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805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docx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

《鸟的天堂》课文的教案

  篇一: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

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

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

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

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设计意图:

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

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

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

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

  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

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了什么?

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

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

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

换成“抖动”行吗?

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

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

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

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

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

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

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

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

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

(设计意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设计意图:

“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

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

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

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设计意图:

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

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傍晚)[静]

  鸟:

多、自由、快乐——的确是(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篇二: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是想想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体会“鸟的天堂”之美,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好的词句,善于积累,运用,并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感受。

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我这次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

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

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

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六、教法分析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

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

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怎么分的?

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

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出示学路建议一

  二、精度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

思考:

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

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大榕树:

1.大

  学生交流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

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

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

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生读: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

(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读: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

(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生读: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4)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麽?

  3.看图片:

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出示学路建议二

  

(二)学习“鸟”的部分

  过渡: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见到了什么?

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

“群鸟纷飞”的场面。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