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757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

《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docx

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

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新闻发布会暨研讨会

时间:

2012年10月23日(下午)

地点:

新侨饭店B座百合厅

王晶晶:

尊敬的各位朋友,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来参加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举办的小颗粒,大突破,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评价报告的发布和研讨会,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

今天到场的有:

国家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王五一先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先良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竺效先生;

能源基金会才婧婧女士;

团市委、社团中心安辰女士;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先生;

出席才次会议的还有来自媒体、NGO、基金会的朋友们,再次表示欢迎。

在AQTI整个评价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政府、专家学者、媒体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此次报告整个评价过程,报告的撰写和翻译都是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同事来共同完成的,在此我特别的想介绍一下一个年轻的团队。

贺静、苏南、戚宇、李杰、张一、王晶晶Sabrina,谢谢大家。

为推动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早在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共同开发了AQTI的指数,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发布了第一期的AQTI的报告,当时是选取了20个国内的城市和十个国际的城市,在当时的评价过程中我们看到整个国内城市的空气质量的信息发布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距国际发达国家的城市。

2011年我们看到PM2.5成为一个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在2012年我们又重新地去评价了,这次扩展到11个城市的环境信息公开的情况,同时对环境监测站所发布的信息做了一些分析,今年评价的结果和分析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有请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先生发布整个AQTI2012年的结果。

马军:

谢谢晶晶,再次感谢各位老师、朋友和NGO伙伴的到来,包括远道而来的班理老师,还有来自于基金会的一些朋友,今天非常感谢,这期的项目也得到能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对能源基金会也表示感谢。

刚才讲到这次报告是由一个群体完成的,主要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贺静、苏南、戚宇、李杰、张一、王晶晶Sabrina都参加了撰写的工作,大家看到报告后面的部分,基于这些新的数据的分析是由北京工商大学工程预科学系的姚志良副教授和他的一些学生完成的。

Matt和Sabrina参与了翻译,数据处理得到了杨骋先生的帮助,而整个报告还得到了专家的建议评价和指导,这里面有张世秋教授、赵立建先生、王五一先生、王先良、竺效和吴琪,都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在此我们一并致谢。

我们之所以去开展这样的工作,主要源于中国的大气污染现在的确处于非常严重的状态,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可以感觉到来自工业废气的排放,包括汽车尾气日益严重的排放,包括扬尘的污染,等一系列的污染源导致城市,中国有大批的城市他们的污染状况是相当严峻的,这样的一个污染状况也造成了数以亿计的人口暴露在这样一个严重污染的空气之下,最终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为了推动空气管理、空气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2010年人大法学院的多位老师,包括高博士和IPE我们共同开发了这样一个AQTI,也就是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评价指数,这样一个指数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和指导,特别是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朱升军老师,今天他没有能参会,非常遗憾,当时共同去开发了这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主要依据于这四个方面确定了这些评价的指标,这四个方面里最核心的实际上是健康的影响。

我们分别把这些大气污染物对健康到底有什么影响梳理下来,有颗粒物,也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一系列的,也包括铅等一些污染物他们的健康影响。

第二部分也梳理了一下在世界上其他的城市,他们到底公开什么样的污染项目。

最终有这样九大类的污染物,包括PM10,PM2.5,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氮,臭氧,VOC,包括铅,一共9大类,11项污染物,我们认为综合来看应该纳入到评价的体系里,最终由专家经过多轮的审定,包括两位专家,王先良先生,王五一老师,都给我们给予了指导,最终确定了这样的评价的指标,也确定了这些指标所应该占有的权重。

我们可以看到颗粒物由于对中国污染影响特别大,所以,占有的权重也是相当高的,两个加起来达到30%的权重的,其他的也各有自己的权重。

这个评价体系延续了我们和另一个合作伙伴,也就是NRDC所共同开发的这样一个叫做PITI的评价体系,可能有朋友也参加过发布,我们连续三年都在评价信息公开,那个PITI的体系中就是按照系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用户友好性进行的评定,在AQTI我们这样的评价体系也在AQTI中得到了继续的使用。

就像王晶晶开场的时候所介绍的,上一期的AQTI,我们和人大法学院共同开展了AQTI的第一期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选取的这些城市里最好的10个和国际上对照组的评价城市,两个之间的对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巴黎得到89分,当时最高分北京也只有38分,整体来说我们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还没有做的非常好的城市。

同时,当时的第二个结论,我们看到国际城市里除了我们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没有评价2.5以外,其他的国际城市都在发布2.5的信息,有一些相关信息。

所以,我们也认为这个是我们明显的有这样一个缺失,这是上次的PPT的网页,包括上期的建议里,和人大法学院我们共同提出来的建议,作为全球遭受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应该尽快的开展监测和发布,同时也提到臭氧、一氧化碳、VOC等内容,我们上一期评价了二十个国内城市和十个对照的国际城市,这期扩展到11个城市,包括直辖市、地级市。

这个就是大家所拿到的11个城市他们AQTI指数的评价得分情况,从得分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排在第一的广州得到了76分,有多个城市实际上没有得分,这中间的差距是极为明显,极为显著的。

我们可以看到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在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广州这样的城市,它在多个指标中,它比较少空白点,真正大范围的空白点,但是后续的排在中间的城市,中游的城市他们在2.5方面,还有PM2.5没有监测,一氧化碳、臭氧也基本上没有监测,所以,他们有大块的空白。

到了排在最后的这些城市完全都是空白,因此他们也就只能够得到零分。

这个评价结果我们基本上认为能够有几个部分值得注意,第一个就是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信息公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第二,一批城市他们在系统、及时、完整和用户友好的发布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第三点,多数城市AQTI的得分还是依然严重偏低的。

从大幅提升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排在前十名的城市,这就是我们这次评价中的前十名,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北京、佛山、珠海、南京、苏州、宁波,可以看到除了北京以外都基本上在珠三角、长三角,在东南沿海这一带。

讲到大幅提升我们看到当时我们确实评价十个国内领先的城市,现在我们再看今年的得分,蓝色的部分,上一期的得分是红色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城市都有了明显的改进。

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我们很欣喜的看到正在收窄,上一期的那张图大家可以看到,上一期的图绿色是那条线,绿色是上一期的差距线,这一期我们再看到差距正在明显的收窄,我们的一些城市实际上他们的信息公开的水平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水平,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进。

提到部分城市多个层面都有所改进,我们看到PM2.5首次被纳入到公开的范围里,当时2010年我们去评价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对它进行信息发布,但是现在已经有多个城市正在发布。

我们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当时完全空白,但是今天这些标有小旗的城市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监测和发布PM2.5,达到55个城市有所发布,这里面的站点达到了192个。

这些城市他们所发布的这些情况,我们也对PM2.5、臭氧、一氧化碳都进行了梳理。

PM2.5发布的情况,他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发布多少个点位进行监测和发布,一共发布的频率,他们的发布频率是怎样的,从这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的地区集中在一些像北京、河北、江苏、广东、浙江,这些都是比较集中正在做一些发布的地区。

臭氧这次也是首次被纳入到公开的范围,当时评价的时候只有广东省和香港,有个珠三角联合的监测,臭氧当时是监测的,这次我们看到已经扩展到26个城市有所监测和发布,104个站点,一氧化碳当时只有北京在年报中有所报告,报告它的日均值,现在已经有25个城市96个站点进行了监测和发布。

当时我们也识别了它2010年四大主要问题,重要指标没有发布,公布的指数只是公布指数,而不是具体的污染物的信息,普遍只公布监测点,没有公布到监测点位的信息,而是全市一个平均的信息,包括信息发布的实时性很差,这次我们看到都有所改进,刚才说很多没有监测的一些指标得到了监测和发布,不仅公布了平均情况,有63个城市按照区县或者具体的点位进行了发布,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系统性方面的提高。

及时性方面有45个城市实现了PM2.5信息的小时报,这种报告就更加及时,25个城市实现臭氧每小时一报,24个城市有一氧化碳的每小时一报,还有14个城市对环保部所有的这样一个可吸入颗粒物等小时报进行了比较好的转载。

完整性也有了提升,包括PM2.5等新增的这些指标都是按照具体的浓度值的形式进行了发布,而不仅仅是给一个指数。

像其他的一些改进,都有助于它完整性的提高。

发布的方式也更加的用户友好,更多的城市开始结合一些地图进行发布。

我们可以看到案例,这是北京市的一张图,北京市环保部门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张图,让大家可以了解这些监测点位于什么地方,他们是什么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我们这次的评价它的时间是从2012年的1月1号到8月31号,我们评价的是一个阶段性的表现,但是在这之后北京实际上在10月份的时候,他开始有了一个突破,他原来只有一个点的实验性的监测发布,但是现在有了35个站点的每小时的发布,而且涵盖了多种类型的污染物,而且它的监测站点的类别也比较齐全,包括交通员的站点,也包括在一些通道边界上的一些站点。

所以,如果要是假定按照现在它公布的水平去评价的话,那它应该说在全国排在第一位公布的情况。

北京的PM2.5我们也看到我们对报告情况也进行的跟踪,这里面可以看到在几天的时间里,从10月10号到16号的时间里,PM2.5的数值好像过山车一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它跟这些扩散条件有极大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站点,这还只是一些接近城区的站点,这些站点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差别依然非常大。

所以,这些比较多个站点的每小时、逐小时的报告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点我们认为从我们简单的去跟踪一下这些信息,也能够有所发现。

广东省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省这次整个的表现是比较出色的,这跟广东省一级形成了这样共同良好的发布系统是有关系的,可以看到不但是按照每一个城市,你把鼠标移过去可以看到这个城市每一个站点的信息,同时多种污染物的信息,同时形成了这样一个图,它可以让大家依据这些颜色去看到在整个区域内通过一个模型去计算这些污染物它的指标,它的浓度到底达到什么程度,上海市也有多个站点的发布,像武汉等多个城市,南京这些城市都在使用微博对他们的PM2.5的一些信息进行发布,向公众加以介绍。

刚才讲到这些取得的巨大成绩,应该讲我们所谓的小颗粒大突破,刚才所讲到的就是一些突破的情况,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多数城市的AQTI的得分依然是偏低的,113个城市平均得分只有21.5分,相当数量的地区相当差,最后20位的城市平均得分只有20分,差评的城市远远多于好评的的城市,89个城市还不到30分,其中80个低于20分,还有低于10分的,甚至还有6个属于0分的状态。

当然,在这里面也要解释一下,日照市就有一个指数的预报,但是我们认为就只有一个区间这是不够的,一个模糊信息的预报是不够的。

这个改进是怎么来的?

这个改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种突破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需要回过头去看一下空气质量标准历史的沿革。

在1982年首个空气质量标准实施,1996年第一次进行了修订,2000年做了第二次修订,2012年2月29日出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三次修订版本,发布了。

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对第三次修订跟前面几次,前面几次都是波澜不惊,这种波澜不惊主要是体现在公众的方向上,很多时候实际上公众并不知情,专家肯定有很多的讨论研讨,但是公众并不知情,比如上一期的修订中就有些指标被大幅度的放宽,这样一个情况下并没有引起公众任何的探讨,这一次的情况就截然不同。

在2011年初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当时发布,这是第三次修订,当时PM2.5等指标没有被列入常规监测和发布的范围,但是恰逢中国很多地区在当年遭遇了大范围的灰霾的天气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当然也有非常有影响力的微博的博主,像潘石屹、郑渊洁老师,他们对此都做了很多在微博上的播出,当然,包括和北京市当时环保局的领导杜先生都有很多的交流,这些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时由于官方发布的缺位,灰霾影响又这么大,其他的信息源就去发布,包括民间的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开始走上街头,达尔文自然求知社发起了我为祖国测空气的环境,活动中有很多的环保组织响应,包括我们看到的自然之友的武汉小组的刘俊,网名是武陵老桥,他拿到仪器坚持每天监测发布,放到微博上,最终武汉市环保局找到了他们,说我们也会去测这个,我们也准备发布了,后来经过交流之后,我们看到武汉市也确实发布了,在整个华东地区武汉市是唯一的一个城市去发布它。

我想这种民间的推动有它的意义。

我们看到大范围的灰霾的天气,一些影像也变的非常有力量,摄影师王一坤发现自己家挺适合拍这种景色,先拍了12月2号的一幅,12月3号,每天在同样的位置拍一幅,在网上剪辑到一起,像刚才说的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的情景,到了12月5号,它为了让大家看清楚,不得不加了水印,不然大家会认为那天正好缺了一幅,它实际上写的是“世界末日就要到了?

”,确实那天的污染达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一片迷蒙都不见。

包括一些国际的人士,有使馆的人士,还有其他的人士,中国绿坛他们开始在网上做这样的拍摄,也把这些信息放到网上,可以看到对比北京当时和纽约每天每天,他们把这些图片拍下来去对比当天能见度的情况。

最终这一切的经过是什么?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到了2011年11月的时候,环保部公布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环保部门让大家非常欣慰的是环保部门听取了民意,决定将PM2.5纳入常规监测和发布的范围,它给出的理由确实在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的要控制这项污染物,同时,中国一系列的地区PM2.5的危害比较严重,他特别提到有关方面要求在标准中增加PM2.5项目的呼声很高,这就是民意的呼声,最终将它纳入到了里面。

这个新版的标准实际上做了多项的改动,不只是有了PM2.5,还有像臭氧8小时的浓度限值,还收紧了一些指标的值,可吸收颗粒物等一系列的值,这些在我们报告中都提到了,最终决定将API改为AQI,也就是空气污染指数变成了空气质量指数,这个一个是跟国际相一致,还有增加了多项评价的因子,这种分级的表述方式也能够改变,能够更加的匹配,完善了发布的形式。

所以,这个后续也会是非常重要。

结合在这之后制定了这些行动的方案,行动方案中,我们在评价中看到一些城市在行动中是比较迅速,走在了前面,刚才所提到的监测发布PM2.5的城市,但是现在用橙色标出的城市也属于这个范围,但是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这样的行动,也许他们已经在准备,但是还没有发布,我们就没有看到相关的一些情况,比如重庆市被要求要监测17个点的信息,实际上我们一个也没有看到,呼和浩特要求有8个,但是也没有。

这里面还有济南也要求有8个,但是没有。

贵阳、昆明、兰州,包括乌鲁木齐,这样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也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有待改进的项目还包括它的系统性和及时性方面,有些涵盖的范围太小,武汉刚才讲到它有了发布,但是就一个点,成都也只是有一个点,包括一些江苏和浙江多数的城市,及时性方面有些城市的数据更新是不及时的,有些仅做到了每天的公布,像天津一个月以后才公布上个月月度日均浓度,比每小时一报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友好性方面也存在差距,上期评价最佳的案例是上海,它在世博会期间,当时有一个Flash放在网上,每个小时不但看到颜色的标识整个地区的污染情况,而且它会用动画演示它变动的情况和趋势,这是非常好的,但是随着世博会结束它也停止了,所以,没有能够坚持下来。

这些扩展的数据,现在数据有了,但是如何得到更好的使用,我们后面评价中也着重看了这方面的问题,现在有所使用,我们看到很多民间非常有创意的用APPs手机应用系统,很多人都习惯了在手机上查这样一些相关的信息,有些时候把多个数据源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有些数据源还是有很多相吻合的情况,像在这些表上可以看到我们官方的监测数据和一些其他的监测源的数据还是有很多比较吻合的情况。

扩展的数据包括这样的可以看到全国多个城市在地图上它的情况,未来在这方面肯定会有进一步的推广。

但是有一个方面还是有重大的差距,这些数据还没有带来对于污染危害的一个更有效的规避,API和AQI很大的差别就是对于健康的影响和采取措施的建议描述更加的细致和严格,与国际有所接轨,但是现在只有很少的城市真正采用了AQI日报技术的规定,这里面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有一些城市已经在用,像广州、珠海,他们的分数得的高也跟这个是有关系的,他们已经在开始使用这样一个新的AQI这样的日报去报告,我觉得这些对识别健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API中间一些描述,像“轻微污染”,这样的描述与大家现实的感受差别太大,应该尽早的加以废除。

有一些易感人群,他们的损害还没有因为这些信息的发布得到规避,最主要的易感人群就是儿童、老人、病人,最好的方式是减少甚至暂停户外的这些活动,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城市发布后都有过严重灰霾的情况,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曾经因此发布过灰霾的警报,停止过学校户外的活动,我们在报告中也找到好的案例,像这些国际的学校,他们密切的关注这样的一些指数,当指数超过一百的时候,他们就不安排体育课,或者室内进行,但是在中国必须要有教委统一的规定才可以,这块希望教委能够尽快的和环保部门协调相关的政策。

我们在第一期也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到现在也没能得到解决。

刚才讲到我们和北京工商大学一起根据这些每小时一报的信息做了一些对这个城市污染程度的梳理,这里面我们也把它做成了一个排名的情况,把每小时一报PM浓度值汇总在一起,最终算出了它的均值,拿这均值和环保部门发布的名单做了一个比对,有的方面是比较接近的,比如有些是高度一致的,比如北京,北京市在环保部发布上是0.124浓度,在我们所收集的这上面是0.1249,因为我这上面有四位,所以是高度接近的。

在其他的城市就发生了一些不一致的情况,当然要说明的是这是环保部上半年的统计,应该是1月1号到6月30号,而我们这个是从12月份到今年7月份,时间段不太一致,但是有些差距超过了仅仅由于时间段不一致造成的结果。

比如一些城市,像济宁它的值是相当高的,已经接近了200微克的程度,我们看到像牡丹江,山东的另外几个城市,枣庄、济南、淄博、潍坊、泰安,远远高于在环保部门发布的平均浓度,所以,这方面也值得研讨。

在看到二氧化硫的平均浓度超标的城市中,工商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注意到19个城市中有七个也是位于山东省,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济南、济宁、淄博、枣庄、泰安,都是大幅度的超过了标准,所以这块二氧化硫超标如此严重可能跟山东省的能源消耗量大、排放量也非常大是有直接关系的。

PM10按照旧的标准,新的标准更加严格,旧的标准中我们也看到大量的超标的城市。

同时,我们根据这些值也看了一下各个站点,空间分布上的这些不同,在北京定零没什么,古城近首钢工业区污染就是最重的,天津也有了梅江小区和永明路相差2.7倍,广州不同的站也是有差别的,成都我们也看到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季节的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多数是冬季二氧化硫比较严重,氮氧化物的差别没那么明显,可吸收颗粒物方面不同的城市在季节方面也是不一致的,每个小时的发布让我们可以看到它变化的规律,比如二氧化氮有相当的规律性,形成了一种双峰,早九点,晚九点,工商大学的评价初步的预测是跟交通源有一些关系,PM10也有一些关联,包括我们也看到区域的污染在这上面也能看的很清楚,京津冀地区有所一致的一些变化的情况,长三角就更加的一致,多种污染物都比较吻合,珠三角也呈现了区域比较一致的情况,现在的这些污染有相当的区域性需要区域的联防联控。

这期报告最后的结论,我们认为空气质量信息的公开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大气污染、信息公开的法规确实大幅度的完善,我想这个大的突破实际上这就是大的突破,但是信息公开也显示出一部分地区污染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而恰恰这些污染严重的地区信息公开又是比较差的,所以,出现严重的不吻合。

主要建议三条:

应该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信息公开水平,同时尽快落实污染天气应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既然有了发布,但是后面的这步还没有跟上,同时建议各界可以多利用这些公开的数据开展更多的研究,也希望有关方面把历史的数值有所保留公布,有利于各界研讨研究这些数据,共同的协助推动中国的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找回碧水蓝天,谢谢大家。

王晶晶:

感谢马老师,我们今天非常有幸的请到了王五一老师给我们做点评,王老师请。

王五一:

不叫点评,我也参加了第一届的发布会,我觉得我主要还是来学习的,共同切磋,所以,说点评有点儿不好意思。

首先,我还是对这个发布会表示祝贺,第二版的AQTI评价确实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所以,首先表示一下祝贺,按照中国的老习惯,先说说祝贺的话。

我想说几点,因为晶晶主任让我一句话来表述看法,我想了一会儿才回答他,我基本上是这么说的,“2012年AQTI评价是基于原有首创的指标体系再次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状况的全面评价,它将进一步推进公众主动参与环境管理,并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句话是长了点儿,不是一句话,但是还是基本概括了我的主要意思,这里面我特别想强调几个词,一个是“原有首创”,第一次发布会我提出来这是首先首创的一个指标体系,包括竺效老师和马军老师一块儿。

再一个有一个词就是“再次”,因为上次是第一次,这一次是在新形势下的一个工作,尤其是在我们增加了很多监测指标的情况下,应该是再次全面,还特别强调是全面,还有一个它的作用实际上是进一步促进了公众能主动参与,不是一般的参与,是能主动参与环境管理。

另外,我特别还提出一个词叫做为环境管理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这个指标体系是很有科学性的,不是一般的哪几个来表述表述的。

所以,我认为是可以提供科学依据的,是用这么一句比较长的话来表述,可能也不是很准确,但是确实我觉得还是应该在这几方面加以肯定的。

有几个特点是可以总结或者概括出来的,一个就是它的创新性,这个创新性就是小颗粒大突破,我们这次发布强调的一个主题,实际上它是在原有的第一版的指标体系上突破在增加了很多项目,尤其是2.5,臭氧这些项目来讲确实是很扩展,很快。

我记得第一次我们发布会的时候有过争论,不是争论,就是讨论,政府是不是应该在2.5快一点儿或者是有不同的,因为外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没想到很快的就实现了。

所以,我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这方面功不可没。

所以,在这方面的工作来讲,能抓住时机,促进国家在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而且很快的促成,这一点应该是一个创新工作的一部分,它的体现。

第二点,它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因为和北京工商大学一块儿合作,能把每个小时的环境质量的数据都当下来,而且能保存下来,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能使我们非常及时全面的掌握各项空气污染的指标,而且为我们今后的评价,实时评价或者评价长期的空气质量变化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和数据的依据,我想创新特征还应该表现在这儿。

第三方面,特别提到给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提到环保部门的公报的数据和实时监测的数据有的时候有非常大的差异或者是不同性,这点也可以说是点到了一些关键的问题,有利于今后我们参与管理或者是监督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

当然,刚才马老师也提到很多方面新的方面,我觉得给我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