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231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

《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发展困境.docx

社会工作发展困境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学院:

文法学院

班级:

2010级社会工作

******

学号:

************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以应用为主的专门学科。

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类服务与福利保障,帮助困难者、不幸者恢复生活能力和信心,调整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宗旨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的目标从抽象的意义讲,是提高人的社会功能,协调、平衡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个人群体认识、解决、减少由于人与环境的潜在不平衡,提供预防措施,使之归于平衡。

【关键词】社会工作;发展困境;对策

社会工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社会问题可供选择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其实质是围绕社会工作本土化而展开的。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必须注重发展策略的选择。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理念已经传入我国,但是知道八十年代中期在民政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社会工作的发展才重新提上了日程。

这以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为标志。

进入九十年代社会工作的发展更是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据统计到2003年全国已有超过一百所高校设置社会工作专业,估计这一数字还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历史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建筑的存在,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现实,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最大现实。

在西方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都是与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的。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社会现实、社会问题挑战的回应。

实际上,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与发展也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正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开始“解冻”的时期。

随着政企、企社分开等改革的深入,部分社会空间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腾出;在社会转型和体制的转轨时期,大量的社会问题开始涌现,这些问题原来是由一些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一些群众组织,如工会、青年团、妇联等团体来化解的。

但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原有体制安排是无法解决新的社会问题,于是社会工作被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和工具得以登堂入室。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大地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

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宣传、提倡与初创阶段。

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

198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开始起步、恢复,与其同时民政等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二、我国社会工作的现状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偿社会变迁损失、修正市场失败、追求社会公平和改善人类福利的重要社会机制与制度安排,也是资本主义谋求社会控制的重要社会机制,其基本功能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类需要。

这意味着社会工作拥有跨越社会制度、民族国家和文化价值的普遍适用性,意味着社会工作同样适用社会主义国家,因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需要,是普世性人性的主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史无前例和翻天覆地的结构转型期,社会转型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冲击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同时社会问题丛生,社会失范现象比比皆是,越轨行为屡见不鲜,社会整合、社会秩序、社会管理成为头等重要大事,这些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也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人生活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迈向小康,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需要内容与层次发生结构变化。

在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处境下,全球化福利处又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增加了新动因。

中国如何与国际社会工作通则接轨,如何与国际社会工作界交流合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在消除贫困、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弱势群体基本需要,在追求平等、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在国内已初具规模,在有些地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他们的探索和发展为全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1.社会工作认识的多元化

社会工作的发展程度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完善程度紧密相连,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即使同一国家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工作内涵的把握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据联合国1947年对33个国家社会工作的教育情况的统计显示:

33个国家就有33种社会工作的定义,这一点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工作协会主席ELISENVALL的认同。

在我国对社会工作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王思斌教授把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指的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福利性、社会性和无报酬的工作,这些工作常常无特定的内容和范围,大体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状态相关;第二种是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是由政府工作单位帮助人们解决各种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并管理社会的活动,这一理解一般适用于政府、准政府部门及委托机构服务和管理其成员的活动;第三种理解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他是在对国际社会工作专业化认同的基础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有的学者专家从专业的概念和专业的属性角度,根据连续理论考察了我国社会工作的诸多方面“如职业性、服务机构、知识、价值、服务市场等,认定我国社会工作仍处于非专业——专业这一连续谱的某一状态,并称之为‘准社会工作’。

从目前的情况而言,对社会工作的的第三种理解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政府部门对这一理解尚存疑义。

社会工作的理解

所占比例

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25%

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35%

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45%

2.我国的社会工作实务

根据人们对社会工作的多元化认识,王思斌教授从实践的角度,把我国的社会工作实践分为三大类四小类即:

普通社会工作、政府机关和群团体组织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社会工作。

其中普通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作为社会活动的社会工作和单位本职工作之外的社会工作,前者主要有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在社会上从事的无报酬的服务和专业化的活动,后者主要包括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内坚韧的党委、工会、妇联、青年等方面的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主要由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通过政府部门单位的行政推动的向有困难的成员提供的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是在专业精神指导下运用专业方法助人的活动,目前在国内主要表现为各种心理咨询、电话热线等活动。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实践绝大多数可以归为前两类,它们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而专业的社会工作仍处于一种边缘性的辅助地位。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对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解的多元化及各种社会工作实践并存的局面会长期存在。

但不可否认的是,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已经被大多学者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方向和实现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将是今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长期任务。

3.现阶段社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方面,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理解与社会理解充满歧义,专业形象卑微低下,专业教育呈超常态发展,但是毕业生缺乏清晰的就业市场,专业地位无从谈起,社会工作“理所当然作为”与可预期的兴旺局面并未出现,形成社会需要与社会工作发展本身严重分离的奇特现象。

第二方面,社会福利组织员工年龄老化、知识陈旧、专业化水平低下,迫切需要大批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而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客观上难以进入福利机构,主观上不愿进入福利机构,形成了福利机构的社会需求与社会工作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

第三方面,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仍处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的社会工作机制,几乎大部分应当由社会承担的职能和责任都由政府或“准政府”机构包办,而企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仍然以内部利益为主要取向,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仍然“办社会”,大量事业单位更是自成一体“事业办社会”,导致大量社会福利资源滞留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内部,社会福利机构缺乏走狗的资源现状——福利资源短缺、福利资源的单位占有、福利资源的行政配置。

第四方面,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同旧体制、旧观念及旧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专业社会工作水平的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工作带来的挑战;缺乏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专业教材专业师资缺乏;理论建设滞后,经验不足,庞大的社会工作体系还没有建立,等等。

三、我国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

现代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不可避免烙有西方文化和制度的印记,我国社会工作自重建以来就面临着社会工作的的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的艰难选择,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其实质就是围绕如何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而展开的。

1.理论与实践的背离

西方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以广泛吸收心理学、社会学、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成果和理论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之上社会工作实践逐渐形成了心理分析学理论、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从而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的社会工作内容:

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

西方的社会工作具除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外,还具有明显的实践倾向,社会工作在西方是作为实践性的社会工作而存在的。

从早期的带有恩赐性和侮辱性的剩余福利到进入制度的领域;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到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取向的,从某种意义上路来说,社会工作的实践性正是为实现其目的——照顾、治疗、改变,只有这样社会工作才能体现出其助人自助的宗旨。

理论和实践的交融促使西方社会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反观我国的社会工作,它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职业,而真正的社会工作实践者更是寥寥无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尚处在不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更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挑战,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整合所面临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团体的发展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方面的成绩已开始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关注,但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与信任感的建立,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已发生的巨大社会变迁与未来新世纪的变革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无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践经验来看都显得相当薄弱。

这就要求我们在照搬和挪用西方社会工作诸理论时要注意社会工作理论的创新和本土化,更要注意总结和发掘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和经验积累。

这正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所

2.实际社会工作职业的缺乏。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领域虽然很广阔,但主要是基层行政干部,如民政,街道社区各种福利机构,工青妇等。

由于行政机构改革,人员精简,这些部门很少引进专业的社工人员。

缺乏对口的就业岗位,已有的就业岗位也没有相关的职称序列和职业保障制度。

这种“有专业无职业”、“有岗位无职业序列”的状况,极大地刺伤了社工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壮大。

实际上,社工的就业范围不仅在民政系统,其它领域如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司法机关也需要社工的介入。

近两年,高校系统专业社工专业蓬勃发展,不断有学校新开设社工专业。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职业问题,无疑会造成人才浪费,用非所学,从而制约社工教育及社工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可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的机构

Frequency

Percent

福利院

40

18.9%

养老院

37

17.5%

救助站

37

17.5%

社工站

33

15.6%

城市社区

27

12.7%

民政局

24

11.3%

企业

8

3.8%

共青团、妇联

4

1.9%

农村社区

2

0.9%

总计

212

100%

同时,还要对现有社工职业进行专业化改造。

即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引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实地考察和系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亲身观察他们的具体作法,并吸收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

3.社会工作教育的使命

西方规范的社会工作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两年制硕士学位教育,到六十年代公立大学逐步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从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的特点:

第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同社会问题的出现紧密相关。

从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恐慌到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之下的大量社会问题—性解放、吸毒、酗酒、犯罪、失业、离婚等的突显,社会工作始终是作为一种应急机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存在;第二,社会工作教育始终是以实践为取向的。

根据国际社会工作联合会的规定:

所有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完成800小时的野外实习,许多的研究生教育也是按照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服务)领域来制定学习计划的,然后才能进入正规的学习;第三,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教育包括知识教育、价值教育和技能教育三大内容,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作知识、价值和技能统一并结合的过程;第四,社会工作教育同社会福利制度紧密相连。

不少社会工作教育机构以社会福利学院命名,大部分学校都开设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导论课程,而且连最高的博士学位也要以社会福利来界定,这都表明了社会工作(教育)同福利制度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

目前在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困难,如师资力量不足且分散,远滞后于迅速发展的社会工作教育的需求,势必会影响社会工作教育的质量;教育层次不高—绝大多数都是学士教育而高学历高层次教育不足,再加上适应的教材不多,课程设置不规范、研究阵地缺乏等困难,限制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而制度保障的缺乏使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长期处于一种无序和盲目扩张的地位。

西方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路径给

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社会工作教育在实现自身本土化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在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中的历史任务。

4.政府扶持不够,科研实务脱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目前,各级政府对社会工作是一项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重要的公共职能之一,是政府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局限,在这方面借鉴香港的经验是非常有益的。

香港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财政资助是香港社会工作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香港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社会工作法规和条例等方面负有宏观管理与指导的责任。

在经济上,对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大力资助。

1998年受政府财政资助的非政府机构有182个,下属实务单位有2872个,承担着香港80%左右服务工作。

目前我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社会工作也需要政府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5.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

当前“社工”一词频频出现在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中。

而在大众化的传媒如:

报纸、杂志、电视上却沓无踪迹。

宣传力度不够有各种因素。

一是有的大众传媒不了解不重视。

二是由于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方式、机构的多模式化。

在我国于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福利工作由多个部门和群众团体分别承担,这些部门有民政、劳动、人事等,群众团体有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居委会。

他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各自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而不是以统一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面目出现,也没有运用统一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而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尚未形成,都使得以社工名义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活动很少出现,无法吸引媒体的关注。

这些都影响社会工作的宣传。

三是一些理论工作者因各原因不愿意写通俗的读物。

概言之,社会工作要在中国发展起来,要被社会认可接受,必须做好社会工作的普及和宣传工作,使高深的学术思想变为大众的日常观念。

四、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路径

1、根据现有社会工作实践,结合国际社会工作现状,范围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教育、社会改造、社会调解、社会服务、社会行政和社会管理领域;

2、社会工作时间包括社会救济、福利保障、民主改革与精神文明、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解决社会问题;

3、社会工作服务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和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的工作;

4、社会工作领域包括调查咨询、民政工作、社会救助工作、社会福利工作、社会服务工作、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组织工作、社会保护与社会保险工作、街道居民工作、违规与犯罪者的改造和挽救工作等等;

总之,中国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不断增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工作集中在城乡社区组织工作,而且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范围逐渐同欧美社会福利、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的趋势日益明显。

中外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表明,社会工作完全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特别是在现阶段社会结构转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

社会工作是以满足人类基本需要为核心目标的主人专业,主要工作处境是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是专业与学科、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中国社会对社会工作概念的社会建构存在多种不同取向,直接影响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目前社会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劳动、民政、工青妇和民间福利组织之中,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广泛,政府主导的非专业化社会工作实践及其转型过渡是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基本特色。

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民主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多元主义都迫切需要社会工作,在全球化福利环境与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应采取“社会工作服务先导,社会工作教育机构积极回应”的新发展战略,通过城乡社区发展、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缓解贫困、老年人服务以及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实现社会工作模式的战略转变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沛.关于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社会学月刊,2003(3).

[2]王思斌.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1997(4).

[4]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

(2).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尹宝华.试析中国社会工作的准专业特征[J].学术论坛,2001(4).

[7]夏学銮.社会工作的三维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0

(1).

[8]李弘毅.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体系的国际比较,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南京,2002.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有关社会工作困境与对策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你好!

我是安阳工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大二的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增多与人民需求的多样性特征越来越显著,社会工作的发展迎来新机遇。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答案也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所有问题;本问卷的题目除了注明是多选题之外,都是单选题。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文化程度()

A本科B本科以上

3.您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A非常了解B基本了解C一点点

4.您身边有人从事这份工作吗()

A有很多B有一部分C很少D没有

5.您认为社会工作发展缓慢的因素()多选

A工资低B政府政策不好,没有积极引导C宣传力度不够D专业社工太少

6.您认为社工需要哪些素质()多选

A奉献精神B专业素养C社会责任感D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E良好的心理素质

7.您认为社工的月薪应该多少()

A1000~2000B2000~3000C3000~4000D4000以上

8.如果您的亲人或朋友选择社工您的态度()

A非常支持B支持C无所谓D不支持

9.您觉得社会工作是否得到社会普遍尊重()

A是B不是C不清楚

10.您对目前社会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1.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0—30C30以上

12.您的政治面貌()

A共青团员B中共党员C民主党派

13.您从事社会工作的原因()

A专业对口B谋生需要C感兴趣D其他

14.您的岗位是否有明确的职位说明书()

A有B没有C不清楚

15.您认为自己有晋升的机会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

16.您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多选

A工作经验不足B专业水平不够C管理不科学D其他

17.拓展职业领域设置相应社工岗位,是目前一项紧迫工作()

A非常同意B同意C一般D基本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

18.你打算继续从事社工多长时间()

A一年以下B一至三年C三至五年D五年以上

19.您是否有想过转行()

A没想过B想过但是考虑后决定留下

C已经有打算,但没找到合适工作D马上转行

20.假如您不再从事社工,您的首选去向是()

A公务员B考研C考博D出国E创业F其他

21.您如何看待当初选择社工()

A不后悔B不好说C后悔

22.您对未来的看法()

A比较悲观B非常悲观C不好说D比较乐观E非常乐观

23.亲您根据自身的经历对社工发展提出宝贵经验和建议。

 

24.您认为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

 

谢谢您的宝贵时间,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