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002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ocx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LDH的合成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环境工程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副教授

 

二○一五年二月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日期:

摘要

摘要:

近年来,壳聚糖不断地应用在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功能性材料,然而由于其分子结构结晶性较高,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和水。

然而它是一种天然无毒的高分子聚合物,本身及其改性产品都具有很好的絮凝性能,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的絮凝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叙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以及壳聚糖LDH的合成其应用行业,及其壳聚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重点用实验研究了壳聚糖、壳聚糖LDH处理浙江污水处理厂的有机废水的最佳PH、最佳投加量,及COD的最大去除率。

关键字:

壳聚糖,絮凝剂,有机废水,絮凝试验。

ABSTRACT

Pickto:

inrecentyears,chitosanapplicationunceasinglyinthelife,isakindofimportantbiologicalfunctionalmaterials,duetoitshighcrystallinemolecularstructure,however,isnotsolubleincommonorganicsolventsandwater.However,itisakindofnaturalnontoxicpolymer,itselfanditsmodifiedproductshavegoodflocculationperformance,playsanimportantroleinwastewatertreatmen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principleofchitosanflocculationanditsapplicationinwastewatertreatmentresearch.ThispaperdescribesthestructureandpropertiesofchitosanandchitosanLDHsyntheticindustry,theapplicationofchitosananditsapplicationinwastewatertreatmentresearch.Byexperimentresearchismainlyfocusedontheprocessofchitosan,LDHzhejiangoptimalPHvalueofthesewagetreatmentplantoforganicwastewater,optimaldosingquantity,andthemaximumremovalrateofCOD.

Keywords:

chitosanflocculant,organicwastewater,flocculationexperiment

 

1绪论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口渐渐的增加,工农业废水越来越多,水污染日益加剧,淡水资源日益匮乏,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高分子聚合物,本身及其改性产品都具有很好的絮凝性能,在污水处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絮凝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在我国,也越来越关注环境的质量问题。

然而,用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和药剂来处理废水,处理效果不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生产成本偏高,前期一次性投资成本比较大。

并且大多数会产生二次污染。

然而而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处理废水,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是用于废水处理一种效果较好的絮凝剂。

1.1.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

1.1.1壳聚糖的结构

壳聚糖是一种从虾、蟹等的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提取出来的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甲壳素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脱乙酰基后得到的,转化变成的分子量为12-59万的生物大分子的产物,然而又称脱乙酰基甲壳素。

壳聚糖又被称之为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胺,脱乙酰几丁质、葡萄糖聚氨基、可溶性甲壳素、几丁聚糖,是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B-D-葡聚糖,是无臭,白色或乳白色的粉末或鳞片状固体,在沉淀过程中常形成纤维状的。

壳聚糖具有相应的α、β和γ三种构象,然而它的分子链是以螺旋形式存在的,α-型壳聚糖研究比较多的,因为这种构象的壳聚糖存在最多的,也最易获得的。

1.1.2壳聚糖的性质

壳聚糖是一种白色无定型的,稍稍带有珍珠光泽的半透明固体,因为其中的原料和制备方法不同,其分子量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

粗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5~1.0×106,通常其脱乙酰度为80%~96%;纯净的壳聚糖为白色或灰白色的半透明的片状固体。

壳聚糖的主要特性有:

(1)化学性质稳定,由于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使其呈现紧密的晶体结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和碱、水,但可溶于部分无机酸(PH<6)(如稀盐酸、硝酸等),也可溶于大多数有机酸溶液,但是其不溶于稀的硫酸、磷酸。

壳聚糖分子内含有羟基和氨基等活性基团,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羧基化、水解、交联等反应从而获得新的结构和性能,这样又赋予了其特殊的性质,例如吸附性、通透性、成膜性和成纤性、吸湿性和保湿性。

(2)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可生物降解、资源丰富无毒价廉易得的、具有优良的生物亲和性和环境相容性的。

(3)壳聚糖的溶解性与脱乙酰度、相对分子质量、黏度相关的,脱乙酰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越容易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黏度就越大。

(4)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水处理药剂时有良好的絮凝性、无毒或低毒、吸附螯合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性能优点。

1.2壳聚糖的合成

1.2.1壳聚糖的作用

壳聚糖(chitosan)被广泛称为脱乙酰甲壳素,它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脱乙酰几丁质(chitin),它是经过脱乙酰作用而得到的。

化学名称普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

自1859年,是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它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的生物通能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可降解性等良好的性能被各个行业广泛的关注。

在医学,化工,食物,护肤品,污水处理,重金属的提取和回收,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等较多的领域研究取得了相应很好的进展。

它对于病患者,拥有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相应的研究和报告。

然而,作为被膜剂和增稠剂的壳聚糖,它被列为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中。

1.2.2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壳聚糖是甲壳质经脱乙酰反应以后的得到的产品,脱乙酰的基本程度(双蒸水)决定了胺基(NH2)的含量大分子链上的比重。

而且随着双蒸水的不断增加,胺基质子化,反而使得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带电基团和聚电解质电荷密度增加,这以结果必然将导致壳聚糖的结构、性质以及性能上发生重要的变化的变化,至今为止,大家都忽略研究D.D的值对壳聚糖稀酸溶液性质方程方面的的影响。

壳聚糖是以甲壳质为原料,再经过经脱乙酰反应提炼而成的,壳聚糖不溶于水,但它能溶于稀酸溶液,且又能被人体吸收。

壳聚糖是从甲壳质中提取的一级衍生物。

壳聚糖的化学结构是带阳离子高分子的碱性多糖聚合物,并且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生物活化、安全化等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的报导主要都集中在吸附和絮凝方面。

已经有大量文献表明,壳聚糖是一种很好的污泥调理剂,将其用于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活性污泥菌胶团,同时又能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

但研究其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强化生物作用的机理,在国内外均未见有报导。

在甲壳素的分子中,因其内外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简单的大分子结构。

使其溶解性能很差,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发展,而壳聚糖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的产物,他的游离氨存在于大量分子结构中,使其它溶解性能很大的改善,具有一些独特的物化性质及生理功能,在农业、医药、食品、化妆品环保诸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3壳聚糖的结构

纯净的壳聚糖和壳素都是纯色片状、粉状、固体等,比重为0.3,常温下能够稳定的存在。

甲壳素的分子间作用存在着强烈的氢键作用,使其甲壳素形成结晶结构,因此甲壳素的分子溶度高度加大。

甲壳素绝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稀酸、稀浓碱,只溶于浓酸等,以及某些溶剂且不溶于水。

壳聚糖的分子活性基团是氨基,因而使其溶解性较甲壳素相应的得到改善,可溶于甲酸,乙酸和稀酸,但它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由于其中氨基和羟基比较活跃,壳聚糖的化学性质比甲壳素活跃,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例如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等等。

 

 1.2.4壳聚糖的应用

1.2.4.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产品的应用 

壳聚糖是有可再生性的,生物的相容性以及结构中地多种活性基团、具有多种良好的性质,已广泛应用于护肤品,食品,医药,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中。

 

1.2.4.2 在环保中的应用 

壳聚糖能够通过分子中羟基与氨基多种重金属离子而形成的稳定整合物,它可帮助微粒凝聚,因此广泛用作化工、轻工、重金属、纺织业等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剂和絮凝剂。

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它能够有效地捕集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作为絮凝剂它可以长期抑制细菌生长,使其污水变清水,尤其是对于汞、铬、铜、铅、钴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1.2.5壳聚糖的背景、原理与操作过程及影响因素

甲壳素壳聚糖的制作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对环境治理方面有一定的好处,具有多种生物涪陛不可多得天然高分子,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功能材料、食品、护肤品等领域【1】。

壳聚糖本身不溶于水而在应用方面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用壳聚糖制备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甲壳素一直是研究中引人注目的领域湖。

21世界初,壳聚糖羧甲基在生物和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成为热门课题,在用作神经修复和骨骼材料的应用较多。

过去的时间里,合成大量的磷酸钙骨骼品。

近年来,羟基磷灰石作为骨骼替代品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2.制备壳聚糖的方法

壳聚糖制作的主要原料来源就是虾壳与蟹壳,壳聚糖的成分包括碳酸钙,20%的甲壳素一级蛋白质等。

现阶段国内外制取壳聚糖的方法主要有酶法、酸碱法、机械加工法一级氧化降解法。

用虾壳和蟹壳制备壳聚糖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脱钙、祛除蛋白质、脱色以及脱乙酸的过程。

酸碱法:

选用稀盐酸把很难溶解的碳酸钙变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并且随溶液分出,接着在选用稀碱把蛋白质溶出,接着经过脱色以及水洗净直至达到中性、干燥等一系列过程就能够获得甲壳素,最后通过脱乙酸化反应,能够确保甲壳素将分子中的乙酸基脱去,从而转变成壳聚糖。

酶法则:

选取乙二胺脱钙、用酶来祛除蛋白质的一个过程。

机械加工法:

选取精选的虾蟹壳,历经干燥、压碎、研磨、分选以及精筛等一系列过程。

酸碱法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然而这一方法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说降解速度慢、酸碱性过强、产物纯化难、降解产物的聚合度低以及生产成本过高等。

2.1折叠酸碱法制备壳聚糖

2.1.1具体步骤如下

①原料的预处理:

第一步要将祛除蟹壳、虾壳的肉质以及污物,用水洗干净,接着进行干燥处理;②酸浸:

将原料中无机盐祛除。

在室温下,把预处理后的虾、蟹壳放入5%的稀盐酸中浸泡大约2h,下一步过滤、用水洗净直至达到中性;③消化:

将原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祛除。

把酸浸后的虾、蟹壳放入10%的NaOH溶液中煮沸,时长为2h,接着过滤、用水洗净直至达到中性、干燥后就可以得到甲壳素;④脱色:

有如下三种方法:

第一,日晒脱色,在微酸湿润的条件下,利用阳光中紫外线,用空气中的氧气来漂白;第二,选取亚硫酸氢钠、高锰酸钾等实施氯化脱色;第三,选取有机溶剂比如说丙酮抽提来除去色泽⑤脱乙酰基:

甲壳素脱乙酰基。

把甲壳素放入45%-50%NaOH溶液中,在100-110℃条件下水解大约4h,接着过滤、用水洗净直至达到中性、干燥就能够得到壳聚糖。

甲壳素是一种同纤维素类似的生物聚合物,是不少低等动物,尤其是节肢类动物(比如说昆虫以及甲壳类动物等)外壳的重要组成成分,一般情况下是以无机盐(通常是碳酸钙)和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

其中,虾、蟹壳中的含量是最高的,在虾壳中大约占20%~25%,在蟹壳中大约含17%~18%。

在常温下,将虾、蟹壳用稀盐酸进行脱钙处理,然后用热的稀碱将蛋白质祛除,最终剩下的不溶物即为甲壳素。

把甲壳素用浓碱加热进行处理,将乙酰基脱去就能够得到壳聚糖。

如下就是由虾、蟹壳来制备甲壳素、壳聚糖的工艺流程:

5%HCl 10%NaOH     40%~45%NaOH 

↓     ↓            ↓

虾或蟹壳→脱 钙→脱蛋白→甲壳素→脱酰基→壳聚糖  

↓      ↓            ↓

CaCl2、CO2  蛋白质      CH3COONa

把虾蟹壳洗干净,干燥,在室温状态下用5%的稀盐酸浸泡2h,将原料中的碳酸钙祛除,接着过滤水清洗,达到中性,再放到10%的NaOH溶液中煮沸2h后脱去蛋白,过滤水清洗,达到中性,干燥后就能够获得甲壳素。

最后放到45%~50%的NaOH溶液中,在100~100水解4h或者是选取40%NaOH溶液,在(84±1)℃的烘箱中保温,时长为17h,接着过滤,用水清洗,直至达到中性,干燥后就能够获得壳聚糖。

为了将脱乙酰反应加快,可以进行间断性的水洗。

壳聚糖的主要质量指标是粘度及胺基含量,在制备壳聚糖过程中,用稀盐酸分解虾蟹壳无机盐的同时,壳聚糖的主链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作用,因此在分解无机盐的过程中盐酸的浓度、处理时间及温度对壳聚糖制品的粘度、胺基含量均有影响。

壳聚糖的粘度通常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所以为了获取较高粘度以及胺基含量的壳聚糖制品,一般情况下盐酸浓度控制在5%~10%之间,温度控制在25℃左右,尽可能将反应时间缩短。

甲壳素脱乙酰基反应一般情况下在温度100~180℃、浓度为40%~60%的NaOH溶液中进行。

试验表明,当NaOH浓度不足30%时,不管其反应温度有多高、反应时间有多长,乙酰基脱除率也仅仅是50%。

而NaOH浓度一定时,脱乙酰化反应速度伴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比如说,当NaOH浓度达到50%时,反应温度达到140℃,在20min后乙酰基脱除率大概为85%,而在反应温度为25℃时则需要24h的时间。

在热浓碱作用下,甲壳素的主要反应是乙酰胺水解脱除乙酰基,此外也产生主链的水解降解副反应,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

2.1.2生物法

由于用发酵法生产壳聚糖成本较高,难以实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目前在抗生素工业中大量产生的青霉素或柠檬酸菌丝体被作为废弃物,经分析菌丝体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壳聚糖。

以青霉素或柠檬酸菌丝体为原料的提取工艺流程。

2.1.2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

降解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的新工艺方法有如下两种:

(1)

联合制备水溶性低聚壳聚糖:

(2)在壳聚糖-水异相条件下,磷钨酸催化

制备水溶性低聚壳聚糖。

选取溶液自组装方法能够合成两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功能配合物,也即低聚壳聚糖-磷钨酸、壳聚糖-磷钨酸配合物,并简要对其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

选取联合技术对水溶性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重点考察

质量分数、壳聚糖质量分数、光照时间以及乙酸质量分数对降解反应产生的影响。

在壳聚糖-水异相条件下,对磷钨酸催化

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重点分析了

浓度、钨磷酸与壳聚糖质量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降解反

构表征,同时推测了两种方法的降解机理。

降解实验结果充分表明:

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制备出水溶性低聚壳聚糖,降解产物能够保持壳聚糖的基本结构特性。

在紫外光

条件下降解壳聚糖的最合理的工艺程序为:

质量分数为2.5%,乙酸质量分数为1.5%,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光照时间为1h。

在钨磷酸-

条件下的最合理的工艺为:

反应温度为90℃,磷钨酸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0~(-2),

物质的量浓度为2.7mol/L,反应时间为20min。

在最佳条件下,对上述两种降解方法都进行3次平行实验,都能够制得粘均分子量达到1.2万左右的水溶性壳聚糖。

除此之外,选取溶液自组装方法合成出低聚壳聚糖-磷钨酸、壳聚糖-磷钨酸两种有机-无机功能配合物,选取固体漫反射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性能。

研究结果充分表明:

壳聚糖及低聚壳聚糖阳离子基团与杂多阴离子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强,壳聚糖与磷钨酸、低聚壳聚糖形成配合物之后,杂多阴离子依然保留着Keggin骨架结构。

[2]

物性数据

1.性状:

白色无定形透明物质,无味无臭。

2.密度(g/

,25℃):

未确定

3.相对蒸汽密度(g/

空气=1):

未确定

4.熔点(ºC):

未确定

5.沸点(ºC,常压):

未确定

6.沸点(ºC,5.2

):

未确定

7.折射率:

未确定

8.闪点(ºC):

未确定

9.比旋光度(º):

未确定

10.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

未确定

11.蒸气压(

,20ºC):

未确定

12.饱和蒸气压

,60ºC):

未确定

13.燃烧热(KJ/

):

未确定

14.临界温度(ºC):

未确定

15.临界压力(

):

未确定

16.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未确定

17.爆炸上限(%,V/V):

未确定

18.爆炸下限(%,V/V):

未确定

19.溶解性:

溶于PH<6.5的稀酸,不溶于水和碱溶液.

 

3.壳聚糖LDH的合成

3.1乳酸脱氢酶制备

原理:

乳酸脱氢酶(LDH)(EC1.1.1.27)存在于具糖无氧代谢途径的细胞中,为水溶性酶,催化如下反应:

L(+)—乳酸+NAD+→丙酮酸+NADH+H+

乳酸脱氢酶最早从牛心中分离并获结晶。

制备的方法为捣碎心肌组织用水抽提,磷酸钙胶吸附,硫酸铵分级盐析及有机溶剂沉淀,最后结晶出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活力检测原理是在pH10.0的条件下,LDH催化NAD±还原生成NADH。

NADH在340nm有最大吸收,摩尔消光系数为6.2×103,NADH的分子量为663.44。

LDH活力单位定义为:

25℃、每分钟催化生成1微摩尔NADH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反应进程的OD340的增量,可求出制备样品中的LDH活力。

试剂:

(1)CaCl2•6H2O

(2)Na3PO4

(3)冰乙酸

(4)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

(5)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

(6)0.3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19.5g/100ml)

(7)丙酮

(8)硫酸铵粉末

(9)0.5mol/L

-乳酸钠。

(10)2mmol/LNAD+溶液:

称取133mgNAD+,溶于5ml蒸馏水中,加入约0.15ml1mol/L

调pH为6.0,定容10ml,冰箱贮存。

(11)0.1mol/LpH10.0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

A液0.2mol/L甘氨酸溶液:

称取15.01g甘氨酸用蒸馏水溶解,定容1L。

B液0.2mol/L

溶液:

称取8gNaOH用蒸馏水溶解,定容1L。

取100mlA液与64.0mlB液混合,蒸馏水定容200ml。

操作:

3.1.1磷酸钙胶制备

(1)称取19.8gCaCl2•6H2O,溶于150ml蒸馏水中,用自来水稀释成1600ml。

(2)称取22.8gNa3PO4•12H2O溶于150ml蒸馏水中。

(3)将两溶液混合,用冰乙酸调pH至7.4,室温下放置,使磷酸钙胶沉淀。

(4)吸去上清液,4000r/min离心3min,收集胶体备用。

3.3.2LDH制备

1、LDH水提取

(1)取100g新鲜或短期冰冻保存的牛心,去除脂肪、血管,称重,切成小块,低温下绞碎。

(2)加入400ml冰冷的蒸馏水,冰浴中搅拌,提取20min。

(3)4000r/min离心3min。

吸出上清液,测量体积并记录。

(4)取样测定LDH活力。

2、磷酸钙胶吸附及洗脱

(5)上清液中加入磷酸钙胶80g左右,置冰浴中搅拌15min。

(6)将胶悬浮液转入离心管中,3000r/min离心3min,弃去上清液,保留磷酸钙胶。

(7)向磷酸钙胶沉淀中加入约0.8倍体积的0.2mol/L磷酸盐缓冲液,于冰浴中充分搅拌10分钟。

(8)3000r/min离心3min,保留上清液。

测量并记录体积,取样测定LDH活力。

3.1.3盐析

(9)将上清液置冰浴中冷却,搅拌下缓慢加入固体硫酸铵粉末,至0.6饱和度(按39g/100ml比例加入),冰浴中放置10min。

(10)4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

(11)向沉淀中加入20ml0.1mol/LpH7.2磷酸盐缓冲液,使沉淀溶解,测量并记录体积,取样测定LDH活力。

3.1.4丙酮沉淀

(12)将溶液置冰浴中,缓慢加入0.6倍体积(要准确)-20℃预冷的丙酮,边加边轻轻搅匀,放置10min。

(13)于4℃4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

(14)沉淀溶于适量蒸馏水,记录体积,测定LDH活力。

3.1.5LDH活力测定

操作:

(1)按下表在两只石英比色杯中分别加入以下试剂:

甘AA缓冲液乳酸钠NAD+蒸馏水LDH制备液

空白2.7ml0.1ml0.1ml0.1ml-

样品2.7ml0.1ml0.1ml0.09ml0.01ml

(2)从样品杯中加入LDH制备液混匀的瞬时开始记时,测定酶反应30秒时的A值。

结果:

将各步骤测定的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表并对制备工艺进行评价。

样品A吸收值V(ml)总体积U总活力

1.水提取

2.吸附

3.盐析

4.丙酮沉淀

总活力(μmol/min)=A/6.2×103×3×10-3×60/30×106×V/0.01

4.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国内外的水环境处理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主要将其用于给饮用水及水的净化,我国则将其广泛应用于给水及饮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净化,有效去除金属离子、COD、染料、N和P等,还具有抑菌作用。

4.1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现阶段,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通常有絮凝法和吸附法两种方法。

在絮凝法中,传统的无机絮凝剂对分子量较小的染料或水溶性染料的处理效果不理想;高分子絮凝剂具备投污泥脱水容易、加量少等优点,因此倍受人们的青睐。

林静雯【3】等学者对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和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絮凝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还与壳聚糖的絮凝效果的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其絮凝效果要比壳聚糖的絮凝效果好,当pH值处于5~8时,丙烯酰胺和壳聚糖接枝共聚物浓度达到100mg/L的时候,对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最佳。

4.2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在生产鱼粉的过程中,熟鱼压榨出来的液体中包含了悬浮的碎鱼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