清党”为民,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随后在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召开八七会议,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光辉历程。

宁汉合流国共分裂

从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了全国,从1926年7月起,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北伐,连克长沙、武汉等地。

然而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一件突发事件却彻底打乱了胜利的步伐。

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决裂,开始排斥和对抗共产党,也为后来的十年内战埋下了伏笔。

北伐洪流铁军扬名

1926年7月,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全面爆发。

这是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更是中国共产党对武装革命的一次探索。

面对以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为首的军阀,共产党更是独立武装了一支精锐部队。

在北伐战争期间,这支勇猛善战、连战皆捷的革命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的胜利,同时也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国共合作风起云涌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之后,有力地促进了大革命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工人运动新的高潮。

“五卅惨案”发生后,革命群众不但没有被帝国主义的屠刀吓倒,还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更广泛的支持。

反帝反封工运高潮

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召开,其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了13个月时间。

在这一系列工人运动中,最著名的有安源路矿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国际工人阶级的声援,鼓舞了京汉铁路工人的革命斗争。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虽然遭到残酷的镇压,但却是一次伟大的成功,它和其它工人运动一道,开启中国工人运动的新篇章。

一大聚首共创大业

随着“五四运动”逐渐进入高潮,全国上下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风起云涌,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在李大钊、陈独秀等同志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各地早期的党组织相继成立,至此,成立全国集中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水到渠成。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

那么,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一大的成功召开,对中国革命前途有着怎样的影响?

五四运动神州觉醒

1919年,随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努力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下午1点左右,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大游行,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学生们火烧了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

学生的爱国行动,更是赢得了全社会民众普遍的支持。

上海工人很快发起了反帝爱国大罢工。

工人罢工后,就和学生一道展开各种爱国活动,散发宣传品、上街游行。

从5月4日北京学生运动的爆发,经过6月5日“三罢”斗争迫使6月10日曹、章、陆被免职,再到6月28日中国代表巴黎和会拒签和约,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黑手高悬国共破裂

从1926年7月起,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北伐,连克长沙、武汉等地,然而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一件突发事件却彻底打乱了胜利的步伐。

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决裂,开始排斥和对抗共产党,也为后来的十年内战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五卅惨案掀起风暴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之后,有力地促进了大革命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工人运动新的高潮。

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杀害工人顾正红的游行队伍,在行进到英国巡捕房门口后,英国帝国主义向正在游行的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

这便是举国震动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发生后,革命群众不但没有被帝国主义的屠刀吓倒,还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更广泛的支持。

国共合作共创大业

1924年1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和帮助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那么,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共合作,经历了哪些困难与挑战呢?

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国共两党有哪些重大的影响?

为什么说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崭新局面?

以弱抗强打破“围剿”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的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

对此,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接连发动了五次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到6个月内消灭红军。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积极的反“围剿”斗争,前四次都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左倾错误思想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色割据星火燎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并没有让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失去信念。

相反,他们前赴后继,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革命的火种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处。

接下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如何长久存在,以及中国革命今后的发展方向等等这些战略问题,便提上了毛泽东的案头。

此时,毛泽东等人对于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

不仅如此,党内对于革命的前途问题所持有的意见也并不统一,这些问题都大大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那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经过了哪些挫折与挑战呢?

在四面重兵的包围下,如星星之火一般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的?

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存续问题等重大革命问题,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

朱毛会师组建劲旅

朱毛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央苏区的开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领导的一路起义部队,四处征战、不断转移,损失惨重。

此时,休整部队已成为最迫切的事情。

最终,朱德、陈毅决定,也将起义部队开往井冈山。

运筹帷幄战略决战

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压在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8年初到1949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波澜壮阔,惊天动地,为世人所瞩目,但它们的指挥中心,竟然位于河北省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西柏坡。

三大战役完成了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千里跃进全线反攻

1947年7月,《小河会议》确定了解放军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拉开反攻序幕;1947年9月,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中部,取得了歼灭国民党第三军的清风店大捷,又攻下了石家庄,令华北的国民党感到了形势的危急;随后,毛泽东又领导解放军取得了一次次的战争胜利,稳定了战争局势。

1948年3月,毛泽东离开陕北进驻西柏坡,在西柏坡小小的指挥所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战争。

土地改革保家保田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战争之初,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军队实力相差悬殊。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也称《五四指示》。

《五四指示》吹起了土地改革的号角,让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五四指示》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积极性,让人民解放军获得了亿万农民的支持,使中国共产党最终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两条战线内外夹攻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中共中央原计划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或许还能恢复和谈。

但到了1947年3月,蒋介石下令进攻延安,自卫战争从此变成了解放战争。

当时面对国民党军队绝对优势的兵力,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战术方针?

找到了哪些在中央撤离延安时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孟良崮战役的实际发生地,又能找寻到哪些历史线索呢?

中原突围奋起自卫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原解放区成了蒋介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的重要障碍,也是全国解放区的前沿。

因此它便成为了国共双方都十分看重的战略枢纽。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全面内战爆发。

那么6万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是如何成功摆脱30余万国民党政府军围剿的?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

1945年8月14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一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给中国共产党争夺东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针对蒋介石这一企图,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集中主力,巩固华北、华东解放区,掩护全军,调整部署,特别是在东北的战略展开,加强中国共产党在和谈中的地位,争取实现和平。

在苏联的积极鼓励下,中共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

重庆谈判谈打结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可是在中国战场上,战斗非但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更加激烈。

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会聚七大确立指针

1945年4月23日,大家期盼了很久的中共七大终于在延安开幕了,从1928年的中共六大到1945年的中共七大,中间间隔了整整17年的时间,而中共七大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生产运动渡过难关

1941年,在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下,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面临极为严重的困难。

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胜利的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不仅为支持敌后长期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工作干部。

使他们不仅会进行革命战争,也学会了发展生产。

延安整风鼎力自强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党组织也几乎损失殆尽。

毛泽东逐渐认识到,必须在全党范围开展一次整风运动,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通过整风运动,提高了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抗联苦斗华南坚守

东北抗联的产生、发展和斗争历程,是一部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史诗。

东北抗联在敌强我弱、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周旋苦斗,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从1931年局部抗战开始到1945年全面抗战胜利,苦苦坚守了十四年。

在华南地区,有三支抗日武装力量,东江纵队、珠江纵队和琼崖纵队,共同坚持了华南的抗日战争,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百团大战破袭歼敌

针对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到12月5日,在三个半月中,八路军集中了大部分主力,发动了对日军交通线的破袭战,由于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兵力约27万人,因此被称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以重点破坏正太铁路为主要任务,共经过20天的战斗。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与日军军事力量的差距,不仅在于军队人数的多寡,更重要的是武器装备的巨大悬殊。

敌进我进敌后抗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以星火燎原之势开辟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本期节目将为您讲述游击战中的敌后抗战。

红军改编首战平型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主动请缨,积极抗日。

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值此国仇家恨之际,中国共产党发表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并主动请缨,积极抗日。

那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如何走上抗日前线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西安事变石破天惊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瓦窑决策联合抗日

1935年,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

这一年的一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重大转折。

这一年年底的12月,在陕北的一个普通窑洞里,一次决定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会议正在紧张进行,就是在这次会议之后,中国的革命开始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名族战争的历史性转变,这次会议就是著名的瓦窑堡会议。

那么瓦窑堡会议是在什么形势下召开的,联合抗日的政治策略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反帝反封工运高潮

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召开,其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了13个月时间。

在这一系列工人运动中,最著名的有安源路矿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国际工人阶级的声援,鼓舞了京汉铁路工人的革命斗争。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虽然遭到残酷的镇压,但却是一次伟大的成功,它和其它工人运动一道,开启中国工人运动的新篇章。

一大首聚开天辟地

1921年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一大会址就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书城与其弟李汉俊的寓所。

一共有15位出席者。

会议原定由陈独秀主持,由于他在广州公务繁忙未能出席会议,大会临时推选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周佛海担任记录。

7月24日,大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7月27日、28日、29日,大会举行第三、四、五次会议。

会议集中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7月30日晚上,按原先计划,代表们仍聚集在李公馆举行第六次会议。

准备在这次会上通过《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宣告中共一大闭幕。

但就在此时,有密探闯入,使得会议临时中断。

随后,部分代表们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了最后的会议决议。

至此,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闭幕。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期望和人民解放的重托,在灾难深重的中国正式诞生了。

酝酿建党各地响应

1919年6月9日,“五四运动”进入高潮阶段,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传单,提出包括取消北京政府丧权辱国的对日签约;免除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官职等五项要求。

11日晚,他约好李大钊、高一涵去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传单。

不料,一到那里就被暗探跟踪,在屋顶花园撒传单时当即被警察拘捕。

北京政府原本以为逮捕了陈独秀,便可以遏制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便可以压抑风起云涌的反帝爱国运动。

北京当局本意是想控制陈独秀,却想不到适得其反,逼出了陈独秀到上海的秘密旅程,成就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

首译宣言传播真理

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但是,多数人却并不知道,它的第一个中译本是在浙江一个小山村里诞生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正处在时局大动荡和思想大解放的状态,各种新思潮来势汹涌,冲开了传统的思想禁锢,围绕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那几年里知识界先后发生了三次论争。

通过三次论争,马克思主义理论脱颖而出,成为新思潮中的主流。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论争中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逐步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唤醒民众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努力最终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下午1点左右,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大游行,正式拉开帷幕。

学生们火烧了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

学生的爱国行动,更是赢得了全社会民众普遍的支持。

上海工人很快发起了反帝爱国大罢工。

工人罢工后,就和学生一道展开各种爱国活动,散发宣传品、上街游行。

从5月4日北京学生运动的爆发,经过6月5日“三罢”斗争迫使6月10日曹、章、陆被免职,再到6月28日中国代表巴黎和会拒签和约,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