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467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docx

《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docx

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推进广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摘要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

如何推进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大任务。

文章分析了近几年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并对其存在问题加以客观评判,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快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广西是农业大省,乡村居民占全区总人口比重的65%。

如何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也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一项重大任务。

本文对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加以分析,并对如何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一、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广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实施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设施明显改善

  自“十五”计划以来,广西各级、各部门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立足改变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实施并建成了一大批农业灌溉、人畜饮水、乡村公路等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用电、用水、交通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

以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等为主要标志的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十五”期间累计解决农村人困难353万人,农村安全饮用水达标率%,自来水普及率%;农村交通和农村通电明显改善,“十五”期末全区%的行政村已通公路,%的建制村通客运汽车,%行政村通电,%的农户用上电,%行政村通电话。

新建农村沼气池115万座,使农村沼气池保有量达到万座。

%的入户率远高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优化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广西加强水利建设,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力度。

2006~2007年,广西拟实施7372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复、改造项目,工程计划投入亿元。

通过以上措施使广西的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到2006年底,全区农村有效灌溉面积近152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5千公顷(见表1)。

2006年有效灌溉面积在1995年的基础上增长个百分点,节水灌溉面积更是提高了42%。

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三)农村文体等公共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近年广西加大了农村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兴建了一批校舍,消除了一批中小学危房,各地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如2005年全区大力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工程,完成工程土建项目1385项,覆盖市、县(区)95个;投资亿元建设校舍面积万平方米;受益学校1181所、学生25万人。

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例,全区在整合县域内分散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县级职业教育中心,2006年20个自治区立项建设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招生总数20003人,比2004年增长131%。

在校生达37416人,比2004年增长84%,培训人数总数达78105人,比2004年增长85%。

但是总体来看,广西农村教育尚待加强,由于受教育资源短缺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程度低。

  在文化、卫生方面投入加大,建立改善广播电视网、卫生所和购买医疗器械等设施,使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就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2005年实施新一轮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年投入亿元,帮助50户以上的万个自然村开通广播电视,2425个广播电视返盲村重新开通了广播电视;2006年全区29个县368个乡镇卫生院和15个县医院纳入国债项目,建设面积40,38万平方米,中央和自治区投资20,200万元;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4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覆盖全区农业人口1809万多人,参合农民万人,参合率%,社会福利保险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四)贫困及民族县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由于历史原因,我区一些革命老区、贫困及民族地区交通、教育、通信、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一状况,广西对这些地区实行资金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继胜利实施革命老区、边境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百色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2007年又开展了都安等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计划用两年时间,共投入亿元用于五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石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五县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

预计到2007年底,将实现所有民族乡通油路;2008年底,全区将可实现乡乡通油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整体仍较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

  虽然近几年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已有较大改观,但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许多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

配套不全,致使一部分设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或者是使用效率不高。

水电、医疗、交通、文化等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城镇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如在交通方面,截至2005年底,广西还有4个县未通二级路,247个乡未通油路,1262个行政村未通公路。

549个行政村不通汽车,一些县与县之间、县与乡之间公路还有断头路;农村人饮标准还很低,自来水普及率仅约30%,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人均投入少,工程仅满足解决吃水困难,供水可靠性和用水安全性上远未达标,一些地区水质问题突出,高氟水、污染水等问题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用电方面,广西农村人均用电量仅为全区人均用电量的%,甚至还有相当部分“无电人口”;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也明显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未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筹资水平较低,保障水平有限,难以为农民提供更加有效的大病医疗保障;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火安全条件差。

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据统计,全区还有43个县没有公安消防队,90%以上的村庄缺乏消防水源、没有配备基本消防器材设施,近几年农村火灾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区总数的60%以上。

  

(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财政支农力度不够

  农村基础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体现在投费主体的单一,没有很好地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基础建设,主要依赖于财政资金。

但由于地方财力的限制,长期以来地方财政对农村及农业支持力度不够。

农村投资供求矛盾突出。

首先从地方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出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

虽然地方财政性支农支出的绝对量从1995年的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亿元,但实际上财政用于支农的比例在整体上却呈现下滑的趋势(见图1)。

其次,如果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看作是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一个参考,2007年广西该比例仅为%,明显偏低。

财政对农村和农业支出比例过低,必然导致广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匿乏或不足。

  

  (三)供需不能有效衔接

  供需双方沟通不到位,导致供需不能有效对接。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决策机制是“自上而下”型的,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的意愿较少得到表达,加之农户分散经营利益的多元化趋向和对政府官员考核升迁的利益驱动,导致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上出现了重短期轻长期、重新建轻维护、重“硬”公共物品轻“软”公共物品、重表面轻实效的“四重四轻”现象。

农民急需的基础建设项目往往不能及时优先实施。

  (四)市场经营力度欠缺

  广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设施的实物管理,对已有的设施没有形成资产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基本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消费,致使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广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先行意识,科学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最需要的建设项目人手,条件成熟时再逐步上其他项目,以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减少资金的低效使用。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政府的主导是保障其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适当的财政投入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

要按照中央要求,将财政性建设资金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调整政府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各级政府要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农村,把掌握着的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

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都要向农村倾斜。

体现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意图,逐步形成广西新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形成多元化供给格局

  加快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关键是要积极开辟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措施,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其出力和集资来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

除财政划拨专款之外,还可通过设立农村基础建设彩票、发行农村公益建设债券等渠道多方拓展资金来源,将其作为农村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专款专用,加强管理。

三是通过产权界定、签订特许经营权、税收减免、重大灾害补偿等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四)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需求表达机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决策应当建立在农民自身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改变目前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自上而上”的供给模式,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时,为反映农民的真实偏好,应采取“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决策方式(全国性和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项目除外)。

可采取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吸纳农民的意见。

从中发现农民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对其优先供给,避免脱离群众需求和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