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963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docx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名词解释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3.扩张性货币政策

5.总供给7.交易动机8.投机动机

11.自生支出

13.边际支出倾向15.流动性偏好

17.IS曲线19.工资粘性21.菲利普斯曲线

2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于()。

A、实际资产效应B、跨期替代效应

C、开放替代效应D、以上三项都是

3.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弹性的条件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B、水平的

C、向上倾斜的D、向下倾斜的

5.在古典模型的长期均衡中,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A、均衡的就业水平和产出不受影响

B、均衡的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不受影响

C、均衡的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D、均衡就业量和均衡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7.变动时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公众的预期B、价格水平

C、宏观经济政策D、汇率

9.“滞胀”理论不符合()观点。

A、货币主义B、凯恩斯主义

C、理性预期学派D、实际经济周期

11.假设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消费支出增加45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A、0.05B、0.10

C、0.90D、1.00

1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D、以上三项

15.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17.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条件是()。

A、总支出增加B、总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下降D、价格水平上升

19.IS曲线为y=500-2000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曲线上()。

A、r=0.02,y=450B、r=0.05,y=400

C、r=0.07,y=360D、r=0.10,y=300

21.计划总支出曲线()。

A、是向上倾斜的B、是向下倾斜的

C、是垂直的D、是水平的

23.如果总存货等于计划存货,那么()。

A、总支出超过国民产出

B、总支出小于国民产出

C、总支出等于国民产出

D、经济低于其均衡产出

25.在计划支出线和45°线交点的左方是()。

A、计划支出<实际支出,企业会减少产量

B、计划支出<实际支出,企业将增加产量

C、计划支出>实际支出,企业会减少产量

D、计划支出>实际支出,企业将增加产量

27.自生消费()。

A、来源于增加1元收入的额外消费

B、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C、不决定于可支配收入的那部分消费

D、当意愿存货为零时的消费水平

29.若人们预期通胀率等上升,则()。

A、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是垂直的

B、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

C、菲利普斯曲线向左移动

D、菲利普斯曲线不移动

31.短斯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所起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正相关

3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35.通常由总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A、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B、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C、预期到的通货膨胀D、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37.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一个区别是()。

A、只有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伴随着产量的增加

B、只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伴随有产量的减少

C、只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伴随有价格的上升

D、只有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伴随产量的减少

39.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情况引起的。

A、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D、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三、辨析题

1.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3.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5.短期均衡有可能偏离长期均衡。

()

7.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

9.扩线性货币政策是指能够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刺激总需求的政策。

()

11.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量仅与国民收入有关。

()

13.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

15.在IS—LM模型中,政府支出是外生变量。

()

17.一般来说,LM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

19.扩线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左移动。

()

21.一般来说,位于LM曲线右方的点意味着货币市场上的过度供给。

()

23.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

25.LM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

27.由交易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正相关。

()

29.投机动机的存在使对货币的需求与利率水平成反方向变化。

()

31.边际倾向支出的增大会使计划轴线的斜率增大。

()

33.未预期到的价格变动将使产出偏离潜在生产能力水平。

()

35.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长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

37.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

39.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指由社会总需求膨胀引起的价格持续上升。

()

41.假设公众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总等于过于一年的通货膨胀率,这是一种理性预期。

()

43.实际工资与劳动投入量呈反比关系。

()

四、简答题

1.假定某经济面临石油价格上升的外生冲击,对该经济有什么影响?

3.假定某经济面临由于总供给波动而引起的滞胀,要避免长期经济衰退,应该怎么做?

5.宏观经济中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分。

7.IS曲线向左下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9.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无效?

11.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13.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

15.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

17.价格粘性模型基于什么样的市场缺陷?

19.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有什么区别?

五、图示并解释题

1.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2.充分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3.挤出效应。

4.利率的传导机制。

5.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增加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

6.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

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8.菲利普斯曲线。

9.冲击供给的市场调节。

六、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函数为I=900-50r,政府购买G=800,货币需求L=0.25y-62.5r,实际货币供给,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2.考虑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

消费函数c=200+0.75(y-T)。

投资函数I=200-25r,政府购买是150,税收是100,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应量是1000,价格水平是2。

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3.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50+0.8y

(1)投资函数I=100-5r

(2)投资函数I=100-10r

分别求

(1)

(2)的IS曲线

4.假设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5r和价格水平不变(P=1)。

求: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的LM曲线。

5.假设某经济中有c=100+0.75(Y-T),I=125-600r,G=50,T=20+0.2y。

(1)推导IS曲线

(2)求IS曲线斜率

6.设总供给曲线为;总需求曲线为:

Y=1101+1.288G+3.221M/P

若在某时期经济已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状态并在近期内政策不会变化,货币供给M=600,政府支出G=750,价格水平为多少?

7.菲利普斯曲线为:

π=R1-0.5(u-0.06),求

(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降低5%,周期性失业率会提高多少?

政府可采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8、已知生产函数为Y=20N-0.1N2,劳动需求函数为。

劳动供给函数为,求:

(1)均衡的实际工资

(2)均衡的就业水平

(3)价格水平为1.2时的货币工资。

9.假设某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0.04N2,劳动力需求函数。

劳动力供给函数是,求:

(1)在P=1和P=1.25时,分别求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就业量和货币工资

(2)求在P=1和P=1.25时,经济短期产出水平。

七、论述题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3.IS—LM模型。

5.如何由IS—LM曲线推导总面求曲线?

7.用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考察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名词解释题(每词4分)

1.扩张性财政政策:

凡是能够刺激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通常的手段包括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收等,被称作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

凡是能够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增加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被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

5.总供给:

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7.交易动机:

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

9.投机动机:

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机。

11.自生支出:

自生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等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支出。

13.边际支出倾向:

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支出。

15.流动性偏好:

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倾向。

17.IS曲线:

在产品市场中储蓄等于投资的点的轨迹。

19.工资和价格粘性:

人们把工资和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称为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

2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当社会总需求膨胀时,周期性失业降低,这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3.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

对于总供给曲线,由于增加了预期的因素,称为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其中,Y是实际产出,

是潜在产出,P是物价水平,Pe是预期的价格水平。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DCABBCDCBAAC

DCBCABDC

三、辨析题(每题2分)

××√×√×√√√××√√√√√√××××√

四、简答题

1.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预期。

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等。

(2)政府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3)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汇率和各国收入的变动。

(每点2分)

3.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它是怎样产生的?

答:

水平的LM曲线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具备充分敏感性,或者说货币需求再大的变动也不会造成利率的变动,这被称为“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是当利率水平常低的时候,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的价格也不会再上升,因此只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债券,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

(6分)

5.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无效?

在何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无效?

答:

当LM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收入轴的直线时,IS曲线向右移动使利率同步上升,实际的国民收入不变,财政政策无效。

(3分)

当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收入轴的直线时,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水平的下降不会带来投资的扩大,收入也不会增加,货币政策无效。

(3分)

 

7.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

答:

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是指储蓄大于投资的情况,在IS曲线右上方的任何收入和利率的组合表明储蓄大于投资,这是因为相对于一定收入而言,利率太高了,从而使该收入提供的储蓄超过了该利率所导致的投资,或者相对于一定利率而言,收入太高了,从而使该利率所导致的投资水平低于该收入所提供的储蓄。

(6分)

9.如何由IS—LM曲线推导总面求曲线?

答:

如图所示,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将会增加,在IS—LM曲线上表现为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从而,收入上升,利率下降,两个均衡点转换到Y—P坐标系中,即可确定一条总需求曲线。

(6分)

11.工资粘性模型和价格粘性模型各基于什么样的市场缺陷?

答:

工资粘性模型是基于短期内工资调整的缓慢性。

由于长期劳动合同的存在,使得工资不能灵活调整,从而产生工资粘性。

(3分)

价格粘性模型是基于短期内价格调整的缓慢性。

由于菜单成本和近似理性行为造成名义价格刚性从而产生价格粘性。

(3分)

13.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有什么区别?

答:

适应性预期是根据过去而预期将来,而理性预期认为人们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人们总是积极地搜集各种信息,包括关于当前政策的各类信息加以分析并预测未来。

(每点3分)

 

五、图示并解释题

1、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解释:

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

由总需求曲线ADα0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的交点A决定了经济短期均衡。

在A点,从短期来看,社会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均衡价格水平为P0,均衡总产量为Y0。

但从长期来看,A点并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

经济并没有达到长期均衡状态。

短期均衡点A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短期均衡产量Y0要低于长期的潜在产出水平,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置,这称之为失业均衡。

(图5分,解释3分)

2、超充分就业均衡

解释:

超充分就业是指短期的均衡产量高于长期潜在产量而均衡状态。

总需求供给曲线AD0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于A点,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均衡价格为P0,产出为Y0。

从长期看,A点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没有达到长期均衡状态。

A点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右边,短期均衡产量Y0高于长期潜在水平,社会生产资源被超充分利用,这种均衡叫超充分就业水平。

(图5分,解释3分)

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解释:

(1)政府购买增加,使IS1升至IS2,LM不变时利率由r1升至r2,收入由Y1升到Y2。

(2)若保持利率不变,收入将升至Y3。

(3)但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提高了总需求和总收入货币需求随之增加,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会上升,从而增加私人投资成本使私人投资下降,这便是“挤压效应”。

(图5分,解释3分)

4.菲利普斯曲线。

解释:

(1)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2)曲线表明失业率越高,工资变化率越低,二者是负相关关系。

(图5分,解释3分)

5.冲击供给的市场调节。

解释:

(1)某种因素导致总供给曲线左上移动,由于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价格提高,产量降低,预期价格P2,实际价格P1。

(2)经济处于B点时,人们会按照下降的实际价格调整预期,预期价格下降,短期总供给线右下移动,就业与产业不断增加调整沿AD0进行直到A,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

(图5分,解释3分)

 

六、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函数为I=900-50r,政府购买G=800,货币需求L=0.25y-62.5r,实际货币供给,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

(1)由Y=C+I+G,得

Y=0.8(1-0.25)Y+900-5r+800

Y=4250-125r即为所求的IS曲线(3分)

(2)由得

0.25Y-62.5r=500

Y=2000+250r即为所求的LM曲线(3分)

(3)联立IS曲线和LM曲线

为均衡利率

为均衡收入(4分)

2.考虑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

消费函数C=200+0.75(Y-T)。

投资函数I=200-25r,政府购买是150,税收是100,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应量是1000,价格水平是2。

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解:

(1)Y=C+I+G

=200+0.75(Y-T)+200-25r+150

=1900-100r即为所求的IS曲线(3分)

(2)

即为所求的LM曲线(3分)

(3)联立IS和LM曲线,得

即均衡收入

即均衡利率(4分)

3.假设某经济中有C=1400+0.8(Y-T),T=0.25Y,投资I=200-50r,G=200,(M/P)d=0.4Y-100,M2=900,求:

(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与利率。

解:

(1)Y=C+I+G,

=1400+0.8(Y-0.25Y)+200-50r+200为IS曲线

Y=4500-125r

由货币市场均衡有

为LM曲线

(4分)

把上式代入IS曲线,得

即为总需求函数(3分)

(2)当P=1时

Y=3000+750=3750为所求的收入

R=0.004×3750-9=6为所求的利率(3分)

4.菲利普斯曲线为:

π=R1-0.5(u-0.06),求

(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降低5%,周期性失业率会提高多少?

政府可采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5、已知生产函数为Y=20N-0.1N2,劳动需求函数为。

劳动供给函数为,求:

(1)均衡的实际工资

(2)均衡的就业水平

(3)价格水平为1.2时的货币工资。

解:

(1)令Ns=Nd,有

 

(3分)

(2)

N=50为均衡就业量(3分)

(3)当P=1.2W=10P=12为所求的货币工资(3分)

6.假设某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0.04N2,劳动力需求函数。

劳动力供给函数是,求:

(1)在P=1和P=1.25时,分别求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就业量和货币工资

(2)求在P=1和P=1.25时,经济短期产出水平。

解:

(1)由Ns=Nd,得

 

(3分)

N=100即为所求的均衡就业量

当P=1时,W=6P=6

当P=1.25时,W=6P=6×1.25=7.5(3分)

即为所求的货币工资。

(2)收N=100代入生产函数,得

y=14×100-0.04×(100)2=1000即为所求的产出。

(4分)

七、论述题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三个因素。

(1)实际资产效应。

实际资产效应的结果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实际资产减少。

(3分)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

(3分)

(2)跨期替代效应。

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

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

跨期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4分)

(3)开放替代效应。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法语量,这就是开放替代效应。

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4分)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答: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引起利率上升,为减少利率上升所引起的挤出效应,可同时配合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保持在固定水平,收入水平可较大增长。

(2分)

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生产不同的经济效果。

例如若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不变,采取财政紧缩手段如增税会导致IS曲线左移,利率下降,收入减少。

(图a)(4分)

若实行货币紧缩政策以保持利率不变,再辅以紧缩的财政政策如增税,将引起更大的收入幅度下降,极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图b)(4分)

若紧缩的财政政策配以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虽会大幅下降,收入将会保持在原先水平上。

(图c)(4分)

 

5.利率的传导机制。

 

(1)货币市场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

(2)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增加△I。

(3)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Y1增至Y2。

(图9分,解释5分)

 

7.用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考察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

答:

用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来考察总需求冲击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

如图显示了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曲线AD0是向下倾斜的。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以式Y=

+a(P-Pe),a>0为基础,位置取决于预期价格水平的高低。

图中EAS0曲线是给定初始的预期价格水平为P0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它与总需求曲线AD0在实际价格水平为P0处的E0点相交,并同时经过代表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长期总供给

,因此,在E0点,实际价格等于人们的预期价格水平,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长期均衡状态。

(3分)

现在假定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增加了,总需求曲线肯定会向上移动一定的比例,由AD0移至AD1。

短期内,人们没有预期到价格水平的变化,因而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不会移动。

结果是,我们能得到新的短期均衡点E1,这时的实际价格为P1,而预期价格仍为P0,实际价格大于预期价格,即P>Pe,所以产量上升了。

因此,预料之外的货币扩张会导致产量的增加。

但是E1点的短期均衡不能持续很久。

由于价格高于预期值,居民和企业都会修正预期。

如果居民和企业都把上一期的价格作为这一期价格的预期值(这又被称为适应预期期),那么第二期的预期价格就是P1。

按照这个预期价格,总供给曲线向上移至EAS1,EAS1在价格P1处经过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水平。

(4分)

有了新的总供给曲线EAS1和在更高价格水平不变的总需求曲线AD1,新的均衡点E2形成,这时产量已有所下降,而价格则进一步上升。

虽然实际价格仍然大于人们预期,但差距已经缩小。

居民和企业将不断调整对价格的预期,使预期与实际的差距不断缩小,最终将预期价格提高到P*。

相应地,EAS曲线向上移动到EAS*。

EAS曲线的向上移动在总需求曲线上给出了一系列均衡位置,从E1开始直到E*。

在整个调整过程中,总产量一直高于潜在水平,但从E1点开始逐渐回复到潜在水平,价格则持续上升。

总供给曲线移动EAS*时与总需求曲线在E*点相交,在这一点,实际价格与人们预期相符,实际产出与潜在水平一致,经济回到了充分就业状态,只是价格水平提高了。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