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904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

《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docx

高考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0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

专题十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认识论

【命题展望】

考点年份

2012

2013

2014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是什么

江苏T25、天津T9

江苏卷T25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派别

福建卷T4、重庆卷T12

山东卷T33、江苏卷T25

马克思主义哲学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物质与运动

江苏T27

新课标全国卷ⅡT20、江苏卷T2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北京卷T28、山东卷T31

重庆卷T9、山东卷T24、江苏卷T26、新课标全国卷ⅡT23、天津卷T6

重庆卷T9、江苏卷T33天津卷T4、北京卷T26、江苏卷T27、福建卷T39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广东卷T34、四川卷T27、安徽卷T10、安徽T9、浙江卷T27

海南卷T18、北京卷T27、海南卷T19、大纲全国卷T29

浙江卷T41、重庆卷T10、江苏卷T28、山东卷T42

认识论

实践

大纲全国卷T29

四川卷T8、广东卷T35、北京卷T26、山东卷T23、江苏卷T31、海南卷T22

大纲全国文综T39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重庆卷T32、江苏卷T29、北京卷T40、重庆卷T38

江苏卷T31、北京卷T39、新课标全国卷ⅡT39

真理

福建卷T35、新课标全国卷T22、安徽卷T11

海南卷T20、广东卷T34、天津卷T8

山东卷T35、浙江卷T30

认识过程

山东卷T24、四川卷T28、浙江卷T28

浙江卷T29、新课标全国卷ⅡT20、安徽卷T4、江苏卷T28、新课标全国卷ⅠT39

北京卷T27、新课标全国卷ⅠT22、江苏卷T37

专题主要学习哲学的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认识观、真理观等。

从近几年高考看,重点考查的高频考点有:

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根本观点;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及作用、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与认识、真理、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等。

本专题以漫画、古诗句等形式,考查选择题;主观题一般多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

【考点精要】

考点一哲学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区别

联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巧点妙拨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慨括和总结。

2.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观点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不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步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

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进步性: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

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唯心史观

进步性:

①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②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局限性: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局限性: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巧点妙拨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的说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两大阵营”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指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①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考点二 物质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巧点妙拨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⑴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⑵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运动是有规律的

⑴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⑵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认识和利用规律。

⑵怎么样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反对两种错误:

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巧点妙拨

唯物论知识回答问题模板: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考点三实践和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概念: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①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要求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①认识的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的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巧点妙拨

认识论原理回答问题模板:

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⑷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时政热点聚焦

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决定》在10月23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这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的战略部署。

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

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巧点妙拨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过程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根据社会发展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实现依法治国认识的发展。

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

我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⑶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⑷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不同时期社会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断发展。

⑸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

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从十五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

【典题对应】

例1[2014·浙江卷]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

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

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

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及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材料,找出美食创造过程,然后与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表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的关系等知识联系起来思考。

美食的创造过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美食的创造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需要发挥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

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名师坐堂:

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回答问题,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⑴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⑵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

⑶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⑷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例2[2014·安徽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

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

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包括唯物论、认识论两大部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

当地政府依据当地实际制定政策,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政策实施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可见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政府科学决策,可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可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当地政府立足实践,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规律是客观的。

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名师坐堂: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回答问题,答题思路:

(1)唯物论知识:

包括物质决定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知识:

包括实践是基础、认识的能动作用、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相关知识。

【授之以渔】——哲学引言式选择题

哲学引言式选择题,常考查谚语、成语、引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

本类题型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要求对所学哲学道理要全面系统的把握,并做到融会贯通。

做这类题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引言的理解是做题的关键。

做题的一般步骤:

首先要认真阅读,明白引言的意思;其次弄清引言蕴含的哲学道理;然后,判断题肢的哲学道理,根据题干的要求,取舍题肢。

【直击高考】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们生活中的小故事表达出某种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这告诉我们()

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③哲学给人以智慧,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善于抓重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哲学是“智慧之学”。

在古汉语里,知识的“知”字通假“智”,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B.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C.发挥哲学智慧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休谟认为:

“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与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

①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②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4.孔子提出:

“获罪于天,无可祷也”,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两种观点分别是()

A.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B.客观唯性主义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D.主观唯性主义辩证法

5.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稳中求进是今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总基调。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就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7.“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

”这句话强调()

A.哲学的任务在于预见未来B.意识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主观反映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8.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理生万物”。

陆九渊则认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两人的观点()

①都坚持意识第一性,但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③折射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④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10.唐代诗人自居易说过: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D.要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11.辛弃疾《木兰花慢》是一首“送月”的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

”大意是:

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好看见明月东升?

对此,哲学家王国维先生评论说:

“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这里的“神悟”()

A.源自辛弃疾的猜测B.表明艺术来自于科学探宄

C.表明理性认识不一定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D.是辛弃疾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合理想象

1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

方案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减少至25个。

本次改革核心是“职能转变”,力图通过改革,解决政府权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弥补‘缺位’,隔断‘越位’,纠正‘错位’。

”这体现的哲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3.下图漫画中“谎言重复了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

1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

“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

”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目前,望远镜并没有覆盖全球,而且分辨率有限,类似小行星这样的天体人们还很难观测到。

这说明 ()

A.世界上有些事物是人类不可能认识的B.主观与客观不能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下图漫画《坚持原则》表明()

A.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B.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C.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认识往往不同D.受知识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17.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不久前发布消息称,已研究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Ligt-Fidelity,可见光通信)。

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

“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④体现了意识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材料一2014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截止1月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

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材料二据专家分析,郑州的严重雾霾天气,既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大量使用煤炭、建设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0分)

20.材料:

2013年我国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将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