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138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docx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课题

研究结题报告

依据温教字【2012】104号文件的精神,为了规范统一小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我县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发挥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按照文件要求,于2012年4月,我校信息技术备课组承担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学校领导严密计划、组织和培训指导下,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逐步开展研究,积极实验,大胆探索。

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

”这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将预示着教育将迈上信息化之路。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提高我县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此次“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的课题研究。

2、在硬件设备不足,班级庞大,师资力量不足,课堂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实效,提高课程改革质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为我校课题研究题目。

“人多力量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这个课题研究,归纳总结,不断实践创新,研究出一个有效的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方案,营造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和谐的信息课堂,为学生在往后的信息技术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向。

随着多媒体的运用与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创造性能力的工具。

信息技术现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综合性指标。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之一。

信息科技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是最新科学前沿的课程,定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自主地使用信息处理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获取、整理、加工。

任何一门课的第一节课,特别是信息技术这类实践性很强的课,对于学生来说,充满期待、好奇,会在未上课之前进行一番揣测;但对于老师来说则不一定有这种感受,特别是上了多年课程的老教师,又上重复的老课,也许就少了这份期待与好奇。

因此,我们不难想象,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差异,导致教与学之间沟通的隔合。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带着与学生一样的期待与好奇,上好第一堂课,是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重要的第一步!

 

态度决定一切!

在教学的一开始,学生的态度受教师态度的影响和感染,教师应当对整个教学过程能有所控制与把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包括人生目标、职业目标与课程目标,集中实现的是课程目标,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的人生目标与职业目标去不断的强化与引导,才能始终保持这种良好的教学状态。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受到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但由于教师是施课的主体,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态度应当是主动的、积极的,乐观向上、富有激情!

我们积极响应温教字【2012】104号文件的精神,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目前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依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确定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的上课内容、上课地点以及如何开展这堂课。

通过实地调研、参考文献、调查问卷,不断实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构建一个实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把握我校学生特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1、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良好校园氛围。

2、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通过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得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较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内容、方法、策略和原则

(一)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

(4月20—4月30)准备阶段,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填写立项申请及课题实施方案。

主要内容:

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填写立项申请及课题实施方案。

由陈校长、牛主任指导,确定研究方向及课题实施方案。

1、4月份制定问卷调查,并写出书面的调查分析及总结。

2、5月份完成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上课,完成课堂实录,并写出书面总结及反思,完成课堂录像,并刻录光盘。

3、6月份整理材料,撰写论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第二阶段:

(5月2—5月15)实施阶段,统计分析各客观现状,细化各研究过程。

1、陈校长指导安排有关上课事宜。

2、研究上课思路及设计。

3、安排课堂实录的相关工作。

4、上课、听课、提出指导意见,完成课堂实录。

第三阶段:

(5月16—6月3)总结性阶段,拟写论文。

对前几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指导安排论文的撰写。

第四阶段:

(6月4—6月10)结题报告阶段。

对这一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及效果评价,书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过去的文盲是不识字;未来的文盲是不会使用电脑。

这是个

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电脑知识势在必行。

2、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的上课地点。

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都很喜欢玩电脑,特别爱打游戏与上网聊QQ。

经过漫长的寒暑假,在经济的制约下,在父母严格的控制下,他们可能很少玩电脑,所以,大部分同学都特别渴望回到信息技术课堂,与游戏、网友见面,与鼠标握手。

在这种情况下,开学的第一堂课如果我们在网络教室上课,不管我们讲什么,大部分同学肯定心不在焉、置若罔闻。

诚然,信息技术课不纳入考试,但它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并且在上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有很多事项值得我们强调。

鉴于此,信息技术课的第一堂课我们觉得不应该在网络教室上,而应该在本班级的教室上。

3、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的上课内容。

对于小学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同学来说,开学第一堂课应该是常规教育课,在信息技术课的第一堂课上,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应该向学生讲关于这个课的要求、学习目标、内容分析以及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重点是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

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学生,我觉得每一学期开学第一堂课,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更正性教育及鼓励性教育。

4、信息技术第一堂课如何上。

首先讲解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发

现、分析、总结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如:

自动取款机、网上购票等。

其次引出信息技术课的课型—理论课+实践课。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信息技术实践课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延伸,没有理论知识支持的实践,注定是无根之木。

再次讲解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从课前要求预备铃响,进入机房,对号入座,不得无故迟到、旷课;课中要求遵守机房规章制度(禁止乱换座位、禁止破坏公物、禁止带优盘、禁止带食物),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断创新;课后要求整理位置,文明有序离开机房,值日生留下检查卫生及电脑情况。

最后讲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设置,课前预留5分钟复习旧知,10分钟讲授新课,25分钟自主掌握,完成课堂任务,交流学习。

(三)研究的方法

1、调研法

实地调研是相对于案头调研而言的,是对在实地进行调研活动的统称。

2、文献法

通过文献法广泛搜集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情报资料,以及各学科教学改革方面的情报,一方面防止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别人的研究方法和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各学科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结合点。

3、调查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到教师、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接受、合作的态度以及教学效果的测量,所以必须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试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

4、实践法

通过课堂实录,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不断创新。

(四)研究的策略

1、发现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我校硬件设备欠缺,班级庞大;其次是信息技术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都很喜欢玩电脑,特别爱打游戏与上网聊QQ。

经过漫长的寒暑假,在经济的制约下,在父母严格的控制下,他们可能很少玩电脑,所以,大部分同学都特别渴望回到信息技术课堂,与游戏、网友见面,与鼠标握手。

种种原因,迫使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探索研究一个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大限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开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为以后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精心设计,制订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向明确后,开始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小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

研究方案必须包含三项内容:

一是要研究什么即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是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是实施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将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方案。

二是怎样研究?

即研究过程的设计。

包括研究的工作步骤、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研究的方法等。

三是预计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还是论文等。

课题研究组成员需认真讨论,共同制定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

3、积极参与,开展探究活动

研究过程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困难,致使探究活动不能持久或顺利完成。

因此,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题组成员彼此鼓励,相互交流协作,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认真负责完成自己的活动,积极配合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小课题研究的每一个探究活动,小课题的顺利结题做好充分准备。

4、总结归纳,开展实践验证

课题总结完成后,课题组成员交流讨论,把本次课题研究的成果纳入课堂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更加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五)研究的原则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探究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创新,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目的性原则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的研究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志向,不要盲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核心是解决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

不要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只重直观和形象而忽视了理解和抽象。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要鼓励学生注意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引导学生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主体性原则

这是现代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选择合作伙伴,自觉主动协作和探究学习内容,而不是被动得接受知识。

3.适用性原则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往往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情境,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就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

尤其对信息技术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更应以“适用”为准则,不过分追求“高精尖”。

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学习、借鉴和试用其他适用的课件和素材,并与自己已有的资源相整合,以便设计出符合自己本校实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平台,使师生在其中更好的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五、研究的成效

(一)物化性成果

1、撰写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的论文。

2、撰写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第一堂课”结题报告》。

(二)经验性成果

1、积累了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研究成果的经验和方法。

2、提高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3、对小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增强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2、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

3、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六、结果分析与结论

(一)结果分析

我们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所建立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体现了理论构想中“整合”教学的基本特征,且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操作性,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及教学要求而形成了学科教学子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修正、完善,既保持了学科特点,又与三个“整合”模式达到了统一。

其基本做法在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析如下:

1、从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归纳总结,以我们的生活说明信息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课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共同发展,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将极大的解放学生的思想,为实现有效学习做好了前提准备。

2、从学生课堂表现分析。

课程的改革使学生从以往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学习。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这种改变使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也给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空间。

每个同学从自身出发,提出信息技术课堂要求,并说明理由,大家一起交流信息,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3、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信息技术第一堂课重在常规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了解其重要性及必要性。

学生清楚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上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以后的信息技术课充满了信心和期盼。

(二)结论

常言道:

“万事情开头难”,又有常言道: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要想干好一件事情,良好的开端是多么重要,又可见要开好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信息技术课的第一堂课不应该在网络教室上,而应该在本班级的教室上。

开学的第一堂课如果我们在网络教室上课,不管我们讲什么,大部分同学肯定心不在焉、置若罔闻。

诚然,信息技术课不纳入考试,但它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2、信息技术课的第一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最好是常规教育,包括信息技术课堂要求、学习目标、内容以及其重要性、必要性,重点是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或对学生进行更正性教育及鼓励性教育。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于第一次做课题研究,经验、时间、精力有限,还存在以下问题:

1、因自身经验不足,问卷调查还不能全面反映实际问题,说服力不够强,不能完整的调查出真实情况。

2、由于教学工作忙,学校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课题研究组人员太少,以至于不能集思广益,找到更加合适的方案。

3、由于对收集整理的理论理解的不够深刻,我个人运用所学到的理论方法,自己设计的整合方案思想,主要是采用或改编了收集到的现成教学案例。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改进措施,为下一次的课题研究积累经验。

1、继续将此课题研究下去,多和其他学校同仁交流探讨,弥补自身经验不足的缺点。

 

2、多思考,多阅读,多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争取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能够制定更加完善,可行有效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