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145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docx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3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2.   能力方法:

知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常通过电子的得失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3.   情感态度:

通过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体验科学探索的艰难过程

2.理解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难点: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形成稳定结构

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课时具体安排: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课时

原子的构成1课时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对原子结构有个基本的认识。

过程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法,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得出结论。

多考虑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最新认识成果。

情感态度:

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阅读讨论]

1.阅读课本p26-27

2.讨论

a.原子结构模型演变

b.科学探索的精神、严谨科学态度

c.实验在科学探究中重要性(讲解或印发教参29-32中四元素学说等重要内容攻同学参考学习)

3.讲授内容:

体验科学探究对艰难过程(讲述道尔顿的探究科学的故事“微雨旁的大滴墨迹”)

[科学探究]

1.在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中,是什么让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人否定前人的假说,提出自己的假说?

模型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主要内容

原子是不要再分的实心小球

葡萄干面包式

含核模型

存在问题

不能解释电子存在

不能解释ɑ粒子散射时的现象

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

科学的发展离子不开社会的进步,没有社会的进步,不可能造就出玻尔等伟大的科学家,没有ɑ粒子散射实验,不会有卢瑟福的含核模型诞生,没有氢原子光谱的实验,不会有玻尔的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的诞生。

2.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模型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玻尔

量子力学

年代

1803

1904

1911

1913

1926

依据

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

发现电子

ɑ粒子散射

氢原子光谱

近代科学实验

主要内容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

葡萄干面包式

含核模型

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给我们的启迪

 

(1)化学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

 

(2)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是化学科学的关键

 (3)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

二、核外电子排布

[阅读课本]:

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拓展研究]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表示电子层数)。

(3)原子最外野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第一层不能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第一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2.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讲解图的含义)

[迁移拓展]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阴离子

  

  

(1)原子: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Na、Ca、Al、F、Cl、S等示意图。

(2)阳离子: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Na+、Ca2+、Al3+等示意图。

(3)阴离子: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F-、Cl-、S2-等示意图。

[问题解决]

(1)内容见课本、同学交流讨论

(2)知识拓展元素化合价得失电子数目的关系

①金属元素一般为正化合价,失去电子的数目即为化合价的数值,如Na、K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均为+1价,Mg、Ca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均为+2价,Al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均为+3价。

②非金属元素既可以为正化合价也可以为负化合价,活泼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即为得到电子的数目。

如:

F、Cl易得到1个电子,最低化合价均为-1价;O、S易得到2个电子,最低体例价均为-2价。

[小结]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化合价与核外电子排布

[练习]

[科技博览]

[思考]在199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ɑ粒子(质量为氢原子的4倍,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

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四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能让大多数ɑ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ɑ粒子发生偏转,被笔直地弹回。

根椐以上实验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

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1)           ;

(2)               ;

(3)  ;

第二课时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⒈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⒉知道同位素概念。

过程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己完成讨论结果的方法,教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

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三、原子的构成(通过几组幻灯片组织好教学)

[讲解]回忆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并讨论C-12指的是什么样的原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阅读理解]课本29页—30页并得出结论

[拓展研究]

[练习]以下练习供老师参考选用

[小结]原子的构成

[作业]

1.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A.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D.次外层电子数

2.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3.某元素原子核外第二层电子数是其他层电子数的2倍,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6B.8C.12D.20

4.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的原子中,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的元素是

A.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

C.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

B.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

D.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

5.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几种()

A.3B.4C.5D.6

6.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B.Ne与Na+、Mg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He与F-、O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